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智慧储能革命 揭示储能行业的技术路线与底层逻辑 洞见能源革命的未来图景
》
售價:NT$
403

《
身体知道幸福:发现感恩、幸福与喜悦的意想不到的方式
》
售價:NT$
403

《
海外中国研究·道家与中国治道(国际汉学泰斗顾立雅集大成之作,一部打破哲学迷思的中国治道探源经典。开辟
》
售價:NT$
296

《
人体雕塑解剖学
》
售價:NT$
653

《
投喂AI:人工智能产业的全球底层工人纪实
》
售價:NT$
352

《
诛仙.全6册(最新典藏版)
》
售價:NT$
1616

《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实践解惑篇2025版 修订本
》
售價:NT$
254

《
修剪情绪藤蔓
》
售價:NT$
357
|
| 編輯推薦: |
|
幼儿园生活活动研修指导手册,挖掘生活活动的育人价值
|
| 內容簡介: |
生活活动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承担保育功能,又具有教育价值。让教育自然地融入生活,追求幼儿园教育的自然与无痕,实现幼儿园教育与生活的一体化是开展幼儿园生活教育研修的核心价值追求。本书努力呈现教师在研修过程中从“走近生活”到“走进生活”的真实历程,分享“关心关注幼儿生活的独特价值、智慧捕捉一日生活的寻常时刻、积极构建温暖的情感共同体”的生动研修之路。
本书系学前教育教研实践创新丛书之一,力求全方位阐释幼儿园生活活动研修的方方面面,既有对研修价值的发现,又有对典型问题的揭示,并在此基础上,从更迭研修内容、探寻研修策略、建构研修机制几个方面呈现幼儿园生活活动研修的具体实施。具体而言,第一章探讨了幼儿园生活活动在培养幼儿全面发展中的独特价值;第二章深入剖析当前幼儿园生活活动的典型问题、教师面临的困境和挑战;第三章以“寓教育于一日生活”理念为指导,提出了生活活动研修的四大视角;第四章从观念和实践两个层面入手,梳理了生活活动的研修策略;第五章则从研修共同体构建、研修文化形成、研修机制建构入手,阐释了生活活动研修的支持体系。
本书有研究、有理论、有思考、有策略、有案例、有建议,贴近一线幼儿教师的保教实践和现实需求,具有较强的借鉴价值,不仅有助于学前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幼儿园生活活动研修的重要意义,而且能帮助教师更科学、有效实施幼儿园生活活动,助力幼儿的健康全面发展。
本书特色
?回归教育基本问题:生活活动是幼儿园中最自然、最本真、最真实的教育活动,本书聚焦生活活动,全方位地阐释了幼儿园生活活动的方方面面,有理论阐释、有问题剖析、有策略指导。
?回应政策文件精神:不仅仅就生活活动谈生活活动,而是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的新要求新提法新指向,强化过程质量的监控、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以此为出发点指导全书。
?回答教师实践需求:从观念、实践两个层面出发,分析观念层面不够重视、过度放大两个极端,提炼实践层面高控、放任、刻板三类典型问题,真正帮助教师厘清困惑和难点,明确改进提升思路。
|
| 關於作者: |
|
刘敏,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教研员,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成都市政府督学,成都市特级教师、成都市学科(技能)带头人,成都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教育*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兼任: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游戏与玩具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四川省教育学会学前教育分会副理事长、成都市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研究生导师;《幼儿教育导读》编委等。
|
| 目錄:
|
目 录
第一章 发现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研修价值 ………………………………… 1
第一节 生活活动本身的价值 ………………………………………………… 2
第二节 生活活动研修的价值 ……………………………………………… 14
第二章 直面幼儿园生活活动的典型问题 ……………………………… 31
第一节 观念层面的两个极端 ……………………………………………… 31
第二节 实践层面的三类问题 ……………………………………………… 34
第三章 更迭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研修内容 ……………………………… 45
第一节 从生活环节到一日生活……………………………………………… 45
第二节 从本位价值到综合价值……………………………………………… 58
第三节 从关注教师到关注儿童……………………………………………… 67
第四节 从常规养成到和谐关系……………………………………………… 83
第四章 探寻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研修策略 ……………………………… 97
第一节 观念层面的 “看见” 与 “关注” …………………………………… 97
第二节 实践层面的行动与优化 …………………………………………… 118
第五章 建构幼儿园生活活动的研修机制 ……………………………… 134
第一节 跨园 (跨区) 研修共同体的组织架构 ……………………………… 135
第二节 跨园 (跨区) 研修文化的形成 …………………………………… 138
第三节 跨园 (跨区) 研修机制的建构 …………………………………… 139
后 记 ………………………………………………………………………… 14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