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国家及其废墟:希腊的古代、考古学与民族想象
》
售價:NT$
398.0

《
社会学科学导论
》
售價:NT$
1520.0

《
家庭养生 食疗方+推拿+用药
》
售價:NT$
296.0

《
伯恩斯情绪疗法(全新升级版)
》
售價:NT$
653.0

《
时刻人文·拜别唐山:在马来半岛异域重生(以东南亚华人为中心,探寻南洋华人跨越殖民与乡土的文化涅槃)
》
售價:NT$
347.0

《
大学问·晚清中国城市的水与电:生活在天津的丹麦人,1860—1912(以异域之眼回望天津之发展脉络,讲述侨居在天津的丹麦人和当地民众的真实生活故事。)
》
售價:NT$
403.0

《
危机、改革与崩溃 : 元明清七百年的金融秩序
》
售價:NT$
398.0

《
零信任网络:在不可信网络中构建安全系统(第2版)
》
售價:NT$
560.0
|
編輯推薦: |
◆蒂姆·波尔与几代中国球员较量过。从刘国梁、孔令辉, 到王励勤、马琳,再到樊振东、 王楚钦… …他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球员的成长。2011 年的夏季,刘国梁在谈到蒂姆时就说道:“只要他还在赛场上,我就睡不好觉。”
◆在世界乒坛,作为“ 常青树 “的蒂姆·波尔一直就是贵族素质、绅士风度、俊美外貌、优秀人格、高精球艺、高尚球品、球场风釆、拼搏精神的代表。
◆ 本书详实解读了站在世界乒坛巅峰的蒂姆·波尔从孩提时代到不惑之年充满传奇的乒乓人生, 讲述了他与 “ 第二故乡” 中国结下的不解之缘。
|
內容簡介: |
《乒坛传奇波尔:我的中国缘》是一部由蒂姆·波尔与德国体育记者弗里德哈德·托伊菲尔 (Friedhard Teuffel)共同撰写的自传体图书。
全书共八章,以两条主线展开讲述,一条主线是波尔2011年来华参加欧亚全明星赛时的点点滴滴,在这一周中,作者与波尔行程满满,参观北京什刹海体育运动学校、吃北京烤鸭,与马尔代夫驻中国大使交流”乒乓外交”,参加欧亚对抗赛,直至离境;另一条主线则以波尔的成长历程、参加各大乒乓球比赛以及与中国、中国乒乓球、中国球迷结下深厚的友谊展开讲述。两条主线相互交织推动本书的内容以时间为纵轴徐徐展开。在书中,蒂姆·波尔不仅谈到自己与中国顶尖高手们之间交手的感受,同时还讲述了很多关于自己在中国的经历,最后还以前世界排名第一的”乒乓高手”的视角,讲述了乒乓球揭示了一个人的什么,即乒乓球与人生的关系。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 弗里德哈德·托伊菲尔(Friedhard Teuffel),1974年出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美因茨市, 现任柏林州体育联盟总干事。曾有20年的记者生涯,先后就职于《法兰克福汇报》和《 每 日 镜 报 》,曾 现 场 报 道 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俱乐部乒乓球生涯已有40多年,其间还担任青少年乒乓球教练。现与家人住在柏林。
◎译者简介 王迎宪,湖北武汉人,原武汉电力学校(现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师。1990年赴德国,现居德国,就职于德国汉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长期致力于中德两国经济、文化之间的交流工作。已出版译著有:《卡恩一号》(吉林音像出版社,2006)、《中国飞行》(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最后的帝国》(辽宁人民出版社,2013)、《1938:德国记者笔尖下的中国和日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6)、《闲置的皇城》(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再版2019)、《斯文·赫定眼中的世界名人》(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 《乒坛传奇波尔:我的中国缘》(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25)。
