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文明与战乱:两宋风云300年
》
售價:NT$
398.0

《
万千心理·成人心理治疗计划
》
售價:NT$
500.0

《
遇阳(全2册)【晋江甜文作者提裙代表作,网络原名《放学后别来我办公室》】
》
售價:NT$
407.0

《
通胀的教训
》
售價:NT$
352.0

《
婚礼的前一天 穗积漫画作品集
》
售價:NT$
218.0

《
狂野的希望:在灰暗的日子里找到光亮
》
售價:NT$
305.0

《
如何从敌人身上获益(普鲁塔克《道德论丛》精华选编)
》
售價:NT$
296.0

《
峰值体验2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1.脉络清晰!7大方向,50 案例,帮助孩子建立社交边界,提升自我保护能力
书中细化了孩子生活中的各个不同场景,包括对朋友说“不”、在网上说“不”、在学校说“不”……层层递进,具体细微地带孩子一步步学会说“不”,撕掉“讨好型人格”的标签,让孩子时时处处都有边界感。拥有强大的内核。
2.醍醐灌顶!颠覆固有认知,重建社交自信,如TED演讲般直抵人心
话题契合当下,轻松引发孩子共鸣,启发孩子思考适合自己的社交方式,在与朋友、家人、等友好相处的同时,能够做真正的自己!
3.实操性强!70条边界感准则、50 直给话术,让孩子真正做到行为改变!
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评估、剖析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活学活用,化解社交窘境;每一章后附十大边界准则,帮助他们厘清重点,守住底线。
4.图文并茂,配有大量时尚漫画,轻松好读!
5.英国边界感女王米歇尔·埃尔曼所著,帮助孩子成长为自信、强大、靠谱的人。
|
內容簡介: |
总是担心失去朋友,而想方设法地取悦他人?
考试结束大家相互分享成绩,你不想公开却不懂拒绝。
过度关注社交媒体的点赞,担心没人喜欢、为容貌焦虑……
长大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来自家人、老师、朋友、网络的各种评价和要求充斥着我们的耳朵,可是我们的心中却隐藏着极大的不安。击退不安的关键正是建立边界感——没有什么比学会说“不”更好地找回人生主动权的方法了!
本书由杰出的生涯教练、作家、演说家米歇尔·埃尔曼创作,7大社交生活话题 、70个边界感准则 、50 案例分享和沟通话术,引导孩子找回自我认同、设立规则、守住边界和重获社交自信,从而真正做出改变,拥有清醒人生。
|
關於作者: |
米歇尔·埃尔曼被誉为“边界感女王”,杰出的生涯教练、作家、演说家。她曾在英国独立电视台及BBC3中担任生涯教练,也是英国TOP3教育播客的主持人之一。《太阳报》将她评为英国鼓舞人心的女性TOP50,在社交媒体上拥有超过50万粉丝。其作品在全球范围内广受好评,版权已售出1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自私的快乐》被英国杂志评为心理健康方面的推荐书籍。
|
目錄:
|
第1章 如何对朋友说“不”
我不是你的小太阳,我不要做你的宇宙中心
坚持做自己
不要拿我取笑
第2章 如何在上网时说“不”
我对你的私生活一点也不感兴趣
离开网络,才能迎接更广阔的世界
不要一直盯着屏幕等别人回复
在网上,我分享的是伤疤,而不是伤口
第3章 对家人说“不”
兄弟姐妹是不请自来的室友
尊重:了解它对自己意味着什么
让大人去解决他们的问题
第4章 在学校里说“不”
只有怪兽才会大声嚷嚷
先做完,再做好
我的时间很宝贵
好好学,好好玩
第5章 我的身体我做主
不要抱我
你的初吻
如果不是百分百愿意,就是拒绝
第6章 不,这就是我
这是我的世界,我的主场
守护你的身体
第7章 开始说“不”
不行!不要!我不同意!现在不行!
简单明了,不用解释
拒绝就是拒绝
最后的话(这次不再是说“不”了)
|
內容試閱:
|
“在自己心有余力的同时全力帮助朋友”——这才是友谊的真谛。就像飞机上的警告:先戴好自己的氧气面罩,再帮助别人。也就是说,如果你自顾不暇,也没法帮助他人。
”我们不能依赖一个人满足自己的所有需求。把你的友谊想象成一个花园吧:有些植物在寒冷中长得更好;有些喜欢阳光充足;有些则偏爱雨水。如果你种植了所有这些不同类型的植物,那么你的花园就会一年四季都生机勃勃。同样地,如果你有各式各样的朋友,你就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帮助,生活也会变得健康、充实和平衡。
当你假装和朋友们一模一样时,你们就成了彼此的复印件。而我们都知道,原件比复印件更好。你需要站出来,发挥出自己的优势。
你有没有觉得麻烦、累赘或者碍手碍脚?
如果你会这么想,那么就已经存在取悦他人的压力了!当我们太在乎怎么让周围的人开心的时候,往往会觉得自己不够好,因此才会格外努力,让自己变得容易相处。我们竭尽全力地表现得完美无瑕,以免惹人讨厌。但问题是,如果我们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就没法充分地考虑自己了!而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确保自己状态良好!
如果一个“朋友”总让你感到不舒服,总是侵犯你的边界,也许就应该反思:他究竟是不是你的朋友?究竟是否值得一直与之交往?
你不必每时每刻都陪伴在朋友身边。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还没来得及在电话中跟朋友打招呼,他就一股脑儿地把自己的问题说了出来?你就成了所谓的情绪垃圾桶。如果把每一种情绪想象成一本厚厚的书,那他们就像是拿了整整一摞书砰地扔到你的腿上。多疼啊!你的朋友应该先问一下再说。这才是应有的边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