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8月出版新書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扬琴演奏技巧教程

書城自編碼: 4125911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音乐
作者: 潘广德
國際書號(ISBN): 9787562135029
出版社: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9-10-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163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墨菲定律受益一生的黄金法则和人生定律心理学基础入门
《 墨菲定律受益一生的黄金法则和人生定律心理学基础入门 》

售價:NT$ 250.0
企业国家:一部日本经济史
《 企业国家:一部日本经济史 》

售價:NT$ 653.0
汉简《苍颉篇》研究
《 汉简《苍颉篇》研究 》

售價:NT$ 653.0
抑郁症(精装全彩版)牛津科普系列:拨开抑郁症的迷雾,探索情绪背后的深层真相
《 抑郁症(精装全彩版)牛津科普系列:拨开抑郁症的迷雾,探索情绪背后的深层真相 》

售價:NT$ 449.0
天才的盛会:文艺复兴艺术三百年
《 天才的盛会:文艺复兴艺术三百年 》

售價:NT$ 500.0
裘锡圭学术文集(全六卷)
《 裘锡圭学术文集(全六卷) 》

售價:NT$ 4998.0
从马可波罗到马戛尔尼:十三世纪以降的欧亚世界
《 从马可波罗到马戛尔尼:十三世纪以降的欧亚世界 》

售價:NT$ 347.0
抗日战争时期中英借款交涉研究
《 抗日战争时期中英借款交涉研究 》

售價:NT$ 403.0

內容簡介:
《扬琴演奏技巧教程》主要分为扬琴概述、初级教程、中级教程、提高阶段基础训练及独奏、重奏乐曲五大部分,从上琴前的徒手训练起步,逐步加入各种基本练习的材料,循序渐进,使学习者循着教程的进度步步深入,直到基本掌握扬琴的演奏技术和技巧。整个教程编写进度适当,每一个学习阶段材料的选用难度合适。教程特别注意在教授扬琴演奏技术的同时,使学习者掌握基本乐理知识。
目錄
第一章 扬琴概述 1
一、发展概况 1
二、演奏技艺与风格流派 2
第二章 初级教程 4
一、入门提示 4
二、上琴前的徒手训练 4
三、持竹与弹奏 5
四、乐器及音位 6
第一单元 9
一、认识唱名及C调音阶 9
二、认识音符、调、拍号、速度标记 9
三、认识小节线、终止线 9
第二单元 14
一、认识音符与休止符 14
二、认识扬琴竹法记号 14
第三单元 20
一、认识速度标记 20
二、认识力度标记 20
三、认识竹法记号 20
第四单元 26
一、学习新调 G调 26
第三章 中级教程 31
一、教学提示 31
第一单元 32
第二单元 42
一、认识附点音符 42
二、认识切分音 42
三、认识不同的连音 42
四、学习新调——G调 44
第三单元 56
一、学习F、D调 56
二、认识装饰音 57
三、衬音竹法 57
四、轮音竹法 58
第四单元 72
一、“401”扬琴A调(调)音位图 72
二、“501”扬琴A调(调)音位图 73
三、扬琴技法 73
四、分解和弦及复调演奏 74
第四章 提高阶段基础训练 81
一、音阶和弦练习 81
二、音型节奏练习 92
三、常用技法练习 100
四、复调双声部练习 109
第五章 独奏、重奏乐曲 115
1.扎红头绳(舞剧《白毛女》音乐片段) 潘广德移编 115
2.快乐的女战士(舞剧《红色娘子军》音乐片段) 潘广德移编 116
3.陕北小曲 陕北民歌 潘广德编曲 118
4.山茶花 潘广德改编 120
5.小猫钓鱼(儿童组曲之一) 郑宝恒编曲 123
6.捉迷藏(儿童组曲之二) 郑宝恒改编 123
7.木偶舞曲(儿童组曲之三) 郑宝恒曲 124
8.跳皮筋舞曲(儿童组曲之四) 郑宝恒曲 125
9.喜游春郊(《少年的春天》组曲之一) 潘广德曲127
10.晴空飞筝(《少年的春天》组曲之二) 潘广德编曲129
11、竹林欢歌(《少年的春天》组曲之三) 潘广德曲130
12.节日的喜悦 潘广德曲 133
13.满山春 潘广德曲 135
14.闹台 四川扬 琴曲牌 卓琴痴演奏 黄吉芳 潘广德记谱整理 137
15.将军令 四川扬 琴曲牌 卓琴痴演奏 黄吉芳 潘广德记谱整理 140
