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战争事典091:明代军戎服饰图鉴

書城自編碼: 412984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政治/軍事軍事
作者: 易弘扬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6842300
出版社: 台海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09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元首政治与帝国治理——以赫洛迪安《罗马帝国史》为考察对象
《 元首政治与帝国治理——以赫洛迪安《罗马帝国史》为考察对象 》

售價:NT$ 347.0
镜观中国 1930年代的中国人、中国事和中国景 “走近中国”译丛系列
《 镜观中国 1930年代的中国人、中国事和中国景 “走近中国”译丛系列 》

售價:NT$ 398.0
地中海十城:西方文明的古典基因
《 地中海十城:西方文明的古典基因 》

售價:NT$ 454.0
国学的天空(国学导师、“百家讲坛”主讲人傅佩荣经典之作)
《 国学的天空(国学导师、“百家讲坛”主讲人傅佩荣经典之作) 》

售價:NT$ 347.0
疑案里的中国史3艾公子著(中国史里扑朔迷离的40个疑案,惊奇好玩又脑洞大开受益匪浅)
《 疑案里的中国史3艾公子著(中国史里扑朔迷离的40个疑案,惊奇好玩又脑洞大开受益匪浅) 》

售價:NT$ 356.0
大学问·清代银钱比价波动研究(重绘清代全国各省的银钱比价数据序列,为清代货币史、经济史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 大学问·清代银钱比价波动研究(重绘清代全国各省的银钱比价数据序列,为清代货币史、经济史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

售價:NT$ 709.0
荷马社会研究(增补版)
《 荷马社会研究(增补版) 》

售價:NT$ 765.0
万千心理·与弗洛伊德的咖啡漫语: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精装】
《 万千心理·与弗洛伊德的咖啡漫语: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精装】 》

