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汗青堂丛书152·草原帝国:阿提拉、成吉思汗与帖木儿
》
售價:NT$
765.0

《
DK拆解科技大百科
》
售價:NT$
653.0

《
逆龄之路(减龄10岁的变美魔法书,女性全身抗衰指南)
》
售價:NT$
347.0

《
厚土无疆:古代中国的今生与来世
》
售價:NT$
449.0

《
画龙西方传世影像里的中国形象1500-1949
》
售價:NT$
806.0

《
似锦
》
售價:NT$
383.0

《
首饰之美:国宝里的中式美学
》
售價:NT$
806.0

《
旧庙新神:晚清变局中的孔庙从祀(论衡系列)
》
售價:NT$
296.0
|
編輯推薦: |
《陕西通史·秦汉卷》系统梳理了从史前先民到近代,数十个民族在八百里秦川交流、融合的壮阔史诗。本书以宏阔的视野,深入剖析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在这里的握手、丝绸之路上的东西血脉交融、以及“长安”作为世界都会的民族汇聚盛景。它不仅仅是一部陕西的地方民族史,更是解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基因、理解中华民族凝聚力形成过程的经典样本。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陕西通史》中的一卷,书稿运用了大量的传世文献及考古资料,论述了陕西华夏族的形成与邻近各族的关系,陕西境内民族的大迁徙与大融合等内容。资料翔实,论证严密,图文并茂,向我们全面展现了历史时期陕西各民族产生、交流、发展、融合的状况,是了解历史时期陕西各民族的重要窗口,本书具有极高的学术和市场价值。
套书简介:
《陕西通史》是全新、全面、详细、系统的陕西地方大型通史著作,是陕西辉煌历史的实录,真实详细的记述了由远古到近代陕西地区、陕西人民行进的历史。全书共15卷,其中断代史9卷、专题史6卷。十五卷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合起来断代史贯通古今,分开来专题史自成体系。《陕西通史》是陕西历史研究的最高成就和奠基之作,其立足在梳理陕西历史的同时,为现在的国家建设提供更多的启迪。
|
關於作者: |
周伟洲,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长、中国民族文学会副会长等职。主要论著有《赤勒与柔然》《吐谷浑史》《汉赵国史》《南凉与西秦》等,在《历史研究》《民族研究》《中国史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
套书主编:
张岂之,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史家、教育家。现任西北大学名誉校长,清华大学教授。主编《中国思想史》《中国思想学说史》等,著有《不舍集》《春鸟集》等书。
萧正洪,博士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原副校长。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学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史研究,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主持或独立承担研究项目多项。
黄留珠,西北大学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历史学会理事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秦汉史。
|
目錄:
|
绪论
第一章 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多元民族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陕西石器时代文化反映的氏族社会人们共同体
一、旧石器文化及氏族公社的产生
二、新石器文化及氏族社会的人们共同体
第二节 陕西华夏族的形成及其与邻近各族的关系
一、古史传说中的陕西氏族、部落
二、陕西华夏族的形成
三、商代的陕西民族
第三节 周代陕西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多元民族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一、西周时的陕西民族
二、周代的民族观和民族政策
三、秦人的崛起及陕西华夏族的发展、壮大
第二章 陕西汉族的发展及其与邻近各族的关系
