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分肥游戏:古代中国权力分配规则
》
售價:NT$
329.0

《
结构 Structures(埃隆马斯克推荐读物之一,经典又实用的结构力学普及读物)
》
售價:NT$
435.0

《
影响世界的十八个定律:破解万物运行规律人类,如何用公式定义世界?
》
售價:NT$
305.0

《
道教大辞典·道教百科全书(通识版本+飞机盒): 附赠32张海报:神仙谱系大全x1、道教宗派与法术全鉴x1、时间线上的道教史x1
》
售價:NT$
1520.0

《
伦理学与生活(第11版)
》
售價:NT$
551.0

《
巴格达新版 和平之城 血腥之城 汗青堂丛书055
》
售價:NT$
551.0

《
水之契约
》
售價:NT$
367.0

《
ABB工业机器人离线编程与仿真
》
售價:NT$
607.0
|
內容簡介: |
《分子植物育种》是国际上*部有关植物分子育种的百科《分子植物育种》式综合参考书和教材。《分子植物育种》共15章,涵盖了植物分子育种的各个方面,包括:DNA标记技术,遗传图谱的构建,高通量“组学”技术,植物遗传学和作物改良的常用群体,分子工具在植物遗传资源管理、评价和创新中的应用,复杂性状分子剖析的理论和实践,标记辅助育种的理论与应用,基因型×环境互作的分析,基因的分离与功能分析,基因转移和遗传修饰植物,知识产权和植物品种保护,育种信息学,决策支持工具。每一章都经过同行评阅,包含了大量最新信息,并有表格、数据和参考文献的支持。
|
目錄:
|
目录第1章 导论 11.1 作物的驯化 11.2 早期植物育种 31.3 植物育种史上的主要发展 41.3.1 育种和杂交 41.3.2 孟德尔遗传学 51.3.3 选择 51.3.4 育种类型和多倍性 51.3.5 遗传多样性和种质保护 51.3.6 数量遗传学和基因型×环境互作 51.3.7 **优势和杂交种育种 61.3.8 群体改良 61.3.9 细胞全能性、组织培养和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71.3.10 遗传工程和基因转移 71.3.11 DNA标记和基因组学 81.3.12 公立部门和私营部门的育种工作 81.4 遗传变异 81.4.1 交换、遗传漂变和基因流动 91.4.2 突变 91.5 数量性状:方差、遗传率和选择指数 101.5.1 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 101.5.2 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概念 111.5.3 哈迪温伯格平衡(HwE) 111.5.4 群体平均数和方差 121.5.5 遗传率 121.5.6 选择响应 131.5.7 选择指数和多性状选择 131.5.8 配合力 151.5.9 轮回选择 151.6 绿色革命和将来的挑战 161.7 植物育种的目标 171.8 分子育种 19第2章 分子育种工具:标记和图谱 222.1 遗传标记 222.1.1 **标记 232.1.2 DNA标记 252.2 分子图谱 442.2.1 染色体理论和连锁 442.2.2 遗传连锁图谱 442.2.3 遗传图谱的整合 55第3章 分子育种工具:组学与阵列 583.1 组学中的分子技术 583.1.1 双向凝胶电泳 583.1.2 质谱分析 603.1.3 酵母双杂交系统 613.1.4 基因表达的系列分析 633.1.5 实时定量PCR 653.1.6 抑制性差减杂交 653.1.7 原位杂交 663.2 结构基因组学 673.2.1 基因组结构 673.2.2 物理图谱 683.2.3 基因组测序 723.2.4 cDNA测序 773.3 功能基因组学 793.3.1 转录组学 793.3.2 蛋白质组学 813.3.3 代谢组学 853.4 表型组学 883.4.1 表型在基因组学中的重要性 893.4.2 植物表型组学 893.5 比较基因组学 903.5.1 比校图谱 913.5.2 共线性 923.6 组学中的阵列技术 963.6.1 阵列的产生 973.6.2 试验设计 1003.6.3 样品制备 1013.6.4 标记 1013.6.5 杂交和杂交后洗涤 1023.6.6 数据采集和量化 1023.6.7 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 1033.6.8 蛋白质微阵列及其他 1043.6.9 通用芯片或微阵列 1053.6.10 应用Ti1ing微阵列进行全基因组分析 1073.6.11 以阵列为基础的基因型鉴定 107第4章 遗传育种中的群体 1094.1 群体的特点和分类 1094.1.1 基于遗传组成的分类 1094.1.2 基于遗传维持的分类 1094.1.3 基于遗传背景的分类 1104.1.4 基于来源的分类 1104.2 双单倍体 1124.2.1 单倍体的产生 1134.2.2 单倍体植株的二倍体化 1204.2.3 DH品系的评价 1204.2.4 DH系的数量遗传学 1224.2.5 DH群体在基因组学中的应用 1244.2.6 DH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1254.2.7 局限性和未来的前景 1274.3 重组自交系(RIL) 1274.3.1 近交及其遗传效应 1284.3.2 RIL的培育 1304.3.3 RIL群体中的图距和重组率 1314.3.4 用RIL构建遗传图谱 1324.3.5 互交的RIL和巢式RIL群体 1344.4 近等基因系(NIL) 1354.4.1 回交及其遗传效应 