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8月出版新書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存在主义及其他 陈嘉映四十年哲学译作精选集

書城自編碼: 413130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哲學/宗教哲學
作者: 陈嘉映 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222231535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98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英国工业革命:经济的质变、世界工厂的建成与海洋霸主地位的确立 陆海书系
《 英国工业革命:经济的质变、世界工厂的建成与海洋霸主地位的确立 陆海书系 》

售價:NT$ 434.0
汉亡哲思录:儒家思想与东汉三国关系新解
《 汉亡哲思录:儒家思想与东汉三国关系新解 》

售價:NT$ 500.0
汉字东渡:日本汉字趣味谈
《 汉字东渡:日本汉字趣味谈 》

售價:NT$ 398.0
FPGA经典设计实战指南:架构、实现和优化
《 FPGA经典设计实战指南:架构、实现和优化 》

售價:NT$ 505.0
西方现代思想十三讲
《 西方现代思想十三讲 》

售價:NT$ 469.0
俄罗斯通史(1917-1991)
《 俄罗斯通史(1917-1991) 》

售價:NT$ 602.0
精神分析与灵魂治疗(2025版)
《 精神分析与灵魂治疗(2025版) 》

售價:NT$ 254.0
大学问·市镇内外:晚明江南的地域结构与社会变迁(以地方权势阶层为切入点,剖析市镇兴衰与社会秩序变迁,为江南市镇研究开辟全新视角。)
《 大学问·市镇内外:晚明江南的地域结构与社会变迁(以地方权势阶层为切入点,剖析市镇兴衰与社会秩序变迁,为江南市镇研究开辟全新视角。) 》

售價:NT$ 398.0

編輯推薦:
★ 哲学学者陈嘉映四十年哲学译作精选集。从事哲学研究五十余年,哲学学者陈嘉映始终将读经典著作、翻译文本作为通达哲学的一种重要路径。20世纪80年代,他对《存在与时间》的首次译介成为标志性的文化事件,并由此在中国掀起了一股海德格尔热潮。在他看来,做西方思想,翻译是绕不过去的一步。这是因为,当我们用汉语思考哲学问题时,总是通过翻译的文本才能用汉语思考。翻译也是一种思维训练。
★ 从费希特、海德格尔到麦金太尔,不同时代哲学家回应其身处其中的问题。德国古典哲学代表费希特如何看法国大革命以及国家对经济的调控;存在主义哲学创始人海德格尔亲身讲述如何走向现象学,进而关注“存在”本身;道德哲学代表人物麦金太尔详论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萨特等的存在主义,进而提出存在主义的课题。由不同时期哲学家的经典论作看哲学家如何在时代的问题中思考,看到哲学天生就有的贯通一面。
★ 哲学、语言、命运、存在与真理,从哲学的基本任务开始。哲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就是梳理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在一个新词不断生造的当下,论理成了明星登台式的“自我表现”。陈嘉映先生精研海德格尔、维特根斯坦思想,尤其注重对概念的辨析,力图写得明白,做
內容簡介:
费希特问:国家的目的是什么?
海德格尔问:什么叫存在?
尼采问:我们为什么要真理?
麦金太尔问:什么是存在主义?