16.春江花月夜 潘广德移编 141
17.岷江两岸稻花香 潘广德曲 144
18.喜唱新歌庆丰收 潘广德曲 147
19.百花迎春 潘广德曲 150
20.四川民歌主题变奏曲 潘广德编曲 155
21.蜀宫夜宴 朱舟 俞抒 高为杰曲 潘广德移编 160
22.洋娃娃与小熊跳舞(二重奏) 波兰民歌 黄吉芳 潘广德编曲 165
23.康巴的春天(扬琴二重奏)(同名舞蹈主题音乐改编)黄吉芳 潘广德改编 167
24.快乐的节日(双二重奏) 潘广德编曲 170
25.运粮路上(双二重奏) 潘广德曲 174
附录一 演奏符号说明 182
附录二 四川民间乐曲中的珍品 183
后记
內容試閱
第一章 扬琴概述
  扬琴,中国民族乐器之一,属弹拨乐器类,在各种不同编制的大、中小型民族乐队中都是主要的乐器。除用于合奏、伴奏重奏外,也是中国各地民间说唱音乐、戏曲音乐的伴奏乐器。随着扬琴艺术的发展,它又以一件风格独特、表现力丰富的独奏乐器出现在各种形式的音乐会上,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一、发展概况
  扬琴原是一件由外国传入中国的击弦乐器,据中国音乐研究所编辑的《中国音乐史参考图片》第二辑记载,约在明朝万历年间(公元1368~1644年)传入中国,最初流行于广东沿海一带,后逐渐普及全国。在数百年广泛流传使用的过程中经过历代劳动人民和民间艺术家们不断的改进、创新,逐渐使这一外来乐器从琴体构造、音质音色、音位排列琴竹制作到演奏技巧等发展演变,形成了中国扬琴自身独具的民族特点和民族风格,成为中国自己的民族乐器。
  扬琴传人中国后最初多用于民间说唱和戏曲音乐的伴奏,随着各种说唱音乐、戏曲音乐的发展,民间器乐也逐渐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民间器乐的演奏形式作为独立的乐种出现后,扬琴成为它们主要的演奏乐器。如:“广东音乐”、“江南丝竹”“四川扬琴”、“山东琴书”等。经过民间艺术家们不断的演奏实践和积累,逐渐形成了各自的风格流派有了自己杰出的演奏家和优秀的传统曲目。并把优秀的曲目改编为扬琴独奏曲,如广东音乐家严老烈改编的《倒垂帘》、《旱天雷》、《连环扣》,江南丝竹扬琴演奏家任悔初演奏的《三六》、《花六》,四川扬琴艺术家李德才演奏的《将军令》《闹台》均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灌制了唱片。另有辽宁盖县著名艺人赵殿学首创了扬琴的颤滑、揉演奏技巧,传谱的独奏曲《苏武牧羊》又别具一格。以上是中国最早把传统扬琴作为独奏乐器推上民乐坛的先驱者为扬琴艺术发展的承先启后作了巨大的贡献。
  新中国的成立使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音乐艺术院校设立了扬琴这一专门的学科,扬琴艺术无论科研、创作、教学以及演奏巧的创新等各方面都得到空前的发展。乐器改革是扬琴艺术发展的重要方面。以前长期使用的传统小扬琴,只有两个码条。各码条有七、八或十个小码,俗称“七音”、“八音”、“双十型”扬琴。这类扬琴虽具有传统的民族特点,但因半音不全、音域不宽、转调受限制,调音也不方便等缺点不能适应民族音乐事业发展的要求。各地扬琴专家乐器改革家积极地进行扬琴的乐器改革,出现了不少新型扬琴,受到了扬琴界的喜爱和采用。
  1.变音扬琴
  20世纪50年代末由杨競明和北京民族乐器厂在传统小扬琴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三排码条的变音扬琴,它保持了传统扬琴音色清脆.音位排列的优点和演奏方法,增加了音位扩大了音域(D~e),改变了内部结构,增加了音量,美化了音色,并装置了变音槽和制音器,可以较快地转调和控制余音。变音扬琴的出现,提高了扬琴的表现力较能适应新型民族乐队的要求使扬琴艺术的发展,大大地向前迈进了一步。
  在三排码条变音扬琴的基础上,又先后分别研制成功新的“401”型和“402”型扬琴,调整内部结构,增大共鸣箱,进一步扩大了音域(F或G~g和音量,美化了音色。70年代桂习礼和北京民族乐器厂研制成功“501”型扬琴在四排码条并列的左边增设一排码条,取掉变音槽,使半音齐全,能直接转调,音域扩大为E~四个多八度。以上三种改革的新型扬琴,现已广泛为全国各地艺术院校和专业团体所采用。
  2.律吕式大扬琴
  建国初期,50年代初由郑宝恒张子锐共同研制成功律吕式大扬琴,音位排列以同码条(高、中音区)左右相邻为纯五度,横向相邻为小二度,竖向相邻为大二度的规律排列,音域包括了G一g四个八度的全部半音,用左、右起竹两种不同的手法即可演奏各种转调和临时变化音。由于琴体加大结构改变亦增大了音量,美化了音色。
