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8月出版新書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中国古代“黑科技”

書城自編碼: 4130060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歷史歷史普及讀物
作者: 赵运涛
國際書號(ISBN): 9787101171266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日期: 2025-06-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50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故宫还可以这么看
《 故宫还可以这么看 》

售價:NT$ 924.0
高句丽渤海研究论集
《 高句丽渤海研究论集 》

售價:NT$ 704.0
德国民法总论:法律行为理论(第二版)
《 德国民法总论:法律行为理论(第二版) 》

售價:NT$ 1023.0
权利之辩:哲学探赜
《 权利之辩:哲学探赜 》

售價:NT$ 440.0
生活就是反抗:葛兰西传(社会思想丛书)
《 生活就是反抗:葛兰西传(社会思想丛书) 》

售價:NT$ 594.0
文治天下:宋朝政治文化漫谈
《 文治天下:宋朝政治文化漫谈 》

售價:NT$ 380.0
丝与茶:18世纪亚洲商品在斯堪的纳维亚
《 丝与茶:18世纪亚洲商品在斯堪的纳维亚 》

售價:NT$ 490.0
不可思议的树:一本可触摸的纸上年轮博物馆
《 不可思议的树:一本可触摸的纸上年轮博物馆 》

售價:NT$ 429.0

編輯推薦:
1.古人的“脑洞”与“黑科技”有多“炸裂”,你简直想不到。古人想象有仿生“机器人”、人形陪伴“机器人”、类似电脑的“七宝灵檀几”、类似蓝牙耳机的“助聪筒”、吹奏时产生视觉效果的“昭华管”、类似潜艇的“螺舟”,很可能真实存在的自动梳妆台、自动出酒器、类似3D眼镜的“管窥镜”、类似望远镜的“千里镜”、类似自动感应门的自动门帘、类似房车的“观风行殿”、记录路程的“记里鼓车”,等等,涉及范围之广,远超你所知道的“四大发明”。
2.古人“脑洞”与现代科技的“对话”让人眼界大开,直呼过瘾。AI、VR、AR、元宇宙、任意门、全息投影等融入现代生活的高科技概念植入古人想象,竟毫无违和感。如奇香投影通过烟雾在空气中形成图像,类似于现代投影仪通过光线在屏幕上形成图像;古人突破空间限制、自由穿越的任意门概念与现代卡通漫画中的任意门并无两样。
3.近百幅AI奇幻彩图,视觉化古人“脑洞”,增强沉浸感与趣味性。古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现代AI工具在某种程度上可谓珠联璧合,劝酒机器人、华胥宝环、昭华管、澄水帛、紫绡帐等由AI图像化,既是对想象力的延伸,也是一种对文字所传达信息的再创造。
內容簡介:
你知道吗,中国古代典籍中记录了很多“黑科技”——那些真实存在或超前的技术构想,如“周穆王时期”的仿生木人、类似电脑的七宝灵檀几、改变气候的气象武器、自由穿越的任意门、检测疾病的风声木、“秦始皇时期”的“潜艇”。
本书聚焦古人的仿生智能、影讯技术、高能武器、智慧家居、生活“科技”、智慧出行六大系统,以诙谐浅显的语言,“对话”现代科技,辅以近百幅AI奇幻彩图,生动呈现古人现实生活与非凡“脑洞”中具有前瞻性的想象力与“黑科技”奇观。
關於作者:
赵运涛,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文学与国际传播学院副教授,通识系系主任。研究方向为古典文献与文学。担任央视科教频道《百家说故事》主讲人,长期致力于传统文化的科普活动。出版有《符号里的中国》《历史的错觉》等畅销书,深受学界及大众读者的喜爱。
