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8月出版新書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欲买桂花同载酒 终不似少年游:花有重开日 人无再少年

書城自編碼: 4133063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學中国现当代随笔
作者: 林殊文 著
國際書號(ISBN): 9787519486679
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32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54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旧庙新神:晚清变局中的孔庙从祀(论衡系列)
《 旧庙新神:晚清变局中的孔庙从祀(论衡系列) 》

售價:NT$ 296.0
道心惟微:中国大一统王朝的战略文化与历史启示
《 道心惟微:中国大一统王朝的战略文化与历史启示 》

售價:NT$ 500.0
重写灵魂:多重人格与记忆科学(共域世界史)
《 重写灵魂:多重人格与记忆科学(共域世界史) 》

售價:NT$ 556.0
新伦巴第街:美联储如何成为最后交易商
《 新伦巴第街:美联储如何成为最后交易商 》

售價:NT$ 296.0
权力与财富 晚清时期的金融博弈(以金融视角重构晚清史,揭开晚清金融体系背后的权谋暗战)
《 权力与财富 晚清时期的金融博弈(以金融视角重构晚清史,揭开晚清金融体系背后的权谋暗战) 》

售價:NT$ 367.0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修订译本
《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修订译本 》

售價:NT$ 367.0
微海幻境:神秘海洋生物微观之旅
《 微海幻境:神秘海洋生物微观之旅 》

售價:NT$ 1015.0
企鹅海盗史
《 企鹅海盗史 》

售價:NT$ 454.0

編輯推薦:
★全网超百万话题热度【教育闭环】深度解读。
★年少读不懂,长大才顿悟——“年少时课本里埋下的子弹,终在某个疲惫的深夜击中眉心。”
★精选20篇经典名作,20个当代生存困境破局思考,揭示【教育闭环】的深刻意义。
★用《送东阳马生序》破解寒门苦读困局,借《氓》撕开当代情感博弈真相,从《孔乙己》照见学历贬值焦虑,穿越时空的共鸣,直击当代人成长困境。
★年少时学过的课文,藏着成年后的人生答案!让人在共鸣中润物细无声般完成自我和解。
★苏轼的人生快乐指南、纯爱战神卓文君的爱情反思、陆游的失败婚姻启示录等,用古人的【顶级清醒】,治愈现代人的焦虑。
★有些道理古人早已写下,我们却用整个青春才明白。
★金句频出,直击人心,每篇【自带朋友圈爆款文案】,可用作知识分享、朋友圈文案、演讲素材等。
★装帧精美,双封设计,文艺封面“意气风发少年时”的诗意视觉,契合国风审美,适合打卡拍照。
★适合作为毕业礼物、职场青年自愈读物,或送给曾经懵懂年少的自己。
★随书赠送“少年意气”书签1枚。
內容簡介:
这是一本写给每个人的心灵之书,也是一本人生释怀书。
我们都曾在年少时匆匆时,漫不经心地翻过那些经典篇章,当时或懵懂不解,或死记硬背,只为应付一场场考试。然而,当岁月的子弹呼啸而过,在经历世事浮沉、品尝生活五味之后,那些曾经“读不懂”的文字,却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以一种醍醐灌顶的方式击中我们——原来,教育的闭环在那一刻才真正完成。
作者林殊文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共情,精选了《送东阳马生序》《氓》《孔乙己》《范进中举》《少年闰土》《滕王阁序》等二十篇我们耳熟能详的古诗文,她不仅带我们重新解读这些名作,更结合当代人的真实生活、职场困境、情感迷思与成长代价,进行了一场“教材考古”式的成年再解码,也给出了当代生存困境的破局思考。“学生时代厌恶的古诗文”变成“成年后的人生指南”,年少时学过的古诗文,藏着成年后的人生答案,让读者在深深的共鸣中润物无声般完成自我和解。
