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2024年05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T.S.艾略特文论选(外国文艺理论丛书)

書城自編碼: 412446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文学理论
作者: [英]T.S.艾略特
國際書號(ISBN): 9787020191093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35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科技革命与日本现代化
《 科技革命与日本现代化 》

售價:NT$ 814.0
天气好极了,钱几乎没有: 契诃夫书信集 1876—1904
《 天气好极了,钱几乎没有: 契诃夫书信集 1876—1904 》

售價:NT$ 419.0
天才基本法
《 天才基本法 》

售價:NT$ 290.0
歧路彷徨:明代小读书人的选择与困境
《 歧路彷徨:明代小读书人的选择与困境 》

售價:NT$ 528.0
穿衣自由?——时尚背后的文化与抗争
《 穿衣自由?——时尚背后的文化与抗争 》

售價:NT$ 325.0
二战战术手册:美军快速航母特混舰队和装甲步兵战术
《 二战战术手册:美军快速航母特混舰队和装甲步兵战术 》

售價:NT$ 509.0
李小龙基本中国拳法
《 李小龙基本中国拳法 》

售價:NT$ 230.0
会速算的人,人生都不会太差
《 会速算的人,人生都不会太差 》

售價:NT$ 245.0

編輯推薦:
《T.S.艾略特文论选》是二十世纪西方最有影响的文学批评著作,本书涵盖了著名诗人、文学批评家艾略特最重要的15篇文学批评文章,从文本分析到文学史梳理,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西方文学,提升文学审美水平。
內容簡介:
T.S.艾略特以诗享有盛名,是英国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诗人。其诗作,在现代文化的背景下重现了人性的荒芜和对人类困境的永恒追问,曲折而有节制地表现了人文精神的复苏。与此同时,他亦是位卓越的文学批评家,在西方产生过重要影响。艾略特的文学批评文章可归结为三大类:第一类主张诗歌必须增强它的客观性;第二类讨论诗歌形式和风格,尤其是对某些作家或作家集团进行重新评价;第三类是论文学和文学批评与其他学科(含宗教)之间的关系。
關於作者:
T.S.艾略特(1885-1965),二十世纪西方最重要的诗人、剧作家和文学批评家之,194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目錄
译者前言
传统与个人才能
玄学派诗人
安德鲁·马韦尔
约翰·德莱顿
批评的功能
伊丽莎白时代四位剧作家
伊丽莎白时代的塞内加翻译
莎士比亚和塞内加斯多葛派哲学
弗朗西斯·赫伯特·布莱德利
欧文·白璧德的人文主义
关于人文主义重新考虑后的意见
阿诺德和佩特
现代教育和古典文学
宗教和文学
古典文学和文学家
內容試閱
译者前言
托·斯·艾略特(1888—1965)是二十世纪西方最有影响的诗人和文学批评家之一。有些西方文学史甚至把二十世纪称作“艾略特时代”(the Age of T.S.Eliot)。现把他的生平和贡献简述如下:
艾略特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城。他的家庭属于唯一神教派。他的祖先来自英国西南部,于十七世纪中叶来到北美洲,在麻省定居。艾略特于一九六年入哈佛大学学习,受业于新人文主义者欧文·白璧德欧文·白璧德(1865—1933),美国文学批评家、散文家,哈佛大学教授,新人文主义运动领袖之一。著有《现代法国文学批评大师》(1912)、《卢梭和浪漫主义》(1919)、《论创造性》(1932)等。。白璧德的反浪漫主义教导影响了艾略特的诗歌理论。艾略特对哲学尤感兴趣。一九一年,艾略特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赴巴黎大学研究亨利·柏格森亨利·柏格森(1859—1941),法国哲学家,他关于时间的概念对艾略特有深刻影响。著有《物质与记忆》(1896)、《创造进化论》(1907)、《心力》(1919)、《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1932)等。的哲学。一九一一年回到哈佛大学任哲学系研究生助教。