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逐出永恒:现代罗马城的重构
》
售價:NT$
398.0

《
恋爱与之后的一切
》
售價:NT$
218.0

《
黑格尔与国家
》
售價:NT$
500.0

《
欧洲早期汉学史:中西文化交流与西方汉学的兴起 儒学与欧洲文明研究丛书
》
售價:NT$
959.0

《
烟草:一部资本主义政治史
》
售價:NT$
398.0

《
AI短视频创作攻略
》
售價:NT$
449.0

《
黛莱丝的一生(诺奖得主莫里亚克钟爱之作,当婚姻变成“枷锁”,人生如坠漫长黑夜)
》
售價:NT$
245.0

《
牛津西方音乐史(卷四):20世纪早期音乐
》
售價:NT$
1214.0
|
編輯推薦: |
1、日本记者二十余年实地追踪,罕见的加害国“自省录”
西里扶甬子,日本资深记者,二十余年来往返中日多地,深入采访731部队成员、受害者及其家属,搜集百余份珍贵证言与原始档案,揭示长期被掩盖的罪证链。
这是一部加害国“自省录”,也是一次真相的直面与历史的见证。作者首次披露731部队战后与美方“以数据换赦免”的秘密交易,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与伦理意义,堪称对历史深刻的反思与责任回应。
2、首次披露沈阳战俘营活体实验:日本视角 × 中国实地
本书首次系统披露731部队曾秘密进驻沈阳盟军战俘营,对英美等六国战俘实施人体细菌实验。这一史实长期被忽视,直到西里扶甬子通过深入调查与采访,结合大量未公开档案,重建了这条被掩盖的罪证链。
全书收录大量一手笔录、原始证言和历史照片,是近年来最具信息密度的关于731部队的实地调查成果。
3、历史沉默者的呐喊,必须被听见
“马鲁他”不仅仅是一个符号,他们的身体被用作实验,他们的死亡被系统抹去。
这本书不仅为那些失声的历史发声,也为长期申诉无门、被战争创伤困扰的幸存者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纪录。
西里扶甬子以个人良知对历史责任进行回应,透过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本用血泪和记忆换来的历史真相。
日本记者西里扶甬子二十多年,深入追查731部队的秘密,通过大量实地采访与史料调查,走访当事人、战犯与幸存者,重现那段被掩盖的非人历史。包括人体实验、细菌战、毒气试验等,一切罪行不容忘记。
全书采用口述历史的方式,辅以原始档案、战犯证词与历史照片,以事实为真相发声,为历史存证。战争的背后,是成千上万具体而无辜的生命,那些活下来的人,余生都在对抗阴影,而无声死去的“马鲁他”,永远无法开口。
这不仅是对过往暴行的揭露,更是对人类良知的叩问。历史不能被遗忘,真相必须被回应。这部作品也成为即将上映的同名纪录片的精神起点,唤醒沉睡的记忆,填补被遮蔽的历史空白,引发广泛共鸣。
一场被封存多年的浩劫,一次用事实唤醒良知的历史重现。
|
關於作者: |
西里扶甬子,日本北海道大学英美文学科毕业后,入职北海道放送局报道部,后转职于澳大利亚广播局,负责在墨尔本的对日广播工作。其后又赴英国,归国后,担任海外媒体在日采访的联络人、采访人、制片人等。2001年,受聘担任德国电视协会 (ZDF)东京支局制片人,一直追踪报道2011年东北大地震以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福岛核电站事故同放射能事故的关系等问题。现为自由职业记者。
社会任职有:外国特派员协会会员、NPO法人、731部队细菌战资料中心理事、抚顺奇迹继承会会员、15年战争与日本医学医疗研究会会员、日本战俘研究会会员等。
主要著作有:《生物战部队731》《731部队——生物武器与美国》(译著)等。
|
目錄:
|
译者的话
前言
序章? 731 部队及其现实性 /001
第一章? 细菌战战犯的免责:日美交易的背后 /035
第一节? 731 部队与盟军战俘 /036
第二节? 731 部队解散后 /089
第三节? 日美交易的双重构造 /103
第四节? 新发现的美军情报部门绝密文件《石井文件》/134
第五节? 朝鲜战争 /165
第二章? 细菌战部队的内幕 /191
第一节? 陆军军医学校与 731 部队的产生地——背荫河 /192
第二节? 视石井部队长为再生父母的少年队第一期毕业生
? ? ? ? 镰田信雄的证言 /197
第三节? 活体解剖和人体试验的少年辅助要员
????筱 良雄的证言 /200
第四节? 原 731 部队飞行员 松本正一的证言 /217
第五节? 以“特别移送”名义在细菌战部队进行的死刑
? ? ? ? 三尾丰的证言 /221