售價:NT$ 704.0

編輯推薦:
1.系统*面:一部明代甲胄的“百科全书”
从布甲、札甲到锁子甲,完整收录明代军戎服饰体系,罕见瓠甲、纸甲等特殊形制一并详解。深度解析材质工艺、结构演变与穿戴方式,脉络清晰,堪称明代军事装备的“活化石”。
2.严谨考据:古籍与实物的双重印证
作者为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研究人员,以《武备志》《明会典》等文献为纲,结合出土实物与壁画,每一处纹饰、每一片甲叶均有史可依,学术性与权威性兼具。
3.精美呈现:手绘复原 场景化视觉盛宴
手绘士兵图精细复原甲胄纹理,高清大图展现明代甲胄的每一处细节。边军、将校、兵士等不同身份着装形成鲜明对比,图文互证,沉浸式体验明代武备之美。
4.实用价值:跨界应用的宝藏资料
? 历史研究者:权威的明代军事服饰数据库
? 影视游戏从业者:精准的甲胄设计参考
? 收藏爱好者:兼具文化深度与鉴赏价值的典藏之作
5.文化内涵:甲胄里的明帝国密码
从工匠技艺到军事制度,从甲胄形制到等级符号,透过服饰解码明代军事与社会的关系,一部穿在身上的文明史。
內容簡介:
明朝秉持“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之国策,践行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政治宣言。这个在冷热兵器交替时代崛起的帝国,通过卫所制与九边防御体系维系庞大常备军,以火器与边墙构筑立体防线,最终形成北抵大漠、南达安南的稳定版图。而这一切的基石,正是其*特的军事文化与装备体系。
本书不仅展示了明代军戎服饰从日常戍边到礼仪朝会的形制演变,更是一扇窥探明代社会、军事、外交和文化的窗口。全书分为布甲、札甲、锁子甲等篇章,通过43张作者基于文物考据手绘的士兵图,经过设计师细细打磨,还原了明代军戎服饰的真实面貌。此外,书中还辅以作者实地拍摄图、手绘拆解图以及珍贵历史资料图共计500余张图示,详尽地展现了明代军戎服饰的结构、工艺、纹饰与穿戴方式,本书由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研究人员倾力打造,凭借丰富的研究资源和深厚的*业知识,为读者呈现一部学术与视觉并重的明代军戎服饰图解。
關於作者:
■易弘扬,1991年生,英语翻译硕士,现任职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专职从事西文舆地图的保护和编目工作。
主要兴趣方向:1.古籍文献、考古实物和图像中的明代武备。2.舆地图中的明代军事聚落。·学术成果:1.在《文津学志》《文津流觞》《中国国家历史》等期刊发表各类文章23篇。2.参与出版项目3个:《寸方古今,图呈万象——国家图书馆藏古旧舆图研究》《图说北京五园三山》《图说北京水系变迁》。3.参与学术课题6个:《袁同礼往来书信及相关档案整理研究》《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中文地图的整理与研究》《国家图书馆藏样式雷图档·香山玉泉山卷》等。
目錄
序言
前言
*一章 布甲
渊源
材质
罩甲(广义)
A1 边军形象
A2 南方士兵形象
A3 鸟铳手形象
A4 边军形象
A5 骑马祁岳形象
A6 兵士形象
A7 旗牌官形象
A8 骑马军士形象
A9 军士形象
A10 旗手卫力士形象
A11 锦衣卫校尉形象
A12 吹鼓手形象
A13 钹手形象
A14 步弓手形象
棉甲(绵甲)与各类袄衣
A15 旗牌官形象
A16 身穿战裙军士随从形象
A17 头戴毡笠军士随从形象
A18 身穿贴里执刀刽子手形象
A19 身穿号衣兵士形象
A20 身穿羊皮裘军士形象
A21 身穿狐裘将校形象
A22 身穿褐衣兵士形象
*二章 札甲
渊源
材质
形制
明甲和暗甲
串联札甲的绳索
B1 将校形象
B2 兵士形象
B3 兵士形象
B4 两裆铠兵士形象
B5 明神宗形象
B6 军士随从形象
B7 旗牌官形象
B8 军士形象
第三章 锁子甲
渊源
明代锁子甲
做法
穿戴
山纹甲
C1 锦衣卫形象
C2 大汉将军形象
?
第四章 其他军戎服饰
全铁甲
鳞甲
瓠甲和纸甲
赐服和常服
其他异形甲
瓠甲和纸甲
D1 全铁甲军士形象
D2 鳞甲仪卫形象
D3 鳞甲将校形象
D4 内官形象
D5 丛兰鳞甲形象
D6 万历皇帝鱼鳞甲形象
D7 飞鱼服锦衣卫形象
D8 二品武官常服官员形象
D9 纸甲、藤兜鍪军士形象
D10 皮甲兵士形象
D11 粤兵盔甲兵士形象
D12 半札甲半布面甲兵士形象
总结
內容試閱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服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物质文化特征。早在春秋时期,服饰就已被认定为区分不同族群的重要标志,并且被纳入礼制的范畴在后世不断强化。作为*后一个由汉人建立且主导的王朝,明代的丝绸织绣水平到达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在中国服饰史上有着*高的成就,可以说是服饰发展集大成的一个时代。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汉服热”和“传统文化热”的逐渐兴起,越来越多的历史学者、服饰学者以及古代服饰爱好者加入传统服饰的研究和文化普及的行列中。由于明代出土与传世的服饰实物较为丰富,相关文献资料也较为完整,明制服饰成了很受欢迎的一个门类,并且近些年的相关研究和复原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日,在诸如故宫、太庙等文化遗产景区,经常可见身穿各类明制汉服的游客。而作为传统服饰的一个细分分支——军戎服饰,包括明代的军戎服饰,相关的研究也在悄然发展。
