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自由之困:非自由主义如何塑造美国历史
》
售價:NT$
500.0

《
零号琴(日本科幻大师飞浩隆花十年写的长篇代表作!2019年星云奖*佳长篇小说得主!)
》
售價:NT$
459.0

《
鼓楼新悦.创造居场所-(孤独与归宿的社会学)
》
售價:NT$
388.0

《
售前之道:销售工程师手册(第4版)(新时代·营销新理念)
》
售價:NT$
505.0

《
天地之间:天文分野的历史学研究(增订本)(中华学术·近思)精
》
售價:NT$
500.0

《
自由与平等是否兼容?(思库文丛·汉译精品)
》
售價:NT$
316.0

《
消融时代:冰川、气候与人类危机(译见丛书)冰川消融前人类还有多少时间 美国笔会科普文学奖决选作品 纽约时报书单盛赞的警世之书
》
售價:NT$
296.0

《
欧美经济群雄逐鹿300年
》
售價:NT$
347.0
|
內容簡介: |
《世界遗产在中国》是一本关于中国世界遗产的全面指南,本书以综述开篇,让读者全面了解世界遗产的概念、《世界遗产公约》的诞生背景及内容,特别关注中国与世界遗产的渊源,以及中国世界遗产的基本状况,深入探讨世界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后续专题部分聚焦于中国的自然遗产、文化遗产及文化与自然遗产,从入选时间、遴选标准、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具体介绍和知识拓展等维度,详细介绍了中国的59项世界遗产。这是一本科普读物、教科书、旅游指南甚至工具书的完美结合,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并因了解而热爱,因热爱而保护,因保护而传承!
|
關於作者: |
刘晓煜,北京科技职业大学涉外服务系导游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主要从事《旅游地理》、《导游基础》等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
张萌萌,北京科技职业大学讲师,教育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地理教育、自然遗迹保护。
孔辉,北京科技职业大学高级讲师,农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生态旅游、旅游管理。曾任北京市旅游局导游资格考试口语考官。
刘洁,北京科技职业大学讲师,法语翻译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英语、旅游法语。
作者团队成员多次带领学生参加行业职业及高职院校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并分别取得中英文组别北京市一、二、三等奖及全国二、三等奖。
|
內容試閱:
|
世界遗产是指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具有突出
的普遍价值的自然区域和文化遗存。截至 2024 年 10 月已有 196 个国家批准了《世界遗产公约》,成为该公约的缔约国。
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文化多样,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遗产大国。中华民族凭借智慧和勤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文明奇迹,向世界敞开了一个个东方文明的窗口。
《世界遗产公约》与世界遗产2024 年 7 月,第 46 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本次大会审议了 27 项世界遗产提名,最终有 26 个项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包括 19 项文化遗产、4 项自然遗产、1 项文化与自然遗产及 2 项扩展项目。至此,全球世界遗产总数达到 1 223 项,其中文化遗产 952 项、自然遗产 231 项、文化与自然遗产 40 项。本次大会还审查了《世界遗产名录》中 124 处遗产地的保护状况,其中 57 处同时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在本次大会上,中国新增了 2 项全新世界遗产和 1 项扩展项目,分别是北京中轴线?D?D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文化遗产)、巴丹吉林沙漠 - 沙山湖泊群(自然遗产)以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自然遗产扩展项目)。目前,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达到 59 项,继续在全球遗产保护事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世界遗产”一词源于 1972 年诞生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是指按照该公约的规定被纳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遗产地,具体概念可表述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其核心价值在于世界遗产既是民族的、地方的,也是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财富。
一、《世界遗产公约》产生背景及内容
(一)《世界遗产公约》产生背景
《世界遗产公约》是《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的简称,于 1972 年 11 月 16 日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17 届大会上通过。
1. 历史背景
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致许多古老的城镇和重要的文化遗址遭受了巨大的破坏甚至消失。即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人类遗产也仍然面临着诸多威胁,包括自然灾害、环境污染、贫困和快速城市化等。同时,迅猛发展的旅游业也给许多地方纪念物和遗产地的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2. 重大导火索
1954 年,埃及政府决定在尼罗河下游修建高坝蓄水,旨在开发新资
源、调节河水流量并扩大灌溉面积,以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然而,该工程面临着一个难题:修建高坝后努比亚地区的大量遗址和几十座古代神庙将被淹没。努比亚地区在古代法老时期占有重要地位,留有许多珍贵文物,如神庙、防御工事和城堡。为解决这一难题,埃及政府制订了努比亚古迹的抢救计划,但由于政府财力有限,没有能力完全保护尼罗河河谷中的珍贵古迹。
1959 年,埃及和苏丹联合提交了一份紧急报告,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请求帮助,以保护即将因阿斯旺大坝修建而淹没的努比亚古遗址和相关文物。它们请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抢救古迹计划的制订和实施方面提供物资、技术和科学方面的支持。埃及政府表示,抢救工程规模庞大,需要巨额资金,政府难以独自承担。此外,它们指出努比亚古迹虽然位于埃及境内,但也是全人类的遗产,因此应该引起全球的关注。这一事件成为《世界遗产公约》形成历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因为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以来收到的第一个相关请求。
1960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呼吁国际社会为努比亚遗址保护提供技术和财政援助,启动了“努比亚行动计划”。许多国家积极响应,意识到
保护重要遗产需要全人类共同承担责任,努比亚古迹保护工作得以顺利展开。来自全球的 40 个考古团队汇聚到努比亚遗址地区,他们运用科学的方法,精细拆解受威胁的古迹,将其运到高地,再按原尺寸一块块重新组装,成功保护了这些珍贵遗迹,共耗资 8 000 万美元,其中超过 4 000 万美元来自 50 多个国家的集资。在为期 20 年的“努比亚行动”中,被移建至新地点的纪念碑和建筑群共有 22 处。这一行动展示了国际社会联合援助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伟大力量。
其实,在“努比亚行动计划”实施之前,联合国的前身国际联盟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已经开始着手开展保护世界遗产的相关工作了,旨在确
定、保护和修复全人类的共同遗产。
3. 组织背景
(1)联合国。
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LON)简称国联,是第一次世界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