第六节? 陆军军医以演习名义进行的活体解剖汤浅谦的证言 /261
第七节? 731 部队林口支部部长 原秀夫的证言 /269
第八节? 华中派遣军防疫给水部:南京“荣”1644 部队 /282
第九节? 大阪医专出身的年轻细菌学者 山中太木的证言 /286
第十节? 细菌战部队“荣”1644 部队少年看守兵松本博的证言 /296
第三章? 新的证言者和新资料的发现 /321
第一节? 昭和天皇去世和“731 部队展”之后 /322
第二节? 终于发出声音的中国细菌战被害者 /339
第三节? 日军细菌实战的被害地 /343
第四节? 被害地之旅 /351
第五节? 战后赔偿诉讼 /383
第六节? 新的地平线 /404
原版后记 /453
中文版后记 /461
|
內容試閱:
|
中文版后记
我第一次访问中国的时候是1997年5月。当时,抗战期间中国细菌战的受害者向日本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日本政府对此进行谢罪和赔偿。我是随着为中国受害者辩护的律师团进行最后的调查而随团来华的。此前,我在英国的电视台曾经做过日本731部队题材的电视纪录片,故此我对该题材非常感兴趣。当然,此前的采访对象只限于在日本的原731部队队员、协助细菌战研究的医生、科学家以及怀疑被用作人体试验品的原英美盟军战俘老兵。
当然,要想进入曾经是日军细菌战的主要实施地的中国乡村,尚需要签证,而且该项调查工作也并不是仅凭个人能力所能够实现的。由于关于731部队的文件在日美两国都是极力隐藏,加上要实现日中两国间的自由往来尚需要时间,所以对于当时的我而言,要想进行采访,中国确实是一个既遥远又近邻的国家。
从心底上讲,在澳大利亚居住时结交了一位香港朋友之前,我对与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并没有深刻的思考。一次,应邀到墨尔本的香港朋友家去访问,那天正好是星期日,其家中聚集了几位年轻人正在围着桌子打麻将。休息时,主人又拿出了豆浆来招待客人。直到这个时候我才发现,像麻将和豆浆等这些已经深入日本人日常生活的物品和食品,其实原本出自中国。进而我发现,就连支撑日语和日本文化的汉字也并不是日本所独有的东西。进而我想到了即使是在世界上引以为自豪的日本工艺艺术品的陶瓷器也是源于中国的技术。这些只是在传入日本后,日本的陶艺家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发展而已。
屈指算来,从1997年第一次访问中国至今20多年的时间中,如果包括1997年回归前的香港在内的话,我访问中国大概有30次以上。这期间我将这20余年收集的有关731部队的采访和调查资料进行了整理,于2002年出版了《生物战部队731》。其后,我利用在德国电视东京支局自由工作的10余年里,不仅将731部队,而且还将战争纳入了我媒体工作的视野,并重点将视野放在了15年日中战争、以及以英美盟军为对手以东南亚为舞台所展开的太平洋战争中,日本帝国军人对于敌国人、占领地的一般市民所犯下的比纳粹德国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残酷的非人道的罪行上。之所以这样,我一直认为,了解这些全貌,向不知道战争的一代人传授战争的残酷性,并增强其使命感,这对于今后世界的反战运动将非常重要。
1995年,通过日本电视台的采访,我开始关注由原日军捕获的战俘所组成的美军士兵最大的团体ADBC(巴丹、克雷吉多美军防卫战友会)。其关注焦点在于期望揭开英美盟军战俘在沈阳盟军战俘营囚禁期间,是否被以细菌武器的开发和实战为使命的731部队进行了人体试验这样的谜底。另外,在日军士兵的“生不当俘虏”的精神教育下,在沈阳的盟军战俘究竟受到了何种虐待也是我一直关心的话题。正因为如此,2002年,我受邀参加了在日本组织的日本战俘(POW)研究会。其间,我了解到了中国的中央和地方共同出资在沈阳修建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遗址陈列馆的项目。为此,2003年,我与曾被关押在沈阳盟军战俘营的3名战俘老兵,以及曾经在沈阳盟军战俘营战俘主要劳役场所的“满洲工作机械株式会社”,担任战俘劳务管理的日裔美国人甲斐义男的长子(出生在沈阳)甲斐肯夫妇见面。当时,因我在上一年出版的专著的原因,受到北京大学徐勇教授的邀请就该书给学生做演讲。其间,因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的研究者们从黑龙江省档案馆公开的“特移 ”原日本宪兵队档案发现了731部队细菌战受害者的家属,故此,我也将采访受害者家属编入了访问日程。因日程调整的原因,我也将赴沈阳访问编入到了旅行计划里。