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他们仨 科研家庭的温情日常和精神共振 中国好书作者 从迷惘到坚定的少年心 洪德元院士孙航院士儿童文学作家程玮特级教师周益民力荐

書城自編碼: 4129782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童書中國兒童文學
作者: 刘黎琼
國際書號(ISBN): 9787575306331
出版社: 江苏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17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宫崎骏出发点
《 宫崎骏出发点 》

售價:NT$ 449.0
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
《 地下结构抗震设计理论与方法 》

售價:NT$ 1367.0
1848:欧洲革命之年
《 1848:欧洲革命之年 》

售價:NT$ 913.0
克林索尔的最后一个夏天(精装刷边版,黑塞自传式小说)
《 克林索尔的最后一个夏天(精装刷边版,黑塞自传式小说) 》

售價:NT$ 230.0
财富聚变时代: 发掘逆周期的生存智慧
《 财富聚变时代: 发掘逆周期的生存智慧 》

售價:NT$ 398.0
组合数、递推序列与同余式
《 组合数、递推序列与同余式 》

售價:NT$ 857.0
自由之困:非自由主义如何塑造美国历史
《 自由之困:非自由主义如何塑造美国历史 》

售價:NT$ 500.0
零号琴(日本科幻大师飞浩隆花十年写的长篇代表作!2019年星云奖*佳长篇小说得主!)
《 零号琴(日本科幻大师飞浩隆花十年写的长篇代表作!2019年星云奖*佳长篇小说得主!) 》

售價:NT$ 459.0

編輯推薦:
★一部科学世家的“《我们仨》”,透过十四岁少年清澈的回望之眸和精神涅槃之旅,映照两代科学家执着求索、忘我奉献的壮阔心魂;
★关注迷茫的、被遗忘的“十四岁”,呈现从迷惘到坚定的少年心;
★以科学家真实经历为本,呈现生动的、富有生活气息的科学家形象,讲述科学家精神在“小家”的传承,呈现两代科学家为“大家”的无私奉献;
★优美文字传达真挚情感,书写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传递跨越时空的爱与思念;
★植物学家、中科院洪德元院士审读全书并撰文“致小读者”,真情祈愿科学的火种在岁月长河中代代相传;
★生物分类学家、中科院孙航院士感动作序,抒发科研路上“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执着;
★儿童文学作家程玮、阅读推广人周益民倾情推荐。
內容簡介:
彷徨于迷惘青春中的少年,无意中打开了外婆的回忆录,
时光之门就此訇然开启。
两代人对科学的探索和热爱渐次舒展,铺陈出穿透时光的博大与丰美。
从幽微丰富的真菌世界,到寥廓静谧的浩渺宇宙,
从一方小院的恬淡烟火,到险峰高原的无尽蕴藏,
从孜矻求索的科研道路,到相濡以沫的人生旅程……
少年于文字间穿行,沿着祖辈与父辈的人生轨迹溯流而上,
触摸字里行间蓬勃生长的家国情怀,感受绵长岁月里奔腾的爱与思念。
外公、外婆、母亲怀抱理想、倾注热忱,在科学疆域里携手前行、默默耕耘,
他们用坚守与奉献写就的篇章,在少年心中闪耀着不灭的光。
“他们仨”,终化作了少年的“我们仨”,引领他穿透心灵的迷雾,走出迷惘,
迈向有理想、敢担当的人生新途。
關於作者:
刘黎琼,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科普主管。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学院文联理事,三联《少年》杂志专栏作者。著有《移步红楼》《步步红楼》,译有艾丽丝·门罗作品《我一直想要告诉你的事》,为《傅雷给孩子的古诗选本》作注和译文。曾为田波、郑儒永、张树政等多位院士撰写传记。其作品《高原上的小向导》入选“中国好书·六一专榜”。
目錄
致小读者:每株野草都在等你命名
序言:千万次俯身,只为一次破土的答案
第一章 梦回
第二章 投奔
第三章 彷徨
第四章 我们仨
第五章 追求
第六章 征途
第七章 奔赴
作者的话
內容試閱
致小读者
每株野草都在等你命名
亲爱的小读者们:
很欣慰,遇见这样一本写给青少年的小说,细腻深沉地描述了我们科学家探究自然万物的心路历程,将这兼具了幽美和壮丽的科研工作,如此动人地展示给了你们。
最让我感同身受的人物,自然是身为菌物学家的“外公”。访遍千山万水,无惧雪雨风霜,他痴迷于探寻菌物的踪迹和研究它们的分类;我几乎与他做着同样的事情,只不过我的探寻对象是植物。“外公”对科学的热爱、奉献与坚持,与我如出一辙,没有什么分别。
我出生在皖南山区一个普通农家,自幼与草木为伴,小时候几乎天天上山挖笋、摘野果、砍柴、烧柴,对山川植物有着深厚的感情。即使后来读书的地方是村里的“四无”小学——无校长、无校名、无固定校址、无固定老师,我依然满怀着对知识的极度渴望,始终保持着高涨的学习热情。在大学和研究所期间,我如饥似渴地学习,白天在标本馆分析研究上万份腊叶标本,夜晚就点着油灯或照着电灯研读书籍和文献,每一天都过得非常充实愉快,也为后来的科研事业打下了非常扎实的基础。
跟菌物分类研究一样,植物分类研究也需要大量野外实地考察,这对科研人员的意志品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曾深入西藏波密泥石流灾区,考察植被与防治泥石流的关系,在随时可能塌方的悬崖边采集植物标本。为追踪濒危的大花黄牡丹,我们在喜马拉雅山连续跋涉七天,最终在北麓找到处于濒危处境的植株。为寻找牡丹、芍药的踪迹,我从国内到国外,从欧亚大陆到北美西部,四处考察,无惧它们险峻的生长之地。为了考察生长在多刺灌木丛中的芍药,我在地中海科西嘉岛爬过荆棘围合的羊专用“隧道”,牛仔裤被扎破,腿上流着鲜血。为了考察植物,77岁时,我还攀登了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80岁时,还翻越了喜马拉雅山垭口,到南坡隆子县考察野生牡丹。
孩子们,做科研,有时在旁人看来是坐冷板凳,是“吃苦头”,但只有我们自己能体会其中的热情和喜悦。踏遍千山才有新的发现,无数次实验才有新的突破,这些都足以抵消所有的疲乏和伤痛。这种来自心灵最深处的精神上的满足,是值得拼尽全力去追求的,也希望你们能体会到这种快乐。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总有一股“拼劲”?我想这源自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1978年国家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让我深刻认识到国家发展要靠科学技术,民族复兴要靠攀登科学高峰。我愿意做沙漠里的仙人掌,保持顽强的生命力和坚韧的意志,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行,为国家和民族做一点力所能及的贡献。
你们是祖国的未来。我投身科普多年,一直喜欢跟你们这些孩子交流。你们有那么多新鲜的、有意思的想法,那么机智,那么勇敢,时常让我感到振奋和欣喜。我爱看你们眼睛里跳动着的求知的火苗。我知道,科学的火种必将在你们手里继续传递,并且会越燃越旺,越燃越高。
你们的老朋友?洪德元
2025年5月
(洪德元,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著名植物学家。长期从事植物分类学研究,在系统与进化植物学研究领域做出了开拓性的卓越贡献。)

