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抑郁症(精装全彩版)牛津科普系列:拨开抑郁症的迷雾,探索情绪背后的深层真相
》
售價:NT$
449.0

《
天才的盛会:文艺复兴艺术三百年
》
售價:NT$
500.0

《
裘锡圭学术文集(全六卷)
》
售價:NT$
4998.0

《
从马可波罗到马戛尔尼:十三世纪以降的欧亚世界
》
售價:NT$
347.0

《
抗日战争时期中英借款交涉研究
》
售價:NT$
403.0

《
大学问·中国城市史研究系列 茶馆 天津工人 晚清中国城市的水与电 亦官亦商(套装共4册)
》
售價:NT$
1805.0

《
索恩丛书·信仰与权力:阿拉伯世界的裂变与重生
》
售價:NT$
658.0

《
哲学之旅(第8版):一种互动性探究(最新完整版,2025中国-东盟影响力图书)
》
售價:NT$
764.0
|
編輯推薦: |
这不是一本教你怎么“管住”孩子的书——而是一本教你如何真正“看见”孩子的书。如果你曾因孩子的种种问题而感到崩溃,甚至自责;如果你试遍了惩罚、说教、妥协,却依然陷入无解的亲子拉锯战……那么,罗斯·格林教授的这本书会照亮你和孩子之间的路。这不是一套冷冰冰的育儿技巧,而是一种全新的亲子关系哲学。它让我们明白:真正的教养,不是塑造一个“听话”的孩子,而是培养一个能思考、能共情、能解决问题的人。
|
內容簡介: |
父母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弄清楚他们的孩子是谁,以及他们的特长、爱好、价值观、个性、人生方向,然后帮助他们一步步实现目标。父母希望孩子能够独立,但同时也要他们避免做出错误的选择。父母如果太过强势,他们可能得到的是一个冷漠的孩子。父母要想和孩子建立亲密、良性的亲子关系,并不意味着要做一个不负责任、撒手不管的家长。父母不想大喊大叫,但他们确实想让孩子听到并尊重自己的意见。好的教养方式是在孩子的个性和父母的影响力之间取得平衡。 本书重新审视了教养儿童的典型方法,提出了一种合作式的亲子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父母可以放弃“胡萝卜加大棒”,停止纠缠、责骂、威胁和惩罚,同时仍拥有影响力;可以创造一个让孩子感到被倾听、被信任的家庭氛围,从而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本书提供了清晰、具体、可行的准则和沟通策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建立更好的亲子关系奠定基础。
|
關於作者: |
罗斯·格林(Ross Greene)哈佛大学医学院心理学家麻省总医院儿科专家致力于研究儿童与青少年心理问题干预提出过著名的合作与主动式养育法(CPS)著有超级畅销书《暴脾气小孩》
|
目錄:
|
目 录前 言第一章 父母的困惑 001他们不希望自己严厉苛刻、刚愎自用,但也不愿因此导致孩子叛逆无礼;他们力图规避强势高压的教育方式,却又担心放任自流会让孩子消极怠惰、无所用心;他们渴望构建和谐良好的亲子关系,但不愿失去自己的原则和立场;他们不希望动辄嘶吼训斥,却仍期待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能够得到孩子的理解和重视。教育的关键在于拿捏平衡,但有时维持这样的平衡状态仿佛游走于刀刃之上,殊为不易。第二章 当矛盾发生时 009正如疾病来临前,体温会升高,孩子们只是用行为来表达矛盾的存在。为了帮助孩子,父母需要高瞻远瞩,不仅看到行为,更要致力于解决导致这一行为产生的根源。第三章 旧招数 029当孩子难以满足大人们的期望时,很多大人心中的想法是:一个人只要够拼,任何事都能完成。顺着这思路,又牵出另一层意思:若是孩子不能完成某个目标,一定是他不够努力。还有一点,孩子要是达不到外界期望,家长会觉得脸上无光。于是,这些想法驱使父母们不停地催促、给孩子施压,要求孩子加倍努力。然而,这种做法只会抽去孩子的内驱力和适应力。第四章 你的选择 045为什么孩子生活中出了问题,我们就容易和他们闹矛盾呢?答案得归结到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式。事实上,处理这种矛盾,未必得搞成对抗式的斗争。孩子生活上的难题不必演化成冲突。育儿不是我们和孩子之间的较量。第五章 以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 077合作解决问题包括三个阶段:共情阶段、解释大人的担忧阶段和邀请阶段。