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联结与碰撞: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的“五育融合”区域实践推进

書城自編碼: 412233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社會科學教育
作者: 唐秋明
國際書號(ISBN): 9787552043822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5-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0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散落在书页上的出版往事
《 散落在书页上的出版往事 》

售價:NT$ 347.0
中国统计学史
《 中国统计学史 》

售價:NT$ 2540.0
我喜欢相爱的人们
《 我喜欢相爱的人们 》

售價:NT$ 388.0
时刻人文·环球共此食:工业化英国、食品系统与世界生态(2021年美国历史学会杰里·本特利世界史奖获奖作品。一部融合饮食史、环境史、科技史的力作,揭示“地球不能承受之食”的来龙去脉)
《 时刻人文·环球共此食:工业化英国、食品系统与世界生态(2021年美国历史学会杰里·本特利世界史奖获奖作品。一部融合饮食史、环境史、科技史的力作,揭示“地球不能承受之食”的来龙去脉) 》

售價:NT$ 434.0
心流2.0 在复杂世界中创造最优体验 心流米哈里 斯图尔特·唐纳森 《心流》《发现心流》积极心理学
《 心流2.0 在复杂世界中创造最优体验 心流米哈里 斯图尔特·唐纳森 《心流》《发现心流》积极心理学 》

售價:NT$ 301.0
日本艺术50讲(一本读懂日本5000年艺术史,20余种艺术类型,280余幅经典之作)
《 日本艺术50讲(一本读懂日本5000年艺术史,20余种艺术类型,280余幅经典之作) 》

售價:NT$ 1117.0
货币的本质 罗布·迪克斯 金融、理财、投资、财富破局、货币贬值、通胀、债务、红利、金融危机
《 货币的本质 罗布·迪克斯 金融、理财、投资、财富破局、货币贬值、通胀、债务、红利、金融危机 》

售價:NT$ 301.0
无法独处的现代人(“当今用英语写作的zui伟大的社会学家”、畅销书《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作者齐格蒙特·鲍曼对我们这个时代睿智的诊断书)
《 无法独处的现代人(“当今用英语写作的zui伟大的社会学家”、畅销书《工作、消费主义和新穷人》作者齐格蒙特·鲍曼对我们这个时代睿智的诊断书) 》

售價:NT$ 352.0

內容簡介:
本书是宝山区获批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教yu部重点课题“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推进‘五育融合’的区域实践研究”(DHA200384)的核心研究成果。全书分为三大篇章共六章,分别从理论建构、实践推进、成效展望三个方面对宝山区“五育融合”的探索进行了阐述。笔者立足于宝山区“五育融合”的实践推进,结合“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区域文化的特质、支持系统的构建等多方面要素,进行理论阐述、调查研究、梳理总结,并展开愿景展望,希望通过对初见雏形的宝山区“五育融合”区域教育生态和获奖案例的分享,做好研究成果的转化、推广、辐射,展现宝山教师对教育质量提升、育人方式变革的思考与行动,为其他地区、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關於作者:
唐秋明,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历任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学院副院长、吴淞中学副校长等职务。上海市首届中青年骨干教师团队发展计划领衔人,上海市第三期“双名工程”学员,宝山区青年尖子,宝山区“问题化语文学习”学科研究团队领衔人。

在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及研究工作中,唐老师坚持教研与科研有效结合的实践探索,带领她的团队积极开展语文学科改革实验,致力于“语文问题化学习”“中学生语文学习障碍点诊断与个人学习环境构建”等多项课题研究;主持或参与十多项国家、市、区级教育科研课题,指导或带教了百余位青年教师,出版个人专著多本,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十多篇。在多年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唐老师带领宝山教育学院团队紧跟国家教育政策,扎实推进五育并举,不断推进宝山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在业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目錄
第一篇章 理论建构:生活教育理论与“五育融合”的和合共生
第一章 历史之辙与时代之趋: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与“五育融合”的价值
追求
第一节 生活教育理论溯源
一、 追根:于历史的罅隙中端看生活教育理论
(一) 孕育生活教育理论的背景
(二) 生活教育理论的价值追求
二、 溯源: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演变及力图破解的问题
(一) 生活教育理论的内涵及演变
(二) 生活教育理论力图破解的问题
第二节“五育融合”的内涵、价值与实践瓶颈
一、 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五育融合”
(一) 民国时期的“五育并举”
(二) 新时期的“五育融合”
二、 理想与现实冲突中的“五育融合”
(一) 理想中的“五育融合”:价值追求
(二) 现实中的“五育融合”:实践挑战

