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8月出版新書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成为真正厉害的人:表现心理学的力量

書城自編碼: 4131994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心理學應用心理學
作者: [美]凯文·R. 哈里斯,[美]艾米丽·皮卡
國際書號(ISBN): 9787111785231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352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AI风暴:中美博弈与全球新秩序(创新中国书系)
《 AI风暴:中美博弈与全球新秩序(创新中国书系) 》

售價:NT$ 352.0
吃对一日三餐  远离阿尔茨海默病
《 吃对一日三餐 远离阿尔茨海默病 》

售價:NT$ 296.0
安娜·卡列尼娜 全2册 插图珍藏版
《 安娜·卡列尼娜 全2册 插图珍藏版 》

售價:NT$ 1826.0
布鲁克林有棵树(纽约公共图书馆20世纪重要的著作之一)
《 布鲁克林有棵树(纽约公共图书馆20世纪重要的著作之一) 》

售價:NT$ 356.0
影响清帝国命运的十张面孔
《 影响清帝国命运的十张面孔 》

售價:NT$ 398.0
不缩水女士:如何面对肥胖恐惧
《 不缩水女士:如何面对肥胖恐惧 》

售價:NT$ 332.0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 活页式教材
《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构造 活页式教材 》

售價:NT$ 204.0
好风景
《 好风景 》

售價:NT$ 218.0

編輯推薦:
这本极具价值的书指出了任何努力中可能影响成功的常见障碍,并提供了易于操作的练习,帮助我们克服这些障碍。本书汇集了数十位顶尖表现者的专业经验,讲述了他们通往各自领域巅峰的心路历程,并提供了实用的建议,教你如何从竞争中脱颖而出,在人群中崭露头角。
无论是体育界、商业界、艺术界还是其他领域的从业者,无论是初出茅庐的新手还是世界级大师,所有的表现者都在职业生涯中遇到过障碍。本书承认每一个成功人士都必须努力工作,并基于二十多年来对表现的研究以及作者们在指导学员职业发展和教授相关课程中的经验,为那些希望规划自己成功之路的人提供了一份蓝图。本书的每一章都包含一些案例研究,展示了个人在追求成功过程中最常见的一个障碍,包括冒名顶替综合征、人为“天花板”、面对拒绝以及不给自己留出休息或恢复时间等话题。随后,每一章的结尾都会为我们提供一系列引人入胜的练习,让我们反思自己的表现和技巧掌握的情况,并帮助我们制定策略以提升表现,从而取得更好的成果。整本书都以“表现心理学”的理论框架为基础,提供了实现成功的清晰且可操作的步骤。
本书献给希望工作顺利、能有杰出表现的人,想突破瓶颈、拥有卓越成就的人,希望心智不断升
內容簡介:
本书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分析了多种阻碍人们成功的心态和行为模式,如冒名顶替综合征、人为天花板、放弃心理、完美主义等,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书中指出,冒名顶替综合征使人们怀疑自己的能力,而人为天花板则是人们因社会观念或自我限制而设定的虚假上限。本书强调,面对失败和拒绝时,我们应将其视为成长的机会而非终点。同时,清晰的目标设定、适当的休息和自我推销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本书还探讨了如何克服资源匮乏和技巧认知缺乏等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反馈和自我评估来提升表现。本书通过访谈和案例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实用的心理学工具和建议,帮助我们突破内在和外在的障碍,实现个人和职业的成功。
目錄
鸣谢
第一章 成功观:历史与现代的不同视角
删除它并重新开始
投入时间
相信自己能提升
掌握有关技巧的知识
本章总结
练习:这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第二章 “满意即可”策略:差不多就行
“满意即可”策略中的时间投入
相信自己能提升——思维模式的影响
资源匮乏
