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走向现代:东亚现代人的起源与演化
》
售價:NT$
539.0

《
蜉蝣国度
》
售價:NT$
341.0

《
中国兰花名品珍品鉴赏图典(第四版)
》
售價:NT$
1914.0

《
老年
》
售價:NT$
539.0

《
20世纪的设计
》
售價:NT$
500.0

《
短线猎金
》
售價:NT$
265.0

《
DK伟大的城市地图
》
售價:NT$
1010.0

《
人工智能的多视角审视 “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书系(第一辑)
》
售價:NT$
1010.0
|
內容簡介: |
《场地重金属污染土壤资源化利用处置技术及应用》围绕场地污染土壤重金属长效固定与资源化利用的实际需求,从基于矿物晶体结构的重金属固定理论入手,介绍高温和常温下重金属晶体结构化固定技术,系统阐述场地污染土壤重金属固化处置的工艺流程,并详细分析结构化固定修复后土壤的再利用情景,以及再利用过程环境风险评估。此外,《场地重金属污染土壤资源化利用处置技术及应用》还具体展示实际地块土壤修复和资源化利用的案例。
|
目錄:
|
目录第1章绪论11.1工业污染场地现状及其危害11.2场地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概述51.2.1固化/稳定化技术51.2.2化学氧化/还原技术81.2.3热解析技术91.2.4土壤淋洗/萃取技术101.2.5植物修复技术131.2.6微生物修复技术161.2.7动物修复技术181.2.8电动修复技术181.2.9联合修复技术191.3国内外场地修复技术现状201.4污染土壤修复工厂221.5场地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存在的问题251.6场地重金属污染土壤资源化利用技术进展27第2章重金属矿物晶体结构化固定理论与过程292.1含重金属矿物及其晶体结构化固定理论292.1.1含重金属矿物及其结构特性302.1.2重金属晶体结构化固定理论332.2优选特定矿物的晶体结构化固定理论342.2.1尖晶石矿物相342.2.2铝基和铁基相关矿物相352.2.3硅基和磷基相关矿物相362.3重金属矿物晶体结构化固定过程392.3.1固定过程中矿物相结构的演变392.3.2固定过程中矿物相微观形貌的变化412.4矿物晶体结构化固定重金属的浸出行为422.4.1尖晶石结构的浸出行为432.4.2长石结构的浸出行为442.4.3磷灰石结构的浸出行为442.4.4其他矿物相结构的浸出行为45第3章重金属晶体结构化固定技术463.1重金属固化技术463.2重金属高温固化483.2.1玻璃固化493.2.2水泥窑协同处置493.2.3陶粒固化503.2.4高温结构固化513.3重金属双重固定(玻璃陶瓷固化)513.3.1玻璃陶瓷固化研究进展523.3.2天然矿物双重固定523.3.3铬渣双重结构固定533.4重金属高温结构化固定技术参数553.4.1原料组成及比例553.4.2处理温度553.4.3保温时间563.4.4高温处理氛围573.5土壤多金属复合污染的固定573.5.1尖晶石同步结构化固定583.5.2锌铬协同固定593.5.3土壤多金属协同固定63第4章常温结构固化技术644.1矿物结构转变耦合重金属固化644.1.1矿物结构转变概述654.1.2矿物结构转变固化重金属694.2重金属的沉淀与共沉淀固定734.2.1酸性矿山废水中重金属的沉淀与共沉淀734.2.2常见土壤矿物作用下重金属的沉淀与共沉淀774.3常温压制钝化技术794.3.1免烧砖主要使用材料804.3.2处理过程及工艺814.3.3成型压力的影响834.3.4重金属的钝化机理834.3.5产物结构及重金属浸出性能84第5章场地重金属污染土壤高温结构化固定处置885.1高温结构化固定处置工艺885.1.1污染土壤组分分析895.1.2重金属结构化固定理论可行性试验905.1.3重金属结构化固定小试试验915.1.4污染土壤挖掘运输925.1.5固化处理场建设要求935.1.6所需设备要求945.1.7以黏土为基质的污染土壤重金属高温结构化固定制砖技术路线955.2高温结构化固定处置技术参数975.2.1原料混合975.2.2陈化过程985.2.3成型方式995.2.4坯体干燥工艺995.2.5高温处理过程1005.3场地重金属污染土壤固定处置效果评价1015.4资源化处置产品的应用1035.5重金属污染土壤高温结构化固定制砖过程安全控制1045.5.1挖掘与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控制1045.5.2煅烧制砖过程中污染土壤的储存管理1055.5.3煅烧处理过程中排放物的分析与监测105第6章结构化固定修复后土壤再利用情景1076.1污染场地修复后土壤再利用概述1086.1.1修复后土壤再利用现状1096.1.2修复后土壤的特点1126.1.3修复后土壤再利用方式分析1136.2修复后土壤建材再利用1156.2.1水泥窑协同处置1156.2.2修复后土壤制备陶粒1196.2.3修复后土壤制砖1216.3修复后土壤下填再利用1236.3.1国内外研究现状1236.3.2我国下填土再利用相关标准1246.3.3下填土再利用技术难点1256.3.4修复后土壤下填利用的安全性1256.4修复后土壤绿化土再利用1276.4.1园林绿化再利用难点1276.4.2园林绿化再利用相关建议130第7章污染场地修复后土壤再利用过程环境风险评估1327.1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后风险评估研究进展1327.1.1国际常用浸出毒性评估方法1337.1.2国内常用浸出毒性评估方法1367.1.3现有浸出毒性评估方法存在的问题1377.2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后风险评估程序1377.2.1修复后土壤风险评估的基础理论1387.2.2修复后土壤风险评估的工作程序1397.2.3修复后土壤风险评估的概念模型1407.3修复后土壤建材化利用环境风险评估案例1417.3.1修复后土壤建材化利用环境风险产生情景模拟1417.3.2修复后土壤建材化利用环境风险评估模型构建1437.3.3修复后土壤建材化利用的生态风险和人体健康风险1497.4修复后土壤路基下填利用环境风险评估案例1547.4.1修复后土壤路基下填利用环境风险产生情景模拟1547.4.2修复后土壤路基下填利用环境风险评估模型构建1567.4.3修复后土壤路基下填利用的地下水风险160第8章场地重金属污染土壤资源化利用技术案例应用1638.1广东某地块重金属污染修复工程1638.1.1污染概况1638.1.2处置方案简介1648.1.3重金属结构化固定理论可行性试验1648.1.4基于黏土的重金属固定小试试验1668.1.5工程实施流程1678.2某废弃电镀工业场地重金属污染修复工程1738.2.1污染概况1748.2.2目标地块概况1748.2.3重金属结构化固定理论可行性试验1758.2.4工程实施流程1768.3小结178参考文献17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