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俄罗斯通史(公元9世纪—1917年)
》
售價:NT$
500.0

《
被争夺的身体:魏玛德国的生育制度
》
售價:NT$
449.0

《
热烈的孤独大宋词人的明月与江湖 大宋顶流小传两宋词人柳永苏轼等两宋王朝史
》
售價:NT$
356.0

《
抗衰营养全书
》
售價:NT$
398.0

《
罗马史 随书附赠专有名词对照册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巨著
》
售價:NT$
2030.0

《
索恩丛书·伊斯兰帝国:十五座城市定义一种文明
》
售價:NT$
658.0

《
现代日本简史 近现代日本发展之路的通俗历史读本 解析日本百年来的兴盛与阵痛
》
售價:NT$
449.0

《
墨菲定律受益一生的黄金法则和人生定律心理学基础入门
》
售價:NT$
250.0
|
編輯推薦: |
本书主编及参编常年从事中职计算机类专业一线教学,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并且将日常教学中的实际经验和案例融入教材,教材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语言和表达方式更加通俗易懂,教材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更强。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概述、数据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结构化布线、计算机网络设备、Internet基础、网络安全与管理、局域网组建实例。
|
內容簡介: |
本书严格参照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编写。本书内容涵盖丰富的计算机网络知识及技能,采用“导读—学习目标—知识梳理—习题—拓展阅读”的组织形式,注重知识的延伸和思维的培养。
本书首先通过计算机网络概述,帮助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建立初步的认识; 然后深入讲解了数据通信基础,包括各种数据传输技术和交换技术,如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部分详细阐述了拓扑结构、OSI模型及TCP/IP协议; 在结构化布线系统部分着重介绍综合布线设计规范和各种传输介质; 在计算机网络设备部分深入讲解交换机、路由器的相关知识; 在Internet 基础部分涵盖其发展历程、服务应用和域名系统等; 在网络安全与管理部分讲解安全与管理、网络管理协议及防范病毒与黑客; 最后通过组建局域网实例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本书适合作为中等职业教育、一贯制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职业教育高考(春季高考)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用书,还可作为网络技术爱好者与网络工程技术人员的实用工具书。
|
關於作者: |
姜全生,男,高级讲师,现为青岛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中心教研员,多年以来,从事过职业教育信息技术专业、职教课程研发研究、青岛市各学段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研究工作,多篇论文在省、市级获奖并发表,主持过省级教学研究课题、市级“十三五”规划课题、青岛市教育学会课题多项,主编过《视频编辑合成技术-会声会影视2019》等20多本专业教材。
|
目錄:
|
单元1计算机网络概述
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史
1.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1.1.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
1.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3计算机网络的相关概念
1.3.1网络硬件系统和网络软件系统
1.3.2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
1.3.3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1.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及发展趋势
1.4.1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4.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趋势
习题
单元2数据通信基础
2.1数据通信基础概念
2.1.1信息和数据
2.1.2码元和码字
2.1.3信道和信道容量
2.1.4数据通信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2.2数据通信方式
2.2.1数据通信系统模型
2.2.2数据线路的通信方式
2.3数据传输方式
2.3.1基带传输
2.3.2频带传输
2.3.3宽带传输
2.4数据交换技术
2.4.1电路交换
2.4.2报文交换
2.4.3分组交换
2.4.4信元交换技术
习题
计算机网络技术
目录
单元3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3.1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3.1.1总线型拓扑结构
3.1.2星型拓扑结构
3.1.3环型拓扑结构
3.1.4树型拓扑结构
3.1.5混合型拓扑结构
3.2OSI参考模型
3.2.1物理层
3.2.2数据链路层
3.2.3网络层
3.2.4传输层
3.2.5会话层
3.2.6表示层
3.2.7应用层
3.2.8有关OSI参考模型的技术术语
3.3数据传输控制方式
3.3.1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
3.3.2带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
3.3.3令牌传递控制法
3.3.4数据传输控制方式对比
3.3.5网络交换技术
3.4局域网
3.4.1以太网
3.4.2ATM技术
3.4.3光纤分布数据接口
3.5TCP/IP
3.5.1TCP/IP介绍
3.5.2TCP/IP的分层模式
3.5.3TCP/IP的特点
习题
单元4结构化布线系统
4.1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组成