军事是古代政治和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延伸,在一个政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正如《左传》所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一点时至今日也没有发生改变。传统的军戎服饰可以简单分成两大类:戎服和甲胄。戎服是古代军人的便服,而武官则还有官服;甲胄是军人用于作战或是礼仪场合的防护性装备。同一般的传统服饰一样,军戎服饰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反映了一个时代和统治阶层的审美。同时,军戎服饰又有一般传统服饰所不具有的特点:随着战争形势和兵器的发展而变化,会及时去适应新战争形态的需求。具体到明代,形制上,军戎服饰继承了汉人传统军戎服饰的特点,继承了前朝宋朝乃至唐朝、五代时期的特点;另一方面,明代的军戎服饰又大量吸收了前朝元朝军戎服饰的特点,比如明代铁盔对元朝铁盔形制的继承。功能上,随着本土火器的进一步发展,以及西方更为先进火器的引进,东方世界的战争形态也逐渐由传统的冷兵器战争演变成冷热兵器混用的战争。为应对日益普及且威力愈发强大的热兵器,明代的军戎服饰也逐渐由札甲一类的明甲向布面甲一类的暗甲转变,这一点对之后清代的军戎服饰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代军戎服饰的相关研究早在二十世纪初便已开始,中国古兵器研究的先驱周纬先生曾在其著作《中国兵器史稿》的《明代防御武器》一节中对明代部分军戎服饰的形制和特点进行了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沈从文先生在其著作《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的明代部分也对诸如罩甲等军戎服饰做了研究。这之后又有周锡保老师的专著《中国古代服饰史》,这部专著中的明代服饰部分第四节专门论述了军戎服饰;此外杨泓老师的《中国古兵器论丛》也有专门论述甲胄的部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刘永华老师的《中国古代军戎服饰》算是*一次比较系统地、专门地对军戎服饰这一服饰细分门类进行研究和介绍的书籍。进入二十一世纪,出现了越来越多专门聚焦军戎服饰的专著,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白荣金、钟少异老师所著的《甲胄复原》;陈大威老师的《画说中国历代甲胄》和周渝老师的《中国甲胄史图鉴》等。这些专著从考古、文献以及图像等不同的角度对中国历朝历代的军戎服饰或是进行实物复原,或是图像复原,又或是文字介绍。除了相关文献专著的增多,新世纪在民间,尤其是近十年,涌现出了一批专注于军戎服饰实物复原的“能工巧匠”,这是军戎服饰研究的一个大的变化:从单纯书本上的理论向实践转移。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组织或个人有:寒光甲胄工作室、函人堂、温陈华老师等。这些组织或个人复原的各类军戎服饰无论形制还是做工都十*考究,基本还原了历史上军戎服饰的原貌。
我和军戎服饰的初次接触要追溯到孩童时代,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在亲戚家翻到了一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7年版的《三国演义》连环画。虽然剧情看得不是很懂,但是图画里极富视觉冲击力和美感的凤翅盔、束发冠、山纹甲等军戎服饰还是给幼年的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然,直至近些年开始关注军戎服饰背后的真相,我才知道在真实的历史里,这些凤翅盔、束发冠是不可能出现在三国时期的。
我再次对军戎服饰燃起兴趣则要到刚参加工作,在接触到英国军史类出版社鱼鹰社(Osprey Publishing)的系列作品之后。虽然鱼鹰社的书国内翻译引进的很少,啃英语原文也较为吃力,但书中大量丰富、美观的手绘复原无疑在当时乃至现在都是很少见的。遗憾的是,等我看到鱼鹰社中国军史的相关系列,虽然图绘依旧保持相当高的水准,但在考据和复原性上,鱼鹰社这套作品和真相就相去甚远了。那个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有一套中文的、能用画图的方式较为准确还原中国军戎服饰的图书就好了。
三年前,在完成一系列积累的工作之后——既包括文献资料的积累,也包括绘画技能的磨炼——我终于开始动笔写这本小书。个人而言,本科和硕士阶段所学的贸易专业和英语专业,与历史和传统服饰自然毫不搭界;绘画也只是一项业余爱好,从来没有专门学习过,自然在本书的撰写和绘制过程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讹误和疏漏,这本小书只是我作为一个军戎服饰业余爱好者在前人成果基础上的一个小总结,我所绘制的各类服饰和人物、场景都是一种推测,而非十分严谨的考古复原,不足之处还请各位专家、前辈不吝赐教!
最后,我想感谢在本书出版过程中辛勤付出的各位老师:感谢策划编辑郭丽娅老师在本书策划过程中严谨、细致、耐心的工作和沟通;感谢三位美术编辑杨静思老师、但佳莉老师、戴宗良老师出色的排版工作,以及对我所绘图片细心地修改和完善,是他们三位老师让我的图绘得到了升华。