缺乏对技巧的认知
本章总结
练习:还行,我已经很不错了!
第三章 冒名顶替综合征:感觉自己像个骗子
他们在我身上看到了什么?冒名顶替综合征的常见特征
我们都有冒名顶替综合征吗
我们为何容易患上冒名顶替综合征?
如何判断这是不是冒名顶替综合征?
我能做些什么?克服冒名顶替综合征
本章总结
练习:你属于这里!
第四章 人为天花板:这就是我的极限所在
社会默认观念的影响
不共享训练技巧的好处
社会观念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未能看到可能性
失败,就是尚未成功
不害怕尝试
本章总结
练习:我做到了吗?
第五章 放弃:或许我该就此放手
感觉想要放弃吗?
“我没那个本事”——社会默认观念的影响
“我从未得到我需要的东西”——资源匮乏的影响
“我总是不在该在的位置”——对技巧认知缺乏的影响
“我没登上12的高峰,但至少站在了11的台阶上”——坚持目标对“不放弃”的潜在影响
“顾得了这个,就顾不了那个”——目标之间互相竞争的影响
“我不再涉足那些事了”——化解目标冲突
“没问题,我能搞定!”——假装自己行,直到真的行
“43年磨一剑:我的高光时刻”
本章总结
练习:继续奋力前行
第六章 限制你的目标范围:像孩子一样思考
“自我膨胀”(以及我那支离破碎的自尊)
梦想上天摘星和脚踏实地做事——反事实思维的作用
小机会带来大机遇
本章总结
练习:你到底想要干什么?
第七章 面对拒绝:把“不”当作停止盲目努力的信号
“很遗憾地通知你”——被拒绝是司空见惯的事
“哎哟,心好痛!”——拒绝带来的切肤之痛
拒绝的可能原因
拒绝的后果——“我理解你的心情,谁又能理解我呢?”
“面对拒绝,不再感到痛苦”——如何走出拒绝的阴影
“你果然很敏感!”
本章总结
练习:你永远也别想在这个领域获得成功!
第八章 追求完美:找到自身的承受极限,然后勇往直前
传统意义上的完美主义
“你确实训练有素,并且不断进步!
别等完美时机,现在就是最好的开始——告别不安,拥抱未知128
失败,就是尚未成功
小机遇成就大契机
本章总结
练习:现在就开始行动
第九章 目标不清晰:评估自己的发展道路或需求
按菜谱烹饪与凭直觉烹饪
分块修剪草坪
三种常见的目标类型
“我长大后想当法官”——目标的个性化本质
本章总结
练习:我要开始行动
第十章 糖衣之下的真相:正视自身不足
“我在这方面很在行——至少比大多数人强”
实际表现与自我评估——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我们不擅长自我评估,接下来怎么办?
“我要真相——别美化,请直言!”
本章总结
练习:我真的很不擅长……
第十一章 不给休息或恢复留时间:把休息当作头等大事
身体在呼唤休息,你为何不稍作停歇?
“但我这个周末没去锻炼!”——关于精神休息的考量
“我讨厌这样!”——倦怠的负面影响
本章总结
练习:你看起来很累
第十二章 脱轨时刻:宽恕自己,重整旗鼓
我们到达目的地了吗?——坚守原路或另择征途
“我肯定在这方面糟糕透顶”——自我宽恕的
关键作用
谈谈“坚毅力”
本章总结
练习:我可能到此为止了
第十三章 不想脱颖而出:做独特的蓝莓酸奶
毫无悬念的最佳候选人——脱颖而出的重要性
“你永远也做不到!”——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
“我永远也做不到!”——思维模式和冒名顶替综合征的影响
“你做了什么?”——缺乏机遇意识且资源匮乏
制订计划
大胆去做吧——小机会带来大机遇
驯服冒名顶替综合征
发挥创造力
充分利用培训或指导机会
本章总结
练习:做独特的蓝莓酸奶
第十四章 苛刻的听众:寻求反馈或批评
“我未曾意识到自己是如此……”
反馈的来源
“这牛奶闻起来有异味吗?”——警惕误导性反馈或错误反馈
“给我反馈吧!”——寻求导师的批评
“你来自哪里?”——寻找导师,获得指导
本章总结
练习:我是最棒的
第十五章 不推销自己的成就:自我推销不是自吹自擂
“瞧瞧那个自以为是的家伙”
“你永远达不到我这种谦逊的境界”
“这是什么心理?这种心理是好是坏?”
“再来一个”——积累成就的影响
本章总结
练习:请列举三点
第十六章 给有志者的建议
高表现者建议1:成功之路漫长而遥远
高表现者建议2:清楚自己的目标和即将踏入的领域
高表现者建议3:花时间学习并付出努力
高表现者建议4:设定可衡量的小目标
高表现者建议5: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帮助他人,并积极拓展人脉
高表现者建议6:敢于冒险,挖掘那些微小的机会
本章总结
內容試閱
