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工智能与教育变革
》
售價:NT$
296.0

《
生而液态:齐格蒙特·鲍曼与年轻人的三场对谈(社会学大家鲍曼的最后一课,给每个现代人应对不确定性的哲学方案)
》
售價:NT$
250.0

《
卡拉马佐夫兄弟(插图珍藏本)
》
售價:NT$
3050.0

《
法律与理性 : 西塞罗《论法律》解读(刘小枫主编;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
售價:NT$
403.0

《
一个数学家的叹息:如何让孩子好奇、想学习、走进美丽的数学世界(中国科学院院士严加安、斯坦福大学教授齐斯·德福林等力荐)
》
售價:NT$
218.0

《
DK生物运转百科(全彩)
》
售價:NT$
653.0

《
规则怪谈:无罪的嫌疑人 《规则怪谈》系列小说第三部重磅来袭!
》
售價:NT$
245.0

《
文明与战乱:两宋风云300年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本书较为全面系统地将汉语学界首创的语义指向分析引入日语研究中,不仅丰富了日语副词性成分的研究成果,还开创了语义指向分析应用的新领域,具有较为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同时,结合语义指向阐释日语副词性成分的翻译取向和汉译倾向的研究实践,为日汉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
內容簡介: |
本书聚焦日语副词性成分展开深入研究。回顾作为句子成分的副词性成分、副词性修饰关系、副词性修饰成分的日汉对比及汉译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界定日语副词性成分的内涵与外延,阐述其构成。随后引入语义指向分析,探讨其与日语副词性成分汉译取向的关联,介绍语义指向分析相关概念及在日语副词性成分翻译中的应用。之后详细阐述日语副词性成分的语义指向类型。最后分别针对受事指向、成事指向、施事指向、主事指向及各自的汉译倾向进行研究,建立验证框架,分析句法语义,总结汉译倾向。本书的研究视角和取得的相关成果,不论对于日语本体研究,还是对于日语教学,抑或对于机器翻译而言,都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
關於作者: |
费建华,国防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日汉语言对比与翻译研究及日本问题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近40篇。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高级日汉翻译》课程负责人。荣获军队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
目錄:
|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目的 /1
1.2 研究内容 /1
1.3 研究方法 /5
1.4 语料来源 /7
1.5 本书的构成 /9
第2章 研究综述 /12
2.1 作为句子成分的副词性成分的相关研究概述 /12
2.1.1 连用修饰成分与补充成分的“统”与“分” /12
2.1.2 副词性成分分类的相关研究 /14
2.2 副词性修饰关系的相关研究概述 /16
2.2.1 日本的相关研究 /17
2.2.2 中国的相关研究 /29
2.3 副词性成分的日汉对比及汉译相关研究概述 /31
2.3.1 副词性成分的日汉对比研究 /31
2.3.2 副词性成分的汉译研究 /32
2.4 对既有研究的评述 /33
第3章 日语副词性成分的内涵与外延 /37
3.1 日语副词性成分的界定 /37
3.2 日语副词性成分的构成 /41
3.3 各类日语副词性成分概述 /45
3.3.1 由副词充当的副词性成分 /45
3.3.2 由形容词充当的副词性成分 /49
3.3.3 由名词充当的副词性成分 /56
3.3.4 由动词充当的副词性成分 /60
第4章 语义指向分析与日语副词性成分的汉译取向 /63
4.1 语义指向分析概述 /63
4.1.1 语义指向分析的提出 /63
4.1.2 语义指向的内涵 /65
4.1.3 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 /67
4.2 国外类似语义指向分析的论述 /69
4.2.1 英语中的类似论述 /69
4.2.2 日语中的类似论述 /72
4.3 翻译中的“意义”问题 /74
4.4 基于语义指向的副词性成分的汉译取向 /76
4.4.1 语义指向与副词性成分翻译的契合性 /76
4.4.2 语义指向的认知识解与副词性成分的翻译取向 /78
第5章 日语副词性成分的语义指向类型/81
5.1 语义指向分析在日语研究中的应用 /81
5.2 语义指向的结构模式和判定标准 /83
5.2.1 语义指向的结构模式 /83
5.2.2 语义指向的判定标准 /88
5.3 副词性成分语义指向的分类 /93
5.3.1 从句法语义关系一致性的角度看副词性成分语义指向的类型 /93
5.3.2 从句内被指向对象的语义角色看副词性成分的语义异指类型 /95
5.4 副词性成分的各类语义指向概述 /99
5.4.1 语义正指 /99
5.4.2 语义异指 /102
第6章 日语副词性成分的受事指向及汉译倾向 /113
6.1 副词性成分语义指向受事的验证框架 /113
6.2 受事指向副词句的句法语义分析 /114
6.2.1 受事的主要句法形式 /114
6.2.2 与受事指向副词成分共现的动词 /119
6.2.3 受事指向副词性成分的类型 /120
6.2.4 副词性成分语义指向受事的制约机制 /125
6.3 受事指向副词性成分的汉译倾向 /127
6.3.1 受事指向副词句的汉译倾向 /127
6.3.2 “随偏式”翻译取向下受事指向副词性成分的汉译倾向 /128
6.3.3 “纠偏式”翻译取向下受事指向副词性成分的汉译倾向 /132
第7章 日语副词性成分的成事指向及汉译倾向/134
7.1 副词性成分语义指向成事的验证框架/134
7.2 结果产出副词句的类型 /136
7.2.1 结果产出句的动词类型 /136
7.2.2 规约性和非规约性结果产出副词句 /138
7.3 规约性结果产出副词句的句法语义分析 /141
7.3.1 成事的主要句法形式 /141
7.3.2 成事指向副词性成分的类型 /142
