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许子东文集9:21世纪中国小说选读
》
售價:NT$
505.0

《
好望角系列·被遗忘的中美洲:革命、暴力与移民的根源
》
售價:NT$
551.0

《
先秦战争与政治地理格局:换个角度看历史,破解华夏战争密码
》
售價:NT$
398.0

《
付出就一定有收获吗?给孩子的聪明哲思绘本 全6册
》
售價:NT$
509.0

《
自主机器人导论
》
售價:NT$
407.0

《
何处为家:雪莉·哈扎德和唐纳德·基恩的书信情谊
》
售價:NT$
449.0

《
和虫虫面对面
》
售價:NT$
346.0

《
何谓明治(历史学堂)
》
售價:NT$
296.0
|
編輯推薦: |
非遗深度解码:立足国家级非遗保护前沿,深掘河曲民歌的文化基因与《走西口》的情感密码。活态传承新见: 融汇乡土人文、传承人口述与多学科智慧,探寻民歌生生不息的未来之路。匠心人文读本: 一部兼具学术深度与文化温度,守护民族音乐瑰宝的必藏之作。在场与旁观平衡,理性温度并存
一曲《走西口》,道尽晋北沧桑。本书立足国家级非遗“河曲民歌”保护前沿,深挖其扎根的乡土人文沃土,聆听传承人口述的生命故事,融汇多学科视角,精辟解析其艺术魅力与文化基因。《河曲民歌》不仅为珍藏这份黄河岸边的“天籁绝唱”,更为探寻古老山歌在当代生生不息的活态传承路径。这是一份献给民族音乐瑰宝的深度记录,更是一把开启非遗未来之门的智慧钥匙。
|
內容簡介: |
河曲民歌(俗称“山曲”)是流传于山西省河曲县及周边地区的传统音乐形式,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兼具学术研究、艺术审美和文化传承等多重价值。其内容以表现农耕劳作、爱情婚姻为主体,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曲调高亢悠扬,生动展现了晋西北黄土高原的地域文化特质。本研究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将河曲民歌置于晋陕蒙文化交汇区的人文生态系统中,通过剖析代表性传承人的艺术实践,融合音乐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系统探索传统民歌的活态传承机制与创新发展路径,为区域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理论参照与实践范式。
|
關於作者: |
李国英,文化学者,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者,在民歌之乡山西省河曲县从事音乐教学工作。2006年起-直致力于河曲原生态民歌的整理、研究和推广工作,发表河曲民歌专题论文三十余篇
弓宇杰,山西省文旅厅、山西大学共建的非遗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北京星河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太行盲艺人联谊会秘书长,晋中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多年来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与推广工作。与老师刘红庆合著《祁太秧歌》《左权小花戏》等。
|
目錄:
|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河曲民歌的形成及文化特征 001
第一节 地形、地貌环境影响河曲民歌的形成……………………003
第二节 人文、历史、地域文化影响河曲民歌的形成 ……………016
第三节 走西口文化影响河曲民歌的形成 027
第四节 当地民俗文化因素影响河曲民歌的形成 ………………035
第二章 河曲民歌的题材和内容……047
第一节 歌唱爱情这一永恒的主题 ………049
第二节 反映旧社会的婚姻制度 …………055
第三节 反映走西口的悲欢离合 …………062
第四节 歌颂时政、赞美新生活的民歌……071
第三章 河曲民歌的艺术特点………073
第一节 河曲民歌的音乐艺术特点 ………075
第二节 河曲民歌的语言特点 ……………085
第三节 河曲民歌的修辞手法 ……………099
第四节 河曲民歌的语言表达技巧 ………111
第四章 河曲民歌的传承……………125
第一节 河曲民歌的活态传承 ……………127
第二节 河曲民歌传承人对河曲民歌的传承 ……………………134
第三节 河曲二人台传承人对河曲民歌的传承 …………………149
第五章 河曲民歌的传播……………159
第一节 中国音乐研究所奠定河曲民歌传播基础 ………………161