1354.4.2 产生NIL的其他方法 1374.4.3 渐渗系库 1384.4.4 用NIL进行基因定位的策略 1394.4.5 用NIL作图的理论考虑 1404.4.6 NIL在基因定位中的应用 1424.5 不同群体的比较:重组率和选择 1424.5.1 不同群体的重组率 1424.5.2 群体构建过程中无意识的选择 143第5章 植物遗传资源:管理、评价与创新 1475.1 遗传侵蚀和潜在的遗传脆弱性 1485.1.1 遗传侵蚀 1485.1.2 遗传脆弱性 1505.2 种质的概念 1505.2.1 广义的种质概念 1505.2.2 **的种质 1535.2.3 人工或合成的种质 1535.2.4 原位或异位保存 1545.3 收集/获取 1555.3.1 种质收集的几个问题 1565.3.2 核心种质 1575.4 保存、复壮和繁殖 1605.4.1 离体保存技术 1615.4.2 超低温储藏 1635.4.3 合成种子和DNA的储存 1635.4.4 复壮和繁殖 1645.5 资源评价 1645.5.1 标记辅助种质评价 1655.5.2 离体评价 1675.5.3 遗传多样性 1675.5.4 收集资源的冗余和缺失 1745.5.5 遗传漂移和基因流 1755.5.6 特异种质 1775.5.7 等位基因挖掘 1785.6 种质创新 1795.6.1 种质样本的纯化 1805.6.2 种质创新中的组织培养和转化 1805.6.3 种质改良中的基因渐渗 1815.7 信息管理 1815.7.1 信息系统 1815.7.2 数据采集的标准化 1825.7.3 信息整合与利用 1835.8 前景展望 184第6章 复杂性状的分子剖析:理论 1886.1 基于单标记的方法 1906.1.1 假设 1906.1.2 标记平均数的比较 1926.1.3 方差分析 1946.1.4 回归方法 1956.1.5 似然方法 1956.2 区间作图 1966.2.1 假设 1966.2.2 似然方法 1976.3 复合区间作图 2006.3.1 基础 2006.3.2 模型 2006.3.3 似然分析 2016.3.4 假设检验 2016.3.5 选择标记作为辅助因子 2026.3.6 完备区间作图 2036.4 多区间作图 2036.4.1 多区间作图模型和似然分析 2046.4.2 模型选择 2056.4.3 估计基因型值和QTL效应的方差分量 2076.5 多个群体或杂交组合 2086.5.1 试验设计 2086.5.2 多个杂交组合的QTL分析 2096.5.3 合并分析 2116.6 多个QTL 2116.6.1 多个QTL的现实性 2116.6.2 选择一类QTL模型 2126.6.3 多个具有上位性的QTL 2136.7 贝叶斯作图 2146.7.1 贝叶斯作图的优点 2146.7.2 贝叶斯作图统计学概述 2146.7.3 贝叶斯作图方法 2156.8 连锁不平衡作图 2186.8.1 为什么要进行连锁不平衡作图? 2186.8.2 连锁不平衡的度量 2196.8.3 影响连锁不平衡的因素 2226.8.4 连锁不平衡作图的方法 2246.8.5 连锁不平衡作图的应用 2276.9 元分析 2296.9.1 QTL位置的元分析 2296.9.2 QTL图谱的元分析 2306.9.3 QTL效应的元分析 2316.9.4 元分析的例子 2316.10 计算机作图 2336.10.1 优点和缺点 2336.10.2 混合模型方法 2336.10.3 统计功效 2346.11 样本容量、功效和阈值 2356.11.1 功效与样本容量 2356.11.2 交叉验证与样本容量 2386.11.3 QTL位置的置信区间 2396.11.4 QTL阈值 2406.11.5 错误发现率 2426.12 总结和前景 244第7章 复杂性状的分子剖析:实践 2457.1 QTL分离 2457.1.1 作图方法 2467.1.2 对等位基因分散的筛选 2507.2 复杂性状的QTL 2537.2.1 性状组分 2537.2.2 相关性状 2547.2.3 质量-数量性状 2557.2.4 种子性状 2567.3 跨物种的QTL作图 2577.4 跨遗传背景的QTL 2597.4.1 同质的遗传背景 2597.4.2 异质的遗传背景 2607.4.3 上位性 2627.4.4 一个基因座上的复等位基因 2657.5 不同生长和发育阶段的QTL 2667.5.1 动态性状 2667.5.2 动态作图 2677.5.3 动态作图的统计方法 2687.6 多性状和基因表达 2697.6.1 基因表达的特点 2697.6.2 植物中eQTL的例子 2717.7 选择性基因型鉴定和DNA混合分析 2737.7.1 主基因控制的性状 2737.7.2 数量性状 2747.7.3 选择性基因型鉴定和DNA混合分析的功效 2757.7.4 选择性基因型鉴定和DNA混合分析的应用 278第8章 标记辅助选择:理论 2818.1 标记辅助选择的组分 2828.1.1 遗传标记和图谱 2838.1.2 标记的表征 2848.1.3 标记性状关联的验证 2858.1.4 基因型鉴定和高通量基因型鉴定系统 2878.1.5 数据管理和传送 2878.2 标记辅助的基因渐渗 2888.2.1 标记辅助的前景选择 2898.2.2 标记辅助的背景选择 2928.2.3 BC世代中的供体基因组含量 2968.2.4 基因渐渗中的连锁累赘 2988.2.5 基因组大小对基因渐渗的影响 2998.2.6 携带者染色体上的背景选择 3008.2.7 遗传背景的全基因组选择 3018.2.8 通过重复回交的多基因渐渗 3028.3 标记辅助的基因聚合 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