一九一四年,他赴德国马尔堡大学企图研究哲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改变了计划,去英国牛津大学默顿学院研究牛津哲学家布莱德利布莱德利(1846—1924),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著有《伦理研究》(1876)、《逻辑学原理》(1883)等。布莱德利的哲学思想有助于理解艾略特诗作中的某些难点。的哲学。一九一五年,艾略特在英国结婚,从事教学工作一段时间后开始担任银行职员,在银行供职八年之久。在这期间,他兼任伦敦一家文学杂志《个人主义者》《个人主义者》,英国杂志名,原名《新自由女性:个人主义者评论》,创办人为两位女士:韦弗女士和马斯登女士。该杂志刊载有关现代诗歌和现代艺术的评论文章。在埃兹拉·庞德的影响下,该杂志从女权运动刊物变成意象派诗歌的喉舌。该杂志从1914年创刊,延续到1919年年底,先是出双周刊,后改为月刊,由理查德·奥尔丁顿担任助理编辑,1917年由艾略特继任。的助理编辑,并替几家杂志写书评。他还进行诗歌创作,他的第一部诗集《普鲁夫洛克和其他观感》发表于一九一七年。他的诗作当时仍受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尤其是儒勒·拉弗格儒勒·拉弗格(1860—1887),法国有影响的象征主义诗人,十九世纪自由诗体(vers libre)的创始人之一,他对艾略特本人的早期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的影响。与此同时,艾略特还研究玄学派诗人指的是英国十七世纪的一派诗人,擅长用哲学思辨和说理的方式写抒情诗。玄学诗因常把看似毫无关联的意象结合在一起,从外表截然不同的事物中发现隐藏的相似点而得名。代表诗人包括约翰·多恩(1572—1631)、乔治·赫伯特(1593—1633)、理查德·克拉肖(1612—1649)、安德鲁·马韦尔(1621—1678)、亨利·沃恩(1622—1695)和亚伯拉罕·考黎(1618—1667)。和雅各宾时期英国戏剧雅各宾时期英国戏剧(Jacobean drama),雅各宾时期指的是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JamesⅠ,James的拉丁文形式为Jacobus)在位时期(1603—1625)。雅各宾时期英国戏剧的特点是讽刺的、批判的、阴暗的和幻想破灭的;风格微妙、精致;内容着重揭示社会罪恶和对抗。雅各宾时期重要剧作家有成熟期和晚期的莎士比亚、本·琼森、米德尔顿、鲍蒙特与弗莱彻。。由于健康原因,他向银行请假三个月,先后到伦敦附近海滨和瑞士洛桑疗养。利用这个病休机会,他把《荒原》定稿,准备出版。一九二二年一月,他从瑞士回英国,途经巴黎,征求埃兹拉·庞德埃兹拉·庞德(1885—1972),美国诗人、批评家和编辑。早年在英国提倡意象主义诗歌,曾编辑、出版最早的意象派诗集《意象派诗选》(1914),并曾主编未来主义旋涡画派(vorticism)杂志《疾风》,担任美国意象派杂志《诗歌》(1912年创刊)驻外编辑,以及美国先锋文学杂志《小评论》(1914—1929)驻伦敦编辑。庞德是他同时代人当中最有影响的一位文学家,对促进现代英美诗歌的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他不遗余力地帮助艾略特、乔伊斯等青年作家发表、出版他们早年的作品。他对中国诗歌也发生过兴趣,曾改写欧内斯特·芬诺洛萨(1853—1908)翻译的李白诗篇,发表在《契丹》(1915)杂志上。最重要的诗作是史诗《长篇诗章》(1917—1960)。艾略特曾为他的批评论文集《埃兹拉·庞德文学随笔集》(1954)写导言。对《荒原》的意见。同年稍后,艾略特在伦敦创办右翼文学杂志《标准》《标准》(1922—1939),由艾略特主编、在伦敦出版的文学评论季刊。。该杂志持续出版至一九三九年。《荒原》刊载于该杂志第一期。一九二五年,艾略特成为费伯(Faber and Faber)出版社的一名理事。一九二七年加入英国国籍,并参加了英国国教。一九三年,出版了宗教诗集《圣灰星期三》。一九三二年,艾略特企图复活诗剧,写了《大力士斯威尼》作为试验。一九三五年发表了他的第一出诗剧《大教堂中的谋杀》。一九三六年发表了忏悔祈祷宗教诗《四部四重奏》的第一部《火灾后的诺顿庄园》,一九三九年发表了他的第二出诗剧《家人团聚》。《四部四重奏》的另外三部:《东科克尔村庄》《打捞出来的干岩石》和《小吉丁村社》,写于一九四至一九四二年间。《四部四重奏》的合订本于一九四三年在纽约出版。一九四八年艾略特获诺贝尔文学奖。他还写了三出喜剧:《鸡尾酒会》(1949)、《亲信职员》(1953)和《政界元老》(1959)。一九六五年一月四日,艾略特在伦敦去世,葬于威斯敏斯特教堂“诗人之角”。
......

