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江南以南:被湮没的严州府(火与风丛书)
》
售價:NT$
500.0

《
拍出绝世人像 专业摄影师的闪光灯布光技法解密
》
售價:NT$
653.0

《
远涉重洋:欧亚贸易与商业公司的崛起(一部近代全球贸易的形成史!欧洲商业公司何以横扫东方传统商业组织?西方主导世界背后被低估的组织革命。跨学科的比较史学杰作,开拓性阐释欧亚远程贸易竞争与制度迁移。)
》
售價:NT$
500.0

《
梁晓声说聊斋 茅盾文学奖得主梁晓声为你揭秘《聊斋》中隐藏的社会规则
》
售價:NT$
301.0

《
生物钟与抗衰革命
》
售價:NT$
510.0

《
压缩现代性的逻辑(西方韩国研究丛书)-以东亚视角重塑对现代性的认知,揭示现代东亚社会矛盾底层逻辑
》
售價:NT$
347.0

《
情绪治愈手册
》
售價:NT$
352.0

《
宋代文人与党争 知名宋代研究学者沈松勤代表著作 宋代党争史研究开山之作 全面讲解宋代朝堂之争和灭亡的内在根源
》
售價:NT$
908.0
|
編輯推薦: |
1.该书秉持问题导向原则,聚焦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深入剖析其深层次原因。书中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如何保障”四个维度,系统而全面地探讨“深层次改革”这一重大主题,巧妙地将经济社会现实情况与政策目标考量紧密相连,为我国经济领域相关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规划了清晰的路径。
2.该书书涵盖了我国经济、金融、科技、社会、民生等多领域的改革议题,以宏观的视野、深刻的洞察和严谨的分析,为理解中国当前改革的紧迫性和复杂性提供了全面而深刻的视角。它不仅是一部极具学术价值的著作,更是一部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改革指南,对于推动我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书中提出的许多改革建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政策转化潜力,能够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
內容簡介: |
站在历史新方位,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挑战,唯有锚定关键领域、紧盯深层次矛盾,以“较真碰硬、迎难而上”的锐气拆藩篱、疏梗阻、激活力,方能在“改革味要浓、含金量要高”的攻坚中破解发展难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重塑竞争新优势增添新动力。
本书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系统分析深层次原因,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如何保障”四个方面来探讨“深层次改革”这一主题,详细阐述了我国经济领域相关体制改革的方向和路径。
全书共四篇。第一篇,深入阐述了深层次改革的含义,以及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全面深化改革之间的关系。第二篇,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经济大背景、有效需求不足、房地产市场风险、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出发,分析背后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原因,找寻深层次改革的着力点。第三篇,就扩大内需、全国统一大市场、微观基础、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科技、垄断行业、金融、财税、城乡融合、绿色低碳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等领域体制,提出了下一步的改革方向和具体建议。第四篇,从保障改革顺利推进出发,就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和健全改革推进机制提出了具体建议。
|
關於作者: |
尹艳林 经济学博士,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曾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原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199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国家计委)、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工作。
长期致力于宏观经济政策、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以问题导向与实践性见长,涉及宏观调控、收入分配、金融创新发展、金融强国建设、资本市场改革等核心议题。曾深度参与国家重大政策和战略研究,在政策界与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著有《从治理通货膨胀到防止通货紧缩》《中国宏观收入分配问题研究》《汇率:多轨合并与适度管制》等图书。
|
目錄:
|
引言 7
第一篇 什么是深层次改革
第一章 深层次改革的含义
第一节 改革要义 006
第二节 深层次改革 010
第三节 改革面临的挑战和使命 017
第二章 深层次改革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一节 结构性改革 027
第二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035
第三节 深层次改革都是结构性的、供给侧的 043
第三章 深层次改革与全面深化改革
第一节 全面深化改革 053
第二节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061
第三节 深层次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 067
第二篇 为什么要推进深层次改革
第四章 国际经济大背景
第一节 深入发展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079
第二节 深度调整的全球经济格局 084
第三节 中国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090
第五章 有效需求不足
第一节 正确理解有效需求 099
第二节 有效需求不足的表现 108
第三节 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 112
第六章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
第一节 全面认识产能过剩 123
第二节 产能过剩的表现 131
第三节 产能过剩的原因 143
第七章 房地产市场风险
第一节 房地产市场风险的表现 155
第二节 房地产市场风险带来的影响 167
第三节 引发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原因 177
第八章 财政金融存在风险隐患
第一节 财政金融风险隐患的表现 191
第二节 财政金融风险隐患的影响 198
第三节 财政金融风险隐患的原因 206
第九章 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
第一节 中小企业困难的表现 217
第二节 中小企业困难带来的影响 227
第三节 中小企业困难的原因 235
第十章 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第一节 创新能力不强的表现 247
第二节 创新能力不强的后果 255
第三节 创新能力不强的原因 265
第三篇 怎样推进深层次改革
第十一章 健全扩大内需的有效机制
第一节 加快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 283
第二节 建立有效投资体制机制 293
第十二章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第一节 破除地方保护 307
第二节 规范地方竞争 315
第三节 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数字化 323
第十三章 完善微观基础制度
第一节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333
第二节 做强做优做大民营企业 348
第十四章 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第一节 新模式的内涵和框架 361
第二节 商品房市场 369
第三节 租赁住房市场 376
第四节 保障房市场 383