關於作者:
林殊文,青年作家,生活观察者。
希望通过写作与读者一同在重读经典中,找到与生活和解的勇气,拾回那份虽不可再生却弥足珍贵的少年心气所留下的余温与启示。
目錄
序言 |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
辑一:只有那年,胜过年年
刻舟求剑:只有那年,胜过年年
氓:拒绝恋爱脑,勇敢跳出火坑
人面桃花:物是人非里,我最想念你
白头吟:爱情至上,则必为其所伤
钗头凤:婚姻是两个家庭的结合
锦瑟:人生是一场不断的失去
辑二:小时候真傻,居然盼着长大
项脊轩志:越长大,越想家
回乡偶书:我才是这村里长大的人
陈情表:亲人在,人生尚有来处
祭十二郎文:来日并不方长
辑三:每个大人都曾是小孩,只是少有人记得
送东阳马生序:读书是看世界的路
唐多令: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寒窑赋:尽人事,听天命
劝学诗:年少正是读书时
记承天寺夜游:浪漫难觅,知已难求
辑四:你怎么哭了,这不是梦寐以求的长大吗
滕王阁序:人生是数不尽的漂泊
范进中举:人人笑他,人人皆是他
孔乙己:脱不掉的长衫和下不了的高台
少年闰土:我慢慢接受了自己的平凡
游褒禅山记:做难事,必有所成
內容試閱
序言: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
看到网上有人说:
年少时初读《送东阳马生序》,不以为意,长大后才明白,别说读书太苦,那是我们去看世界的路。
恋爱过才读懂《氓》,年少时以为爱情是山盟海誓的热烈,是奋不顾身的勇敢。但如果爱得太卑微,也终是遍体鳞伤。
找工作时才读懂《孔乙己》,寒窗苦读十多年换来的学历,却成了我们脱不下的长衫和下不了的高台。
领略了社会名利场上的“熏风”后,才想起《范进中举》,最初嘲笑范进,后来理解范进,最终却也成不了范进。
当少年的懵懂无知,变成中年的饱经风霜,我们以成长为代价。直到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时间和渐行渐远的人,慢慢模糊成我们记忆中的影尘。
初读不知书中意,再读已是书中人。
就在这一刻,某些记忆的波涛排山倒海般朝我奔涌而来,重重地砸向了我。小时候,老师、父母和朋友所说的、那些在当时听来一知半解的话,在某一瞬间倏然地融会贯通了,就像成熟的豆英,在初秋的微风中,“咔嚓”一声爆开了。
也许,这就是成长的瞬间吧。
人不是活一辈子,而是活几个瞬间。人生的每一段时光值得我们铭记的事仿佛就那么几件。中,
对于书中的每一篇文章,我们或许似曾相识,或许耳熟能详,但今天所感受到的意蕴真谛与以前肯定是截然不同了。一篇篇文章仿若化身一位又一位和蔼可亲的老者,与我们相对而坐,促膝长谈,在他们的循循善诱之间,那些曾经没有读懂的谆谆教诲与肺腑之言,穿过漫长的幽幽光阴,与沉甸甸的人生发生真实的碰撞,电光石火之间,我们才终于解锁了前人的智慧良言。
这时,你真想由衷地感慨:原来世间的繁华盛景、颠沛流离,早就被古人写进诗文里了。原来,我们的生活和困境,古人也早就体验过了!
杨绛先生说:“年轻的时候认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
罗曼·罗兰也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世界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每一个大人都曾是小孩,只是很少有人记得。当小时候那些读不懂的故事,成为我们长大后的真实生活,才然领悟我们曾梦寐以求的长大,竟然是这般滋味!小时候真傻,居然盼着长大……
如果感到无能为力,那就顺其自然吧;如果心无所恃,那就随遇而安吧。年轻时执着什么都不为过,成熟时放弃什么都不是错。
这烟火人间,事事遗憾,却也事事值得。
若能知遗憾而惜当下,那么往后所有的经历,便都会让你邂逅生命里最美的风景。
最后,愿你历尽干帆,归来仍是少年;愿你听风八百遍才知是人间。

