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从弗洛伊德到百忧解:精神病学的历史(医学人文丛书)
》
售價:NT$
398.0

《
雪
》
售價:NT$
352.0

《
当代学术·中古中国与粟特文明
》
售價:NT$
653.0

《
财政与国家治理
》
售價:NT$
755.0

《
魏特琳日记(重新修订,震撼上市)
》
售價:NT$
449.0

《
国宝中的国宝:195件禁止出国展览文物
》
售價:NT$
1418.0

《
幻灭与觉醒:1861年的内乱、外交与政局
》
售價:NT$
449.0

《
文明等级论的表与里
》
售價:NT$
398.0
|
內容簡介: |
《中低温煤焦油的分离分析与高效转化》在介绍煤焦油特别是我国中低温煤焦油的资源、生产情况及煤焦油加工利用技术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作者十余年的研究成果,对中低温煤焦油组分定性定量分析、组分分离、酚类化合物的提取、催化加氢制备轻质芳烃和针状焦等进行了深入分析,阐释了针对煤焦油复杂有机混合物基础研究与加工利用的创新学术思想,为煤焦油复杂有机混合物的高效清洁转化利用提供了方法及理论支撑。
|
目錄:
|
目录前言化合物及术语缩写第1章 绪论 11.1 概述 21.1.1 中低温煤焦油的性质与组成 21.1.2 中低温煤焦油的用途 41.2 中低温煤焦油的生产与加工利用 51.2.1 典型的陕北低温干馏工艺 51.2.2 中低温煤焦油加工利用现状 61.3 存在的问题 10参考文献 11第2章 中低温煤焦油组分定性定量分析 142.1 概述 142.2 溶剂萃取法分离中低温煤焦油组分 142.2.1 原理及方法 152.2.2 中低温煤焦油石油醚萃取物的GC-MS 162.2.3 中低温煤焦油石油醚萃余物的GPC 212.2.4 中低温煤焦油石油醚萃余物的TG-FTIR 212.3 基于TG 和GC-MS 的中低温煤焦油组分定性定量分析 252.3.1 原理及方法 262.3.2 LTCT、HTCT、L-PE和H-PE的GC-MS 272.3.3 LTCT、HTCT、L-PE和H-PE的TG与GC-MS可分析组分含量 282.3.4 基于Py-GC-MS的300LTCT和300HTCT组成 302.3.5 煤焦油组分含量定量测定方法构建 33参考文献 37第3章 中低温煤焦油的组分分离 393.1 概述 393.1.1 模拟蒸馏分离方法 393.1.2 柱层析分离方法 403.1.3 六组分分离方法 413.2 基于热重法的煤焦油模拟蒸馏 423.2.1 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423.2.2 模拟蒸馏和蒸馏的结果与校正 463.2.3 TG-蒸馏与TBP、GC-MS、Py-GC-MS 结果的比较 633.3 中低温煤焦油柱层析分离 683.3.1 实验仪器、原料及基本原理 683.3.2 F1~F7 的GC-MS 与GPC分析方法 703.3.3 F1~F7 的洗脱收率及GC-MS结果 713.4 中低温煤焦油六组分分离 803.4.1 实验原料及基本原理 803.4.2 分析方法 823.4.3 研究结果分析 833.5 煤焦油各组分含量的测定——溶剂萃取-柱层析分离重量法构建 943.5.1 范围及规范性引用文件 943.5.2 试剂和材料 943.5.3 仪器和设备 953.5.4 取制样 953.5.5 实验步骤 963.5.6 结果计算 963.5.7 精密度 97参考文献 97第4章 中低温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的提取 1014.1 概述 1014.2 硅胶对中低温煤焦油中酚类化合物的吸附规律 1024.2.1 基本原理及性质 1024.2.2 溶剂萃取研究 1034.2.3 煤焦油重油正己烷萃取物及萃余物组分 1054.3 煤焦油溶剂萃取——柱层析分离工艺优化 1074.3.1 压力与硅胶粒径对层析柱流量的影响 1074.3.2 洗脱工艺条件优化 1094.3.3 各洗脱组分分析 1114.4 产品浓缩过程工艺模拟分析与设计 1144.4.1 各精馏塔模拟组分的确定 1144.4.2 精馏塔的模拟流程建立 1184.4.3 精馏塔设计参数设定 1204.5 煤焦油组分分离工艺设计与优化 1254.5.1 煤焦油组分分离工艺设计 1254.5.2 煤焦油组分分离工艺装置优化 125参考文献 128第5章 煤焦油催化加氢 1295.1 概述 1295.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95.1.2 研究思路和总体方案 1305.2 富多环芳烃馏分催化加氢脱烷基 1325.2.1 加氢工艺条件对W/HY 催化性能的影响 1335.2.2 不同载体催化剂的反应性能 1355.2.3 不同催化剂物理化学性质表征 1405.3 煤焦油催化加氢制轻质芳烃 1465.3.1 煤焦油模型化合物催化加氢制轻质芳烃 1465.3.2 催化剂催化性能评价 1475.3.3 催化剂物理化学性质表征 1575.3.4 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与产物产率之间的结构-活性关系 1615.3.5 S-CMCs/M-CMCs可能的催化转化途径 1675.4 煤焦油中芳香族化合物催化加氢和烷基化 1675.4.1 萘催化加氢制四氢萘 1685.4.2 菲催化加氢烷基化 175参考文献 192第6章 中低温煤焦油制备针状焦 1956.1 概述 1956.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956.1.2 研究思路和总体方案 1966.2 精制煤沥青与针状焦理化性质 2006.2.1 精制煤沥青理化性质 2006.2.2 生焦与针状焦理化性质 2096.3 添加模型化合物制备针状焦 2236.3.1 原料关联针状焦的演化规律 2236.3.2 添加方法 2246.3.3 模型化合物生焦及针状焦的理化性质 225参考文献 2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