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人工智能与教育变革
》
售價:NT$
296.0

《
生而液态:齐格蒙特·鲍曼与年轻人的三场对谈(社会学大家鲍曼的最后一课,给每个现代人应对不确定性的哲学方案)
》
售價:NT$
250.0

《
卡拉马佐夫兄弟(插图珍藏本)
》
售價:NT$
3050.0

《
法律与理性 : 西塞罗《论法律》解读(刘小枫主编;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
售價:NT$
403.0

《
一个数学家的叹息:如何让孩子好奇、想学习、走进美丽的数学世界(中国科学院院士严加安、斯坦福大学教授齐斯·德福林等力荐)
》
售價:NT$
218.0

《
DK生物运转百科(全彩)
》
售價:NT$
653.0

《
规则怪谈:无罪的嫌疑人 《规则怪谈》系列小说第三部重磅来袭!
》
售價:NT$
245.0

《
文明与战乱:两宋风云300年
》
售價:NT$
398.0
|
編輯推薦: |
在生活中的一些时刻,我们不由自主会冒出如此想法、生出如此情绪、做出如此行为,为什么会这样?
这本书将带你回到生活场景中,借助认知神经心理学,重新看待那些你习以为常的想法、情绪和行为,发现蕴藏其中,使你止步不前的固化模式。
提升自我觉察,你就有机会打破那些不合理、不适应、不认同的模式,让自己变得更好,也让生活更好。
☆日常场景轻阅读,重拾随时随处可见的想法、情绪和行为
☆资深精神科医师/心理咨询师专业分享,讲解诙谐易懂
☆精选个人觉察、亲密关系、亲子教育、心理障碍等热门主题,关照你身心健康的不同侧面
☆更多心理调适和人际沟通小诀窍等你发现,用心理学让生活更美好
|
內容簡介: |
本书为面向成人读者的心理科普及自助读物,从源于日常生活的种种现象出发,结合作者的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专业背景,诙谐生动地解说了生活中的心理学知识。
全书囊括自我觉察、情绪奥秘、认知趣谈、行为塑造、亲密关系等十二个主题,以生活现象的描述、生活场景中的对话辅以科普解释小短文的形式,分享了现象背后的认知神经心理学原理,并给出一些简单、可操作的心理调适、人际沟通方法,帮助阅读者活学活用心理学从而提升幸福感。
|
關於作者: |
孙欣羊 医生
“慕喜乐社群”创始人。
精神科医生、心理咨询师,美国维真大学(Regent University)咨询心理学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国际大学(CIU)客座教授。
拥有十九年临床经验,擅长精神障碍诊断和治疗、亲子关系和情绪管理等。
|
目錄:
|
自序
1月 自我觉察
2月 情绪奥秘
3月 认知趣谈
4月 行为塑造
5月 亲密关系
6月 亲子教育
7月 人际关系
8月 神经科学
9月 心理障碍
10月 社会心理
11月 社会热点
12月 人生议题
结语
|
內容試閱:
|
自序
生活处处有心理学,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
认知神经心理学(cognitive neuropsychology)是通过神经科学解释生活场景中渗透出来的认知原理、情绪原理和行为原理。通过认知神经科学的解释,我
们可以更加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绪反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以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模式。当我们了解了这些背后的原理,就有机会去打破不合理、不适应、不认同的模式,进而建立新的模式。
本书以一年 365 天每天一篇的形式组织行文,是为了让大家可以每天定量吸收小剂量的知识,且每月都有特定的主题聚焦,让行文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应用性。每篇小短文主要是以生活场景为背景,很多短文都像是日常对话,但在对话之后,一般会有专业解释和说明,作为参考。如果对话本身就已经足够发
人深省了,那么就不需要再做解释说明。
行文风格基本回避了僵硬的说教风格,也尽量避免直抒己见,因为每件事都可以从不同视角来看待,并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参考答案。
希望这本书可以成为你生活的参考书,带来提醒和觉察,让自己更好,也让生活更好。
1月1日
你怕挠自己痒痒吗
如果你的闺蜜或好友想让你做一件事你不肯,他们想“屈打成招”又不能真的打你,就想到要施行“酷刑”挠痒痒,对你身上各处要害进行出其不意的攻击,让你防不胜防。你大脑里的防御机制马力全开,
身上每根汗毛都竖起来,全力以赴防御外来攻击。
可就算用尽浑身解数也招架不住挠痒痒的攻击,在狂笑不止中终于意识到笑也是一种痛苦,遂屈痒就范。
被人挠痒痒如此难以忍受,尤其是浑身痒痒肉的朋友们。
可是,你是否试过挠自己痒痒?你会怕挠自己痒痒吗?
很显然,你不怕,不管你认为自己痒痒肉有多少,你都不怕挠自己痒痒。是不是很奇怪?为何自己施加的痒痒要比别人施加的痒痒更容易耐受呢?
那是因为神经系统在指挥自己的手开始计划和实施挠痒痒这个动作的时候,自己的大脑对此了然于心,而且在挠痒痒的手、手指乃至指尖移动的每一刻,大脑的本体感觉都在精确计算手的位置。与此同时,手指即将落点部位的皮肤也开始进行最精确有效的调整和防御,以至于当手指落在皮肤上的时刻,毫无意外可言,完全可以承受。
如果是别人实施挠痒痒的动作,我们被动承受这个动作时,所有的动作都是意外的且不可预测到精准部位。加之,挠痒痒的感受本身在大脑神经系统的记忆中登记了难受无比的历史记录,那么在无法充分准备且受到出其不意的挠痒痒攻击时,就会放大痛苦感受。
如果是这样,在面临不可避免的痛苦时,主动施加要比被动承受好受的话,你是否有足够的预见性和果敢来施加给自己痛苦以规避更大的痛苦呢?比如,从鸡肋般亲密关系中果断分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