刻舟求剑:只有那年,胜过年年
战国时期,有一个楚国人搭乘一条船过江,船驶到江心时,他一不小心,把随身的宝剑从船上掉到江里去了。他随即在船舷上刻了一个标记,并暗自嘱咐自己道:“记住,我的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
等船过了江,他才从容不迫地按照他在船上刻下的标记,跳下水去寻找。试想船早已离开江心靠岸了,而掉在江中的剑怎么会跟着船一起移动呢?当一个人已经向前走过了很远的路程,再回过头去寻找当初丢失的东西,又怎么会找得到呢!
刻舟求剑,每一个孩童都听过的寓言。
世人无不嘲笑这个刻舟求剑之人的愚蠢,可是你真的读懂这个故事了吗,还是仅仅听过这个道理而已?如果一个深刻的道理没有跟自己的人生发生激烈的碰撞,没有和现实发生真切的联系,它便永远只是一个理论。直到你经历世事沧桑,在无可奈何之间有了切肤之痛,才恍然惊觉,原来自己也是那个刻舟求剑的愚人,此时你才真的领悟了它深刻的内涵。楚人丢失了珍贵的宝剑,而有人弄丢的是一个爱而不得的人,他(她)又该如何安放这人生的遗憾呢?
人生最美好的事情莫过于爱情,初见时的美好在每个人心底都难以忘怀,相处时的甜蜜光阴也让人怀念。然而世事无常、人心易变,当初那个把你捧在手心的人,有一天开始变得敷衍了事,此时你的鸵鸟心态就是一种对对方的纵容而他的朝三暮四何尝不是对你的欺骗。如果一味隐忍,试图以削足适履的方法换取他的回心转意,也不过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和不负责。生活是自己的,当对方心意变幻、感情消散的时候,我们何不潇洒地做回自己。
可是,人总是会一次又一次地爱上第一眼就喜欢的东西,不是吗?
难道那些一起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一起经历过的一场又一场的往事,就真的能够轻易地一笔勾销吗?
某天,和一位朋友坐在一个安静的酒吧里,她闷闷地喝下一大口鸡尾酒后,突然低声地诉说:“当我瞒着所有人跨越两千多公里,从北京飞到深圳,一个人坐在那间常去的酒屋时,旁边客人的谈笑声不时传来;一个人走在深南大道上,街道两旁的凤凰花依旧灿若丹霞;一个人走在水围村夜市,牛杂店铺里的人间烟火气依旧蒸腾。这些曾留下我们身影的地方,依旧上演着别人的精彩,但那个消散在人海里的身影永远也不会出现在我的身边了。这时候我才知道,我还能回到那个地方,但回不到那个时候了。”
这位朋友与前男友相识于2019年的初雪,那一天刚好立冬,两人目光猝然相会时,北京的街头正飞舞着漫天白雪。阳春三月,北京遍地盛开着紫色二月兰,莺飞草长,爱她的人正微笑着向她走来;他们一起去汕头南澳岛,开车绕岛一圈,并肩欣赏了一场壮美的海上落日;两个人第一次坐轮渡去三亚,一起雀跃着看飞鱼在银光粼粼的海面翻跳。
世间的相遇总是猝不及防,离散同样出乎意料。他要回深圳的那一天,也是下雪天,他们在机场聊了好多。他说想喝一杯星巴克,当她买回来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他了只有候机室座位上留下的一串项链和一套《平凡的世界》那是她送给他的二十八岁生日礼物,她心里也知道留不住他。后来,听朋友说,他辗转去了汕头、广州,最后落脚潮州。“他说过最喜欢北京的漫天飞雪,可后来怎么就不喜欢了呢?”她说这话时,声音越来越低沉,低得像是在自言自语,良久,她又幽幽地说道:“北京太冷,冷得那天晚上我都不知道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发抖。”
她喝的那杯鸡尾酒名叫玛格丽特,是用40度的龙舌兰酒与40度的君度酒,以及柠檬汁调配而成的。相传,这是一位调酒师为了纪念已故的恋人所调,杯中的青柠汁略带酸味,杯壁上撒有一圈盐边,喝的时候用舌头卷一点盐,酸涩中透着咸,仿若失恋之人心中的酸楚和怀念。看着她酒杯中的气泡在一点点变少,像极了人世间的缘分。
有人说,分手后的故地重游便如同刻舟求剑。
怀念过去,就是在时间的长河里刻舟求剑。刻舟求剑,刻的是记忆,求的是遗憾,负负却不能得正。
梦里故地重游,醒来不过一场空。莫不如在一起的时候,好好珍惜彼此,认认真真地去爱。
我们一辈子会遇到很多人,也会发生很多故事。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愿我们都能保持一份“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酒脱以及一份“失我者永失”的底气与骄傲。

