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道心惟微:中国大一统王朝的战略文化与历史启示
》
售價:NT$
500.0

《
重写灵魂:多重人格与记忆科学(共域世界史)
》
售價:NT$
556.0

《
新伦巴第街:美联储如何成为最后交易商
》
售價:NT$
296.0

《
权力与财富 晚清时期的金融博弈(以金融视角重构晚清史,揭开晚清金融体系背后的权谋暗战)
》
售價:NT$
367.0

《
微海幻境:神秘海洋生物微观之旅
》
售價:NT$
1015.0

《
企鹅海盗史
》
售價:NT$
454.0

《
镰仓幕府与外来冲击:蒙古袭来与日本历史的转型
》
售價:NT$
500.0

《
中华药商:中国和东南亚的消费文化
》
售價:NT$
296.0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探讨了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与乡村治理之间的关系。农地“三权分置”改革试图通过“放活经营权”,来解决“谁种地”“怎样种地”“为谁种地”等土地问题。本书研究发现:农地“三权分置”改革受到农民分化和共同富裕的双重制约。它可能引发所有权虚化、承包权固化和经营权强化等新问题。从产权一治权关系来看,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分别对应政治功能、保障功能和经济功能。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不仅要促进土地流动和适度规模化经营,而且要促进共同富裕:发展村集体经济,建立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之间的利益共享机制,构建与农地“三权”匹配的乡村治理共同体。
|
關於作者: |
何朝银,男,江西石城人,社会学硕士,历史学博士,福州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入选“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主持国家社科基金3项,省部级课题4项;出版专著3部,发表CSSCI等期刊论文30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4篇,被《新华文摘》辑览推荐2篇;获福建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三等奖、中国社会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江西省第十四次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福建省第十五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
|
目錄:
|
绪论
第一章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时代背景、政策演进与困难
第一节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政策演进
第三节 基层农村的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困难
第四节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理想类型
第二章 自发土地流转与乡村治理
第一节 自发土地流转的一般情况及其特点
第二节 自发土地流转对乡村治理的影响
第三节 自发土地流转对农业现代化的挑战
第四节 自发土地流转下乡村治理的挑战
第三章 组织化的土地流转与乡村治理
第一节 组织化的土地流转的类型
第二节 第一种类型组织化的土地流转与乡村治理
第三节 第三种类型组织化的土地流转与乡村治理
第四节 第四种类型组织化的土地流转与乡村治理
第五节 组织化的土地流转对乡村治理的影响
第四章 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乡村治理
第一节 合作社的定义与类型
第二节 市场领办型合作社与乡村治理
第三节 政府领办型合作社与乡村治理
第四节 村集体领办型合作社与乡村治理
第五节 农民专业合作社下的乡村治理规律
第五章 “攫利”型资本下乡与乡村治理
第一节 资本下乡的界定与类型
第二节 “攫利”型资本下乡的过程
第三节 在撤离前,资本下乡对乡村治理的积极影响
第四节 “攫利”型资本下乡对乡村治理的负面影响
第五节 “攫利”型资本下乡后的乡村治理规律
第六章 “筑巢引凤”型资本下乡与乡村治理
第一节 “筑巢引凤”型资本下乡的过程
第二节 “筑巢引凤”型资本下乡对乡村治理的积极作用
第三节 “筑巢引凤”型资本下乡对乡村治理的消极作用
第四节 “筑巢引凤”型资本下乡后的乡村治理规律
第七章 “经营”型资本下乡与乡村治理
第一节 “经营”型资本下乡:行政主导的合约缔结
第二节 “经营”型资本下乡对乡村治理的积极影响
第三节 资本下乡与村庄的冲突
第四节 经营型资本与村庄之间的相互调适
第五节 “经营”型资本下乡对乡村治理的消极影响
第六节 “经营”型资本下乡后的乡村治理规律
第八章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与乡村治理的理论构建
第一节 不同类型的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下的乡村治理
第二节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双重制约
第三节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下乡村治理的主要挑战及对策
第四节 农地产权与治理功能的关联性
第五节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下乡村治理机制
第六节 讨论与反思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