在英语写作中,我们很少谈到传统,尽管我们偶尔也使用这个名词来惋惜传统的消失。我们提不出“这一传统”或“某一传统”。充其量我们只使用它的形容词来描述某某人的诗歌是“传统的”,或者甚至是“太传统了”。或许,除非用作贬义,这个词就很罕见。假若不是这样,该词就带有隐约的褒义,暗示着:受称赞的作品具有某种讨人喜欢的考古学文物重建的兴趣。你不可能使这个词让英国人听起来感到舒服,除非使它与鼓舞人心的考古科学发生这种赏心悦目的联系。
在我们对活着的或已故的作家所做的鉴赏文章里,“传统”这个词肯定不会出现。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不仅有自己的创作习惯,而且还有自己的文学批评的习性。与创作天才方面的缺点和局限相比,本民族文学批评习惯方面的缺点和局限,更容易为人忽视。基于用法语写的大量的文学批评文章,我们理解或认为我们理解法国人的文学批评方法或习惯。由此我们就简单地得出这一结论(我们竟然会这样没有头脑),即法国人比我们“更富于批评精神”,而且我们有时也颇以此自豪,似乎法国人比不上我们的自发性。或许他们是这样;但我们不妨提醒自己,文学批评就像呼吸一样是不可避免的。当我们在读一本书,并且对它做出一种感情反应时,我们把通过我们自己头脑的思想感情明确地表达出来,而且在我们自己头脑所做的批评工作中批评我们自己的头脑,这对我们并不是一件坏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实之一就是每当我们称赞一位诗人时,我们倾向于强调他的作品中那些最不像别人的地方。我们声称在他作品中的这些地方或部分我们找到了这个人独有的特点,找到了他的特殊本质。我们津津乐道于这位诗人与他的前人尤其是与他最临近的前人之间的区别。我们努力去寻找能够被孤立出来加以欣赏的东西。如果我们不抱这种先入为主的成见去研究某位诗人,我们反而往往会发现不仅他的作品中最好的部分,而且最具有个性的部分,很可能正是已故诗人们,也就是他的先辈们,最有力地表现了他们作品之所以不朽的部分。我说的不是这个诗人易受别人影响的青春时期,而是他的完全成熟了的阶段。
另一方面,假若传统或传递的唯一形式只是跟随我们前一代人的步伐,盲目地或胆怯地遵循他们的成功诀窍,这样的“传统”肯定是应该加以制止的。我们曾多次观察到涓涓细流消失在沙砾之中,而新颖总是胜过老调重弹。传统是一个具有广阔意义的东西。传统并不能继承。假若你需要它,你必须通过艰苦劳动来获得它。首先,它包括历史意识。对于任何一个超过二十五岁仍想继续写诗的人来说,我们可以说这种历史意识几乎是绝不可少的。这种历史意识包括一种感觉,即不仅感觉到过去的过去性,而且也感觉到它的现在性。这种历史意识迫使一个人写作时不仅对他自己那一代了若指掌,而且还要感觉到从荷马开始的全部欧洲文学,以及在这个大范围中他自己国家的全部文学,构成一个同时存在的整体,组成一个同时存在的体系。这种历史意识既意识到什么是超时间的,也意识到什么是有时间性的,而且还意识到超时间的和有时间性的东西是结合在一起的。有了这种历史意识,一个作家便成为传统的了。这种历史意识同时也使一个作家最强烈地意识到他自己的历史地位和他自己的当代价值。
从来没有任何诗人,或从事任何一门艺术的艺术家,他本人就已具备完整的意义。他的重要性,人们对他的评价,也就是对他和已故诗人和艺术家之间关系的评价。你不可能只就他本身来对他做出估价;你必须把他放在已故的人们当中来进行对照和比较。我打算把这个作为美学评论而不仅限于历史评论的一条原则。他必须符合,他必须一致,这种必要性却并不是单方面的。当一件新的艺术品被创作出来时,一切早于它的艺术品都同时受到了某种影响。现存的不朽作品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完美的体系。由于新的(真正新的)艺术品加入它们的行列,这个完美体系就会发生一些修改。在新作品来临之前,现有的体系是完整的。但当新鲜事物介入之后,体系若还要存在下去,那么整个的现有体系必须有所修改,尽管修改是微乎其微的。于是每件艺术品和整个体系之间的关系、比例、价值便得到了调整;这就意味着旧事物和新事物之间取得了一致。谁要是赞成关于体系,关于欧洲文学,关于英国文学的形成的这一概念,谁就不会认为这种提法是荒谬的,即在同样程度上过去决定现在,现在也会修改过去。认识了这一点的诗人将会意识到任重道远。
......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