|
目錄:
|
前 言 你好
尽管蒂姆·波尔只是频繁地来往于中国,但中国俨然已经成为他在世界另一端的第二故乡。二十多年前,他就开始了中国之行,他亲身体验到了,中国是怎样成为一个乒乓球的神奇王国,又是怎样成为一个世界经济的神奇王国的。
第一章 与未来的奥运之星在一起——在中国、在德国奥登瓦尔德长大
在哥讷尔 TTV 乒乓球俱乐部效力的那些岁月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球队升级到德甲后,迎来了一位中国球员,原中国国家队队员许增才先生。许增才的比赛风格和打法,使蒂姆在思想上开始意识到,自己乒乓球事业辉煌发展的关键还在远方的中国。
第二章 “巴士车”驶近历史——中国是怎样成为乒乓球王国的
当大巴车的车门一打开,摄影记者一下子惊呆了:一个美国人手拿着中国礼品,旁边站着的是世界冠军庄则栋先生。许多日本报纸将这张照片作为第二天的头版头条新闻,并附上了醒目的说明文字:中美相互接近。
第三章 “乒乓包”——登上世界排名顶峰的道路
在乒乓球上,最好的老师就是中国人。因为在当时,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中国重新夺回了世界乒坛的霸主地位,使瑞典人统治乒坛六年的历史于 1995 年终结。
第四章 香酥的北京烤鸭——认识中国、热爱中国
他表现得如此知足,像在讲述他在德国家乡霍赫斯特的生活,讲述看过的一场电影或者是一次惬意的散步。中国如此强烈地唤起了他的雄心和志气,拓宽了他的视野:品尝未曾吃过的佳肴、与陌生人交谈、学习陌生的语言和书写那晦涩难认的象形文字。
第五章 欧亚对抗赛——获胜,但不是不惜一切代价
德国体育援助基金会的宣传画上是这样广而告之的——为自己、为体育事业,也为它的价值:“成就、公平、友谊。”宣传画的意义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个方面是蒂姆紧攥拳头的大照片,旁边是大标题,一个反问句:“国家的对手?”另一方面是一行行小字说明:“2005 年,上海世乒赛,中国人崇敬蒂姆·波尔。两千五百万电视观众屏住了呼吸。一个德国人纠正了裁判的误判,将已经判给他的一个赛点球还给了对方。波尔虽然输给了刘国正,但他却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心。”
第六章 与中国乒乓球队决战——乒乓球揭示了一个人的什么
乒乓球往往会使人露出马脚,能撕下人伪装的面具,但反过来也能展示和凸显一个人具有的令他人愉悦的性格特点。
这就是乒乓球:你告诉我,你怎样打球;我告诉你,你是谁。
中国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就认为:“打乒乓球更多的是用脑,而不是用手。”
第七章 在乒坛圣地——乓大腕的秘密
世乒赛结束后的第二天,报纸上连篇累牍的有关报道也同样使蒂姆深感满意。《南德意志报》写道:“蒂姆没有放弃,他是乒坛的西西弗斯(Sisyphus)。”
《法兰克福汇报》报道称:波尔已经“将他乒乓球生涯中最后一个缺憾去掉了”。
赢得的铜牌更多的是作为蒂姆继续前进的一个希望的象征,《法兰克福汇报》写道:“放弃,对蒂姆来说还言之过早。”
第八章 再见,中国——人生之旅还在继续
确实,幸运和倒霉同时伴随着蒂姆。他的乒乓球生涯正是处在中国乒乓球事业最鼎盛的时期,强手林立,他又怎么可能获得比现在更多的冠军头衔呢?也正因为如此,他在世界乒坛扮演的是一个极为特殊的角色:长期挑战者。
但谁又能知道,要是没有中国对手,蒂姆能成为现在这样一位强大的运动员吗?中国人培养了他,激励了他,也锻炼了他。中国人甚至已经在关心,蒂姆的乒坛生涯会继续发展下去,他们得做好应对准备。
乒乓球运动是更好地认识中国的一个途径,如果有哪位欧洲人对中国还不完全理解,蒂姆至少在这方面能够帮助他们。
附录一 蒂姆·波尔战绩榜
附录二 相关阅读书目
附录三 致谢
|
內容試閱:
|
亲爱的中国球迷朋友:
你们好!
这本书的中文版终于面世了。
这本书描述了我多年乒乓球职业生涯中在中国的一些经历,尤其告诉了大家,中国对于
我意味着什么:中国已成为我的第二故乡。
在许多令人难忘的时刻里,中国不仅给我带来了挑战,也塑造了我、推动了我、给予了
我,这一切都归功于我遇到的很多了不起的中国球迷朋友。每次访问中国我都收获满满,得到了十分友好的款待和尊重。每次中国之行,我都感到轻松愉快,正因为有你们,我倍感在中国就像在家里一样亲切。