目錄
序 跨越时空的想象力与“黑科技”
古人的仿生智能系统
1 偃师机器人:周代的仿生奇迹
2 “秦朝”的“十二铜人”
3 “汉代”的“跳舞机器人”:机械奇迹解围平城
4 “潜英之石”与汉武帝的再会梦
5 汉代的“木头人判案”
6 马钧的杂技木人:三国时代的机械奇迹
7 晋代区纯的“木妇人”与机械装置
8 兰陵王的“舞胡子”:北齐时期的智能劝酒机器人
9 隋炀帝的仿真好友:情感陪伴机器人的前身
10 隋炀帝时期的“水力机械机器人”
11 唐代的“机器人”:殷文亮的自动斟酒木人
12 杨务廉的木僧:唐代的“投币机器人”
13 宋代的“水上表演机器人”:水上傀儡戏
14 明代宫廷的“剧目表演机器人”:水上木偶戏
15 清代的“自动行走小木人”:黄履庄的童年创造
16 《聊斋志异》中的木雕美人:古代精湛的自动化表演
古人的影讯技术系统
17 古人想象的“电脑”:七宝灵檀几
18 古人想象的“电视”
19 清代的“千里镜”:古代光学黑科技
20 古人的投影技术:透光鉴与奇香投影
21 古人想象的监控与录像
22 古人想象的女性专属“照相机”
23 古人想象的“人脸识别”镜子
24 昭华管:古人的MV
25 助聪筒:古人想象的蓝牙耳机
26 古人想象的备份“优盘”
27 古人的手机需求与想象
28 古代黑科技之“微信”
29 古人想象的邮件撤回功能
30 阅后即焚的文字
31 信件通讯保密措施
32 古人想象的“全息投影通讯”
33 古人想象的“喷墨打印机”
34 古人想象的“智慧芯片”
35 古代黑科技之3D眼镜
36 古代黑科技之书画界的“动图之祖”
37 古代传说中的二维转三维与互动
38 古人的“虚拟人生”想象
39 古人想象的“元宇宙”链接方式
40 图像中的感官体验
古人的高能武器系统
41 古人想象的“精确制导导弹”
42 古人想象的“集束炸弹”
43 古人想象的自动防御系统
44 古人想象的“防弹衣”
45 古代传说中的预警系统
46 古人想象的多功能“无人机”
47 古人想象的小微型武器
48 古人想象的“烟雾弹”
49古人想象的隐形设备
50 古代黑科技之武器装备
51 古人想象的侦察视听功能
52 古人想象的“激光武器”
53 古人想象的“气象武器”
54 古人想象的“智能捕获装置”
55 古人想象的“抗干扰设备”
56 古人想象的“火焰喷射枪”
57 古人想象的“激光剑”
58 古人想象的“闪光弹”
59 古人对武器“权限”的想象
古人的智慧家居系统
60 古代黑科技之避暑凉殿
61 古人想象的自动降温扇
62 自动调节温度的紫绡帐
63 自动生凉的澄水帛
64 带来清凉的消凉珠
65 古代科幻小说中的顷刻制冷珊瑚
66 夏天不化的常坚冰
67 可以取暖的珠子
68 自动生春风的凤首木
69 暖玉鞍:自动加热的座垫
70 自动散热的暖金盒
71 古人的暖气片
72 古人想象的节能灯
73 古人想象的“防内卷灯”
74 古人想象的“手势感应灯”
75 古人想象的可以随身携带的房子
76 古人想象的密码隐形门
77 古人的任意门想象
78 古代黑科技之自动门帘
79 古人想象的“智能”开锁
80 古代黑科技之自动梳妆台
81 古人的智能报时植物
82 古人的动物报时
83 带有自动灌溉功能的花瓶
84 带有天气预报功能的插花瓶
古人的生活“科技”系统
85 古人想象的可冷可热“饮水机”
86 古人想象的净水器
87 古人超时空旅行的休眠食物
88 古人想象的超级能量食物
89 古人想象的外卖点餐
90 古人想象的自动补充饮食器
91 古人的速成酿酒器
92 古人想象的速成食物技术
93 古代黑科技之自动出酒器
94 古人记载的神奇热水壶与煮饭锅
95 聚香鼎与玉蟾蜍:古代的抽油烟机与空气净化器
96 古人想象的智能化厨房
97 异地恋情侣钱
