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格类型:我们何以不同(荣格人格类型理论——人格类型是一种人们了解自己、了解人际困扰的方法)
》
售價:NT$
301.0

《
索恩丛书·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
售價:NT$
658.0

《
遇见 高云
》
售價:NT$
398.0

《
日本首都圈空间结构与协同发展
》
售價:NT$
653.0

《
《欧罗巴的悲剧:经济危机、绥靖政策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售價:NT$
388.0

《
中药炮制学科发展集萃
》
售價:NT$
1112.0

《
君士坦丁堡深仇400年:俄土战争(1877—1878)(全2册)
》
售價:NT$
1051.0

《
城市文明蓝皮书:全球城市文明发展报告(2024-2025)
》
售價:NT$
653.0
|
編輯推薦: |
山西古镇百年社会情态变迁史
秦晋古道必经之地,北方小镇风土人情
一群有血有肉、敢爱敢恨的当代青年人
《仁义镇的春天》是作家孟繁信创作的一部原创长篇小说,以秦晋古道必经之地、官设驿站仁义镇为人物活动的背景,以神鞭手盘坡为引线,全面反映从清末民初到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在古镇上的社会情态,塑造了神鞕手赵全武及其三个儿子赵德龙、赵德虎、赵德豹等鲜活的人物形象,摹写庙宇、客栈、镖局、作坊、街铺等典型环境,是一部具有地方性、传奇性和北方韵味的年代小说。
本书以爱情、友情、亲情为内核元素,提示人性中的正义与邪恶,在农与商、合与离、喜与忧中,刻画具有北方韵味的风土人情,在人物塑造上追求个性化、多维度;在故事设置上追求奇特性、合理化;在细节刻画上追求真实性、现场感;在语言运用上追求趣味性、乡土化。真实可考的历史资料与小说虚构的合理拼接,在乡土商贸的探秘上极力挖掘,充分展现了黄土地上的人们顽强不屈的奋斗精神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不断努力。
通过几代人的婚姻、生计等生存方式的变迁,折射了古镇街口随时代变迁人物命运发生的巨大变化,讴歌了人性的真善美,也鞭挞了在利益、前途面前人性所展现的自私、狠毒的一面。
|
內容簡介: |
老槐树对面是一座壁立千仞的山崖,崖顶上住着一户赵姓人家。户主赵全武是一位百岁老人,祖上习武,到他这一代达到鼎盛,他不仅是镖局里走南闯北的大镖师,而且在“禁蛇”“做糕”“编织”等方面都是行家里手,尤其喜欢抚弄一根“神鞕”。这“神鞕”既是赶车的工具,也是路遇盗匪后的武器,还是彰显英武形象的佩饰。在这沟谷里,常常能听到他那脆脆亮亮的甩鞭声。
故事讲到过去,往往与赵全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事讲到当下,又或多或少地与赵全武的三个儿子有关。大儿子赵德龙,秉承父业,敦厚诚实,又不失机智果敢;二儿子赵德虎,悖逆贪玩,口才出众,扶正压邪,特爱赶马驱骡;三儿子赵德豹,机灵洒脱,从不循规蹈矩,好武之外,特喜音乐,惹来情事不断,诸多苦痛不绝于身。
|
關於作者: |
孟繁信,山西省灵石县人。中国作协会员、山西省作协会员,曾任晋中市作协副主席、灵石县文联主席。
在《中国作家》《散文选刊》《海外文摘》《诗歌月刊》《黄河》《山西文学》《都市》等期刊发表作品三百多万字,已出版《低空滑翔》《斑驳的阳光》《回头峰》等十余部作品,曾获首届“石膏山杯”全国征文大赛奖、晋中文学奖、晋中市文艺精品奖等奖项。
|
目錄:
|
第一部分 ………………………………………………001
第二部分 ………………………………………………037