第二章 跨越历史洪流的携手: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的“五育融合”
第一节 生活教育理论对“五育融合”实践瓶颈的回应
一、 生活教育理论与“五育融合”的契合之处
(一) 教育目标追求趋于一致
(二) 对教育场域特质的要求相近
(三) 对教育方式变革的追求有异曲同工之处
(四) 对教师角色定位的思考有共通之处
(五) 思考方式既有相通之处又可互为补充
二、 生活教育理论对“五育融合”实践瓶颈的回应
第二节 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推进“五育融合”区域实践的背景与挑战
一、 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推进“五育融合”区域实践的背景
(一) 宝山区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实验渊源
(二) 宝山区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引推进“五育融合”区域实践的基础
二、 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推进“五育融合”区域实践的挑战
第三节 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推进“五育融合”区域实践的总体架构
一、 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推进“五育融合”区域实践的内涵与价值追求
(一) 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推进“五育融合”区域实践的内涵
(二) 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推进“五育融合”区域实践的价值追求
二、 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推进“五育融合”区域实践的总体框架

第二篇章 实践推进: 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的“五育融合”区校行动
第三章 基础分析:基于区域文化特质的“五育融合”实施基础与未来期望
第一节 基于区域文化特质的“五育融合”实践调研
一、 调研目的
二、 调研工具
三、 调研对象
四、 基于区域文化特质的“五育融合”实施分析
(一) “五育融合”提出的背景与目的
(二) “五育融合”的核心内涵
(三) “五育融合”的关注重点
第二节 基于区域文化特质的“五育融合”实施困境与未来期望
一、 实施困境
(一) 缺乏推进“五育融合”的经验
(二) 对学科内融合与跨育融合的重视程度稍显薄弱
(三) 实践推进面临多方挑战
二、 未来期望
(一) 区域教育行政部门提供针对性支持
(二) 推进“五育融合”产生理想成果
(三) 立足陶研底色,抓好素养核心
(四) 以活动为载体,以交流促发展
三、 调研总结
(一) 加强教师培训和指导
(二) 深化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
(三) 优化资源配置
(四) 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
(五) 积极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

第四章 区校行动: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推进“五育融合”区域创新实践的探索
第一节 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推进“五育融合”区域创新实践的融合课程开发
一、 融合课程构建探索
(一) 具有生活教育特质的融合课程理论溯源与开发原则
(二) 区域行动:“五育融合”区域课程的整体规划
(三) 百家争鸣:“五育融合”校本课程的实践探索
二、 融合课程实施探索
(一) “五育融合”课程的实施取向
(二) “五育融合”课程的实施原则
(三) “五育融合”课程的实施样态与案例剖析
第二节 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推进“五育融合”区域创新实践的融合主体培养探索
一、 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推进“五育融合”区域创新实践的教师素养探索
(一) 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推进“五育融合”区域创新实践的教师素养要求
(二) 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推进“五育融合”区域创新实践的教师素养培育
二、 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推进“五育融合”区域创新实践的学生主体意识培养
(一) 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的学理分析
(二) 学生主体意识培养的关注要点、实施样态与案例剖析
第三节 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推进“五育融合”区域创新实践的融合机制创新研究
一、 多向联动机制
(一) 内涵和目的
(二) 要点和原则
二、 共享应用机制
(一) “五育融合”课程开发与实施管理办法
(二) 区域“五育融合”课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三) “五育融合”课程教师培训与激励机制
三、 长效保障机制
(一) 内涵和目的
(二) 要点和原则
第四节 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推进“五育融合”区域创新实践的发展评价实践
一、 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彰显“五育融合”特质的学生评价机制创新
(一) 顶层设计,擘画区域学生数字画像改革蓝图
(二) 分步实施,探索区域学生数字画像推进路径
(三) 结果运用,强化区域学生数字画像数据赋能
二、 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彰显“五育融合”特质的学生评价方式探索
(一) 打通学习与生活场域的综合评价
(二) 指向“完整的人”发展的融合评价