第一节 陕西汉族的正式形成及其特点
一、秦人、汉人和汉族
二、陕西汉族发展的特点
第二节 匈奴、氐、羌、西域诸胡与陕西
一、汉、匈关系与匈奴人入居陕西
二、氐、羌等族的入徙
三、张骞“凿空”与西域诸胡
第三节 长安成为各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一、秦汉民族政策在陕西的实施
二、长安成为各族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第三章 民族的大迁徙与大融合(上)
第一节 魏晋时五胡向陕西地区的迁徙及其社会地位的变化
一、氐、羌继续向关中等地迁徙及其分布
二、匈奴及其属部徙入渭北等地
三、乌桓、鲜卑入居关中和陕北
四、关中汉族的南徙及陕西民族分布格局的变化
五、内迁各族社会地位的变化及其反抗斗争
第二节 前赵的兴衰及其政治、文化特点
一、前赵的兴衰
二、前赵的“单于台制”与胡汉分治
三、前赵的文化与内迁匈奴的汉化
第三节 前秦及其民族政策
一、立国关中的前秦政权
二、前秦的民族政策
三、淝水之战的性质及前秦失败的原因
第四节 西燕的建立及鲜卑的东迁
第五节 后秦的建立及其兴佛
一、后秦的建立及其政治制度之特征
二、姚兴的兴佛与鸠摩罗什
第六节 夏国的建立及其对陕西诸族的统治
一、铁弗匈奴所建夏国
二、夏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对诸族的统治
三、统万城及其他城镇的建设
第七节 关中十六国墓的发掘与研究
第四章 民族的大迁徙与大融合(下)
第一节 北朝统治下的陕西各族
一、北魏统治下的陕西各族及其反抗斗争
二、西魏、北周建都长安及其对陕西各族的统治
三、北朝诸政权与漠北柔然的关系
第二节 南北朝时的陕南民族
一、氐族所建仇池国及其与南北朝诸政权的关系
二、南朝统治下的陕南诸族
第三节 魏晋南北朝时陕西的民族大融合
一、陕西的民族大融合
二、陕西各民族融合的特点
第五章 隋唐统一时期的陕西各族
第一节 多民族杂居的关中和陕北
一、关中汉族成分的更新
二、稽胡与羌族的汉化
三、北方突厥、铁勒等族的入徙
四、唐前期吐谷浑、党项向陕北的迁徙
第二节 唐后期党项、吐谷浑、回鹘等族的迁徙及活动
一、安史之乱后党项、吐谷浑的迁徙及活动
二、回鹘汗国与唐朝
三、唐末党项拓跋部割据势力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节 隋唐开明的民族观和民族政策
一、隋唐王朝民族观及其产生背景
二、隋唐王朝开明的民族政策
第四节 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起点——隋唐长安城
一、丝绸之路与隋唐长安城
二、丝绸之路起点唐长安城的三大标识
第五节 各族荟萃的长安城
一、各族荟萃于长安
二、各族荟萃的长安风貌
第六章 宋、西夏、金、元各朝统治下的陕西诸族
第一节 五代至宋初陕北党项的分布及活动
一、五代至宋初的陕西各族
二、以府州折氏为主的党项割据势力
三、五代时割据夏州的党项拓跋氏
四、北宋初夏州拓跋氏割据势力的消亡与复兴
第二节 宋与西夏在陕北的争战及其影响
一、宋、夏在陕北的争战
二、宋、夏陕北争战对陕西的影响
第三节 金朝对陕西各族的统治及女真族的汉化
一、金朝对陕西各族的统治
二、陕西女真族的汉化
第四节 元代陕西各族及定居的“回回”
一、元代陕西各族及蒙古人的汉化
二、元代定居陕西的“回回”
第七章 以汉、回为主的民族分布格局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明清时期的陕西民族
一、陕北边镇与河套蒙古
二、明代陕西回族的形成及活动
三、陕南略阳、宁强等地的羌族及其汉化
四、满族入居陕西及其汉化趋势
第二节 清代陕西回族的分布及其经济文化
一、清前期陕西回族的分布及其与汉族的关系
二、清前期陕西回族的经济与文化
三、辛亥革命前陕西汉、回各族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第八章 民国时期以汉、回为主的陕西各族及其反帝反封建斗争
第一节 辛亥革命时期陕西汉、回各族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一、以汉、回为主的陕西各族人民与辛亥革命
二、“五族共和”与陕西民族关系
第二节 陕西汉、回各族的爱国运动和革命斗争
一、北洋政府时期的陕西汉、回各族
二、抗日战争及陕西各族国家意识的增强
三、抗日战争前后陕西回族近代工商业和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纲领与陕甘宁边区的民族政策
一、中国共产党民族纲领的演变与发展
二、陕甘宁边区的民族政策及其实践
结语
参考文献
大事年表
索引
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