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夏日蝉鸣时
》
售價:NT$
356.0

《
门罗主义:美国全球地缘战略的源起
》
售價:NT$
347.0

《
刻意练习成为讲话高手
》
售價:NT$
179.0

《
民艺之美
》
售價:NT$
449.0

《
肘后备急方 中医书全本校注与研究古代急救方剂临床急救手册中医入门肘后背疾方白话文
》
售價:NT$
296.0

《
精神的发现:欧洲思想在希腊的兴起
》
售價:NT$
653.0

《
走向现代:西方艺术1789—1914
》
售價:NT$
2336.0

《
私募股权基金:价值、挑战与职业发展
》
售價:NT$
352.0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深入研究海东李朝时期心性哲学和文学观念深层关系的第一部著作。本书专门以海东李朝时期的朱子学与其文学观念的互动渗透和演变的关系,来探讨由此而产生的其文学观念复杂的衍化过程,以及海东李朝时期“道”“文”观念演变的历史;深入探索海东李朝时期文学观念中“道”“文”关系的存在及其二者时常激烈矛盾的现象,而且还通过深入分析具体揭示了二者相补相成、融合发展的学理过程。探索文学观念中的哲学内涵,挖掘特定研究中的哲理要素,一向是古代文学审美观念研究中的一大难题,本书在这个研究领域里做出了耐心而深刻的探索,这不能不说是本书理论探索的一大创举和亮点。
|
關於作者: |
李岩,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曾任国家博士后流动站评审专家,日本东京大学客座教授等。致力于比较文学理论和东方比较文学研究,代表性著作有《朝鲜中古文学批判史研究》、《朝鲜文学的文化观照》、《中韩文学关系史论》等, 2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获全国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
|
目錄:
|
《朱子学与海东朝鲜朝文学道文观念研究》
目 录
绪 论
第一章 朝鲜朝时期的政治思想与文治政策
第一节 儒家王道政治与文学风化政策
第二节 以心学为治国之本的国策与载道文学观念的确立
第三节 反权威社会意识的勃发和对空疏学风的批判
第四节 实学派对道学风气的批判与实学精神的张扬
第二章 道学思想的渐炽及其对文学的深刻影响
第一节 文人意识的道学化对文学观念的濡染
第二节 道统观念的形成与文统之制
第三节 经学研究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第三章 朱子学语境下的朝鲜朝《诗经》学
第一节 朱子学心学与经学思潮中的《诗经》学
第二节《诗大序》的继承与对朱熹《诗集传》的悖论
第三节 有关对朱熹《诗集传》真理性的论争
第四章 朝鲜朝前期性理学先驱的“道”“文”观念
第一节 丽末鲜初馆阁文人的朱子学情结及其“道”“文”观
第二节 朝鲜朝初期词章派文人“道”“文”观念的审美内涵
第三节 权近对“六经之旨”的继承与“道”“文”并重的文学思想
第四节 性理学教育家尹祥“道”“文”观中的“理”“气”论
第五节 世宗朝心性之学的特点与学界的“道”“文”意识
第五章 朝鲜朝前期勋旧词章派的“道”“文”观
第一节 朝鲜朝前期社会文化与勋旧词章派
第二节 勋旧文臣对民族文化振兴的贡献及其垂统载道的文学观
第三节 崔恒“崇儒重道,右文兴化”的“道”“文”观
第六章 徐居正“文承道统”与“文乃载道之器”的儒家诗礼观
第一节 六籍为髓:“念文辞载道之器,俾纂往哲之精粹”
第二节 长篇短章:“沨沨乎其美盛也,渊渊乎其有本”
第三节 文如其人:“诗乃心之发,气之充,辞之达”
第四节 文承道统:“礼乐文物及政教号令,何莫非圣人之文”
第五节 道德与文学:“道其德性之美,而劝勉之意寓焉”
第六节《东文选》的“载道”文学观与民族文学振兴意识
第七章 成俔的“六经正脉”论与诗歌审美本质观
第一节 “祖六经之正脉,遡往圣之渊源”