第五章 路径探索: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推进“五育融合”区域创新实践的支持
系统和行动路径构建
第一节 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推进“五育融合”区域创新实践的支持系统构建
一、 “五育融合”生态培育系统
二、 “五育融合”组织保障系统
三、 “五育融合”制度保障系统
四、 “五育融合”队伍建设“蓄电池”系统
五、 “五育融合”区域教育资源支持系统
六、 “五育融合”科学评价能量续航系统
第二节 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推进“五育融合”区域创新实践的行动路径探索
一、 行动路径
二、 实现路径

第三篇章 成效展望: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推进“五育融合”的实践成效与未来愿景
第六章 成效展望: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推进“五育融合”区域创新实践的收获与愿景
第一节 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推进“五育融合”区域创新实践的成效
一、 区域层面: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推进“五育融合”的变革生态初见雏形
二、 学校层面:践行“生活教育理论”成为共识,“五育融合”成为育人的共同追求
三、 教师层面: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开展指向“五育融合”实现的实践探索
四、 学生层面: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真正成为学习和生活的主人
第二节 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推进“五育融合”区域创新实践的长期愿景
一、 进一步挖掘生活教育理论的内生价值
二、 进一步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和变革动力
三、 进一步强化教师作为专业研究人员的能力建设
內容試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课题。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科技革命的日新月异以及社会文化的多元化,人类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必然会对21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五育融合”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教育变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

直面“五育”实践现状,我们发现,“长于智、疏于德、弱于体美、缺于劳”,是对五育失衡状况的总结和概括,这一观点也在教育界内外引起不少共鸣。为了扭转五育失衡的局面,研究者们开展了持续的探索,力图构建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倡导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强调教育与生活的紧密相连,主张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理念在当今时代依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强大的生命力。具体来看,“生活即教育”能够引领人们思考“教育的本质为何”“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是不可分割的,如何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确定教育内容、开发具体课程”等问题,从而避免将教育窄化为学校知识教学,割裂五育联系等弊病;“社会即学校”能够为打破学校、家庭与社会壁垒,充分挖掘各方资源,实现真正的开门办学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引;“教学做合一”立足学生未来生活和终身发展所需,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着力发现和唤醒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动力,提升每一位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和体验度,对于克服“长于智”,即只关注知识的传授与获得,忽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有重要价值。因此,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有助于解决“五育融合”实施中存在的“缺失”或“简单拼凑”等问题,实现“五育”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为中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毕生秉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心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务实精神,力图以教育的变革与振兴来“拯救”积贫积弱的近代中国。上海市宝山区,被誉为“陶行知先生的第二故乡”,是先生创办山海工学团、实践教育思想的所在地,他在这里留下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宝贵生活教育理论体系。宝山15:03:12区的教育工作者们也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系统研究、学习、运用陶行知教育理论,在教育综合改革的进程中,又确立了打造“陶行知教育创新发展区”的教育发展目标,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学陶师陶经验与经典案例。这也成为宝山区申报教yu部重点课题“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推进‘五育融合’的区域实践研究”的背景缘由所在。

我想,这一课题最终能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立项,一定也是看到了本研究对“五育融合”时代价值与现实瓶颈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宝山区力图通过生活教育理论这一研究视角来解决“五育融合”现实问题的高度认可。经过近五年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组将核心研究成果凝结为《联结与碰撞: 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的“五育融合”区域实践推进》一书,即将付梓,它是对宝山区这一教育创新实践的全面记录与深入总结。本书不仅系统地阐述了生活教育理论与“五育融合”理念的内在联系,还详细介绍了宝山区在推进“五育融合”区域实践过程中的具体举措、创新经验和显著成效,为教育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了一份极具价值的参考范本。

本书充分体现了上海市宝山区教育局、教育学院、各级各类学校、校外教育等不同层面的教育工作者,以及宝山区各界人士努力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研究视角,扎实推进“五育融合”,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性思考、系统设计、扎实行动与迭代优化。