原文欣赏
刻舟求剑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项脊轩志:越长大,越想家
当一个人离开了家乡,而怀想家乡,那些厚厚的思念,隔着斑驳的光阴,才更见沉淀。项脊轩是归有光的家族世显赫时,建造的一座小书房,曾历经百年风霜,到归有光这一代时已经成为一座漏雨飞尘的百年老屋了,归有光曾修葺过一次才不再漏水。
小书房清幽无比,归有光常在此读书,庭院空寂,闲来无事时,能听见各种不同的叫声。院子中种植着兰花、桂花、青竹等花木,偶尔有小鸟飞进来啄食,人走近也并不飞走。每到十五月圆的夜晚,皎洁的月光把半个墙面照得明亮,桂树在墙上投下错落的影子,微风吹动,树枝也跟着摇曳,树影婆娑多姿,多么美好可爱。

就着斑驳的时光,我们仿佛看到了归有光小时候。那时,他家中还住过一个上了年纪的妇人,她是归有光祖母的婢女,曾给两代人喂过奶,归有光的母亲待她很好,因项脊轩的西面与内室相连,归有光的母亲曾经常来这里。后来,他母亲去世了。
有一次老妇人对归有光说:“这个地方,你母亲曾在这里站过。”
老妇人又说:“当年你姐姐在我怀里哇哇大哭,你娘就用手指敲着门板问:‘孩子冷吗?要吃奶了吗?’我就隔着门板和她答话。”
老妇人的话还没说完,归有光就哭了,老妇人也哭了起来。
归有光少年时起就在项脊轩中读书,有一天祖母经过此处,看到他如此用功倍感欣慰,
此时归家已经好多年没有子孙因读书而考取过功名了,祖母轻轻地为他掩上门,过了一会儿,她拿着一块象牙笏板来到这里,递到归有光手上,那是他祖母的祖父当年上朝时用过的,这位先人在宣德年间任太常寺卿,祖母认为孙子有一天一定可以光耀门楣。
光阴如流水,往事却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归有光成年后,又在家中娶了妻。年轻的妻子回家省亲时,几个待字闺中的妹妹听说姐姐家有这么一间小阁子,都好奇地向她打听。当归有光在书房执卷用功时,妻子时常为他端茶送水,听他讲古人的故事,有时候也会坐在他身边写写画画,少年夫妻一起度过了一段琴瑟和鸣的美好时光。后来,他妻子亲手在庭院中栽种了一棵枇杷树,结果不到第二年妻子就去世了。许多年以后,当归有光再一次想念起妻子时,只见庭院中那棵枇杷树已经长得挺拔茂密,像一把大伞盖一样了。光阴荏苒,时过境迁。
后来,经历世事变迁,归有光不得不外出谋生,于是搬离了故园。但这篇《项脊轩志》却记载下那些幽幽光阴中更迭变迁的人世和他大的大半个人生。这份深情愁绪跨越时空依旧涤荡在每个人的心中。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份对家的寄托。许是故园斑驳的墙壁,或许是庭院里那棵高大的梧桐树;或许是照顾你饮食起居的奶奶和妈妈;许是陪伴你长大的哥哥和姐姐。长大后,我们像离巢的鸟儿一样飞向了远方,但我们又何尝不是被放飞的风筝,牵着我们的那根长长的线的另一头一直留在故乡。
我的童年很大一部分时间是跟着爷爷奶奶一起度过的,小时候房前屋后栽了很多树,有榆树、槐树、椿树、梧桐树,唯独院内栽了两棵石榴树,爷爷跟我说,石榴代表多子多福,栽在院子里象征着吉利。每年中秋节前后,是石榴树结果的季节,爷爷总会从树上摘下石榴给我吃。后来,他还把石榴树下滋生出来的枝丫连根挪到南墙根下,于是院子里又多了一排石榴树苗。
五六岁的时候,我从自行车上摔了下来,小腿骨折。从医院打了石膏回来,每天只能躺在床上,所谓伤筋动骨一百天。我每天躺在床上,只能盯着房梁发呆,你或许很难想象,这对一个每天疯玩的孩子来说,是多么大的煎熬。