第三部分 ………………………………………………063
第四部分 ………………………………………………085
第五部分 ………………………………………………113
第六部分 ………………………………………………136
第七部分 ………………………………………………154
第八部分 ………………………………………………201
第九部分 ………………………………………………220
第十部分 ………………………………………………246
第十一部分 ……………………………………………258
第十二部分 ……………………………………………276
|
內容試閱:
|
1
汾河一进入雀鼠谷,就开始翻波卷浪,两岸陡峭的峰峦布满高低仰俯的树丛草甸,靠近河床的岩壁光秃秃的,像披金戴玉的一群村妇挽起裤腿 子,露出白白的光脚丫子,经年累月地悬浮在峭壁上。细心再辨,岩壁上有浅浅的吃水线,一层一层的,直到汾河的水面,像给这群村妇穿上了薄薄的白裙。有史料记载,这里曾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大湖,百姓饱受水灾危害,被逼堵在深山大沟里,与荒凉为伍、与野狼为伍、与愚昧为伍、与饥饿为伍。从不少传下来的地名来判断,大禹早期的治水很可能就是在这里部署开挖的。“坛镇”有前坛和后坛,前坛祭天,后坛祭地,相传大禹治
水的祭祀活动就在这里举行。“王禹”就是禹王治水的指挥部,村旁的
“泮池”就是禹王饮马的池塘。“英武”山顶上的“望生原”就是禹王测量水文的地方。大山最逼仄处的“夏门”就是夏禹凿开石壁、疏导洪流的第一门。“打开三弯口,空出晋阳湖”,三弯口,就是汾河流经夏门最陡峭最狭窄的一段。这句话一直从远古传到现在。那些悬浮在半山腰的吃水线,算是这个历史故事的一个佐证。
秦晋古道随汾河进入峡谷地带,往前走,就是两山对峙、洪涛喷溅的
绝路,再走就只好在玉成这个沟口,折拐上山。弯弯曲曲的山路,走得极
不顺畅,好多路只得遇沟架桥、逢山劈巷。攀升到最高处的韩信岭,天开
云散、宽阔无垠。极目远望,众山群峦都俯身低垂,一片狭长的山顶原野,一直能伸展到太阳升起的地方。近前,一座不高的土丘孤独地蹲卧在
那儿,丘的一侧有座庙宇,是韩信庙。传说,当年押送韩信首级的车马走
到这儿马乏人困,再无力前行了,就势把首级埋在了这堆土丘下。韩信岭
是个制高点,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从岭上往各个山头看去,山头上都分
布着烽火台,古代战事常用烽火台的烟雾传递消息。一个山头一个山头点
燃烽火,消息很快就能传递到几十里几百里以外的地方,比起快马传递消
息要快得多。
古道从韩信岭再往前走,就是拐进山巷里的坡道了。一直到最深处的
郭家沟,都是坡度在四五十度的路,人走还好说,车行就危机四伏了,不
是经验丰富的车把式,不敢赶驾。看一眼眼前的路,心都发抖。车上坐的
人到这儿都要下车步行。据说当年西太后南逃路经这里,也得下驾步行。
毫无疑问,这郭家沟肯定做买卖的人不少,靠山吃山、靠路吃路,这是亘
古不变的法则。出郭家沟,跨过一座石桥,虽然还是下坡路,但相对平缓
多了。不熟悉路面的人以为往前的路不会太难走了,可没走几里路,前面
就是更具风险的“生死路”。
与前面最陡峭的山巷路比,坡度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不同的是,前面
的路是土路,这里的路是石板路,而且笔直无斜,从坡顶一直插到沟底,
长度大概有三里地。马车来到这里,上,不好上;下,不好下。铺在路面
上的青石瓷实光滑,太阳光一照亮晃晃的。驾车的骡马再怎么彪悍,一见
这路先冒出一身虚汗,接着骨头发软,任凭车把式再怎么驱使,牲口死活
不肯再前进半步。眼看着面前就是商贸繁荣的仁义古镇,就是不敢迈进。
一旦刹车失灵,连个挤靠挂缠的土坡斜树都没有。车毁人亡的事不是没有
发生过。一步之遥,胜似千里。
