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艾略特波浪理论:精华笔记图文版
》
售價:NT$
352.0

《
修真十书研究
》
售價:NT$
704.0

《
破碎的杀意(“叙诡天花板”浦贺和宏!《德尔塔的悲剧》后,简中最新悬疑!)
》
售價:NT$
301.0

《
大学问·太平天国再研究
》
售價:NT$
653.0

《
九色鹿·星槎竞帆 无远弗届:大航海时代亚洲区间贸易
》
售價:NT$
657.0

《
壹卷YeBook——宋学与宋代文学观念(修订版)论世衡史丛书
》
售價:NT$
418.0

《
政通四海:清代公文、驿递和朝贡体系
》
售價:NT$
454.0

《
超级大国的撕裂:美国250年政党政治史(历史学堂)
》
售價:NT$
296.0
|
內容簡介: |
《南雍史学丛稿》为东南大学历史学科复兴进程中的学术结晶之作,荟萃三代学人研究成果,共收录专题论文19篇。全书既承继国立中央大学时期史学之厚重文脉,亦彰显当代东大 历史学系重建二十载以来的探索与突破。作者群体涵盖学科复建先驱、中坚骨干及新生代菁英,以代际学术接力之姿,贯通古今、融汇中西,研究领域广涉中国古代社会结构、近现代 思想嬗变、东亚文明交流、文化遗产保护等多元议题。书中既有立足文献考辨的传统功力,亦见跨学科方法之创新尝试;既有对宏观历史脉络的思辨重构,亦不乏微观个案的深耕细 作。此集既为东南史学重镇复兴之见证,亦寄托学人赓续学统、再启新章的期许,堪称一部凝练历史智慧、彰显学术精神的诚意之作。
|
關於作者: |
王华宝,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历史学系主任,东南大学古文献学研究所所长,同时兼任中国训诂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史记研究会理事等多个学会职务。
|
目錄:
|
明清两朝初祖庵修缮碑研究|董 群
《史记》点校本与修订本述评|王华宝
魏晋南北朝儒学、家学与家族观念|张天来
儒家伦理探源:“朋友”伦理的起源与演变|徐 嘉
艺术史演进中的两类抽象性|何 平
瞿佑宣德三年南还再探——以《乐全诗集》为中心| 乔光辉
卢作孚旅游思想探析|贾鸿雁 王 佳
“鸡”的民俗文化解读|卢爱华
月令源流考|张小稳
兴灭继绝:东汉侯爵绍封制度再议|尤 佳
从“名”看《老子》的哲学突破|周晓露
清代儒家先贤奉祀型家族的生成与扩张|贺晏然
美洲作物有可能在哥布伦之前进入中国吗?|李昕升 金国平
明清南京城南区域的空间演化与职能变迁|李 铀
饮药沁香:明清时期的蒸露风尚与江南文化|姬晓茜
汉代典客、大行更名考|孙梓辛
竞逐的场域——20 世纪20 年代初国立东南大学的学生运动再探| 闵心蕙
近代中国疍妇形象建构与流变研究|黎心竹
太平洋战争期间的侨生救济与中英关系|陈非儿
|
內容試閱:
|
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优良传统之一,而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趋势,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正是对历史学发展的时代要求。为了讲好中国历史、传承传播中华文化,为了完善学科生态、努力造就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担当引领未来和造福人类的领军人才,根据国家“双一流”大学建设规划、东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方案以及东南大学创建精品文科的学科布局和文科发展的基本规律,2019 年1 月,东南大学人文学院正式恢复设立历史学系。
东南大学的历史学科建制甚早,其前身可追溯至1902 年所建三江师范学堂国史科,其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等时期均延续史脉,以柳诒徵、竺可桢先生为首的一批史学大师、地学大师曾任教于此,培养出包括缪凤林、陈训慈、张其昀、向达、郭廷以在内的一批史学家、地学家,创办过《史地学报》《史学杂志》等刊物,推动中国史学会的成立,推动中国史学的现代转型与发展。