三天两夜的中国之旅,我决定和原盟军战俘一起行动,完成其战后对原战俘营的首次访问。在沈阳访问期间,令人难以忘怀的就是9月18日,在“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广场前与中国民众一起度过的时光。9月18日,也是沈阳市民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口号,在日中15年战争爆发日举行聚会,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举行宣誓的日子。因这次访问,我与沈阳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遗址陈列馆工程完工前的2007年和2008年间,我成为了唯一一位连续两年参加迎接美军战俘老兵回访的日本人。在此期间,我还接受“九·一八”历史博物馆研究室主任高建的盛情安排,几次参观了建设中的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遗址陈列馆。其后,在该陈列馆竣工后我只要有机会都来沈阳参观陈列馆。其间,我还在沈阳第一次见到了又从沈阳盟军战俘营送到日本岐阜县神冈的美军战俘老兵。另外,在沈阳大学杨竞先生的安排下,我还访问了曾经收容盟军高级将校的吉林省辽源(当时称为西安)的战俘营遗址和2014年竣工后的辽源市侵华日军高级战俘营 旧址展览馆。可以说,我是日本国内最详细了解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的人。也许是有这样的因缘,我又担当了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纪实电影在日本采访的联系人,以至于这本书能够在中国翻译成汉语出版。担任本书翻译的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王铁军先生也是在此次纪实电影拍摄项目中结识的。在纪实电影采访中王先生担任了所有场面的口译工作,在此深深表示感谢。
日本战俘研究会中对于沈阳之外的中国其他地区的日军管理的盟军战俘营也非常了解。我们现在只是对上海和香港的盟军战俘营进行了一次调查,也对海南岛的原盟军战俘营进行了一次访问。我与中国深深的缘分没想到会以这样的形式延长到了沈阳,我的这本书能够通过沈阳出版社出版中文版,对此真是感慨万千。在中文版中,我添加了在本书的日文版出版后收集到的关于战俘营遗址陈列馆中的调查和采访报告,以及发表在一些杂志上的关于731部队“特移 ”中受害者家属的报告等内容。
实际上,动笔开始撰写中文版后记是在结束细菌战的最大受害地浙江省的访问后,搭机前来沈阳参加沈阳出版社组织的中国版编辑会期间。
虽然6年前多次访问浙江省,但访问浙江省的金华和丽水还是第一次。浙江省金华作为战争期间日军的据点,该地还有许多日军占领时期残留的建筑物。战争期间在该地阵亡并埋葬在该地的日军士兵的墓碑,以及日本人建立的纪念塔已经深埋在草丛之中,由此可见当地人对日本人的情感。衢州是一个房脊和窗户的格式都饱含亚洲几何美学的美丽城市。在战争中,这里文化气息浓郁的街道被日军飞机轰炸、被鼠疫污染和烧毁。每当看到这里就感到了战争的残酷。由此,每当我们看到身心备受伤痛的细菌战被害者和家属将我们作为朋友来迎接的时候,除了由衷的感谢外,还有一种羞愧的心情油然而生。细菌战被害者和因鼠疫而失去亲人的记忆者们渐渐老去。其痛苦、悲伤和愤怒也逐渐被人忘却。与之相对照,作为加害者的日军细菌战和毒气部队队员因战后受惠于美国的政治判断,反而其重大的反人道战争罪行没有被审判。进而战后在美国统治下,日本政府将广岛和长崎核爆受害者的健康调查,比基尼核试验受害渔船的实际情况等也作为司法交易的条件之一,成为了美国的合作者。
180名细菌战被害者虽然向日本政府提出了谢罪和赔偿诉讼,但在长达10年的岁月中,一边被日本的法院认定了细菌战的实际发生情况,一边却又被日本最高法院作出了不予受理的裁决。同其他的战后补偿判决一样,被告的日本政府不理会事实关系,反而以法律的形式来逃避责任。
没有接受审判并且平安地在战后生活的原731部队成员就是没有反省的日本的象征。这样,如果历史教育本身,其教育者和家长是修正主义的,那么,受其教育的孩子们也就无可救药地陷入了历史修正主义的沼泽。
现在在日本的国会中有不少敌视中国、讨厌韩国的国会议员。我认为日本政治家对国际社会的日本立场和国际社会的认识评价都缺乏敏感性。这样的人占据日本政治的主流正是日本未来值得忧虑之处。正因为如此,如果我的这本书能够对这种事态加以反击,将是我的无上荣幸。
西里扶甬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