序言:千万次俯身,只为一次破土的答案
作为一名植物分类学家,我有时会被问到植物分类学研究有什么用。在我看来,答案不言自明:每一个植物物种都是地球故事的讲述者,而分类学家就是那个忠实的记录者。
多年来,我在山川湖泽间穿梭,探寻植物的奥秘。当我翻开这本《他们仨》,看到故事里的菌物学家(“外公”)痴迷于菌物研究、四方奔走的一生,仿佛又回到了那些充满挑战与惊喜的野外科考岁月,不由感慨万千。野外科考时,我们常戏称自己是“野人”,我们也常怀“野心”,希望探尽物种的奥秘。这本《他们仨》就将我们的这点痴心和执念,以及这种为穷究科学奥秘忘我钻研的劲头展现给了读者们。
科学研究的道路漫长而崎岖,充满了无数的艰辛和挑战,同时也充满了无尽的乐趣和惊喜。科学考察不是浪漫的探险小说,而是需要一群人用生命去书写的严谨契约,但我们无怨无悔,乐在其中。科技突破常如晨曦般炫目耀眼,让世人为之激动,但突破前暗夜里一次次的尝试鲜为人知。我们科研人员深有体会,只有耐得住千万遍重复的寂寞,经得起一次次从头再来的考验,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或许这也就是科学精神的真谛——既要有仰望星空的好奇,也要有俯身泥土的耐心,更要在千万次重复观察后依然有求索未知的勇气。
合上这本书,《他们仨》中三位科学家的人生经历在眼前一一闪现,我深为感动,科学家精神竟能在儿童文学的世界里以如此鲜活的姿态得以描述、展现和传承。在科研之余,我也积极投身于科普工作,常感慨于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他们有那么饱满的热情、那么新奇的想象、那么热切的渴望。我坚信,热爱和好奇是开启世界奥秘最重要的钥匙。希望孩子们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科学家的精神力量,领会到科学的真谛,在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未来的某一天,这颗种子定会生根发芽,成长壮大,继而为我们地球上每一种生物更好地生存发展贡献力量。
是为序。
孙航
2025年5月
(孙航,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分类学家,长期从事植物分类学研究。)