98 古人想象的转账系统
99 可以帮人收集钱财的神兽
100 可以追踪交易的子母钱
101 古代传说中的各种聚宝招宝器物
102 风声木:古代疾病检测的想象
103 心理测试仪:古人想象的“窥心镜”与“照胆镜”
104 古人想象的CT
古人的智慧出行系统
105 古代科幻小说中的地铁运输
106 古代黑科技之房车
107 古代黑科技之自行车
108 古代黑科技之像高铁一样平稳的车
109 记里鼓车:古代黑科技之计程车
110 古人想象的“滴滴打船”
111 古代黑科技之可以逆风行驶的船
112 秦始皇时期的“潜艇”
113 古人想象的折叠交通工具
114 可以在水上行走的靴子
115 古人想象的“弹簧袜”
116 古人想象的“飞行鞋”
117 古人想象的压缩行李箱
118 古人想象的自动化车辆
119 古代黑科技之导航车
120 古人想象的自动导航设备
后记
內容試閱
序 跨越时空的想象力与“黑科技”
在古代,“经史子集”四大类,人们更多注重的是“经史”。儒家是正统,科举考试要考,史传是传统,皇家要组织修,而子部除了几部经典之作,大部分都常为人们所忽视,实际上这部分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有机组成。本书从子书当中重新挖掘对当代有价值的内容。哪些书属于子部呢?《山海经》《神异经》《十洲记》《汉武洞冥记》《拾遗记》《搜神记》《搜神后记》《异苑》《续齐谐记》《集异记》《杜阳杂编》《宣室志》《江淮异人录》《太平广记》《夷坚志》《续夷坚志》《博物志》《述异记》《酉阳杂俎》《清异录》《续博物志》《玄怪录》《录异记》《闲窗括异志》等,都是属于这一部分的。
这些书中记载了很多“脑洞大开”的想象,如:
汉晋《西京杂记》记载:秦咸阳宫收藏有一支叫昭华管的玉管,一吹奏,就会有“MV影像”—车马、山林一一浮现,还有隐约飘忽的车马杂沓声。停止吹奏,影像就都消失了。
唐代《酉阳杂俎》记载了一种“防内卷灯”,灯油是用一种特殊鱼膏制成的。晚上用它照明的话,要是读书、纺绩,它就昏暗不明;要是吃喝玩乐,它就分外光明。
五代《开元天宝遗事》记载了“游仙枕”:唐玄宗时期,龟兹国进贡了一枚颜色如玛瑙、温润如玉的枕头。只要枕着它睡觉,就能在梦中神游十洲三岛、四海五湖,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元代《琅嬛记》记载了一件玛瑙制成的“华胥宝环”,握着睡觉,这个环就会在梦中显现。它带你进入虚拟世界,在这里,你能控制自己的梦境,你想出现什么,眼前就会出现什么,“心有所思,随念辄见”。
……
横向上,本书的内容实际上虽然以“子”书为主体,但也杂取了“经”“史”“集”中的内容,以及中国少数民族神话传说和世界范围内的神话传说,等等;纵向上,则涉及从先秦到晚清几千年的相关文献。
本书命名为《中国古代“黑科技”》,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其一,书中收录了古籍中记载的许多令人惊叹的“科技”发明;其二,书中包含一些可能并非真实存在,但却折射出古人超前思维的技术构想。具体来说,本书在材料择取上,有这样几个标准:
一是能够体现古人“科技”智慧的发明,并且是除了“四大发明”以外,那些非比寻常,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发明。如:
《隋书》和《续世说》记载:宇文恺为隋炀帝建造了一个可以移动的大殿,称为“观风行殿”,这是一座可以“行走”的房子,上边可以站数百个侍卫,下边有轮子,可以推着前进,而且移动非常迅速,如有神力在推车。
元初《文献通考》还记载:隋炀帝命人建造了有着十四个房间的图书馆,门口垂着锦幔,当隋炀帝要进图书馆的时候,宫人就踩动门外的机关,门上就会有两个飞仙落下,升起锦幔,类似现在人体感应的自动门。