序言 以甲衣经纬织日月山河
大明,这个冷热兵器交替的变革时期,火器迅猛发展意味着冷兵器必然没落,因冷兵器而生的铠甲,注定有一天会在火器面前变得不堪一击。所幸,那时候的火器还没有那么生猛,甲胄还有用武之地,所以《明会典》罗列的铠甲种类依然丰富,我们能看到齐腰甲、曳撒甲、圆领甲、柳叶甲、长身甲、鱼鳞甲等,材质上类型上铁札甲、布面甲、锁子甲、纸甲应有尽有。
当然,明代甲胄从来不只是战场上的铁衣。无论是典籍《大明会典》《纪效新书》中看到的零散的军服规制,还是《出警入跸图》《平番得胜图》《倭寇图卷》等传世名画,都为后世研究明代军戎服饰提供了大量资料。易弘扬先生所著《明代军戎服饰图鉴》,恰似一柄剖开历史冻土的考古铲,以甲胄为经纬,织就一幅融合器物考据、制度剖析与技术解码的宏大叙事。
与服饰一样,甲胄戎服也有等级规制,但遗憾的是,相关的资料远远低于戎服,只能依靠考古资料推断。目前明代*一的实物皇帝甲胄,是出土于定陵的明神宗陪葬甲,此甲形制非常简单,主甲如同一件背心,前胸两块护心镜,后背为一块,前身的身甲是由左右两边对称的单块甲组成的对襟,尽管出现于晚明,但形制与秦汉以来的札甲一脉相承。不过,明神宗的头盔很有明代特色,此类盔在《明会典》中有记载,为兵仗局所造的“金护法顶香草压缝六瓣明铁盔”,胄上缀有金饰,前沿镶有数十粒小珍珠,正前方嵌有一座真武大帝像。如果据此便认为明朝皇帝的甲胄都很朴素,那就大错特错了。明神宗也有精美的铠甲。在《出警图》中,明神宗头戴抹金凤翅盔、身披鱼鳞叶罩甲,缀有金饰的头盔正中嵌有一尊真武大帝坐像,盔顶带有盔旗,甲胄左右两侧饰有升龙,双肩皆饰有金龙纹。从外形上看,这套甲明显比定陵的陪葬甲要精致许多。明神宗的这套华丽甲胄在《明会典》中并无记载,从外观来看是仪仗甲而非实战甲。关于明代高级铠甲的这些谜团,也能在《明代军戎服饰图鉴》一书中找到详细解读。
过去的研究中,我们常将服饰与铠甲分开,也正是这一分往往让重要纽带——戎服,受到两头忽略。而这本《明代军戎服饰图鉴》里,易兄以服饰为解剖刀,切入明代军事制度的肌理深处。将考察角度从南直隶到九边重镇,将各地军服进行对比研究,探寻军戎服饰供应体系背后的问题,不仅是地理气候的适应性选择,更是“强干弱枝”国策的物质投射。书中对“胖袄”的考证尤为精妙:这种内絮棉花的红色战袄,在冬季可御寒,夏日拆出棉絮即成轻甲,其设计逻辑恰与卫所军“三分戍守,七分屯田”的生存状态形成镜像。
明代“纸甲”一直是众多武备爱好者非常感兴趣的冷门种类。明人朱国祯在《涌幢小品》描述纸甲制作过程为“纸甲,以无性极柔之纸,加工锤软,叠厚三寸,方寸四钉。如遇水雨浸湿,铳箭难透”。但因缺乏实物资料,今人对纸甲的制作工艺、防御效果众说纷纭。在本书里,易兄以令人信服的物证链,尽力去还原出当时的技术生态,如浙闽丘陵的楮树资源催生纸甲作坊,而潮湿气候使得铁甲易锈的缺陷,反令轻便防潮的纸甲成为南军的“无形盾牌”。这种将自然地理、资源分布与战术需求结合的跨学科视角,让沉默的甲胄开口讲述了更宏大的军事经济史。
掩卷之际,耳边似有甲片铿锵作响。从应天府武库的匠作档案到萨尔浒战场的残甲遗镞,从丝绸之路上往来的锁子甲到深宫府库蒙尘的仪仗金盔,易兄以数载寒暑踏访、考证之功,将散落于时光尘埃中的甲胄碎片重新缀合成镜。这面铜镜既映照出大明王朝卫所制度的兴衰密码,也折射着冷兵器时代最后的科技光芒。当现代目光穿透这些古老甲衣的经纬,看到的不仅是钢铁与丝线的交织,更是一个民族在攻守之道、华夷之辨、匠艺之思中的永恒求索。此书之于明代军事文化研究,恰似一领*心复原的明代大汉将军铠——既有学术的严谨铆接,亦不失人文的温度肌理。
周渝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