第一章 梦 回
外公的步子总是那样迅疾,仿佛脚下踩着无形的风火轮。
风声猎猎作响,他海蓝色的冲锋衣在山风中鼓胀如帆,衣摆张扬,远望像是一棵逆风疾行的劲松。
我挥舞着胳膊,追着他的背影奔跑。但我们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任我怎样拼命迈步,就是无法追上他。
“外公,等等我!”我气喘吁吁地喊,胸腔里灌满高原稀薄的空气。
话音未落,脚下的碎石突然簌簌滚动,整片山坡像活过来一样迅速向我身后游移。
我踉跄着抓住一丛刺柏,尖锐的松针扎进掌心,随后重心不稳,重重摔倒在地。
眼看那抹海蓝色在林间忽隐忽现,最后化作一道流光,消失在墨绿色织就的密网里。
光骤然暗下来了。
雪峰顶上盘踞的积雨云如同抖开的黑袍,瞬间遮蔽了整个天空。暴雨随即裹挟着冰雹倾泻而下。
我慌忙躲进裸露的岩层凹陷处,听见冰粒砸在花岗岩上迸裂的脆响。
大雨漫灌下,我几乎无法呼吸。
远处传来外公的声音:“小宇,别怕,接着!”
抬头看到一簇雪白正流星一般穿透铅灰色的天幕。是一个竹荪。
它在疾风中旋转攀升,伞盖每转一圈便扩大数倍,菌丝织就的脉络里泛着珍珠母贝般的虹彩。最终,它变成一把巨大的白伞,猛然插在我脚边的泥地上,将
箭镞一般的雨挡在身外。
我怔怔望着伞骨间游走的荧蓝色菌丝,它们像星河流淌在菌盖的褶皱里。
就在倏然之间,像是谁伸出手掌一把掐住了雨的脖颈,雨说停就停了。竹荪也陡然钻进地面,消失不见。
外公立在经幡翻飞的垭口,身形高大了许多,整个人仿佛浸在佛光般的日晕里。
他手中的地质锤还沾着新鲜的苔藓,军用挎包的侧袋还插着半截云杉枝。
“快来看!看我发现了什么!”外公的声音里带现新物种的战栗。
我站起身,迈开腿,想要奔过去。冰层深处却在此时传来琴弦崩断的嗡鸣。蛛网般的裂痕在脚下急速蔓延。
冰川裂开了,雪山摇晃起来,雪雾四处飞腾。
外公的身影在钻石尘中忽明忽暗,迅猛的风又把他裹起来了。
他背后的天穹蓝得醉人,那是海拔五千米以上特有的钴蓝色,能把视网膜灼出空洞。
他冲着我喊了些什么,但声音完全被雪崩吞没。阳光像是无数枚金针,刺得眼痛。外公的身形看不清楚了,看不见了。
“外公,外公!”我发出声嘶力竭的狂喊。
……
“小宇,小宇!”
我睁开眼,外婆正俯身看着我。
头顶的夜灯在她的银发上晕开薄薄的昏黄的光。皱纹在她眼角堆叠,却掩不住眸底的清亮,那是长年凝望星空养就的清亮。
车窗外一片漆黑。火车大概正在穿越漫长的隧道,声音震颤着群山的深处。
“做梦了?”
“嗯……我梦见外公了。”
外婆拍拍我的手。“梦见外公在做什么?”
“还在寻找他的蘑菇们……”
外婆笑了,眼尾的皱纹泛起涟漪,继而叹了口气。
她转过身,拿了水杯给我。
我这才感到喉咙里分外焦渴,接过水杯,一饮而尽。
“我以为他能好好休息休息,没想到还是一点儿没改啊!”外婆轻叹。
“您又不是不知道,他就是这样的人啊!”
“一辈子,就跟蘑菇干上了!”外婆笑着摇了摇头。沉默半晌,外婆拍拍我的肩,轻声道:“继续睡吧!”
她转身回到自己的卧铺上。
她躺了下来,关掉了头上那盏小小的灯。
火车钻过重重山。一山过,一山拦。它已见惯,沉稳不惊。车轮碾过铁轨,哐当,哐当,周而复始,像是大地磅礴的心跳。
在这样无穷重复的声音里,外婆沉沉地睡着了。光阴是一把刻刀,在她面上凿下几重皱褶,此时此刻,这些皱褶在睡眠中松弛了下来,垂坠在面颊两侧,像雪线退却后裸露的山岩沟壑。不知这些看上去如此温顺的纹路里,隐藏着多少惊心动魄。
我轻轻替她盖上滑落的毯子,看到她的枕边放着那部厚厚的笔记本。是她的回忆录,这大半年来,她一直在写。
她和外公的一生,就像博物馆里珍藏的旧地图。所有的跋涉与风雪,最终都成了这叠纸上尚未褪色的墨迹。
我仿佛听见纸页间沙沙作响,一定是密密麻麻的字句正在睡眠中轻轻翻身。
车轮仍在向前,群山深处似乎摩荡着深沉的回响。雪亮的月光时时穿过窗户落进这小小车厢,落在我久久不能合上的眼睑上。
许多旧事纷至沓来,像外婆木箱里的老照片,一张接着一张,在眼前次第翻开。
外公牵着我的手行进在半山……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