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8月出版新書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南大建筑实验手册(套书共五册)

書城自編碼: 4131449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藝術建筑藝術
作者: 鲁安东 主编
國際書號(ISBN): 9787305291654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111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建制者与外来者:社区问题的一项社会学考察(《文明的进程》作者埃利亚斯,群际关系研究的经典之作)
《 建制者与外来者:社区问题的一项社会学考察(《文明的进程》作者埃利亚斯,群际关系研究的经典之作) 》

售價:NT$ 332.0
神圣的异端:法国中世纪纯洁派叙事研究
《 神圣的异端:法国中世纪纯洁派叙事研究 》

售價:NT$ 500.0
甲骨文丛书·莫卧儿王朝的灭亡:德里1857年
《 甲骨文丛书·莫卧儿王朝的灭亡:德里1857年 》

售價:NT$ 760.0
江南器物志
《 江南器物志 》

售價:NT$ 403.0
Go语言高级编程(第2版)
《 Go语言高级编程(第2版) 》

售價:NT$ 458.0
与贝聿铭同行
《 与贝聿铭同行 》

售價:NT$ 602.0
如何面对爱情里的失望
《 如何面对爱情里的失望 》

售價:NT$ 179.0
至高无上:一场颠覆世界的人工智能竞赛
《 至高无上:一场颠覆世界的人工智能竞赛 》

售價:NT$ 403.0

編輯推薦:
※本套书共五册,精装函套,图文丰富,装帧设计极具质感。
※本书介绍了一组由“南大建筑”教师开展的教学实验,展示了一系列专题课程成果。
※本书适合建筑院校师生、建筑与城市研究人员、建筑师与规划师阅读,也为国内外学者研究当代中国建筑教育提供了一份重要的学术志。
內容簡介:
当代建筑学正面临着巨大的转型挑战,与之相应的,建筑教育同样面临着根本性的变化。自创立以来,“南大建筑”一直将建筑教育视作建筑思想的一种实践形式,将教学与对学科前沿问题的理论探索和方法实验相结合。本书介绍了一组由“南大建筑”资深教师和青年教师正在开展的教学实验,包括“动态与交互建筑”“电影建筑”“建构设计”“技术人文与共生设计”“城市异托邦”特色专题课程。这些课程均已有一定程度的教学积累,包含原创性的对象命题和代表性的教学成果,并基本形成了针对性的教学工具和方法。
關於作者:
主编简介
鲁安东,清华大学学士,剑桥大学硕士、博士,毕业后任教于剑桥大学建筑系,当选剑桥大学沃夫森学院院士、艾萨克·牛顿基金学者。现任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国际城市研究论坛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常务理事。曾主持英国国家艺术与人文研究基金重大项目、江苏省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担任英国Design Research丛书主编、Architectural Design期刊客座主编、《亚洲建筑与建筑工程》(JAABE)领域主编、《建筑学报》和《建筑师》编委、Bloomsbury建筑图书馆编委。曾任伦敦双年展中国馆总策展人、第九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总策展人。
目錄
目录
《动态与交互建筑》目录
基于标准单元的互动建筑界面
基于动态结构的互动建筑设计
思考
理查德·巴克敏斯特·富勒的三个建筑原型
面向动态与交互的数字化建构教学
基于并联连杆机构的动态建筑设计教学研究
动态与互动毕业设计
可伸展的亭子
梦幻廊道
自适应性椅子
双曲面之韵
舞动的穹顶
适应性张拉整体
斯图尔特塔楼
斯图尔特城
舞茧
舞动的长屋

《电影建筑》目录
电影建筑教学图谱
教学活动/学术活动
相关海报展示
思考
电影建筑与空间投射
反思城市观察
作为空间教学的“电影建筑学”课程
课程作业
观察
批评
叙事
场所
表演
运动视觉
园林空间
增强场所
事件
绩溪成像
瞬时园林
展览
两个人的建筑
日常性的影像博物馆
具身想象:电影建筑十年
附录