汾河进入雀鼠谷,是古道的第一个关口,史称阳凉关。阳凉关的险情
是波急浪猛的水路。古道之下石板坡的这个关口叫阴地关。阴地关的险情
是光滑陡峭的石路。古代的石城县设有两驿,阳凉关的官驿是冷泉镇,阴
地关的官驿是仁义镇。走过这两道关,以后的路就好走多了。这也是石城
002县境内天造地设的两道难关。南来北往的人,特别是那些载着重货的马
车,最忌惮的就是这两段路面,而这又是秦晋古道的必经之路。
2
这些故事是爹讲给我的。
我爹在县城公路站上班,县域范围内的国道、省道、县道,包括以前
的古道,他都能讲出个子丑寅卯来。路面上曾经出现的人物故事,他也能
讲个八九不离十。我爹在公路站也算一个不大不小的干部,平时的大会小
会他都坐在主席台上,但一般不发言,他是从农民参加县武工队基干连后
转过来的一位工农干部,平时和单位里的人聊天,他能讲出不少与敌人周
旋作战的故事,常常让听讲的人入迷着魔。一次简单的伏击战,在他的铺
陈渲染下,显得十分神秘,时而叙述、时而评说,前因后果、起承转合,
让人一听就放不下来。大家都说,我爹的口才好。每有开会,主持人总有
一个程序是让他讲讲,可他总是用“不讲了”来推辞。有时下面的掌声都
拍响了,按道理他应该象征性地说几句,可他就是不讲。我在稍大一点儿
的时候曾经问过他,为什么口才这么好老是不讲话呢?把能大讲特讲的机
会主动让出,甘心吗?爹悄悄对我说:主要领导的动员报告也好、安排总
结也罢,都清清楚楚摆在那儿了,你讲什么?你真把鸡毛当令箭放开来一
讲,不管你讲得多么精彩,领导都不会高兴。野雀子占了凤凰的窝,只能
惹些臊气,甚至还会惹出麻烦。领导让你讲,是个程序,是个客套,显得
领导顾全大局,实际上心里不愿让你讲。喧宾夺主,闹不好还会引偏主
题,当下你是舒坦了些,人们也可能对你产生一些敬意,说你讲得比领导
还好,但日后不定在哪一刻,你就有可能遇到一些莫名的事儿。爹有过这
方面的教训。平时和大家聊天,有咸无淡的,不怎么涉及具体的人和事,
不会有什么后患,还能赢得大家的亲近和好感。你一旦有什么公事或私
事,要跟前的人来帮忙,大家也是买账的。爹的这些话,让我想起爹曾经
担任五金厂的一把手时就遭到过一个心怀鬼胎的部下的暗算,就是因为爹
在会上一句不太妥帖的话引起的。爹又跟我说,一个人有缺点或办过一些
错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第二次又在绊倒你的地方被绊倒了。这样的
话,七岁学说话,七十岁你也学不会说话。
那一次,公路站开会过后,爹领着我从县城往村里走,五十里的山
路,爹可能怕漫长的路程走得太疲惫、太无聊了,也可能是他好长时间
没和人聊天了,一路嘴不闲地给我讲沿途的人和事。也是在那一次,我
第一次领略了爹的知识量和好口才。现在想来,那是爹唯一一次对我讲
那么多的话。
他讲到的那个车马最难走的石板路,正是家乡仁义古镇镇边的那一
处石板坡。像写一篇文章一样,眼看着最后的句号快要画上了,可最精
彩最揪心的一段才拉开序幕,给我这个初长成人的儿子设定出了一个大大
的悬念。
我就出生在古镇,而且我家离石板坡只有一步之遥,孩童时代,我和
小朋友们老在石板坡下的后头街玩耍。坡下立着一块低矮厚重的石碑,被
我们摸得锃光瓦亮的。
我爹告诉我,古道走到这里是县域境内的最后一关,就是这阴地关。
这道关,也是最难过的一道关。这石板坡,上半截被阳光照得像镜子一样
光亮,下半截却灰暗得像进入阴曹地府一般。
看来,这阴地关肯定有不少骇人听闻的故事。
果然,我爹又说,“盘坡”的故事你听过没有?不等我回答,他又问,
镇上有个“盘坡王”你知道不知道?我小时候听几个老人讲过一些没根没
由的盘坡 (当地方言,指护送车辆下坡,本书中使用当地方言情况较多)
故事,我想他这个“公路通”肯定能有时间、有人物、有根由地给我讲
讲,但是他却不讲了。
前面不远处,就是我家的院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