结束乒乓球职业生涯后,我还会经常访问中国。我希望结识更多的中国朋友,亲身经历
并见证这片土地和这项体育运动的继续发展。我也非常乐意为中德企业和机构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做出一份贡献。没准儿还能与我驾驶房车的新爱好结合起来,开着房车周游中国。
我真正迷上了中国,我眷念的第二故乡。
让我们在中国见!
你们的蒂姆·波尔
波尔被选为里约奥运会开幕式德国代表团的擎旗手
蒂姆的人格魅力已经获得了社会上广泛的认可,如德国体育记者圈的一致认可。一般人们认为,报纸、杂志和电视节目更多地会关注那些爱大肆张扬的,爱咋咋呼呼、喋喋不休的运动员。每年,德国体育记者们都要评选出德国年度体育人物,蒂姆已经连续五次位居年度体育人物榜的前三名:2005 年和 2011 年是第三名,2007 年、2008 年以及 2010 年均为第二名。他之所以能受到如此广泛的尊重,是因为他在一项竞技体育运动中,展示出了世界一流的运动水平,而这项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的,特别是在亚洲得到了国家大力支持的体育运动,在德国却是一项没有国家资助并提供运动设备的运动,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项单枪匹马、完全要靠个人本领征服世界上其他选手的运动。
2010 年,在德国巴登巴登(Badenbaden)疗养大楼年度体育人物评选揭晓庆祝大会上,当蒂姆被电视节目主持人鲁迪·策尔勒(Rudi Cerne)请上颁奖台时,他谦虚地只是笑着说了一句:“没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了,得到了第二名,而且是在这里。”
这次登台之后,德国体育官员迪尔克·史梅尔芬尼格先生又一次赞扬道:“蒂姆的存在是乒乓球运动一个大大的幸运。蒂姆是一个聪明、正派、高雅的人,他不仅有才智,幽默风趣,而且还富有魅力。一般来说,一个人取得了成功,往往会因此而改变自己,但蒂姆却一直保持着自己坦率真诚的本色。他总是真诚地对待周围的人,我不知道,你们是否能找到一个感觉自己曾受到过蒂姆不良对待的人,根本就找不到。”
他接着又说:“围绕着蒂姆的总是他的家乡霍赫斯特!”
是的,蒂姆的气质沉静、平和,心态就像他的家乡奥登瓦尔德宁静安详的田园风光。
蒂姆·波尔有多受欢迎,在 2016 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之前也可看出端倪。因为蒂姆荣幸地进入了决定德国奥运会代表团入场式擎旗手的候选人名单。
在体育官员史梅尔芬尼格先生负责德国奥林匹克体育联合会竞技体育后,蒂姆的原教练理查德·普劳泽先生就接替了他在德国乒乓球联合会体育总监的职务。
奥运会之前,普劳泽先生找到蒂姆,但不是因为乒乓球运动事宜,而是肩负一项更高更荣耀的使命。他代表德国奥林匹克体育联合会来征求蒂姆的意见,是否愿意作为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上德国代表团的擎旗手候选人。
奥运会代表团的擎旗手是运动员中一个为数不多的至高荣誉,是对一个运动员备受瞩目的特别褒奖。谁举着旗帜走在前面,谁就不仅是一位运动生涯长、运动成绩显赫的优秀运动员,更说明他是一名值得所有项目运动员效仿的体育楷模。北京奥运会上德国体育代表团的擎旗手是篮球运动员迪尔克·诺维茨基,伦敦奥运会上德国代表团的擎旗手是曲棍球运动员纳塔莎·凯勒(Natascha Keller)女士。凯勒当选旗手不仅因为她是德国一名运动成绩优秀的运动员,还因为她具有谦虚谨慎以及诚实正派的人格魅力。
与普劳泽一道,蒂姆首先翻看了一下自己的时间安排,看是否会与奥运会开幕式有冲突,然后平静地回答道:可以。
他的名字就这样进入了候选人名册。
人们可以称蒂姆是一位体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人物,因为他以自己的观念和行为为奥林匹克运动做出了贡献,保持了崇高的奥林匹克精神,包括他的团队意识,公平竞赛的品德,以及对竞争对手、球场观众、大小事件的尊重。
作为一个崇高的象征,蒂姆庄重地接过了德国奥林匹克运动会代表团交给他的旗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