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前30年间,尤其自1820年起,北斋作品中颇具特点的色列,是从深蓝色到淡黄色,中间跨越蓝绿色和黄绿色的渐变。1815年后,再版发行《隅田川两岸景色图卷》(Vues des rives de la Sumida)时,他添加了淡蓝色调,或说用淡蓝色调代替了初版中匀称调和的色彩。他在单页版画、摺物和单彩屏风画中使用了颇具力量与深度的蓝色。这些蓝色构成其主要的系列风景画的特点。譬如,在《诸国瀑布揽胜》的八幅画中,蓝色不仅用于营造闪亮而平淡的效果,还用于确立形式。画家用蓝色线条取代了黑色线条,清晰地勾勒出悬岩、树木、地面和人物,因为它比中国墨水更加清淡与轻盈。在缥缈的远方,在围绕富士山青铜锥顶的大海的海平面,它勾画出几叶船帆。配合着浅蓝色和白色,它表现出瀑布的剔透明亮,令阳光透过瀑布,照出水雾浮尘。这蓝色线条标志着一项重要探索,即氛围。为了避免破坏整体的和谐统一,标题和签名也被印制成蓝色。红色的印章鲜少出现。
然而,尽管蓝色的浓淡色度变化丰富,北斋对蓝色色调的偏爱却并不意味着对其他颜色的排斥。它并不会脱离风景画而随意侵入其他形式的艺术表现。《诸国瀑布揽胜》《诸国名桥奇览》和《富岳三十六景》发行后的数年间,一些具有细微差别的绝妙的印刷品也被出版,尤其是两个花卉系列所包含的10幅版画中,花朵构思灵活而精确,色调丰富而宁静,花束新鲜而色彩鲜艳。此外,是一些在银色湍流中跳跃的银光闪闪的鲤鱼,一些青铜乌龟,还有著名的《雪中鹤》(Grues dans la neige)——它们长满绒毛,无精打采地颤抖着,身上带有粉色和蓝色的斑点,飞到絮状的白色雾凇之上。即便在风景画中,蓝色这一主要的气氛色调也常常与纯粹的色调相结合,其临近色调会将轻盈之感传达给后者。显示苍穹深度的暗带下,黄昏天空呈现出火烧似的粉色,在广阔的大海之上以一种蕴含着永恒宁静的姿态不断扩大。在锯木板工人操作的白色长梁周围,一阵红棕色烟雾从炉子里盘旋着逸出,缭绕的青烟越来越轻盈,飞升到空中时稀薄消散。同样的铁锈色调染红了火山山坡和几个工人的外套。这些简单的方法保证了作品中装饰的和谐统一,它们散现于画中而毫不单调,且完全不会剥夺画作的真实性。《富岳三十六景》的其他版画则更为大胆。《凯风快晴》在覆盖山峰的雪脊间,在山坡下沿的松林下,显露出天然的悬岩。《甲州犬目峠》(Vue de la province de Kahi)中,山底是强烈的棕红色;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层间插入了一层深蓝色的雾霭,一直延伸到洁白无暇的山巅。北斋力求通过改变印刷来变换效果,并在同一幅风景画中表现秋日和春日的差别。因此,色调的选择与分布能够决定营造出的是一种强健有力、和谐统一的效果,抑或是激动人心的庄严崇高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