这是不同时期哲学家在追问的问题,也是陈嘉映先生一直在追问的问题。他从种种概念的辨析入手,尝试通达哲学的根本问题:“人应该怎样生活?”
在本书中,我们跟随作者回到研究的源头处,从德国古典哲学的文化及历史背景、海德格尔讲述如何走向现象学、麦金太尔论存在主义到尼采对善和恶、真与美、心灵与肉体的思考,探索如何连着这些先哲的思想去思考问题。
關於作者:
陈嘉映 首都师范大学燕京人文讲席教授。研究领域为现代西方哲学,包括现象学(尤其是海德格尔哲学)、语言哲学(尤其是维特根斯坦哲学)、科学哲学、伦理学等。主要著作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哲学·科学·常识》《说理》《简明语言哲学》《何为良好生活》《感知·理知·自我认知》《希腊别传》等,主要文集有《旅行人信札》《从感觉开始》《无法还原的象》《价值的理由》《走出唯一真理观》等,编著有《〈存在与时间〉读本》,编译有《维特根斯坦读本》《西方大观念》等,译有《存在与时间》《哲学研究》《感觉与可感物》《哲学中的语言学》《伦理学与哲学的限度》等。
目錄
为纠正公众对法国革命的判断进一言 /费希特
封闭的商业国 /费希特
什么是黑格尔主义 /拉 松
我如何走向现象学 /海德格尔
尼 采 /阿瑟·丹托
存在主义 /麦金太尔
西方大观念之哲学
西方大观念之语言
西方大观念之命运

附录
哲学概念翻译的几个问题
Sorge 及其翻译
汤潮、范光棣《哲学研究》译本的问题
谈《思想方式》及其中译本
漫谈翻译
內容試閱
这个集子收集了我过去四十年里的大多数单篇译文。排列顺序依照所译哲学家的年代顺序,碰巧,也与我翻译这些文章的时间顺序相合。
四十年这个时间跨度很长。我有意保持译文落成时的模样,这次结集出版只做了很少修订。《尼采》一篇则修订较多。这一篇原来标注陈嘉曜译、胡平校,是我哥哥陈嘉曜唯一发表的一篇译文,收入本集以纪念四十年前我们共同切磋学术的时光。当然也因为这篇文章今天仍值得一读。
附录里收入了我讲论哲学翻译的几篇文章以及与几位同事在一次研讨会上的发言。
感谢“理想国”出版这个译文集。我的翻译工作一向得到诸多学友的指点、协助,就这个集子而言,我要格外感谢吴芸菲、徐韬。两篇费希特的译文在最初刊发时标明曾由洪汉鼎校对,在此一并致谢。