第六章 那些不该做的事儿 121本章的重点主要是“那些不该做的事儿”。当然,只有你真正尝试与孩子一起执行方法 B,这些关于“陷阱”的提醒才会更具有实际意义。第七章 父母的焦虑 151所有人类——包括父母在内——都有在无能为力时变得特别焦虑的倾向:或是无力实现某些期望中的结果,或是无力产生某些期望中的影响。而当父母感到无能为力时,反而更想使用权力。但是,越用权力控制,反弹就越强,无力感也就越强。对孩子保持清醒的认知对于控制焦虑至关重要。第八章 持久的伙伴关系 175在本章中,我们将审视孩子在不同发展阶段可能难以达成的某些期望,以及面对落差时使用家长单边处理策略(方法 A)和亲子合作策略(方法 B)这两种方案之间的显著差异。第九章 什么是更重要的 233我们寻找的是一种不同的力量。人类的真正力量存在于人性光谱中那些积极、阳光的品质,它们能滋养出各种能力。家长需要通过养育、教育、管教以及沟通来帮助孩子培养这些品质。孩子们无法只靠自己就形成这些品质(同理心、合作精神、阳光自信、韧性十足)。第十章 不再焦虑的父母 261面对众多的育儿建议,也许有时候你会觉得只需开启“自动驾驶”模式——凭直觉行事就好,这种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如果你能想明白哪些事情至关重要,哪些无关紧要,明确自己的优先级和真正目标,就能避免被外界的纷扰所左右。
|
內容試閱:
|
前言 我们要走向哪里? 欢迎阅读本书。打开这本书本身就表明你在认真对待养育孩子这件事,并希望把它做好。这是件很棒的事情。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需要思考以下问题:作为父母,你的目标是什么?你要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如果你对上述这些问题感到困惑,也是可以理解的。如今,关于如何抚养孩子的指导意见到处可见,并且这些意见常常互相矛盾,很难让人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什么是应该优先考虑的,什么是可以暂时搁置一旁的。更具挑战性的是,当你的孩子没能满足你的期望时,你不知道应该如何智慧地应对。 让我们首先思考一下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关键的任务是什么。他的首要任务是需要弄清楚自己是谁——他的技能、情感、信念、价值观、个性、人生目标和方向是什么——他需要接受自己是谁,然后追求并过上与他的特质相适应的美好生活。作为父母,你也有类似的任务:你也需要了解你的孩子是谁,接受他真饮食起居、家庭作业、体育锻炼、日常活动、交友约会和考试成绩消耗精力时,你很容易忽视大局。但训练自己具有理想父母的大局观是值得的,这不仅是为了维持良好的亲子关系,也是为了培养孩子具有健全的人格和最佳行动力。我们需要提高“游戏”水平,从改变我们养育孩子的方式开始。 现在,请允许我简单介绍一下自己。我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两个孩子现在都十几岁了,所以我亲身经历过养育子女的所有甜蜜和烦恼,也跨越过为人父母的所有高峰和低谷。我认为养育孩子是最有趣和最令人谦卑的生活经历。我还是一名具有超过25 年从业经验的临床心理学家,致力于研究患有社交、情感和行为障碍的孩子。我在家庭、学校、医院精神科、监狱等不同的场合中和成千上万的孩子一起工作过。我接受的心理学教育和工作经验在养育自己的两个孩子方面为我提供了便利吗? 我想是的。但就像其他人一样,我必须了解我的孩子们,弄清楚他们是谁,这是养育孩子的起点。我一路上都在不断调整自己,因为孩子处在不断成长和变化之中。 在我的第一本书——《暴脾气小孩:教养执拗、易怒孩子的新方法》(The Explosive Child )中,我阐述了一套养育具有挑战性行为的孩子的方法——现在被称为“合作和主动式解决方法”(CPS)——这种方法让孩子的照看者把关注点较少放在改变孩子的行为上,而更多地关注如何与孩子们合作解决那些导致行为产生的问题上。你会在这本书中读到很多关于这种方法的内容,因为它同样适用于那些行为更为“正常”的孩子。看,“正常”的思维方式很不契合的观点,很多策略对你来说也可能闻所未闻。但是,试着让这些想法慢慢渗透,认真尝试一下这些策略,不是浅尝辄止——你很有可能会欣喜地发现这些观点和策略很有价值。 罗斯·格林于美国缅因州波特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