身体在呼唤休息,你为何不稍作停歇?“休息?要是我休息了,就没时间完成待办事项清单上的所有事情了!”这听起来像你吗?或者像你认识的某个人?又或者是恰恰相反,你觉得自己有太多事情要做,所以休息是为了逃避工作?不管怎样,我们的身体可能在告诉我们:是时候休息一下了。你会如何回应?我们希望你能抽出时间休息或恢复精力。然而,休息的概念可能有点棘手。对我们许多人来说,休息并非易事。我们可能会觉得休息会让我们落后更多。不过,还有些人可能没有意识到休息不仅仅是身体上的放松。当我们身体疲劳时,要读懂这些迹象并不难。我们的步伐可能会变得缓慢,或者我们的表现会明显下降。忽视身体疲劳的信号可能会导致身体崩溃,我们很多人都见过这样的场景:马拉松选手笨拙地向终点线挪动,因为他们的四肢不再听从大脑发出的正确指令。那位马拉松选手甚至可能躺在地上,爬向终点线。与身体疲劳相比,心理和精神疲劳往往不那么明显,但同样重要,值得我们去察觉。戴维·埃克尔斯博士是研究专家表现和表现心理学领域的知名学者,还曾与国际上的运动员合作。他广泛开展研究工作,旨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顶尖表现者在不同领域如何发展技能,以及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什么,从而有可能将其应用于训练。这些努力包括尝试让所提出的用于理解专家表现的工具尽可能方便易用。在从事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埃克尔斯博士意识到,“休息是训练过程的一部分”这一理念常常被忽视。虽然身体休息和睡眠对于巩固记忆、学习以及其他生理过程至关重要,但精神休息却很少被提及。当许多人听到休息这个词时,他们可能会想到小睡一会儿或者在篮球比赛中喘口气。然而,精神休息同样至关重要。回想一下,成为高表现者的过程对身心都是极大的考验,但即便面临如此高强度的付出,休息也未必会被优先考虑,因为表现者可能会担心落后于竞争对手或者惹恼教练。这也是埃克尔斯博士强调要把休息提升到与成为高表现者的其他要素同等重要地位的原因之一。正如埃克尔斯博士及其同事们指出的,在研究高表现者的早期阶段,休息就被视为一个核心要素。你或许已经体验过优先考虑休息或恢复的好处,比如,去水疗中心放松一天,或者随便给自己放个“心理健康假”。这些通常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让人恢复精力。值得庆幸的是,有多种方式可以从自发的休息中获益。例如,你可以通过参与一些无须专注思考的日常活动来让大脑得到放松,这对你来说可能是玩电子游戏,对别人来说可能是画画。顺着这个思路,当埃克尔斯博士询问运动员休息对他们意味着什么时,常见的回答是休息就是远离运动,或者不思考与运动相关的事情。精神休息可以被视为一种因人而异的心理状态,对应着每个人的主观感受;因此,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或体验能告知人们应该在何时进行精神休息。然而,有一些警示信号表明你可能没有发挥出最佳状态,你的精神状态也在提示你需要休息了。让我们以妮基(Nikki)为例。妮基意识到自己总是感到疲倦,缺乏继续做手头事情的动力,她很少付出努力,在过去喜欢的事情上也越来越找不到乐趣。她搞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但当她开始和家人谈论此事时,他们告诉她,这是她需要精神休息或恢复的信号。但精神休息是什么样子的呢?构成精神休息的方式可能因人而异。例如,对艾米丽(Emily)来说,精神休息可能是坐在躺椅上,背景里播放着她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她不会积极地参与任何事情;而对凯文(Kevin)来说,精神休息可能是去大自然中散步。律师丹内尔·怀特赛德(Dannelle Whiteside)分享说,对她而言:自我照顾,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模样。除了繁忙的工作,我还要照顾一个大家庭。我并不总是能够去享受按摩之类的放松服务。但我可以说:“嗨,我会每天抽出时间写日记、冥想,做这类事情。”因此,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休息与恢复方式,需要你自己去探索并验证其有效性。尽管具体的休息方式会因人而异,但我们仍然可以探讨一些关于精神休息的共性。“但我这个周末没去锻炼!”——关于精神休息的考量目前,将休息重新纳入高水平表现发展体系的尝试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研究大多聚焦于运动员的精神休息,但这些策略完全可以推广到体育之外的领域。