新書推薦:

《
中国高速列车—关键技术篇
》
售價:NT$
1173.0

《
成为作家(畅销全球90余年,新手写作必读指南)
》
售價:NT$
301.0

《
帝国的生意 商业、政治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诞生(一部展现公司与国家交织共生的扩张史)
》
售價:NT$
500.0

《
十日终焉7:极道
》
售價:NT$
245.0

《
蒋百里的一生
》
售價:NT$
352.0

《
AI应用革命(用AI将所有产业重做一遍。覆盖20+行业场景,分析新生玩家生存法则,构建高效商业新模式)
》
售價:NT$
398.0

《
抗日战争:1937—1945
》
售價:NT$
704.0

《
理想国译丛072:欧洲告急:丘吉尔、奥威尔与自由之战
》
售價:NT$
500.0
|
內容簡介: |
本书从伦理学角度对“空间生产”的理论形态进行归纳;借鉴马克思的分析框架,构建包含在地化和去地化两大核心过程的空间的生产理论分析框架,并基于此框架分析资本的循环过程、转型期的社会运动、政府的企业化和土地利用政策,指出城市空间的合理规划和空间正义是顺应中国实际需求的历史选择。本书努力对当代空间生产做伦理学的反思以期得出对中国城市化的有益启示。本书分析了马克思空间生产思想的当代意义,论述了马克思空间正义的当代出场问题,并结合现实的空间实践进行了理论创新,竭力克服资本扩张带来的空间悖论,努力平衡国际空间和国内空间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已经进入新常态,要走中国特色的空间生产之路。马克思空间生产思想能为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提供有益指导,为合理布局空间结构提供借鉴。马克思空间生产思想的当代出场需要以现实的空间实践为基础,以解决空间矛盾为动力,以建立空间制度为保障,以建立和谐空间为目标。
|
關於作者: |
孙全胜,男,汉族,1984年 11月生,祖籍浙江,生于鲁南,学于沪、苏等地,哲学博士,徐州医科大学教授、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研究。主持参与省部级课题10余项,出版专著4部,在《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X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X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城市发展研究》《经济问题探索X上海财经大学学报《上海经济研究》《学术界》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部分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和《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全文或部分转载。
|
目錄:
|
绪论
第一章 相关基本范畴和原理诠释
第一节 空间生产与伦理形态
第二节 空间生产与伦理的契合
第三节 唯物史观基本原理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马克思“空间生产”批判伦理的出场及三重形态
第一节 马克思“空间生产”批判伦理的出场
第二节 马克思“空间生产”批判伦理的主题
第三节 马克思“空间生产”批判伦理的向度与逻辑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马克思空间资本现象形态批判伦理
第一节 马克思空间资本现象形态批判的三重主题
第二节 空间资本现象形态批判的三重维度
第三节 空间生产异化现象形态批判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马克思空间政治现象形态批判伦理
第一节 马克思对空间生产的政治学批判
第二节 马克思空间政治批判伦理的三重维度
第三节 马克思空间意识形态批判的三重逻辑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马克思空间生态现象批判伦理
第一节 马克思空间生态批判伦理的三重理论形态
第二节 马克思空间生态批判伦理的四重论域与维度
第三节 马克思空间生态批判伦理的三重路径与向度
第四节 马克思空间生态异化现象批判的主题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马克思“空间正义\批判伦理形态
第一节 马克思“空间正义”出厂的逻辑与路劲
第二节 马克思“空间正义”的理论形态与三重向度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