《建构设计》目录

主线:建构设计纲要脉络
辅线:结构设计纲要脉络
辅线:BIM辅助设计纲要脉络
教学研究
培养构造意识的体系化教学
引入建构的构造课教学
基础阶段:本科生课程作业
手绘开始:建筑立面局部测绘
建筑平剖面测绘
建筑局部构造认知
制作开始:建造图示认知
实地测绘:二年级测绘作业
构造设计:小型文化展廊设计
乡村小住宅客房扩建
回到工地:本科三年级
教学体会
研究阶段:研究生课程作业
2007—2010 基本设计深化——结构、材料、构造的转换分解与整合
2010—2016 基本设计深化——设计概念与材料、构造
2010—2016 基于结构的构造——毕业设计临时展览设计
2017至今 基本设计深化——设计概念与结构分析、材料、构造
实践阶段:学生参与教授工作室实践成果
西南楼内部空间再造
南京大学鼓楼校区文怀恩故居砖墙砌筑特征研究
南京大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科研楼设计
——基于UHPC围护墙板系统的学科群建筑立面模块化设计研究
南京徐家院文旅中心综合楼及酒店建筑设计
南京桦墅村民艺展览馆——三房三法

《技术人文与共生设计》目录
图解共生关键词共生关键词
关键词1:并置
关键词2:集合体
关键词3:多样性
关键词4:共时性
关键词5:气候响应
关键词6:适变性
关键词7:使用后
关键词8:历时性
教学内容 主题课程
国际合作课程1:“外出就餐”南京餐厅的想象
国际合作课程 2:重塑 20世纪城市形态
国际合作课程3:社会—空间图示方法
国际合作课程4:城市发展的再适应
教学成果
教学展览1:“物物相生”设计教学作品展
教学展览 2: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主席奖作品展
教学展览3:无尽之墙:过滤与扩散的建筑学
教学方法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1:拼贴法辅助设计构思 —与剑桥大学
联合教学的记录、反思和探索
教学方法论文 2:设计研究作为一种启发式实践 —与谢菲尔德
大学联合教学中的思考
拓展论文 配景人、主体人与后人类
卫生间的小历史
《建筑评论》的人文视角
旋转木马·城市寓言
研究成果图谱

《城市异托邦》目录
2017—2019
城市设计工作坊Ⅰ
课程简介 On Method: An Opening In Sight
Heterotypes and Other Tales of Nanjing
Heterotypes and Conglomerate Orders of Environment Making in Peripheral Nanjing
Conglomerate Aggregates for Dajiaochang
2017—2019
城市设计工作坊Ⅱ
课程简介 边缘游牧
Project of Line
Urban Regeneration: Transforming the Inner Edges
E. 2.0: Reclaiming the Urban Corridors
內容試閱
《动态与交互建筑》前言
吉国华
1923年,勒·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一书中提出了住宅是“居住的机器”。进入21世纪,随着以单片机为代表的简单计算机工业化模块化所带来的显著的成本的降低,在建成环境中随处收集与处理数据变为可能,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智能建筑进入了具备动态性和交互性的新层次。
建筑与机械有着共同的数学与物理基础:除了二者共同关注的数学中几何学的部分,传统建筑多关注经典力学的静力学部分,而机械更关注经典力学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动态与交互建筑的发展使得二者有了进一步的融合,或者说,展现了二者在本质上的统一。
智能的核心在于自动化的达成,在这一点上,机械显然走在了建筑的前面。而回顾历史,建筑学的发展也正在于吸收学科外部知识来突破边界。在建筑设计中始终包含着对于运动的想象,只是不同的时代技术水平给予建筑的支持是不同的。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的我们,如何利用时代技术开拓建筑的新领域,更加深入地推动建筑的绿色化、工业化、智能化发展,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重大问题。
动态与交互建筑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为动态,所谓动态是一个广泛的研究领域,包括不同的系统和结构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这种丰富的多样性也体现在描述动态性所具有的与形状变化相关的可移动部件或组件的词语上,这些词语包括:适应性、可折叠性、可部署性、进化性、灵活性、智能性、移动性、基于性能、可重新配置、响应性、可变形性和可运输性等。另一方面为交互,和所处的自然环境进行交互以及和使用者进行交互。通过交互,建筑进行动态的调整,并将这种调整通过建筑的形态变化反映出来,从而达成动态的视觉形态。
2017年,我有幸招收孙彤攻读博士研究生,并开始以动态与交互建筑为研究方向。他之前在英国留学,对相关问题有一定的研究,并且参与了一些相关的教学。2018年起,我们便开始在指导南京大学建筑学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时尝试进行动态与交互建筑教学,一年级的研究生也参与进来,以一种放松的方式去接触一个深刻的命题。从2018年以“基于标准单元的互动建筑界面”为题进行教学尝试,到2019年更加强调动态结构的互动建筑设计,进一步尝试突破传统建筑学的已有边界,所有这些尝试都还比较粗浅,但希冀能够引导学生不断开拓新的知识领域、探索建筑的未来。本书旨在对这两次毕业设计成果做一个小结,包括相关的教学思考、教学成果等,作为一份相对完整的教学纪实档案呈现给读者。

