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桐阴清话(《岭南文库·岭南史料笔记丛刊》)
》
售價:NT$
408.0

《
海权通论
》
售價:NT$
643.0

《
花园生活美学
》
售價:NT$
653.0

《
与自闭症儿子同行 3:为了工作,加油
》
售價:NT$
250.0

《
休谟的政治哲学(增订版)
》
售價:NT$
602.0

《
匠心铸梦:江南造船与中国首批万吨轮的创世传奇(汉英对照版)
》
售價:NT$
765.0

《
书法字典
》
售價:NT$
347.0

《
拯救乳房:乳腺癌患者生活指南
》
售價:NT$
352.0
|
內容簡介: |
《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是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体系——“先进功能材料与技术”系列教材之一,系统介绍了物联网应用中的各种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本书共分5章,分别介绍了敏感材料和器件,包括力敏、热敏、光敏、气敏、压敏和湿敏传感材料与器件;信息传输材料和器件,包括传输线理论、信息传输材料和射频元件;信息存储材料与器件,包括磁存储、半导体存储、铁电存储、忆阻器材料和器件;无源电子材料与器件,包括电阻、电容、电感材料和器件等。本书内容丰富,适合作为高等院校材料科学工程(功能材料)与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等专业或方向本科学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电子材料与元器件、物联网应用等相关工作的科研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
關於作者: |
胡星,华南理工大学副教授,长期从事电子材料与元器件教学与科研工作,讲授的课程有电子功能材料、电子功能陶瓷、纳米电子材料与器件,在本选题中负责信息存储和信息传输材料与器件的部分章节。
|
目錄:
|
1绪论1
1.1万物互联——璀璨时代的到来1
1.2信息技术——人类文明发展的推动力2
1.3人的信息化和信息拟人化2
1.4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万物互联之芯3
参考文献3
2全面感知——敏感材料与器件4
2.1触觉——力敏、热敏传感材料与器件4
2.1.1压电材料与器件——力敏4
2.1.2半导体热敏电阻器25
2.2视觉——光敏传感材料与器件38
2.2.1光敏材料基本特性参数40
2.2.2光敏电阻材料及其应用41
2.3嗅觉——气敏传感材料与器件45
2.3.1气体传感器的性能指标45
2.3.2气体传感器的分类47
2.3.3半导体气体传感器48
2.3.4催化燃烧式气体传感器50
2.3.5电化学式气体传感器52
2.3.6光学式气体传感器55
2.3.7新型气体传感器56
2.4其他传感材料与器件58
2.4.1压敏传感材料与器件58
2.4.2湿敏传感材料与器件68
思考题75
参考文献76
3可靠传输——信息传输材料与器件78
3.1传输线理论79
3.1.1集总参数元件的射频特性79
3.1.2长线理论83
3.1.3传输线的特性参数和状态参数85
3.1.4传输线的阻抗匹配86
3.2信息传输材料87
3.2.1导体材料87
3.2.2高分子材料89
3.2.3微波电介质陶瓷93
3.2.4压电单晶和薄膜材料101
3.3射频元件105
3.3.1射频电缆105
3.3.2各种形式传输线106
3.3.3微波谐振器113
3.3.4滤波器117
思考题123
参考文献123
4安全存储——信息存储材料与器件124
4.1磁存储材料与器件125
4.1.1磁存储机理126
4.1.2磁存储材料132
4.1.3磁存储器件137
4.2半导体存储材料与器件146
4.2.1半导体存储器的发展趋势147
4.2.2半导体存储器的基本原理148
4.2.3半导体存储器材料简介150
4.2.4半导体存储器分类152
4.3铁电存储材料与器件153
4.3.1铁电存储机理154
4.3.2铁电存储材料158
4.3.3铁电存储器162
4.4忆阻器材料与器件164
4.4.1忆阻器的阻变机理166
4.4.2忆阻器的阻变材料168
4.4.3基于忆阻器的信息存储171
思考题178
参考文献178
5智能处理——无源电子材料与器件180
5.1电阻器180
5.1.1薄膜电阻器181
5.1.2玻璃釉(厚膜)电阻器186
5.1.3网络电阻器(排阻)189
5.1.4金属箔电阻器191
5.1.5线绕电阻器197
5.1.6电阻器的特性204
5.2电容器208
5.2.1陶瓷电容器208
5.2.2有机介质电容器216
5.2.3电解电容器221
5.2.4云母电容器230
5.2.5电容器的特性233
5.3电感器236
5.3.1电感器的结构和分类237
5.3.2电感线圈的骨架238
5.3.3电感线圈的绕制工艺239
5.3.4片式电感器241
5.3.5电感器的特性242
思考题243
参考文献244
|
內容試閱:
|
人类文明进化史,就是一部信息技术革命史,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万物互联,其中,万物互联之芯是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电子信息产业是中国的支柱产业,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5.1万亿元,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石就是电子信息材料。
根据“十四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要求,重点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及高端装备制造、智能网联和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未来产业等领域,以及其他具有重要战略性、基础性的相关领域开展“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体系建设。“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是信息技术、新材料与智能网联等领域的学科交叉,是战略性新兴领域教材体系(新材料方向)之一。
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领域涉及知识面非常广,有限的篇幅无法涵盖所有的材料与器件。市面上大部分物联网相关的书籍介绍材料与器件的篇幅非常有限,因此,本教材选择物联网应用中的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为对象,回答学生在材料学习当中面临的“材料用在哪?为什么用?怎样用?”等问题。本书以信息拟人化的角度对物联网应用中的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进行阐述,内容包括信息感知(人的五官)、信息传输(神经系统)、信息存储和信息处理(人的大脑)三个层次。本书主要介绍应用中的典型材料和器件,并介绍了部分最新进展。本书力图从原理、典型材料、器件结构及实际应用等方面出发,为学生将材料应用到实际领域奠定基础。
参加编写工作的都是长期从事相关领域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老师,具体分工如下:胡星编写绪论,陈志武、高俊宁编写第2章,胡星、高俊宁编写第3章,张曙光、王歆、胡星编写第4章,李屹、王歆编写第5章。卢振亚老师负责统稿和审核工作。
由于篇幅有限,部分相关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没有涉及,如元器件中的主动元件和有源器件等。由于编者水平所限和时间仓促,难免存在一些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4年8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