7.3.3 副词性成分语义指向成事的制约机制 /146
7.4 成事指向副词性成分的汉译倾向 /147
7.4.1 成事指向副词句的汉译倾向 /147
7.4.2 规约性结果产出句中副词性成分的汉译倾向 /147
7.4.3 非规约性结果产出句中副词性成分的汉译倾向 /150
第8章 日语副词性成分的施事指向及汉译倾向 /153
8.1 副词性成分语义指向施事的验证框架 /153
8.2 施事指向副词句的句法语义分析 /154
8.2.1 施事指向副词性成分的构成 /154
8.2.2 施事指向副词性成分的语义类别 /161
8.2.3 施事指向副词性成分所表性状的特点 /166
8.2.4 施事指向副词性成分与动词的选择限制关系 /167
8.3 施事指向副词性成分的汉译倾向 /169
8.3.1 施事指向副词句的认知图式及翻译倾向 /169
8.3.2 典型图式下施事指向副词性成分的“随偏式”翻译取向 /172
8.3.3 边缘图式下施事指向副词性成分的“纠偏式”翻译取向 /176
第9章 日语副词性成分的主事指向及汉译倾向/180
9.1 副词性成分语义指向主事的验证框架 /180
9.2 主事指向副词句的句法语义分析 /181
9.2.1 关于状态变化主事 /181
9.2.2 受主事指向副词性成分修饰的动词 /186
9.2.3 主事指向副词性成分的类型 /189
9.2.4 副词性成分语义指向主事的制约机制 /193
9.3 主事指向副词性成分的汉译倾向 /194
9.3.1 主事指向副词句的汉译倾向 /194
9.3.2 “随偏式”翻译取向下主事指向副词性成分的汉译形式 /195
9.3.3 “纠偏式”翻译取向下主事指向副词性成分的汉译形式 /197
第10章 结语 /200
参考文献 /205
|
內容試閱:
|
意义的理解与表征是语言研究中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重要课题。相同的语义内容可以由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不同的语言形式也可以表达相同的语义内容。这是由人类认识事物的多维性与言语线性组合的一维性之间的矛盾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因而,廓清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一直都是语言研究的重要目的之一。
20世纪80年代,汉语学界提出的“语义指向分析”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具有跨语言应用的可行性。语义指向分析可以用来解释句子成分在句法与语义上的不一致性,指明句法成分尤其是间接成分之间的各种语义联系,从而解释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之间错综复杂的对应关系。该分析方法已在汉语研究中全面开花,尤其在厘清诸如状语、补语、定语等附属性成分的句法语义关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运用语义指向分析来研究日语副词性成分,可以进一步弄清隐藏在线性句法关系背后的语义关系,更好地把握副词性成分的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使日语副词性成分的研究更具整合性和系统性,推动该领域的研究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不论从意义到形式的道路有多么曲折,人们总能在语言中找到意义的表达式。在一种语言中可以表达的东西,在另一种语言中也完全可以表达。现代心理语言学的研究也表明,语义是抽象的、超语言的,共同表征的语义可以由不同语言的表达形式直接通达。语义的同一性是确保翻译“忠实性”和实现翻译趋同的前提。
既然翻译转换是在意义这个原文与译文的枢纽上进行的,在翻译中就要抓住原文意义这个“牛鼻子”,为原文的理解和译文的表达架起通达的桥梁。因此,只要准确把握日语副词性成分与被指向对象之间的语义关系,就能够在汉语中找到相应的表达形式。另一方面,尽管汉语和日语中都分别存在作为副词性成分的状语和连用修饰语,但由于汉语和日语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语言,存在着不同的词汇和语法体系,日语副词性成分并不能简单对译为汉语的状语,还存在译为补语、定语及其他表达形式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基于大规模双语语料库的调查统计,采取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手段,对不同语义指向的副词性成分的翻译取向和汉译倾向进行梳理总结。
当然,翻译并不是单纯的语符转换的过程,而是译者基于不同的认知识解方式重构原文意义的过程。多数副词性成分在句法上修饰谓语动词,同时也经常在语义上跟动词所表达的动作相联系,即语义正指。但也存在语义异指的情况,即处于相同句法位置发挥相同句法功能的部分副词性成分,有时跟谓语动词以外的其他成分发生语义联系。译者在识解副词性成分及其语义异指对象时,至少有两种识解取向可以选择,一是采取与原文一致的识解方式,二是采取不同于原文的识解方式。相应地,语义异指的副词性成分的汉译也至少存在两种取向,一是“随偏式”翻译取向,即在译文中保持副词性成分和被指向对象之间的语义异指关系;二是“纠偏式”翻译取向,译者或出于语义对等的考虑,或受汉语语法规则的制约,有时并不一定会囿于日语原文的句法语义组配方式,而是会用各种方式纠正原文中的异指关系,在译文中尽可能地使副词性成分与其语义所指向对象形成句法结构和语义结构相一致的直接组配关系。
本书共10章。在参考既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较为清晰地厘定了日语副词性成分的内涵与外延,较为深入地阐释了基于语义指向探究日语副词性成分汉译的可行性,较为合理地提出了意义与形式相结合的语义指向判定标准,较为全面地建构了日语副词性成分语义指向类型的全景图,较为细致地剖析了日语副词性成分各类语义异指的制约机制,较为客观地总结了各类语义异指的日语副词性成分的汉译倾向。本书的研究视角和取得的相关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基于中国的语言学研究方法论来研究日语的优势与前景,可以为运用更多的“中国方案”解决“外语难题”提供借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