埃克尔斯博士及其团队总结了六种休息方式,这些休息可以帮助我们让大脑放松、变得清醒,从而实现精神上的恢复:①暂时放下对工作、学业或运动的持续思考;②摆脱费力的思考;③不再让工作、学业或运动“绑架”你的生活;④打破日常生活的单调;⑤利用休息时间完成重要任务;⑥在工作、学业或运动之外,拥有自己的个人生活。我们需要学会在心理上从学业、工作、运动或其他任何我们长期参与且可能成为压力源的事务中抽离出来。仔细想想,即使是那些最初让你感到愉悦的活动,在持续高强度投入的第九个月时,也可能成为你的负担。这种过度投入可能会让你陷入其中,以至于你总是忍不住去思考与之相关的事情。这就是“心理抽离”的重要性所在,它指的是我们能够让自己从所沉浸的事物中暂时脱离出来。用“电源开关”的比喻来说,这种心理抽离就像是在大脑中按下“关闭”按钮。它不仅能帮助我们从持续的紧张状态中解脱出来,还能为我们的身心提供必要的恢复空间,从而避免过度疲劳和倦怠。问题在于,我们大多数人至少在某些时候,很难做到真正“关闭”自己的思绪。这可能表现为在本应是休息时间的时候,还在思考需要完成的事情,或者琢磨如何提升自己的表现。或许我们需要练习“关闭那个时刻触发责任感的开关”。然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曾多次在夜里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只因一个念头闯入脑海,继而引发所有需要完成的相关事情纷至沓来。你或许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有人曾跟我说,只有当你在洗澡过程中还在琢磨某个项目时,它才真正属于你。因此,我们很难真正做到心理抽离。如果我们在某个特定时间段内觉得自己没有完成本应完成的所有事情,那么做到这一点(指心理抽离)可能会尤其困难。然而,重要的是要记住,如果我们把自己逼到“掏空自己”的地步,就无法产出高质量的工作成果。从长远来看,我们甚至可能会给自己制造更多的工作,因为当我们不在最佳状态时,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并且可能会出现由于精力不足而导致的潜在错误,而这些本可以通过最初就把休息纳入日程来避免。我们的同事中,那些专注于工业与组织心理学的专家们,常常强调工作与生活平衡的重要性,而这本质上也是第一点要传达的核心信息。如果你能够掌握那个“开/关”,那么,在工作、学习或参加体育活动时,就把它切换到“开”的状态,而一旦你离开校园或运动场地,就把它重新切换到“关”的状态。但是,我们很难关闭“大脑中的开关”,尤其是当我们一直在为一个目标而紧张工作时。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在赛场上,我们都很容易抱有这样一种心态:为了成功,做什么都是应该的。当你努力在世界舞台上竞争时,这种情况尤为明显。在为撰写本书而采访埃克尔斯博士时,他提到,当NFL球员被问及休息对他们意味着什么时,他们表示,休息就是远离这项运动,或者不思考与运动相关的事情。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展示了前文提到的“心理抽离”可以通过避免费力思考来实现,无论你思考的是你的运动队的事情、工作还是学业。有时,这种抽离可以简单到让自己沉浸在一本好书、一部电影或一项爱好中。我们听说过园艺被称为“泥土疗法”,因为你的思绪焦点可以愉快地局限于手头的任务,比如决定何时修剪枝叶或调整土壤,这些事情会占据你的思绪。减少费力思考的一个具体方法就是正念。研究人员发现,当我们练习基于正念的技巧时,我们能够从工作中抽离出来,对工作与生活平衡的满意度会提升,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心理上的冲突也会减少。我们都曾相信或被告知,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学业、工作或运动应该是第一位的,这样我们才能全力以赴。然而,这种思维模式本质上是让任务来控制我们,无论是明示还是潜意识。在这种模式下,我们可能会被截止日期、目标、任务或会议所左右。它可能会吞噬我们的思想,让我们感到一种不健康的义务感,觉得必须达成目标并赶在截止日期之前完成任务。如果我们未能达成目标或错过截止日期,就会担心自己被视为失败者,甚至自己也觉得自己挺失败。培养自己从事一些感兴趣的活动,比如绘画、在大自然中漫步或聆听音乐,能够让我们在精神上得到放松,因为此时我们的大脑不再专注于那些被优先考虑的截止日期或其他任务。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