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无路之路
			》
 售價:HK$ 
			305
 
  《 
			棒针编织阿兰花样背心马甲
			》
 售價:HK$ 
			305
 
  《 
			大明300年 推演关键性事件 锁定冲突 重构大明300年棋局 剖析帝国兴亡的核心规则
			》
 售價:HK$ 
			347
 
  《 
			时刻人文·西汉官吏的选任与迁转(郡县起,三公终,揭示西汉两百年官吏迁转的制度逻辑)
			》
 售價:HK$ 
			602
 
  《 
			陵迟:鲁国的困境与抗争 精装
			》
 售價:HK$ 
			449
 
  《 
			梁启超:维新1873—1898
			》
 售價:HK$ 
			449
 
  《 
			黑格尔世界史哲学疏证:自由诸形态论(刘小枫主编;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
 售價:HK$ 
			449
 
  《 
			广雅·法史万象: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撷英(通过礼与法、情与法的关系,展现法律史背后的文化史。)
			》
 售價:HK$ 
			403
 
 
 | 
         
          | 編輯推薦: |   
          | 儿童的现代化发展是推动实现人的现代化和中国现代化的系统而深刻的社会变迁过程,涉及理念的变革、社会的转型、国家的建设和制度体系的建立。作为一种“蓝图描绘”,本书提出,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要实现中国儿童发展的现代化,需要实现儿童发展理念的现代化,建设儿童优先社会,成为儿童投资型国家,建成儿童现代化发展体系。 |  
         
          | 內容簡介: |   
          | 本书鲜明提出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需要实现人的现代化;要实现人的现代化,首先要实现儿童发展的现代化。 本书利用近代百年来的资料和研究,系统梳理了中国儿童发展现代化的进展和经验。
 本书指出儿童发展现代化,尤其是儿童早期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儿童早期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积累还有待提高。
 本书鲜明提出要实现中国儿童的现代化,需要实现儿童发展理念的现代化,建设儿童优先社会,成为儿童投资型国家,建成儿童发展现代化体系。
 |  
         
          | 關於作者: |   
          | 杜智鑫,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儿童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研究员。毕业于北京大学社会学系,长江商学院EMBA、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访问学者。目前主要从事中国农村儿童发展、中国现代化与儿童发展等方面的项目执行和研究工作。著有《被忽视的一代:船房社区流动儿童社会融合调查研究》,参与组织撰写《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5:追求公平的人类发展》《中国发展报告2007:在发展中消除贫困》《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7:反贫困与儿童早期发展》《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23:促进农村儿童高质量发展》等研究报告。参与撰写的多项农村儿童发展政策建议推动了相关政策的制定。 |  
         
          | 目錄: |   
          | 第一章 现代化与儿童发展 一、何谓现代化
 二、人的现代化
 三、儿童发展是人的现代化的关键
 四、中国的现代化和儿童发展
 第二章 “少子化”与人口结构转变
 一、“少子化”与现代化
 二、中国的“少子化”
 三、中国“少子化”现象的原因
 四、“少子化”的长期影响
 五、“少子化”带来的政策转变
 第三章 儿童发展鸿沟与社会公平
 一、晚清变局中的儿童:生存之艰
 二、民国时期的儿童:差距与不平衡
 三、新中国的儿童:成就与挑战
 第四章 近代儿童发展思想与理论
 一、自强培才
 二、中体西用
 三、儿童公育
 四、中国化儿童教育
 五、有养有教
 六、做好儿童工作
 七、儿童权利和儿童优先
 第五章 起点公平与儿童早期发展
 一、从生存到发展:中国儿童的卫生健康
 二、幼有所育:婴幼儿养育的发展
 三、普及普惠:学前教育发展历程及启示
 第六章 义务教育与奠基国家人力资本
 一、探索:清末义务教育的发展
 二、发展:民国时期义务教育的发展
 三、推动:南京国民政府义务教育的发展
 四、新中国成立后义务教育的发展
 五、普及义务教育,提升国家人力资本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
 六、百年义务教育发展的启示
 第七章 儿童福利体系建设与立法
 一、晚清时期儿童福利政策法规
 二、民国时期儿童福利立法与政策
 三、新中国计划经济时期儿童福利政策及制度
 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儿童福利制度
 五、未来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的思考与建设
 第八章 儿童发展社会实验和创新
 一、儿童发展社会实验
 二、儿童发展社会创新
 第九章 待完成的儿童现代化
 一、精细化养育抑或粗放型养育
 二、农村婴幼儿家庭照护体系尚待建立
 三、学前教育发展的新挑战
 四、儿童营养健康水平的城乡和地区差距
 五、义务教育的质量与挑战
 六、农村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七、城乡儿童的数字化鸿沟
 八、城镇化的孩子: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
 九、普职分流
 十、代际流动
 十一、突破农村儿童早期发展投入瓶颈
 第十章 家庭、政府与市场的责任
 一、儿童福利和服务提供的理论
 二、当前儿童发展的支持主体
 三、发展投资型儿童治理机制
 第十一章 实现儿童现代化
 一、中国的儿童现代化
 二、发展阶段和目标
 三、主要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