《电影建筑》前言
鲁安东

“建筑是凝固的电影,电影是消解的建筑。”在2008年给《建筑师》客座主编《电影建筑学》专辑时,我这样写道。而今天,我可能会这样改写—建筑是发散的电影,电影是凝固的建筑。
建筑与电影是天生的对偶物:建筑发生在真实空间之前,带有对空间可能性的预期和规划,而电影发生在真实空间之后,是对空间可能性的精心演绎,并将可能性浓缩成唯一。二者当然都不能代替真实的空间,它们分别位于真实空间的生前和身后。换句话说,建筑空间是原型性的,它是不完整的,并激发各种可能性。而电影空间是考古学的,它用一种可能性揭示超越空间的真实。建筑关于“即将如何”,而电影关于“已然如此”。
然而真正重要的是位于建筑和电影之间的真实空间,建筑许诺要支持和彰显的那个“即将如何”。在建筑设计中始终包含着对于未来真实空间的想象。一方面,这种想象既关乎使用的便利,也关乎栖居的诗意。它必须是可预见的,才可能被干预和促其实现。因而,这种想象更像是一种智能,如何具体、精确、有效、创造性地想象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建筑也包含着支持这种想象能力的思维和工具,例如透视法、表现图、功能或者动线分析。而思维和工具反过来限制了我们想象什么以及如何想象。
电影建筑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建筑想象的工具和方法,一种影像智能。它通过将电影的“已然如此”引入建筑的“即将如何”,引导设计趋向真实空间,帮助它更好地预期和规划未来的可能性。电影所演绎的是空间被使用和拥有时的真实状态,它用叙事的形式呈现存在的意义。它同样包含着自己的思维和工具,例如角色、事件、隐含着“观者”和“被看者”的视觉等,这些思维和工具把空间转译为一个由人的意图、行动和意义构成的“实践世界”。这些恰恰是建筑创造的“理想世界”最急需补充的。建筑承诺给未来的不应只是它看起来是什么样子,而是如何更好地生活于其中。
自2010年起,我开始在南京大学进行电影建筑教学。从最初以“影像观察”为主要方法的研究生工作坊(见《反思城市观察》),到2012—2017年围绕“空间电影性”分析的研究生专业课程(见《作为空间教学的“电影建筑学”课程》),到近两年在本科一年级开展的“电影建筑:观察、运动、叙事”的通识教学。与教学平行的是大量衍生的学术讨论,许多建筑师、学者、学生参加了“绩溪成像”(2014)、“瞬时园林”(2017)、“空间性的影像诠释”国际工作坊(2018)、“日常性的影像博物馆”国际工作坊(2019)等学术活动。二者共同构成了“电影建筑”教学不断更新的动态图景。本书旨在呈现这一动态图景,包括相关的教学思考、教学成果、学术讨论及展览等,作为一份相对完整的教学纪实档案呈现给读者。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