唐代《纪闻》记载:马待封为唐玄宗制作了一个盛酒器具,造型如同一座山,酒山山腰处有一条龙,龙头下面对应着一个荷叶,把酒杯放在荷叶上面,龙头就会自动出酒,而且它还能自动控制出酒量,当杯中的酒到达八分满的时候,龙头就停止吐酒。
《纪闻》还记载:马待封为皇后制造了一个金银彩画梳妆台,梳妆台的镜台在中间,台下有两层的储物空间,都安装有门。皇后要梳洗打扮时,只要打开装镜的匣子,台下的门就会自动打开,出来一位穿着精致服饰的木制妇人,她手里拿着梳洗用的毛巾、梳篦,等皇后接过这些东西后,这个“机器人”就又回到门里。皇后洗漱完,“机器人”又出来,按照化妆的步骤,一一送出涂面脂、定妆粉、描眉笔、髻花等一切用物。皇后每次接过一件物品后,她就回去,把门关好,等要进行下一步了,她就拿着相应的物品出来。等皇后画好妆,梳妆台会自动收拾干净,所有的门都会关上。
……
二是书中记载的可能并不是现实存在的,但体现出来的是古人在某种需求下的奇幻想象,而这种想象却被我们今日的科技给实现了的,或者说未来可能会实现的。所以本书给“黑科技”加上了引号。如:
西汉《淮南子》中记载的自动驾驶车辆,“车莫动而自举,马莫使而自走也”。
唐末五代《仙传拾遗》记载了古人对“邮件撤回”功能的想象:唐大历年间,西川节度使崔宁给上司发重要文件,结果发出三日后,他才发现誊抄好的正式文件居然在桌子上,他把草稿纸误发出去了。他估计了一下送信人马的速度,觉得不可能再追上了。有个叫张殖的人,说自己有办法,他点燃一炉香,把誊清的文件放在烟上晃了晃,文件忽然飞出去了,大约过了一顿饭的时间,被送走的草稿飞回来了。送信的人回来,崔宁问有没有异常,送信人说一切正常,信件直到递交上去,都没有被打开的痕迹。上司打开信件看到的是正确的公文,并不知道草稿被替换之事。
宋代《清波杂志》提到一种铜制聚香鼎,在鼎外面放一圈香炉,在香炉里烧香,烟气就都会被吸聚到鼎中。是不是像我们现在的抽油烟机?
元代《琅嬛记》记载了七宝灵檀几:这个几案有点类似现代的电脑,可以显示文字。如果有人想修道,站在几案前,上边就会有文字显示如何修炼;想得到某件物品,上边就会显示某处有某物;如果生病了,还可以搜索怎么治疗,服用什么药品可以治愈;或者读书的时候,忘了某个典故出处,也可以搜索:“百事可图”,而且这个“电脑”还可以选择字体,如隶书或篆书、楷书、草书。
明代关于八仙的故事中,说吕洞宾有一把宝剑,只要对着它把敌人的名字和地址说出来,它就可以自动找到敌人,把敌人斩首,相当于现在的精确制导导弹。
……
本书中还有一部分内容是以上两方面交叉的,即在一定科技基础上的想象,或掺杂有想象的科技发明。如:
大约成书于汉代的《列子》记载:一个叫偃师的人给周穆王造了一个“机器人”,它会唱歌跳舞,但它给周穆王表演的时候,却偷偷向周穆王左右侍妾抛媚眼。周穆王大怒,要杀了偃师,偃师吓坏了,赶紧把人偶拆开,以证明它是假的,原来它完全是由革、木、胶、漆、白、黑、丹、青制成的,肝胆、心肺、脾肾、肠胃,筋骨、肢节、皮毛、齿发,都是假的。周穆王尝试把它的心拿出来,它就不能说话了;把肝拿出来,它就不能看了;把肾拿出来,它就不能走路了。如此看来,这个“机器人”极为高级,是可以说话的,并且还有表情。
东晋《拾遗记》记载了一艘“潜艇”:秦始皇的时候,从遥远的宛渠来了一群人,这些人是乘着螺舟渡海来的。舟形似螺,可以沉到海底行进,而水不会进到螺舟的内部,又叫“沦波舟”。
五代《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岐王有一个暖玉鞍,冬天骑马,把它放在马背上,可以自动加热。
清朝人可能就想发明“微信”了。《续子不语》记载:有一种寄话筒,可以一段一段地存语音,寄到远方,声音能存百日之久,一百天之后,自动清理缓存。
……
诸如此类,还有很多。我还把一些神人、神奇动植物以及神奇法术都罗列其中,主要是想从“需求”与“愿望”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些文献,从而把古人的精神与今人的生活打通。
