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学会接纳孩子的不完美
》
售價:NT$
235.0

《
晚清民国期刊中的美育史料整理与研究(1900-1949)
》
售價:NT$
1520.0

《
克苏鲁神话全集(全三册)
》
售價:NT$
959.0

《
快小孩,慢小孩:专注力的误区、真相与提升
》
售價:NT$
347.0

《
中国高铁立体翻翻书
》
售價:NT$
296.0

《
漫画中小学生体育运动
》
售價:NT$
254.0

《
扁鹊(秦越人)医学全书 ; 华佗医学全书
》
售價:NT$
214.0

《
手绘鱼图典藏
》
售價:NT$
918.0
|
內容簡介: |
本书系统梳理了国际安全范式的发展演变历程,特别是与人工智能结合后体现出的新特征;归纳了部分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安全理论体系;系统分析了新技术和新战术给国际安全造成的影响。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国际社会需要加强合作,通过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消除矛盾和冲突发生的土壤,秉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最终推动世界走向和平、安全、繁荣、进步的美好未来。
|
關於作者: |
周意岷,山东淄博人,2014年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外交学博士,现任西安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混合战争、认知安全、中东安全;主持人文社科项目等省部级项目5项;出版专著1部;在《和平与发展》《学术前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国际展望》《美国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文章被《新华文摘》《社会科学文摘》摘编、 转载;获陕西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获陕西高校思政课教师“大练兵”思政课程“教学标兵”;获陕西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获西安工业大学师德标兵称号及“我最喜爱的老师”称号各1次。
|
目錄:
|
绪论()
第一章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趋势()
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快发展()
(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成熟()
(二)互联网与数字经济持续发展()
(三)新兴产业相继崛起()
二、经济全球化与“逆全球化”现象并行()
(一)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二)“逆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
三、国际力量对比更加平衡()
(一)传统发达国家经济下行态势明显()
(二)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
(三)非国家行为体影响力上升()
四、大国博弈加剧国际紧张局势()
(一)大国互信削弱()
(二)地区冲突持续发酵()
(三)全球治理改革遭遇困境()
第二章混合战争的兴起与演变()
一、混合战争的兴起()
(一)混合战争的内涵()
(二)混合战争的特征()
(三)混合战争的作战工具()
二、混合战争进入“智能化”阶段()
(一)智能化混合战争及其特点()
(二)人工智能在混合战争中的角色定位()
(三)人工智能在智能化混合战争中的应用路径()
目录智能化时代的国际安全范式转型
第三章世界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混合战争理论()
一、美国混合战争理论()
(一)理论内涵()
(二)战略目标()
(三)实践手段()
二、俄罗斯混合战争理论()
(一)理论内涵()
(二)战略目标()
(三)实践手段()
三、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混合战争理论或政策()
(一)以色列混合战争理论()
(二)北约应对混合战争的安全战略()
(三)欧盟应对混合战争的安全机制()
第四章混合战争的作战效能()
一、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
(一)克里米亚事件的背景()
(二)俄罗斯在克里米亚的混合战争行动()
(三)混合战争的综合效果()
二、2015年俄罗斯介入叙利亚内战()
(一)叙利亚内战爆发()
(二)俄罗斯在叙利亚的混合战争行动(2015—
2018年)()
(三)俄罗斯在叙利亚的收益()
三、2018年中美贸易争端()
(一)中美贸易争端的起因()
(二)中美贸易争端中的混合战争行动()
(三)中美贸易争端的影响()
四、2021年巴以冲突()
(一)冲突导火索()
(二)以色列的混合战争行动()
(三)冲突结果()
五、2022年俄乌冲突()
(一)冲突爆发的背景()
(二)俄乌混合战争交锋()
(三)俄乌冲突的后续发展()
六、2023年巴以冲突()
(一)冲突导火索()
(二)哈马斯的混合战争行动()
(三)以色列的反击行动()
第五章混合战争对国际安全的影响()
一、物理域:国际混乱失序因素显著增加()
(一)智能化混合战争抵消非对称优势()
(二)混合战争导致国际关系日趋紧张()
(三)混合战争破坏全球安全架构()
二、信息域:从网络战攻防转向科技优势竞争()
(一)网络攻击日益频繁()
(二)科技优势竞争加剧()
三、认知域:认知战挑动国际社会撕裂()
(一)人工智能提升认知战强度()
(二)数字身份认同崛起()
(三)社会撕裂效应放大()
(四)主权国家与科技公司的规则博弈激烈()
第六章以三大全球倡议应对混合战争()
一、全球发展倡议:以共同发展防止混合战争蔓延()
(一)缩小南北鸿沟应对贸易保护和科技霸凌()
(二)增强发展中国家治理能力减少冲突根源()
二、全球安全倡议:以普遍安全限制混合战争升级()
(一)落实核心理念和原则化解混合战争的模糊性()
(二)落实重点合作方向防范混合战争过度智能化()
