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壹卷YeBook 清代宗族研究 论世衡史丛书
》
售價:NT$
490.0

《
敦煌壁画山水研究(纪念版)
》
售價:NT$
704.0

《
番茄工作法成功励志为人处世经商之道书籍
》
售價:NT$
194.0
![算法交易:制胜策略与原理(珍藏版) [美]欧内斯特·陈](//img.megbook.hk/upload/mall/productImages/25/30/9787111780663.jpg)
《
算法交易:制胜策略与原理(珍藏版) [美]欧内斯特·陈
》
售價:NT$
505.0

《
大模型驱动的具身智能:架构、设计与实现 程戈
》
售價:NT$
454.0

《
考古学理论手册
》
售價:NT$
1219.0

《
胡斯战争(卷一):愚人之塔(《猎魔人》作者波兰历史奇幻巨著)
》
售價:NT$
662.0

《
大清为何轰然倒塌:一本让读者又爽又气、又哭又笑的历史书
》
售價:NT$
347.0
|
編輯推薦: |
*传统媒体转型的成功范例,值得业界借鉴的成功转型经验
*AI时代,媒体的生存策略是打造生态型智媒平台
|
內容簡介: |
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媒体人,在人工智能时代将如何拥抱新的挑战?本书聚焦新闻媒体的转型和实现高质量发展,作者将所思所想不断打磨,精炼出一套转型等式,并尝试建立一套理论体系,以期为媒体提供可借鉴可实操的转型路径,主要观点为:新型主流媒体要努力打造自主可控的生态型智媒平台;以平台媒体为核心,构筑起生态发展的新模式。
|
關於作者: |
李鹏,新闻学博士,高级编辑。历任《华西都市报》副总编辑、行政总监、常务副总编辑,《天府早报》总编辑,《华西都市报》总经理、总编辑,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兼华西都市报社社长。2015年10月,领衔创办封面传媒,兼任封面传媒董事长、CEO,创办封面新闻客户端。首倡“智能技术 智慧内容 智库服务”的“智媒体”理念。2020年4月,任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四川日报社总编辑兼川观新闻总编辑,2021年9月兼任四川国际传播中心主任。多篇作品获中国新闻奖一、二、三等奖。获王选新闻科学技术奖特别贡献奖。2025年2月,任四川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
|
目錄:
|
写在前面的话:我的智媒体简史 001
第一章?智媒体时代 001
第一节?从都市报到智媒体 005
第二节?开创智媒体封面新闻 014
第三节?省级党报的智媒进化 022
第四节?风起云涌的智媒体时代 026
第五节?一场浩荡的智能化革命 047
第二章?智媒体观 055
第一节?智媒体溯源 059
第二节?智媒体定义 073
第三节?智媒体等式 082
第四节?生态型智媒平台 087
第三章?智能技术:智媒体的驱动力量 097
第一节?智能采集:“天眼”识别 101
第二节?智能生产:机器创作 105
第三节?智能分发:算法主导 113
第四节?智能反馈:改进和优化提升 121
第五节?智媒实验:走在时代前列 124
第四章?智慧内容:智媒体的灵魂所在 129
第一节?价值观引领是前提 133
第二节?守正创新是根本 135
第三节?议程设置是手段 140
第四节?人文温度是气质 150
第五节?新技术产生新内容 154
第六节?构建内容生态 159
第五章?智库服务:智媒体助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165
第一节?智库媒体不是媒体智库 168
第二节?深度融入国家治理体系 171
第三节?思想 技术是双翼 176
第四节?构建智库产品体系 179
第五节?重构全新商业模式 184
第六章?数据驱动:智媒体的首位战略 191
第一节?数据驱动战略 194
第二节?数据驱动用户增长 201
第三节?数据驱动收入增长 211
第四节?培养数据驱动文化 217
第七章?“123456”智媒体管理文化 223
第一节?树牢一种理念 226
第二节?聚焦两项任务 228
第三节?掌握三种法则 232
第四节?塑造四种能力 234
第五节?紧盯五大重点 236
第六节?建强六根支柱 238
第八章?团队能力:智媒体的核心支撑 247
第一节?政治建设是首要能力 249
第二节?内容创新是硬核能力 253
第三节?技术引领是决定能力 255
第四节?运营服务是支撑能力 258
第五节?国际传播是综合能力 261
后记?不断进化的智媒体 275
第一节?新闻事实的真实性 278
第二节?新的媒介形态演进路径 280
第三节?媒介形态的依存关系 283
第四节?新闻生产传播组织的位置与价值 285
|
內容試閱:
|
智媒体时代
2023年1月1日,在新年的晨光中,当我坐在电脑前敲下第一个字的时候,我强烈地意识到,时代的列车已经呼啸而过,再也不会回头。我们告别了艰难的2022年,每一个人都相当不容易。在这样的时刻,我们都在期待新的未来,规划新的目标。
成都此时的窗外,大街上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人群如潮似的流动。成都冬天的天气还有些潮湿阴冷,但节气已经临近小寒,距离立春就已经不远了。春暖花开的明媚时光,总是令人心驰神往。然而所有的改变一直在路上,不确定性也在酝酿。我们必须秉持热爱和向往,才能抵御寒冬和突如其来的变化。
就在一个月前,即2022年11月30日,一款聊天机器人横空出世,它就是人们津津乐道的ChatGPT!它是一款集信息搜索、聊天对话、内容生产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机器人!无疑,它的出现是人工智能发展史上一个令人惊艳的事件,它再一次证明了人工智能技术一直在向前发展!虽有起伏,但是在某个拐弯处,它又呈现出跳跃式的巨变!毫无疑问,它将被深度运用到信息生产与传播行业中,改变传播,定义媒体。而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将成为这个时代重要的生产力和驱动力,它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是这些年我们经历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和最热烈讨论的话题之一。信息传播的载体随着技术的发展处于快速演进状态。15世纪,谷登堡印刷术的发明,诞生了最早的媒介:报纸和杂志。直到20世纪,人类才发明了世界上重要的两种媒介:广播和电视。但是,传统媒体使信息的接收一直处于割裂状态,人类的大脑、耳朵、眼睛,分别属于不同的媒体: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媒体融合的过程,就是要把这些被理性割裂的信息和感知重新组合起来,让用户接收信息的视、听、读、聊全过程统一起来。这个过程目力可见,几乎每天都在发生着典型的代表性事件。互动性、大容量、即时性的传播方式,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媒体技术,直观化、沉浸式、全感知的传播体验,早已将传统媒体时代的割裂、抽象、理性冲击得风雨飘摇。
在激烈讨论中,我们总会想起一位令人仰慕的学者的经典观点,他就是麦克卢汉。20世纪60年代,麦克卢汉出版了著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提出了“媒介是人的延伸”的著名观点。他认为,媒介是人的感觉能力的延伸或扩展。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觉能力的延伸,广播是人的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则是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麦克卢汉还提出了“媒介即讯息”的观点。麦克卢汉成功预言了互联网的诞生,美国《连线》杂志在创刊号上尊其为“先知”。可以说,麦克卢汉的观点影响了无数研究者和创业者。后来一系列前赴后继的大量实践,证明了麦克卢汉观点的超前和正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