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理解人性:成熟不是看懂事情 而是看透人性 任何事件中 都别低估人性的影响
			》
 售價:HK$ 
			286
 
  《 
			看见情绪价值2(做个情绪自由的成年人 不要和别人一起欺负自己,你的情绪比全世界的期待都重要)
			》
 售價:HK$ 
			254
 
  《 
			罪案调查科:罪终迷局
			》
 售價:HK$ 
			269
 
  《 
			从达·芬奇到互联网 : 文艺复兴以来的技术与文化
			》
 售價:HK$ 
			439
 
  《 
			绑架游戏(东野圭吾相当出色的设定系推理)
			》
 售價:HK$ 
			305
 
  《 
			逆战: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之警示(日本财政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金子胜深刻解读日本经济 敲响中国警钟)
			》
 售價:HK$ 
			347
 
  《 
			不要担心2小时和8公里以外的事情(一本鼓励你用“微小的锚点”稳住“巨大的不确定”的心理指南!)
			》
 售價:HK$ 
			254
 
  《 
			叫卖伦敦:街头商贩与英国都市生活
			》
 售價:HK$ 
			398
 
 
 | 
         
          | 編輯推薦: |   
          | 探寻二十四节气背后的科学理念,见诸古代人类的智慧结晶。对比古今历法、中外历法,了解古今中外的文明,知晓人类历法的演进,探寻时间的规律。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于中国、于世界有其独特意义。本书带你学习历法、了解历法、保护历法,将中华文明传递下去。 |  
         
          | 內容簡介: |   
          | 在漫长的文明演进中,人类通过观测天体运行、辨析物候变迁,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时间认知体系。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二十四节气不仅完美融合于中国传统历法系统,更以其独特的科学内涵与文化价值,成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 本书立足全球视野,系统考察中国二十四节气与古埃及、古希腊等文明古国历法,以及现代通行时间制度的异同。通过多维度比较研究,揭示不同文明对时间的认知,展现人类时间制度背后的科技智慧与文化特质。
 这场跨越时空的历法对话,聚焦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路径,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阐释,也为促进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提供独特视角,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借鉴与启示。
 |  
         
          | 關於作者: |   
          | 张琛驰,1990年2月生,博士,高级工程师,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现任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古农书专项工作办公室执行副主任,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数字农业与数字乡村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员。主要从事农业古籍、农耕文明研究。主持司局级课题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国家级课题2项,EI论文2篇,在《农民日报》《古今农业》等媒体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2部,授权发明专利3项。多次获农业农村部司局级奖励。 |  
         
          | 目錄: |   
          | - 绪论 / 001 - 第一章 二十四节气与时间制度
 - 第一节 阴阳历时间制度体系 / 006
 - 第二节 二十四节气与中国农历 / 010
 - 第二章 二十四节气与全球古文明的时间制度
 - 第一节 二十四节气与古埃及时间制度 / 019
 - 第二节 二十四节气与古希腊时间制度 / 046
 - 第三节 二十四节气与古罗马时间制度 / 063
 - 第四节 二十四节气与玛雅文明时间制度 / 077
 - 第三章 二十四节气与世界现行主要时间制度
 - 第一节 二十四节气与公历 / 099
 - 第二节 二十四节气与东亚文化圈时间制度 / 130
 - 第三节 二十四节气与伊朗历 / 152
 - 第四节 二十四节气与回历 / 170
 - 第五节 二十四节气与犹太历 / 191
 - 第六节 二十四节气与印度历 / 206
 - 第七节 二十四节气与佛历 / 222
 - 第四章 全球视域下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策略
 - 第一节 全球视域下二十四节气的特点 / 234
 - 第二节 二十四节气的保护传承路径 / 239
 |  
         
          | 內容試閱: |   
          | 在浩瀚的人类文明长河中,时间不仅是度量岁月流转的标尺,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见证。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瑰宝,承载了中国先民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与智慧结晶,历经数千年的流转变迁,至今仍闪耀着璀璨的光芒。2016年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充分彰显了节气文化的生命力与影响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农业农村部国际交流服务中心作为农业国际合作的平台窗口,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中华农耕文化的重要职责。在农业国际合作中,不仅关注农产品贸易和技术交流,还注重农业知识的推广和传播。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传统农业知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为探讨农耕文明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全新的视角。
 从世界范围看,人类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对时间和空间的测量与探索。人们测定和标识时间最初是基于感知和观察到的物候和气候变化,但因为历史地理、生活习惯差异,以及宗教影响,人类对于时间制度的创造不尽相同。人类文明长河中,二十四节气何以能够历久弥新并持续发挥其深远影响?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探索意义。
 本书正是基于这样一种文化自觉与学术追求而诞生的,旨在通过深入考察二十四节气与古埃及、古希腊等古文明,以及世界现行主要时间制度的起源、发展及其对各自文化的影响,搭建起跨越古今的多维时间制度比较框架。事实上,每种文明都是人们实践智慧的结晶,在特定的历史、地理和社会环境中孕育、发展和传承。这些智慧不仅塑造着历法、文字、艺术等方面,更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古埃及太阳历强调对太阳的崇拜与对年岁周期的把握,伊斯兰教历则注重月相变化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印度历法则融入了复杂的星宿崇拜与历算体系,而公历作为当今世界广泛采用的计时标准,其形成也生动展现着科学进步的力量与历史的沧桑变迁。
 二十四节气以其独有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为核心,不仅精确划分了自然界的变化节律,如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民俗风情,如清明祭祖、冬至吃饺子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展现了中华民族顺应自然、尊重时序的智慧。相比之下,本书通过深入分析二十四节气与其他文明时间制度的异同,揭示了它们各自所承载的文化价值观、科技发展水平及社会组织结构等信息,进一步探讨了时间制度对人类思维方式、生产活动、社会生活乃至历史进程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本书倡导了一种跨文化的理解与对话,强调在全球化背景下,应尊重并珍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通过相互学习、借鉴与融合,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与发展。
 总之,《二十四节气与世界时间》是一部具有深刻学术价值与文化意义的著作。它不仅是时间科学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更是推动全球文化交流与互鉴的一次有力尝试。期待本书的出版能够激发更多学者与读者对于时间问题的思考与探讨,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世界时间图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