(三)落实合作平台和机制应对混合战争的多维性()
三、全球文明倡议:以文明互鉴消除混合战争土壤()
(一)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对冲认知战影响()
(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超越霸权思维和冷战
思维()
(三)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增进政治互信()
四、落实三大全球倡议应对混合战争的实践路径()
(一)落实全球发展倡议缓解紧张态势()
(二)落实全球安全倡议应对冲突风险()
(三)落实全球文明倡议消除冲突根源()
结论()
|
內容試閱:
|
时事出版社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贸易战背景下中国特色混合战争理论研究”(19YJCZH275)资助陕西省社科著作出版资助项目“智能化时代的国际安全范式转型”(2025SKZZ007)资助冷战结束后,国际安全形势加速演变。国家间的直接军事冲突减少,非国家行为体逐渐崭露头角,战争形态向多元化方向发展。2005年,美国前国防部长詹姆斯·马蒂斯与美国海军陆战队作战发展司令部研究员弗兰克·霍夫曼首次提出了“混合战争”的理念。随着战争的非对称性和信息化程度逐步加深,美国国防部在2010年版和2014年版《四年防务评估报告》中均提出将混合战争作为未来战争形态的研究重点,以应对“混合威胁”。各国逐渐意识到混合战争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俄罗斯在克里米亚的行动标志着混合战争发展到新阶段,非军事手段在战争中的比例不断上升,混合战争的界限由军事领域向外加速拓展。受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影响,人工智能、大数据、无人机等新兴技术推动混合战争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国家间、国家与非国家行为体之间的竞争和冲突,不再使用单纯的军事手段,而是以多领域的力量博弈为特征,具有更强的非对称性、隐蔽性和复杂性。由于敌方身份和行动的模糊性,智能化混合战争可能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展开,突破了陆、海、空等物理战场的局限,向信息领域和认知领域等维度延伸,并在先进技术的支持下实现对战场信息的实时收集、处理和共享,提高了快速决策和反应能力。混合战争的战场形态逐渐从单一转向双边甚至多边形态。混合战争的兴起和发展给我国的国家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不仅要面对传统军事对抗的威胁,更要应对非传统的多样化威胁,尤其是信息战、舆论战、认知战等多方面的综合压力。各类非常规军事手段可能干扰我国的国土安全和军事战略部署,网络攻击会影响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贸易战、金融战等手段对我国的经济稳定和持续增长构成压力,通过各种媒体和社交平台传播的虚假信息不利于我国的国家形象建设和社会稳定。未来,混合战争将通过破坏国际秩序、侵蚀国家主权、威胁全球经济稳定以及制造全球性不安全感,逐步削弱现有的全球安全架构。其非对称性、隐蔽性和模糊性会导致世界部分地区安全形势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周边安全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并加剧大国在前沿技术等多个领域的竞争。序智能化时代的国际安全范式转型因此,我们应加强对混合战争的研究,深入分析混合战争的性质和实施手段,厘清混合战争在多领域、多维度对国家安全构成的全方位挑战,及时跟进现代战争形态的变化,提高战略决策的灵活性和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从而推动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避免被动应对国际局势中的突然冲击,为中国式现代化营造一个总体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智能化时代的国际安全范式转型》通过梳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加快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更加平衡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趋势,归纳了混合战争逐步发展为智能化混合战争的表现和特征。在此基础上,从理论和实战两个层面分析了相关国家和组织在混合战争领域的政策方针、执行状况以及对国际安全的影响,并提出了中国的应对路径和方法。该书提出:人工智能作为“赋能者”,使混合战争在信息识别和分析的速度、精度与效率上得到显著提升,推动了混合战争持续进化为智能化混合战争;结合六个具体案例,详细分析了混合战争的作战效能,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与混合战争结合后给作战双方力量对比带来的新变化,丰富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从物理域、信息域和认知域三个维度,总结出智能化混合战争对国际安全的影响,并初步探究了非国家行为体在其中的角色以及与主权国家之间的竞争、合作关系。总之,该书在推动混合战争领域相关研究的发展上作出了贡献,为今后的研究拓展了路径。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混合战争的形态仍将持续演变。生成式人工智能、物联网、星链技术、脑机接口技术等新兴技术将进一步改变战争的面貌,带来更为复杂多样的攻击手段,甚至引发伦理和法律问题。所以,今后的混合战争研究既要关注颠覆性技术的迭代,更要研究不同国家的战略和战术差异,通过探索新的理论和实践路径,为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贡献。高祖贵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教育长主讲教授博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