本书逻辑体系严密,主体脉络清晰,研究价值彰显,研究成果丰厚,围绕“理论建构: 生活教育理论与‘五育融合’的和合共生”“实践推进: 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的‘五育融合’区校行动”“成效展望: 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推进‘五育融合’的实践成效与未来愿景”三大篇章,向广大读者揭示了生活教育理论如何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熠熠生辉、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视角,呈现了新时代“五育融合”区校推进的实践路径,为教育改革提供创新突破。
其一,本书系统揭示了生活教育理论与“五育融合”的强内在关联。“生活教育理论”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实践和发展于南京晓庄师范时期,成熟于上海山海工学团时期。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孕育的背景中可以看出,在当时的历史时空下,其价值追求是教育救国、通过教育的改进来改造社会,使得“教育与整个社会和生活血脉相通”。从理论内涵来看,生活教育理论由“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三个观点构成,分别从本体论(即“什么是教育”)、关系论(即如何看待“社会”与“学校”的关系)、方法论(即如何开展教育实践)的角度全方位阐述了生活教育的本质和内涵。更重要的是,这一理论是陶行知先生在投身教育实践、证悟“知行难题”的过程中不断深化、不断迭代、不断发展而来的。

本书在对不同时代背景下“生活教育理论”和“五育融合”的内涵外延与价值追求追根溯源的基础上,系统揭示了两者的内在联系,主要体现在: 第一,两者在教育目标追求上趋于一致,都倡导教育的全面性和实践性,都追求培养“整全的人”,都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即发展核心素养。第二,两者对教育场域特质的要求相近,都要求打破学校、家庭与社会的边界,突破校园与社会的藩篱,充分整合社会资源以发展教育,不断拓展丰富学生的学习场域,使学习能够随时随地发生。第三,两者对学习方式变革的价值追求不谋而合,都强调正确处理“活动”与“学习”、“生活”与“系统的知识学习”之间的矛盾,让学生在体验探究中学习,在经历真实情境的复杂问题解决过程中习得知识、提高能力、发展素养。第四,两者对师生角色定位的认识也高度一致。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激发。相应地,教师的角色也随之转变,他们不再是单向度的知识传递者,而是成为学生学习旅程中的指导者、支持者和陪伴者。

概言之,“生活教育理论”和“五育融合”的内在关联不仅体现在教育理念的一致性上,更体现在教育实践的互补性上。生活教育理论为“五育融合”的实现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而“五育融合”则是新时代践行生活教育理论的创新探索。通过这种历史还原法的学理探讨,本书为教育工作者理解和推动“五育融合”在实践中走深走实提供了“生活教育理论”的全新视角,也为后续区校行动实践奠定坚实的理论支撑。

其二,本书深刻擘画了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区校推进“五育融合”的行动图谱与创新路径。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书围绕融合课程建设、融合主体培养、融合评价设计、融合机制创新等多个维度,进一步擘画了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五育融合”的实践路径和操作策略。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区域层面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分析框架与思考方向,也为学校层面教师的教育实践提供了可操作的路径方法与工具支持。个人感觉有三个方面值得重点关注。

一是研究始于对核心概念操作性定义的厘清。从内涵界定来看,“五育融合”是指向“五育并举”育人目标达成的路径和方式,它强调的是“五育”之间的交融、转化和创新生成关系。“五育”既内在统一又各有侧重,“五育融合”不是叠加与拼凑,而是以人为中心、相互渗透、综合发展的育人观念与方法。从价值追求来看,本研究致力于发挥区域作为“中观系统”的桥梁作用,让国家层面体现“五育融合”的教育方针等真正落实落细,转化为学校层面切实可行的课程方案、实施办法与管理机制等,作用于区域和学校教育实践的改进,提升区域整体的教育质量,并为中国五育融合研究与实践提供可参照、可移植的区域推进教育改革经验。

二是研究强调对真实问题的发现与解决。一方面,课题组全面回顾了宝山区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实验渊源,深刻揭示了宝山区教育工作者在漫长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学陶、师陶与研陶特色,客观剖析了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推进“五育融合”区域实践过程中存在的诸多挑战。另一方面,课题组通过开发《区域“五育融合”开展与实践情况调查问卷》,对区内100所学校(71所项目实验校 29所非项目实验校)的67名学校管理者、63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个别访谈,以期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对于“五育融合”理念的认识、学校“五育”的课程教学以及学校管理方面和评价方面的详细情况,从而了解当前区域推进“五育融合”的实践基础,在此基础上探讨区域实施“五育融合”的具体困境与未来期望,从而找准本课题研究所要解决的更具体的现实问题所在。