通过整理我发现,古代中国在正统教化思想传播的同时,有一股“暗流”一直在默默延续着我们的另一个传统,那就是对“想象力”的传播。本系列书籍的目的也即在此,不仅传播知识,更传播想象力。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关注点和审美。古人对于典籍可能更多的是注重其教化的社会意义,而我现在读这些典籍,更多关注的则是古人大开的脑洞。古人留下来的这些精神财富,在不同的时代可以有不同的影响。传统文化符号如今常被作为各种科技的名称,如探月工程有“嫦娥”“玉兔”,探日工程则有“羲和”,我国自建的导航系统叫“北斗”,我国自建的空间站被命名为“天宫”,我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一号”,首辆火星车被命名为“祝融”,我国发射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被命名为“悟空”,我国的“星链”叫“鸿雁”,等等。这些科技命名,让人听上去就觉得非常“合适”,实际这是因为这些符号本身就都积淀有古人如同“科幻”般的想象。这正是传统文化魅力之所在,生命力之所在。我之前的一本书《符号里的中国》当中对某些符号进行了解读。本书可以说一种延续。未来我们有新的发明,新的发现,依旧可以从古书中寻找到合适的“符号”。
本书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能提供创意。过去总有人说我们从1到100可以,别人有了创意,我们可以完善得很好,但总是很难做到从0到1。实际不是这样的。通过本书你会发现,我们的文化基因从来就不缺少创意,古人有着各种脑洞大开的想象力,这也正是我一直强调的:本书不在于传播某种知识,更注重的是传播想象力。
最后要补充说明三点:
一是本书主要致力于“功能”的探讨,至于尺寸大小,色彩质地,主要用于辅助理解物体的独特性。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物体的特征,我把古代的部分度量衡转换为现代的数据(参照《新编简明中国度量衡通史》一书),但每个时期的度量衡都有差别,应用哪个朝代的“标准尺”,我主要是以参考文献本身写定的年代或文献内容所“沿袭”的年代为标准。同一个朝代,采用大尺或小尺,又要根据材质等进行甄选。我对这些数据不做具体探讨,只是大致进行推测,数据的主要作用还是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物体形状及神奇之处。
二是对书中所引文献成书时间的争议问题不做深究。有的文献明显是托名所作,如托名东方朔的《神异经》《十洲记》,托名苏东坡的《物类相感志》等;也有一些文献成书时间尚未形成定论,如有学者就提出,宋代《清异录》、元代《琅嬛记》《诚斋杂记》等实际都是明人编辑或杜撰的。因本书并非致力于版本研究,为了行文的方便,对于成书时间明确,而又与传世文献不同的,则予以标注,而对于充满争议的,则仍沿袭传世旧说。
三是书中插图的问题。本书所配插图,多数为依据文字内容由AI辅助生成,旨在为读者提供更直观的视觉感受。古代“奇想”与“黑科技”的图像化,既是对想象力的延伸,也是一种对文字所传达信息的再创造。这些图像帮助我们窥见古人心中的世界之形,为理解文字所载的幻想与技艺提供了更多可能。然则“言不尽意,图不尽言”,图像虽能传神,但在细节、风格甚至氛围上,难以与原文描述完全一一对应。尤其是对于模糊、象征或多义性的记载,图像的再现难免有所简化与偏差。因此,诸图所示,仅为助读与启思之用,敬请读者以文本为主,图为辅,勿拘于形而忘其意。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