第二节 “三黄”唱起河曲民歌新高潮 ……165
第三节 河曲民歌文旅融合新思路 ………170
跋………………175
附 录……………179
一、大事记
二、参考文献
|
內容試閱:
|
序一
我从小喜欢民歌、秧歌、晋剧等民间艺术。
2007年,我考入晋中学院,旁听了著名传记作家刘红庆老师给大四学生上的“晋中视界下的左权民间音乐”和常士继教授给大三年级上的“祁太秧歌”课。两位老师的民间音乐课程激发了我对传统音乐的兴趣,我开始拼命地汲取左权民歌和祁太秧歌的营养。此外,李娟老师的“传统音乐基础理论”也是我学习最扎实的一门课程,学唱了包括河曲民歌在内的几十首全国各地的民歌。
在晋中学院的琴房和学生宿舍的楼道,总能听到原生态的河曲民歌,那就是拉二胡的学长李国英唱出来的。李国英,忻州静乐人,喜欢河曲民歌。因我也喜欢民歌,我俩成了“知音”。在刘红庆老师的支持下,我们成立了“亲圪蛋组合”在学校传唱民歌。组合成立之初,为参加音乐系组织的2008年迎新生晚会,我俩还置办了行头。之后,我和“亲圪蛋组合”的小伙伴们参加了很多婚庆演出。没有演出服,晋中学院的常晟榕老师帮助我们借到了榆次五星级酒店的员工装。我们成了酒店婚庆、接待演出的主力,一定程度上为我和李国英演唱左权民歌、河曲民歌奠定了基础。我们参加了“左权之歌:五二五开花调演唱会”,参与了中央电视台《逛太谷看秧歌》《花开左权》等节目的录制,走进中国音乐学院,走上了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的舞台。这些成绩,为晋中学院后来成功申报国家级特色专业奠定了基础。
2009年国英大学毕业后,为了喜欢的河曲民歌,背井离乡,扎根河曲,成为一名小学教师。教学之余,他采访老艺人,与传承人交朋友,参加县里组织的各种民歌活动。2017年,李国英帮助贾德义老师完成了《北方两句头:晋陕蒙传统山曲儿实录选》的出版,这让我对国英师兄肃然起敬。在我心中,李国英是青年人中研究河曲民歌最努力的一位。我虽然也常唱一些河曲民歌,但更多的河曲文化内涵,是从国英师兄那里了解到的。
2010年,我从晋中学院毕业,在刘红庆老师的引荐下,参与了由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主办的北京传统音乐节以及国际太极传统音乐奖评选的相关工作,有幸深入接触了辛礼生、许月英等河曲籍民间歌手;也因为采访耿生廉、董维松、冯文慈、赵宋光、简其华等音乐家、音乐理论家,让我对河曲民歌艺术有了更多的了解。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简其华等前辈1953年曾对河曲民歌进行了搜集、整理,使河曲民歌得到更广泛地传播。让我非常感动的是,耿生廉教授在生命垂危之际,每次见面总给我唱晋北民歌《想亲亲》。
2013年,我与河曲民歌演唱家辛礼生走进中国人民大学附中,讲述河曲民歌;2014年,介绍忻州学院音乐系的学生参加北京传统音乐节;2015年,和左权小花戏泰斗李明珍老师到忻州教授左权小花戏。通过“土地与歌”民歌交流平台,我和全国各地的民歌爱好者交流河曲民歌,让我进一步了解了河曲民歌艺术。
2022年我主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省保护成果丛书”是,便委托国英师兄完成《河曲民歌》的撰写工作。国英师兄希望我和他一起完成,并得到了编辑朋友们的鼓励。其实,我是有压力的。了解有关河曲民歌的研究动态,拜访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贾德义、河曲文化研究者刘喜才、二人台研究者孙飞、河曲文化工作者张瑞锋等业内行家,他们的研究和观点也充实了本书的视野和写作,让我对河曲民歌从黄河文化到祭祀文化、走西口文化,再到当代舞台艺术演变的脉络有了清楚的认识。
本书第一、二、三章,国英师兄弟写得非常扎实,这是他的“本土”,是他的专业,更是他的研究。由于本书篇幅限制,我对前三章国英师兄对于河曲民歌的历史、曲式、调式等专业研究进行了大量的删减。我给第四章做了一些补充和润色,第五章则以全新的视角来看待河曲民歌半个多世纪的传播和传承。前人做再多的努力,没有好的传承和传播,在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也会成为深巷中的香酒,不易被人发现。
这本书算是我和国英师兄十五年来学习、研究河曲民歌的心得。我俩会因一些学术问题争得面红耳赤,我也曾因为国英师兄的单纯、固执而暴跳如雷,但我相信,这本书是我们兄弟俩学术和友谊的见证。
随着和国英师兄对河曲民歌的研究,走进河曲民歌的历史和文化中,让我们一起从这里感受河曲民歌的魅力吧。
弓宇杰
2025年5月20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