三是研究关注挖掘核心要素及要素间的关系。融合课程建设是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推进“五育融合”区校创新实践的内容载体。它要求教育者秉持学科融合取向、学生兴趣和发展取向以及社会问题解决取向等多元化的课程组织取向,倡导突破传统的学科界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选择,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融合主体培养,关注的是教师、学生以及其他教育参与者的能力提升。在“五育融合”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具备跨学科教学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学生需要发展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应对未来社会的更多挑战;家长和社区成员因被视为教育的合作者,而在“五育融合”的实践推进中发挥重要作用。融合评价设计是保证“五育融合”实践质量的关键环节。它要求教育者开发多元化的评价工具和方法,以全面评估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发展,在关注结果的基础上更关注过程,从而为教育实践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融合机制创新则涉及教育实践中的各种制度和流程的创新,包括学校管理、课程实施、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估等各个方面。通过机制创新,教育实践能够更加灵活地适应变化,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促进“五育融合”的有效实施,从而在日积月累与潜移默化中形成“五育融合”教育生态。

其三,本书全面彰显了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区校推进“五育融合”的扎实实践与丰厚成果。本书的研究成果不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逻辑论述,更注重实践层面的行动探索和成效检验。在第四章中就详细介绍了宝山区域和学校层面在生活教育理论指导下开展的一系列“五育融合”的具体实践,从融合课程设计到融合教学实施,从学校教师、校外导师的素养培育到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从多向联动、长效保障的融合机制创新到数字画像的融合评价探索等系列行动,还有“中国系列课程”、“行知行”劳动教育课程、研究性创智课程、跨学科美育课程、体育专项化课程等区域课程的建构与典型案例剖析,用学理分析辅以实践案例的方式,为教育工作者生动展示了“五育融合”的具体做法与成果成效,从而为其他地区和学校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在融合评价方面,本研究不仅关注生活教育理论视域下“五育融合”实践的即时效果,更重视其长远影响,依托学生数字画像实现对学生素养的长期跟踪和过程评估,强调开展打通学生与生活场域的自然评价,将学生的学习评价从传统的课堂环境扩展到更广阔的生活场景中,重视指向“完整的人”发展的融合评价,涵盖学生认知、情感、社会、道德和身体等各个方面的成长。在此基础上,从区域、学校、教师、学生等各个维度综合性地呈现研究的实践成效。这些成果的展示,不仅证明了“五育融合”实践的有效性,更激励了更多教育工作者投身于“五育融合”的探索和实践之中,努力回应时代转型对教育提出的挑战,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总而言之,本书是一部深入探讨生活教育理论与“五育融合”实践相结合的力作,不仅理论上有深度,实践上有创新,而且对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相信,本书的出版将会对教育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五育融合”的实践提供全新的思考视角和操作路径。

宝山区的“五育融合”区域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生在“五育融合”的教育环境中,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学校在“五育融合”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育模式和文化氛围,教育质量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区域教育生态得到了有效改善,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机制更加完善,全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和支持度进一步提高,为“五育融合”实践的深入推进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本书的出版,不仅是对宝山区“五育融合”区域实践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对生活教育理论在新时代教育实践中应用价值的一次深刻诠释。它为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实践案例,展示了如何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行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宝山区教育实践者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追求。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孩子们的成长和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智慧。他们的实践经验和成功案例,将激励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投身于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共同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努力奋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此书即将出版面世,我衷心地将这本书推荐给广大的教育工作者,相信这些宝贵的理论思考和具体实践能够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带来启发,点燃智慧的火花,照亮教育实践的前行之路。同时,我满怀期待,也深信不疑,宝山区将继续秉承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将其时代价值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不断发扬光大。在“五育融合”区校实践探索中,在引领学生发展成为“完整的人”的征途上,宝山区定能步伐坚定、行动果敢、视野前瞻、突破创新。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