4.2传输介质
4.2.1双绞线
4.2.2大对数双绞线
4.2.3光纤
4.2.4同轴电缆
习题
单元5计算机网络设备
5.1网卡
5.1.1网卡的工作原理
5.1.2网卡的功能
5.1.3网卡的类型
5.1.4网卡的选择
5.1.5网卡的安装
5.2集线器
5.2.1集线器的主要作用
5.2.2集线器的工作原理
5.2.3集线器的主要特点
5.2.4集线器的分类
5.2.5集线器的选择
5.3交换机
5.3.1交换机硬件组成
5.3.2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5.3.3交换机的功能数据
5.3.4交换机的分类
5.3.5交换机的选择
5.3.6三层交换机
5.4路由器
5.4.1路由器的构成
5.4.2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5.4.3路由器的功能
5.4.4路由器的种类
5.4.5选择路由器时的注意事项
5.5其他网络设备简介
5.5.1调制解调器
5.5.2中继器
5.5.3收发器
5.5.4网桥
5.5.5网关
习题
单元6Internet基础
6.1Internet概述
6.1.1Internet的定义
6.1.2Internet的发展与现状
6.1.3Internet的体系结构
6.1.4Internet的特点
6.2IP地址
6.2.1IP地址的概念与分类
6.2.2子网和子网掩码
6.3域名
6.3.1DNS概述
6.3.2域名结构
6.3.3中国互联网的域名
6.3.4域名解析
6.3.5域名系统组成
6.4Internet服务
6.4.1WWW服务
6.4.2电子邮件服务
6.4.3文件传输服务
6.4.4Telnet服务
6.4.5其他应用服务
6.5Internet接入服务
6.5.1ISP提供的服务
6.5.2Internet接入方式
习题
单元7网络安全与管理
7.1网络安全与管理概述
7.1.1网络安全的概念
7.1.2网络安全涉及的内容
7.1.3网络安全的核心目标
7.1.4网络管理
7.1.5网络管理标准
7.2网络管理协议
7.2.1SNMP协议
7.2.2RMON协议
7.2.3Telnet和SSH
7.3防范网络病毒
7.3.1网络病毒
7.3.2网络病毒的类型
7.3.3网络病毒传播途径
7.3.4网络病毒防御措施
7.4防范黑客入侵
7.4.1黑客和黑客入侵
7.4.2黑客常用的攻击手段和攻击方式
7.4.3黑客入侵的影响
7.4.4防御措施
7.4.5如何感知计算机被入侵
7.4.6如何应对计算机入侵
7.5防火墙
7.5.1防火墙的概念
7.5.2防火墙的发展历史
7.5.3防火墙技术
7.5.4设置防火墙的要素
7.5.5防火墙的分类
7.6网络故障诊断与测试命令
7.6.1网络故障的诊断和排除
7.6.2网络常用的测试命令
习题
单元8组建局域网实例
8.1组建家庭网络
8.1.1家庭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8.1.2家庭网络的概念
8.1.3家庭网络的发展和现状
8.1.4家庭网络组网实例
8.2组建中小型办公局域网
8.2.1中小型办公局域网的结构选型
8.2.2中小型办公局域网的硬件选择
8.2.3中小型办公局域网的组网方案
8.3组建无线局域网
8.3.1无线局域网概述
8.3.2无线局域网的传输介质
8.3.3无线局域网的发展趋势
8.3.4无线局域网的协议标准
8.3.5无线局域网连接方式
8.3.6无线局域网的适用范围
8.3.7无线局域网应用实例
习题
|
內容試閱:
|
计算机网络技术从产生、发展到现在,新技术及新应用不断涌现,在当今数智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做出了重要部署,并提出要以网络强国建设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在参照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本书紧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形势,充分结合了中等职业教育对高质量计算机网络技术教材的需求。
本书具有以下鲜明特色。
一、 内容全面系统
本书共8个单元,涵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各个重要方面,从计算机网络概述入手,逐步讲解了数据通信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结构化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设备、Internet 基础、网络安全与管理、组建局域网实例等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且深入地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
二、 注重实践和拓展
本书不仅有丰富的理论讲解,而且通过典型的实例指导,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技能,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实际动手能力。本书每个单元都设置了相关的拓展阅读,用以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三、 案例贴近实际
本书选用来自实际生活和企业应用的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场景,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为了更好地辅助教学,本书配备了教学课件、习题等教学资源,可帮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学生也可以利用相关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巩固提高。
本书的编写团队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组成,他们长期从事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和研究工作,对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有着深刻的理解。在编写过程中,编者精心策划、反复斟酌,力求使本书成为一本既适合教学又便于学生自学的优秀教材。
本书由姜全生、王燕、王汉明担任主编,徐佳乐、李伟军、毕春苗担任副主编,其中单元1和单元4由姜全生、毕春苗编写,单元2和单元3由王燕、徐佳乐编写,单元5和单元6由李伟军编写,单元7和单元8由王汉明编写,全书由王汉明组织、策划、统稿。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5年1月
教学资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