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重回1500-1800:西方崛起时代的中国元素(原沈阳故宫博物院院长武斌,五大维度再现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场景,探讨丝绸之路、大航海时代、中国知识传播等)
》
售價:NT$
653.0

《
大横断 寻找川滇藏 第2版
》
售價:NT$
1214.0

《
戏语 图解中国戏曲
》
售價:NT$
653.0

《
宋朝往事系列20册
》
售價:NT$
7956.0

《
通用动力F-16“战隼”战斗机
》
售價:NT$
949.0

《
日本国志(上下册)
》
售價:NT$
857.0

《
盐铁论(全注全译全本 文白对照) 中国古代经济学奇书
》
售價:NT$
296.0

《
漫画世界航天史
》
售價:NT$
500.0
|
內容簡介: |
在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数字金融以其特有的普惠性、精准性、便捷性、包容性,成为打通经济“双循环”堵点、优化要素配置、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工具。本书正是在数字革命与高质量发展的交汇点上,系统剖析数字金融赋能的内在机理,揭示数字金融如何从时空压缩、成本效能、风险控制、创新激励等维度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同时,以区域化的数字金融探索,构建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总结出数字金融服务于国家战略与区域繁荣的深层逻辑。希望本书能为政策制定者提供战略参考,为研究者拓展理论视野,为从业者启发创新思路,更期待与所有读者共同见证数字金融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篇章。
|
關於作者: |
张立冬,管理学博士、研究员,现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所长、江苏省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先后入选“江苏省社科优青”、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兼任江苏省乡村振兴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财政学会常务理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及鉴定评委。主要研究领域为收入分配与贫困、宏观金融、农村经济、公共政策,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主持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科研项目等课题多项。
方维慰,理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研究员,现任江苏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副所长、江苏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长期从事区域经济、数字经济、区域创新体系研究。曾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独撰学术论文54篇、《光明日报》理论版文章1篇、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参撰著作、蓝皮书、年鉴28部。
范玮,江苏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数字金融、消费金融。发表学术论文15余篇,参与出版专著10余部。撰写的多项研究报告获得省领导肯定性批示。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以及多项省、市级项目。
王德华,江苏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金融科技、数字金融。在《中国工业经济》《经济与管理研究》《财经问题研究》等刊物发表文章16篇,参与编著出版物2部。参与国家自然基金课题、江苏省社科院重点课题多项,多项研究报告获得省领导肯定性批示。
|
目錄:
|
第一部分 数字金融的赋能机制
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
数字金融的发展态势
数字时代的金融监管
数字金融的区域实践
第二部分 数字金融与产业融合
数字金融与产业数字化转型—以江苏省为例
数字金融与产业创新体系—以江苏省为例
数字金融与专精特新企业融资
第三部分 数字金融的科技驱动
金融科技的全面提升途径—以江苏省为例
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的发展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普惠金融
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
第四部分 数字金融的场景创新
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以江苏省为例
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的金融服务
数字金融与消费潜力释放—以江苏省为例
数字金融与适老化服务
|
內容試閱:
|
前 言
21世纪第三个十年,人类社会正经历一场由数字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科技与实体经济日趋融合,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社会、经济和生活方式。作为金融创新与科技创新叠加融合形成的新一代金融服务,数字金融凭借着自身的包容性、高效性、适应性、普惠性、渗透性,不断推动着金融业的创新与变革,不仅大力推动了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而且也有力推动了数字经济的发展,对于推动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金融工作,积极探索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不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本质的认识,不断推进金融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逐步走出一条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并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战略目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将“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作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务院办公厅于2025年3月印发了《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对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快建设金融强国进行了系统部署。
数字金融建设是金融强国的底座,能够对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形成支撑助力,是做好“五篇大文章 ”的重中之重。本书立足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时代背景,围绕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和数字金融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两个维度,以系统性思维解构了数字金融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内在机理与实现路径,并就加快推动数字金融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针对性对策建议。本书共分为四大板块,分别围绕数字金融的赋能机制、数字金融与产业融合、数字金融的科技驱动、数字金融的场景创新等四个维度展开研究。具体而言:“数字金融的赋能机制”重点解析数字金融如何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金融包容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底层动力,主要包括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数字金融的发展态势、数字时代的金融监管和数字金融的区域实践四个部分;“数字金融与产业融合”重点聚焦“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良性循环,就如何强化数字金融对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支撑进行研究,包括数字金融与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金融与产业创新体系、数字金融与专精特新企业融资三个部分;“数字金融的科技驱动”重点剖析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推动金融数字化转型的驱动机理和路径,通过强化科技和数据双轮驱动以提升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主要包括金融科技的全面提升途径、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的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普惠金融、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四个部分;“数字金融的场景创新”则聚焦数字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包容性,从乡村全面振兴、居民消费与适老化服务等维度,探讨数字金融如何推进全体人民共享数字时代发展红利,为促进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提供强大动能,主要包括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的金融服务、数字金融与消费潜力释放、数字金融与适老化服务四个部分。
本书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江苏省金融研究院的特约研究员和专职研究人员通力协作,共同完成,撰写分工如下:前言(江苏省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所长、江苏省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立冬研究员),《数字赋能高质量发展》《数字金融的发展态势》(江苏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副所长、江苏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方维慰研究员),《数字时代的金融监管》《数字人民币的应用场景》(江苏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王德华博士),《数字金融与消费潜力释放—以江苏省为例》《数字金融与适老化服务》(江苏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范玮),《数字金融与产业数字化转型—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原党委委员、副院长,江苏省金融研究院原院长、江苏省金融研究院高级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二级研究员吴先满;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江苏省金融研究院专职研究员赵锦春),《数字金融的区域实践》(江苏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陈涵),《数字金融与产业创新体系—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江苏省金融研究院专职助理研究员黄婷婷;南京市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郑琼洁;南京大学商学院产业经济学博士生苗真子),《数字金融与专精特新企业融资》(江苏省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巩保成博士),《金融科技的全面提升途径—以江苏省为例》《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的金融服务》(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江苏省金融研究院专职助理研究员陈丹临博士),《金融科技与绿色金融的发展》(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江苏省金融研究院专职助理研究员于诚博士),《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普惠金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财贸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常哲仁博士),《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以江苏省为例》(江苏省金融研究院专职副研究员唐文浩博士),张立冬负责书目选题、章节设计与文稿统筹,张立冬、方维慰负责部分章节修改与完善。
本书的写作,得到了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省金融研究院院内外诸多专家学者的支持与帮助,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周萌女士对文稿结构与内容安排提出宝贵的意见,书中还参考了中外学者的大量著作和网站内容,在此一并表示深深的谢意!由于数字金融领域日新月异,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