  具有律目式大扬琴半音齐全的新型扬琴还有:
  “81”型十二平均律扬琴,是由洪聖茂和上海民族乐器厂共同研制成功的。它保持变音扬琴的外貌和演奏手法,去掉变音槽,在琴面右上角的空白处增加了音位,使十二平均律半音全部齐全,不再需要推动变音槽、滚珠或加码等手段即可在G一g的音域内转换任何调。
  红旗十二平均律扬琴是由陈照华和广东民族乐器厂共同研制成功的。五排码条并列,音位排列横向码条两侧及相邻为纯五度。码条横向间隔为八度,码条竖向为大二度,音域为F一c4。音列与演奏手法统一规范、半音齐全、转调自如。
  扬琴艺术的发展还反映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大量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编辑出版扬琴曲集、扬琴演奏法编印各种教材、资料召开全国或区域的专业教学学术交流会,教学科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我国的扬琴专家学者被选派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讲学、演出等活动,扩大了中国扬琴的国际声誉。演奏技巧在继承发扬自己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并吸取其他民族乐器和外国乐器的长处不断丰富和提高。此外学习中国遗产和借鉴现代作曲技法创作了大量反映时代面貌的扬琴新曲、协奏曲,创作手法也有了突破和创新。总之,扬琴在中国历经数百年的发展演变,已从一件单纯的伴奏乐器发展为具有丰富表现力的独奏乐器,成为中国民族器乐艺术百花丛中一朵绚丽的鲜花。
  二、演奏技艺与风格流派
  扬琴的演奏技艺是通过演奏者娴熟的演奏技巧,灵活熟练地运用琴竹以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弹奏出美妙动听的音乐。琴竹又称琴键,是它的演奏工具。国际音乐界评论中国扬琴时,谈到“琴竹的使用比较木棰更为灵活而富有弹性,因此也就增强了它的表现力。”扬琴传人中国后采用竹制琴竹为演奏工具,历来为演奏者重视并研制创造了丰富多样的竹法一一演奏技巧。琴竹又因软硬不同和琴竹头击弦部位是否加垫而产生不同的音响效果,形成风格色彩的差异。现在一般使用的琴竹是软硬适度并在琴竹头击弦部位贴上橡皮或胶布使之发音清脆,贴上绒布发音则柔美,不贴任何东西发音则硬而脆。近年来,琴竹又有了新的发展,研制了双音色琴竹和双键头琴竹。前者键头贴橡皮垫一面不贴,通常用贴橡皮面演奏,用不贴垫面演奏取得另一音色,故称双音色琴竹。后者一支琴竹上削制两个键头,可以演奏两个音,双手使用即可演奏一个完整的和弦,用在特殊需要时。竹制琴竹是中国扬琴的特点使用灵活而富有弹性并具有丰富多样的演奏技艺。
  扬琴的演奏技艺是通过多种竹法来表现但基本的竹法是单竹(单音演奏)齐竹(和音演奏)、轮竹(双手密弹)三种。其他竹法由这三种竹法发展变化,如连竹、弹轮,颤竹,滑竹等。中国民间传统演奏很讲究对旋律的润饰加花,在演奏中运用连竹、衬音、坐音装饰音花音、抽字等手法使曲调进行十分华丽流畅生动活泼,不仅擅长表现愉悦欢快的热烈情绪也能有铿锵有力、跌宕起伏的力度变化。在创新了颤、滑、揉、拨的技法后,更能表现柔美婉转的抒情风格。近年来,又增添了郑宝恒的滑音指套及刘琪勤刘绍勤创新的指弹技法,发展了扬琴的演奏技艺,显示了它擅长表现欢快旋律的同时又能表现婉转抒情的歌唱性旋律,细致表述曲调的韵味,使扬琴的表现力有了新的光彩。作曲家、演奏家们继承传统借鉴现代作曲技术在反映新时代的新作品中,运用和声、对位、复调多样化织体等手法也促进了扬琴演奏技艺的发展和提高。扬琴技艺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服务于塑造鲜明丰满栩栩如生的音乐形象。
  中国是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扬琴在流传演变的过程中,伴随各地民间音乐的发展,逐渐形成各自的风格流派。这里所指是在各地方音乐中发展形成的传统扬琴的演奏技艺,不是近代作曲手法的演奏技艺,现将具有代表性的风格流派分述如下: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