第十五章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第一节 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 391
第二节 推进科研院所改革 397
第三节 发展新型研发机构 403
第四节 深化科技人才体制改革 406
第五节 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411
第十六章 推进垄断行业改革
第一节 我国垄断行业现状 417
第二节 推进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 423
第三节 推进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 433
第十七章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第一节 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 439
第二节 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 446
第三节 建立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 456
第十八章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第一节 健全预算制度 469
第二节 健全税收制度 476
第三节 完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 483
第十九章 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第一节 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495
第二节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503
第三节 建立健全社会资本下乡的长效机制 512
第二十章 健全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
第一节 健全绿色低碳发展基础体制 519
第二节 健全生态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 527
第三节 健全绿色金融发展体系 536
第二十一章 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第一节 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 545
第二节 扩大服务业领域开放 552
第三节 推进开放压力梯次测试 561
第四篇 如何保障深层次改革
第二十二章 保持宏观经济稳定
第一节 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575
第二节 保持金融市场稳定 582
第三节 促进就业稳定 587
第二十三章 健全改革推进机制
第一节 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597
第二节 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 603
第三节 充分调动各方面改革积极性 609
后记 615
|
內容試閱:
|
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总书记早在2012年就鲜明地指出:“我国过去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伟大进程。40多年来,我国成功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折,生产力得到极大的解放,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迈上了民富国强的新征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锚定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改革总目标,砥砺前行、攻坚克难,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取得了历史性、革命性、开创性的成就。十多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个核心问题纵深推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加显著,政府作用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创新力大为增强。截至2024年底,全国登记在册经营主体1.89亿户,其中民营企业突破5 700万户,分别比2012年增长了近2.4倍和4倍多。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3.6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68%,超过欧盟国家平均水平,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我国综合国力、科技实力迈上新的台阶。2024年,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34万亿元,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
2024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下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年,第3页。]《决定》要求: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24年,第4页。]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从十四个方面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并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第一项改革任务,强调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本书以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根本遵循,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国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系统分析深层次原因,着眼于解放和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时代课题,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如何保障”四个方面来探讨“深层次改革”这一主题,将经济社会现实情况和政策目标考量联系在一起,详细阐述了我国经济领域相关体制改革的方向和路径。第一篇“什么是深层次改革”,深入阐述了深层次改革的含义,以及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全面深化改革之间的关系。第二篇“为什么要推进深层次改革”,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国际经济大背景、有效需求不足、房地产市场风险、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现实问题出发,拨开迷雾、抽丝剥茧,分析问题背后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原因,找寻深层次改革的着力点。第三篇“怎样推进深层次改革”,根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要求,就扩大内需、全国统一大市场、微观基础、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科技、垄断行业、金融、财税、城乡融合、绿色低碳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等领域体制,提出了下一步的改革方向和具体建议。第四篇“如何保障深层次改革”,特别强调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和健全改革推进机制对保障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意义,并就此提出了具体建议。
发展无止境,改革永远在路上。本书仅就现阶段经济体制相关改革提出一些初步分析建议,期望对读者了解和研究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有所帮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