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城市文明蓝皮书:全球城市文明发展报告(2024-2025)
》
售價:NT$
653.0

《
未来生活金融指南
》
售價:NT$
296.0

《
《法官如何裁判》(在法律规范体系的框架下如何寻求个案公正的判决之道,麦读译丛18)
》
售價:NT$
403.0

《
自由的危机:全球视角下的英国内战史
》
售價:NT$
806.0

《
索恩丛书·俾斯麦:欧洲风暴
》
售價:NT$
913.0

《
元首政治与帝国治理——以赫洛迪安《罗马帝国史》为考察对象
》
售價:NT$
347.0

《
镜观中国 1930年代的中国人、中国事和中国景 “走近中国”译丛系列
》
售價:NT$
398.0

《
地中海十城:西方文明的古典基因
》
售價:NT$
454.0
|
編輯推薦: |
这是一部藏在时光褶皱里的文坛回忆录,全书以细腻的笔触还原了名家们的人生轨迹与精神世界。当慕津锋以征集者的身份推开一扇扇门,我们得以透过他的眼睛,看见真实而有温度的文艺名家。翻开这本书,不仅是在阅读一部名家交往录,更是在触摸一个时代的文学体温。那些被精心保存的书信、偶然记录的对话、甚至是一次未竟的台球之约,都在诉说着:真正的大师精神,从来不在神坛上,而在与生活短兵相接的真实里。这是一部让文学回归人性本真的作品,更是一封写给所有热爱文字之人的 “精神家书”。
|
內容簡介: |
本书主要讲述了作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馆工作人员,在二十多年文学资料征集岁月中,与多位名家的交往经历和所受启迪。这些名家包括“文坛常青树”马识途,“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中国戏曲理论大师郭汉城,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著名作家、编辑家王火,红学大师冯其庸,著名作家、翻译家杨绛,文学理论大家严家炎,“敢为天下先”的编辑家锺叔河等,他们饱览人世的风景,遍尝生命的百味,拥有丰富而独特的精神财富。在征集工作中,作者不但见证了珍贵的文化宝藏,心灵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者用手中的笔写出这些名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写出与这些名家交往中的感动瞬间,为读者展示他们在生活中可爱、可亲、可敬的一面。
|
關於作者: |
慕津锋,中国现代文学馆征集编目部主任,研究馆员。长期负责与全国及海外华文作家联系,征集中国现当代作家手稿、书信、字画等文物文献资料,并从事有关作家手稿、书信等文物文献资料的档案研究。已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文艺报》《中国艺术报》等报刊发表文章150多篇,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转载。出版个人著作《马识途:跋涉百年依旧少年》《大师的脚注:中国现代文学馆档案研究丛书》《难以忘记的文学名家》《雪泥鸿爪: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档案研究》《对话少年:永不褪色的红色经典》等。
|
目錄:
|
我与“文坛常青树”马识途的交往 ∕ 001
文缘未了情无已,尽瘁终身心似初 ∕ 022
周有光与马识途
——惺惺相惜的世纪老人 ∕ 036
追忆杨绛先生 ∕ 049
追忆郭汉城先生 ∕ 063
我与杨振宁先生的两次“相遇” ∕ 073
可亲可敬的作家王火先生 ∕ 083
与宗璞老师交往二三事 ∕ 099
金庸的友情世界 ∕ 104
我与诗人屠岸先生的交往 ∕ 112
两次拜访红学大师冯其庸 ∕ 125
记“一面之缘”的锺叔河先生 ∕ 131
我眼中的文学理论大家严家炎先生 ∕ 142
忆流沙河先生 ∕ 159
“一面之缘”的歌曲译配家薛范 ∕ 164
王余杞,一个不应被忘记的左联作家 ∕ 168
档案是历史的脚印
——追忆著名作家叶永烈 ∕ 174
追忆陈映真先生 ∕ 179
忆凌力老师 ∕ 183
讲不出再见 ∕ 190
“一面之缘”的陈子善先生 ∕ 205
|
內容試閱:
|