系科恢复之初,历史学系同仁在校、院的指导帮助下,不辞辛苦,奋力拼搏,开展学科建设。2020 年3 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通知,东南大学“中国史”获批新增为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这标志着东南大学新增了历史学这一学科门类,人文学院历史学科也在东南大学这个高平台上有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和美好前景。
历史学系和“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点的建立,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商务印书馆、凤凰出版社等众多高校、科研和出版单位的专家学者,在学科特色、队伍建设、培养方案、成果发布等不同方面给予切实的指导帮助,我们铭感在心。
历史学系建设初期的主要目标是结合东南大学自身的学科特色以及南京城市历史底蕴,以“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点为基础,推动组建具有较高水平和发展潜力的历史学教学、科研团队,同时也促成一个教学团队结构合理、学科方向较全面、教育教学水平较高的历史学通识课程体系,以完善东南大学的人文通识教育。在学科建设发展过程中,历史学系奉行四个“并重”和两个“平衡”原则,以打造具有长远发展潜力的、具有东南大学特色的史学品牌:即在培养目标上,家国情怀与历史知识并重;在学术理论上,博古通今与学贯中西并重;在学科认识上,历史本位与学科交叉并重;在治学方法上,历史考据与文化阐释并重。分别在“有特色”和“在学科”之间、“国际化”与“本土化”之间取得平衡。
历史学系注重平台建设和学术交流。历史学系现有东南大学古典文献学研究所等校级研究机构,得到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基地等国家级平台的支撑,邀请海内外众多名家来校指导学科建设和开设讲座,连续多年举办“青年历史学者论坛”,历史学系师生积极举办和参与学术活动,开展各种层次的学术交流。
历史学系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和培养素质高、适应面广的复合型人才。教师特别重视自我培养和认真教学,近几年主持20 余项国家与省部级课题,获得多项jiaoyu部与省社科奖,贡献出上百篇(部)高质量的学术论著。学生在校期间,努力奋进,打好历史学坚实基础,并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和竞赛,赢得良好声誉。2024 年首届毕业生,全部以优异成绩毕业,多人考入海内外名校深造,或加入公务员行列,或成为基础教育的新教师。
2024 年,新建的“中国史”一级学科硕士点,接受国务院学位办的合格评估,获得“中国史”学科评议组15 位专家的好评与指导帮助,圆满完成评估工作。当然,学科规模小、特色不明显等不足仍有待改进,我们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为赓续南雍学脉,纪念东南大学历史学系复建及“中国史”硕士学位授权点的设立,兹筹编《南雍史学丛稿》论文集,邀得诸同仁惠赐文稿,共志此庆。董群教授、徐嘉教授、王华宝教授、乔光辉教授、毕云副教授、贺晏然副教授等指导第一届研究生;张小稳教授、李昕升副教授等中青年优秀学者先后加盟学科,多所贡献;后续加盟的诸位青年才俊李铀、闵心蕙、陈非儿、孙梓辛、冯健伦、姬晓茜博士等,勉力治学传学。大家相互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正在推动学科特色和优势的形成。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解构重构着知识图谱,深刻改变着研究方式,我们相信,文史哲打通,中西贯通,学科交叉,将会成为东大史学研究的主要特色。
需要说明的是,此次约稿由王华宝、毕云负责,来稿与史学相关,主题不拘,新旧不限。全书以作者年龄长幼为序。所编论文,各有特色,也容有不足,而敝帚自珍,我们以其奉献给学术界,期待得到学术同道的批评指正,将东大历史学科建设得更好。故我们在此恳请各位专家学者不吝赐教,并期待大家多多关心,给予指导帮助!
最后再次感谢校内外领导、专家的大力支持与指导帮助,感谢所有的历史学系的老师和同学,感谢所有的学术同行,感谢凤凰出版社对本书的支持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