起初小伙伴们还会来找我玩,可他们每次来了,我都不能和他们一起出去玩,渐渐地来找我玩的小伙伴就越来越少了。后来,干脆一个也没有了。有一天,比我大两岁的堂姐来了,她得知我还不能下床玩耍,没有像其他小伙伴一样径自离去,而是跑到院子里捧来许多石榴树叶子,她说:“你看,这是什么?”
说着,她使劲把手里的叶子高高地撒向半空,叶子飘飘洒洒地落在我的身上,我觉得有趣极了!后来,她又去摘了石榴树花,石榴树开得花火红火红的,从天空飘散下来,每一个花瓣都像一个在空中跳舞的可爱的小精灵。
我们就那样玩了整整一个下午,那一个下午也成了我童年里最闪闪发光的记忆。
后来,因为要翻新老房子,爷爷和奶奶暂时搬进二叔家住。那时候我已经在外地读大学了。二叔家院子里也有一棵石榴树,但这棵树和我家院子里的不同,它长得很高大但果子却很小。那一年国庆节放假,我回家住了几天,临开学返校时,爷爷执意要摘石榴给我吃,可是那么大一棵树,只有在很高的枝丫上结了几颗果子,很不好摘,爷爷费了很大的力气,却只摘下来一颗石榴,当时表弟、表妹们都在,爷爷却独独把那一个石榴给了我,看着爷爷拿着石榴径直走向我,我顿时泪眼婆娑。这似乎成了我和爷爷间无需宣之于口的默契。
我很小的时候,从野外挖回来一株桃树苗。爷爷很是爱惜,他精心地把它栽在南墙根边上,很多年过去了,我几乎忘了那棵桃树,有一年我回到家,爷爷兴高采烈地跟我说:“你小时候挖回来的那棵桃树已经开始结桃子了,那是棵九月桃,比其他桃子结得晚,但果子也比一般桃子甜。下回等你回来了,一定尝尝。”
我很惊喜那棵桃树竟然结果了。
第二年等我回去的时候,已经过了桃树结果的季节。每次都是回到家以后,才想起这回事。那次爷爷跟我说:“今年结了不少桃子,我都摘下来给你留着,在窗台上放得太久了,都开始坏了,不能再放了。有的还被小鸟啄坏了,我只好把剩下的给吃了。”爷爷絮絮叨叨地说着,我知道他是没等到我回来。
又过了很多年,我已经工作了,回家的次数就更少了。有一年春节回家,家里的亲戚都催着我结婚,要我眼光不要太高、不要太挑剔,我也不知道该怎么为自己辩驳,只好尴尬地笑笑以示回应。有一天吃完午饭,跟爷爷坐在院子里,爷爷又提起那棵桃树,他说:“你小时候挖回来那棵桃树,是棵九月桃,比别的桃树开花结果都晚,但结出来的桃子比别的都甜。”
“是啊,我一直还没吃到过呢。”我再一次不无遗憾地说着,结果爷爷话锋一转。
“每棵树开花结果都有时节,人也是,每个人开花结果的时间也都不一样。你结婚要比别人晚,爷爷知道,你以后会过得最幸福。”
日影倾斜,院子里投下一老一少两束光影,在岁月的长河里,凝固成爷爷对我的爱。
许多年以后,我终于得遇良人顺利结婚,真的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可遗憾的是,院子里再也没有爷爷的身影了。老屋破旧,风一吹,只能听见野草的唰唰声……
儿时的一砖一瓦都再无踪影,儿时的玩伴也四散各地,但故乡却成为每一个人心中最浪漫的锚地。
在我们很小的时候,故乡在每个人的心中都种下了一颗叫作“思念”的种子,随着年龄的长大,它在我们心中变得也越来越枝繁叶茂。
你会想起故乡吗?

原文欣赏
项脊轩志
明·归有光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皇帝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