自 序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自己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从事征集工作已经20 多年了。在这里,我主要负责联系国内外从事华文创作的作家及其家属,征集作家的相关文学资料,包括手稿、书信、著作、藏书、日记、笔记、照片、字画、音视频电子资料等。
在这20 多年的岁月中,我从“小慕”慢慢变成了“慕老师”“老慕”,从一个文学读者变成了一个喜爱爬格子的人,更有幸结识了近千位遍及海内外的作家,他们中有的是我的邻居,有的是我读书时便喜爱的作家,有的是我在征集旅途中偶遇的写作人。在这之中,有一些作家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譬如“文坛常青树”马识途,“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中国戏曲理论大师郭汉城,红学大师冯其庸,著名诗人流沙河,著名作家、翻译家杨绛,文学理论大家、北大知名教授严家炎,著名作家、编辑家王火,“敢为天下先”的编辑家锺叔河,等等。在与他们的交往中,他们的人品与文品让我尊重、钦佩。这些名家历经人生的春夏秋冬,饱览人世的风景,遍尝生命的百味,他们对生活、对文学一直充满着深情,他们拥有很多人一生可能都无法体验的独特精神财富。他们的人生经历告诉我,无论岁月如何流转,我们都要保持一颗热爱生活、追求梦想的心。随着时间推移,我和其中的一些老作家更是逐渐成了忘年之交,他们对我的成长、文学写作产生了极大影响,他们的智慧、热情与坚韧让我记忆深刻,他们的故事和经历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生命的意义。正因为有了他们,我才一步一步走入文学世界,才有机会写下书中这些记录他们的文字。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百年历史中,这些时代名家如繁星一般用自己的作品照亮了喜爱文学的读者的天空。他们以自己独特的文字、独有的情感,记录下其所走过的人生旅途中的风景,为中国文学书写出丰富多彩的故事篇章。他们的很多作品都已成为读者人生旅程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他们前行的道路,启迪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文学的美与力量,让他们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书中的文字源于我对这些名家的敬仰和对他们作品的热爱。我希望能用自己手中的笔,写出与这些名家交往中让我感动的瞬间,为大家展示他们在生活中可爱、可亲、可敬的一面,进而引起读者对他们的关注、对中国文学的关注以及对人生的思考。我自知文笔欠佳,但我的情感却是真挚的,我希望当你翻开这本书的那一刻,会被书中所记录的故事打动。
对这本书,我多年前便取名为“受泽集”,我在定好这个名字后,很想请时年105岁高龄的马识途老先生为我题写书名,来沾沾这位百岁老人的福气,为该书加持一下。2024年1月13日,马老在成都迎来了自己的110岁寿诞。如果严格从作家角度而言,放眼整个世界文坛,马老是我所知道的最年长的作家。我原本想着,如果今年该书能顺利出版,那我就将它作为我的一份小小“寿礼”敬献给马老。正当我紧锣密鼓筹备此书时,2024年3月28日晚上,马老在成都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马老是我最为敬重的作家之一,他在我心中就是一座万仞高山,让我仰望。我和马老相识25年,马老教会了我很多,无论是做人还是作文,我深受马老的影响。本书收录了21篇文章,涉及多位名家,在排序时我考虑大致以人物的岁数为序。由于马老对我的影响颇深,且马老为本书题写书名,特将有关马老的文章置于最前。
在我看来,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文学作品,其实更是我对自己过去征集岁月的一份怀念和致敬,它是我对文学热爱与追逐的见证者。
我深知自己在文学领域的浅薄,但我对文学充满着梦想,我深知自己在文学领域的浅薄,但我对文学充满着梦想,我相信这梦想会陪伴我一生。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本书,将这些老作家的故事和作品,还有我在文学之路上的所思所想分享给更多的人。
最后,我希望读者朋友能够从这本书中有所受益,感受到文学的力量和人生的美好。
慕津锋
2024 年10 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