第二节 “道”“文”如“水木源流”
......
|
內容試閱:
|
《朱子学与海东朝鲜朝文学道文观念研究》节选《东文选》的“载道”文学观与民族文学振兴意识
《东文选》的编纂出版,给传统的“道”“文”观赋予了一些崭新的观念因素。首先,《东文选》虽说是在第九代成宗王的御命下完成并出版的,但是在其动机和结果中无疑渗透着一代君臣自主的文学意识和民族自我的文学思想。成宗王曾经说“吾东方诗文,可观者甚多”,遂命徐居正等将之前一千余年间本国诗文编纂成册,使之成为海东艺苑之《文选》。实际上,《东文选》是徐居正等当代著名学者和文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在其庞大的内容中浸染着他们多人的文学经验和观念。其次,《东文选》是当时民族文化复兴的产物,其中包含着诸多仁人志士自主的民族文学思想。徐居正在《东文选序》中说过:“我国家列圣相承,涵养百年,人物之生于其间,磅礴精粹。作为文章,动荡发越者,亦无让于古。是则我东方之文,非汉、唐之文,亦非宋、元之文,而乃我国之文也。”其思其言,深邃无比,铿锵有力,字里行间充满着无限的民族自豪感。还有,《东文选》是一部“道”“文”并重的裒集之典范。它郑重宣告,自己的采集原则是以“精一中极”为“文之体”,以“诗书礼乐”为“文之用”,始终坚持“文以贯道”的基准。
《东文选》是海东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文总集,其内容完全是海东祖宗前辈的作品,它的问世意味着海东文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东文选》选编了海东自三国时期至海东朝鲜朝时期中宗初年,五百多位作家的诗文,其中大多数是历代重要作家代表性的作品。它不仅使海东朝鲜朝时期中宗以前的文学名篇得以保存和传世,而且为后世民族文学的发展树立了一大榜样,也是后人探索海东古代文学与文学批评的重要文献集成。《东文选》全编的组成是:目录3卷3册,正编130卷42册,共133卷45册;续编23卷11册。其正编是于1478年(成宗九年)成宗王命徐居正等人所编,或称《正编东文选》。;续编是1518年(中宗十三年)中宗王命申用溉、金诠等续编之。《正编东文选》涉及五百多位作家的辞、赋、诗、文,共4,300余篇作品;《续东文选》收入《正编东文选》出刊以后四十余年间的诗文作品,按照《正编东文选》的体例涉及37种文体,诗文作品共1399余篇。还有于1713年(肃宗三十九年)大提学宋相琦等根据肃宗之命改编的《新纂东文选》,共35卷15册,收入1200余篇诗文作品。其时清康熙帝想看海东诗文情况如何,肃宗王急命几位文臣编纂。这三种《东文选》在编纂时间上相隔一定的距离,从成宗到中宗经约四十余年,从中宗到肃宗再经一百九十余年。各个时期的《东文选》,随着年代的不同,其编纂的主导思想显现一定的差异。如徐居正等人所编《正编东文选》,在编辑上是坚持全方位的原则,将之前一千多年间的诗文作品,只要是写得好的优秀作品,不管是什么身份,都要选录进来,放在相应的位置上。而申用溉等人所编《续东文选》,其编纂原则多倾向于儒家,将佛教僧侣的诗文无论其再好,也排除在外。同时将士林派、尤其是其性理学家的作品收录的较多,光是士林派领袖人物金宗直一个人的诗歌作品就占不少比例,而且表笺类作品只有12篇。这两种体裁在徐居正的《东文选》中,数量很大,光是表笺文就达430余篇。海东朝鲜朝时期的中宗时期是士林派主导国家政治的时期,他们高扬朱子学,加强抑佛扬儒政策,想以此巩固自己的基盘。在文学上,他们高喊载道的文学,重“道”而轻“文”。这些事实则充分反映他们急欲脱离从前词章派文学影响的愿望。最后编纂的《新纂东文选》,其主要参与编纂者宋相琦是肃宗朝的著名朱子学家宋时烈的弟子,由于编纂动机的特殊性,努力体现海东汉文学的盛况及其正宗地位。可见,一部《东文选》的编纂史,根据其年代和编纂者的不同,体现出截然不同的文学观念。同时,历经二百余年,分三次编纂而就的三种《东文选》,宛然体现着不同“道”“文”观的变化过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