1909—1910 年那个冬季,我开始在弗赖堡大学学习神学。主要课业是神学,却也余下足够的时间让我攻读哲学。当时的神学专业本来也包含哲学课程。反正从第一个学期起,在我神学研究班的课堂上,胡塞尔的两卷《逻辑研究》一直摆在那里。书是从大学图书馆借来的。一次又一次地续借倒也不难,看来这部著作没什么学生对它感兴趣。也不知它怎么被弄到这么个不相干的环境里来的。
我此前就从一些哲学期刊中了解到胡塞尔的思想是由弗朗兹·布伦塔诺(Franz Brentano)决定的。早自1907 年起,布伦塔诺的论文《论“存在者”在亚里士多德那里的多重意义》
就是我哲学思考的主要帮助和引导。当然,我在哲学方面的那些最初努力是够笨拙的。当时我最关切的问题还相当模糊。它大概是这样的:如果说人们是在多种含义上言及存在者的,那么哪种含义是起主导作用的根本含义呢?什么叫存在?在文科学校的最后一年,我偶然见到当时在弗赖堡大学讲神学教义的卡尔· 勃莱格(Carl Braig)教授所写的《论存在:存在论提纲》。这书是1896 年他还在弗赖堡大学神学系当讲师时出版的。这本书每一大节末都有亚里士多德、托马斯·阿奎那和苏亚雷斯(Francisco Suárez)的大段引文,同时还附着存在论基本概念的词源解说。
我当时期望胡塞尔的《逻辑研究》能为布伦塔诺那篇论文激引起的问题提供决定性的助益。然而我却在白费力,因为我的路子走得不对头,而这一点是我很久以后才明白的。不过胡塞尔那本书还是让我着迷;在那几年里,我把它读了又读,虽然仍不很清楚到底是什么让我着迷。这本书的魔力甚至延伸到句子结构和扉页这些外表的东西上。在扉页上,我见到出版者马克斯·尼埃梅尔(Max Niemeyer)的名字。我现在还能生动地回忆起那扉页当时看上去是什么样子的。尼埃梅尔的名字和“现象学”的名字联在一起。“现象学”这个名词印在第二卷的副题上,不过当时对我还是陌生的。我那几年对“现象学”这个术语的理解和我对出版者尼埃梅尔及其工作的了解差不多一样又少又不确定。不过尼埃梅尔出版社和现象学这两个名字怎么会连到一处的,这不久就变得比较清楚了。
四个学期以后,我放弃了神学研习而专致于哲学,虽然我1911 年以后几年仍然去听勃莱格所授的神学教义课。因为我对思辨神学很有兴趣,尤其因为这位教师每一堂课上都具体而微地展露出入木三分的思想力量。有时他允我与他一同散步,这时我才了解到谢林和黑格尔在思辨神学中的重要性,而思辨神学与经验派教义体系是不同的。从而,存在论与思辨神学在形而上学结构方面的离合进入了我从事探索的眼界。
不过这一领域时而退后而让位给李凯尔特(Heinrich Rickert)的研究班。李凯尔特的一个学生爱弥尔· 腊斯克(Emil Lask)1915 年作为一个普通士兵战死在加里西亚前线。当时在研究班研讨的就是腊斯克的两篇文章。李凯尔特把自己大大修改过的第三版《认识的对象:先验哲学导论》题献“给我亲爱的友人”。这第三版也出版于1915年,人们认为这一版的题献证实了李凯尔特从他的这位学生那里受益匪浅。另一方面,腊斯克的两篇文章——《哲学逻辑与范畴学说:关于逻辑形式统辖领域的一项研究》和《逻辑形式主要领域的研究》——都十分明白地表现出胡塞尔《逻辑研究》的影响。
这些情况迫使我再一次钻进胡塞尔的著作。不过,这一次开头仍不让人满意,因为有一个主要困难我克服不了。造成这困难的是个挺简单的问题:称为“现象学”的这种思想方式如何行进、展开。这个问题使我不安之处来自胡塞尔的著作本身,因为初看上去这部著作有某种暧昧不明的东西。
这部著作1900年发表的第一卷表明,思想和认识的学说不能奠基于心理学,从而对逻辑学中的心理主义提出反驳。翌年发表的第二卷有第一卷的三倍厚。这一卷描述了对认识建构起本质作用的意识行为。那么说到底它自己也是一种心理学。第五篇涉及“布伦塔诺对‘心灵现象’界说的意义”;这一篇的第9节读上去不是心理学又是什么呢?于是胡塞尔对意识现象的现象学描述就落入了他自己刚反驳过的心理主义窠臼。但若胡塞尔竟会弄出这样粗笨的错误来,那么意识行为的现象学描述本身还有什么意思?如果现象学既非逻辑又非心理学,那么现象学的内核究竟何在?莫非这里出现了哲学的一个新学科,甚至还是特别优
越的一个?
我解不开这些疑问,不知何去何从。就连这些问题本身,我当时也无法像这里这样一清二楚地表达出来。
1913 年带来了回答。胡塞尔主编的《哲学与现象学研究年鉴》(以下简称《年鉴》)由尼埃梅尔出版。第一卷始于胡塞尔的论文《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诸观念》(以下简称《观念》)。
“纯粹现象学”是哲学的“基础科学”,而哲学本身则打着现象学的印记,“纯粹”意指先验现象学。而认识着的、行动着的、估价着的主体的主体性则被设为“先验的”。“主体性”和“先验”两个术语表明,“现象学”有意地、决然地移向传统近代哲学。不过,“先验主体性”通过现象学取得了更原始、更普遍的规定性。现象学仍然把“意识体验”保留为自己的专题领域,不过现在以系统计划和具有保障的方式来研究体验行为的结构以及就对象性来研究在体验行为中所体验到的客体。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