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文治天下:宋朝政治文化漫谈
》
售價:NT$
380.0

《
丝与茶:18世纪亚洲商品在斯堪的纳维亚
》
售價:NT$
490.0

《
不可思议的树:一本可触摸的纸上年轮博物馆
》
售價:NT$
429.0

《
中国蝉科图谱
》
售價:NT$
559.0

《
清学沉思录
》
售價:NT$
834.0

《
我的前半生(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亲笔自传)
》
售價:NT$
505.0

《
社会正义谬误:机会平等比结果平等更重要
》
售價:NT$
352.0

《
汗青堂丛书152·草原帝国:阿提拉、成吉思汗与帖木儿
》
售價:NT$
765.0
|
編輯推薦: |
少年立志 从戎报国
考入黄埔一期,竟然是冒同学之名?在军校和共产党人交好,上了被捕杀的黑名单?
驰骋东征 浴血北伐
东征中的热血青年,第一次参加战斗,感觉“像是一次登山越野比赛”。
北伐期间感染瘟疫,高烧月余,大难不死。
3.投身抗日 南征北战
保定战役中,和主力部队失联,坚持奋战至最后一刻,后方居然传出了“壮烈殉国”的消息。
昆仑关战役,亲率第五军力挫日本“钢军”,日军作战日记中写道:“其战斗力为对华作战以来从未遭遇者。”
远征印缅,担任中方军队的实际最高指挥官,在蒋介石和史迪威之间斡旋调和,终于打通了中印公路生命线。
4.细节决定成败
在徐州会战后期,从善如流,预见风险,架设浮桥,成为十余个师撤退的关键通道。
同袍情深
长城抗战半个世纪后,重回古北口,凭吊十七军为国捐躯的壮士。
昆仑关战役,郑洞国将军任职两年,战役结束后,他捐出一年半的薪水在兰姆伽为中国士兵修建公墓。
屡屡与死神错肩的福将
台儿庄的炮火中,被敌人的弹片击中左胸,竟然靠口袋里的一枚银币挡住了弹片。
昆仑关战役中,被日军飞机发现目标,一阵扫射之后,随行全员毫发无伤。
抗战史是每个
|
內容簡介: |
郑洞国(1903-1991),字桂庭,汉族,湖南石门人,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功勋卓著的抗日将领、民革卓越的领导人。
早在学生时代, 郑洞国就参加了五四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1924年,他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接受了严格的军事教育和革命思想的熏陶。毕业后,他经东征,历北伐,接受了血与火的洗礼。郑洞国将军是最早参加抗日战争的国民党将领之一,先后参加了保定会战、漳河战役、徐州会战、归德战役、武汉会战、昆仑关战役和鄂西会战等战役。在中国驻印军反攻缅北战役中, 他担任中国驻印军新一军军长和副总指挥,参加收复缅北要地密支那攻坚战。抗日战争期间,郑洞国将军转战南北,功勋赫赫,为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的重要时刻,郑洞国将军脱离国民党阵营,毅然回到人民的怀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历任水利部参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专员,第二、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第五、六、七届中央副主席,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等职,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祖国统一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
《我的戎马生涯——郑洞国回忆录》以第一视角展现了郑洞国将军从热血青年成长为抗日骁将的历程,重点记述了长城抗战、台儿庄战役、昆仑关大捷、远征印缅等重大战役中亲历的浴血奋战。抗战胜利后,他积极投身祖国和平统一事业,担任民革中央副主席期间广泛联络海内外人士,为促进两岸交流鞠躬尽瘁。这部回忆录不仅是一部个人抗战实录,更折射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字里行间浸透着爱国将领对民族复兴的赤诚追求。本书自1991年出版以来广受海内外读者推崇,成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和抗战史的重要文献。此次再版增补了近百幅珍贵历史图片和严谨的考据文字,既是对先辈精神的传承,亦是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这一郑将军毕生夙愿的深切呼应,更希望读者在郑洞国将军质朴、亲切的文字中铭记历史,在新时代继续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
|
關於作者: |
郑洞国(1903年1月13日—1991年1月27日),湖南石门人,中国国民党陆军中将,著名抗日将领。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曾参加东征、北伐。抗日战争期间,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师师长、第五十二军军长、中国远征军新一军军长等职,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昆仑关战役及中国远征军滇缅作战,战功卓著。1948年辽沈战役期间,任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1兵团司令,率部在长春被围,后于10月19日放下武器投诚。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水利部参事、国防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职,为祖国统一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贡献。1991年1月27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郑建邦,1957年1月生,湖南石门人,1982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现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曾整理其祖父郑洞国将军的回忆录《我的戎马生涯》,著有《铁血儒将郑洞国——中国抗日名将郑洞国图传》《家事沧桑——外公外婆家族的百年老照片》,与章戈合著《黄埔忠魂——郑洞国传》,主持编辑《邓小平论祖国统一》,主编《长城与抗战》、图文故事集《台湾记忆》、征文集《情系海峡,缘结两岸》,担任过《论“台独”》《再论“台独”》《台湾前途与“一国两制”》《民革祖统工作读本》等书的策划和部分章节的撰写工作。
胡耀平,1959年生,湖北麻城人,1978年入伍。毕业于原北京军区军医学校,任原北京军区联勤部门诊部主管技师。曾参与整理郑洞国将军的回忆录《我的戎马生涯》,与郑建邦共同著有《铁血儒将郑洞国——中国抗日名将郑洞国图传》。
|
目錄:
|
第一章 青少年时代
002… ……我的童年生活
006… ……少年求学及第一次投军
012… ……投奔广州 弃学从军
第二章 在大革命的洪流中
020… ……火热的军校生活
039… ……第一次东征
053… ……讨伐杨希闵、刘震寰
059… ……回乡省亲及归队
066… ……北伐战争
第三章 1927 年后的十年征战
080………宁汉对立和二期北伐
091………讨桂、讨冯、讨唐战争
095………中原大战
107………平定石友三叛乱及宁粤对立
110………进攻鄂豫皖苏区
121………悲壮的长城抗战
143………江西“剿共”战争和西安事变
第四章 抗日军兴
156………平汉路北段的涿州、保定战役
178………徐州会战
216………从徐州撤退到武汉会战前后
232………血战昆仑关
261………参加枣宜会战及驻防宜都
第五章 远征印缅
276………受命赴印
286………缅甸战争的缘起
299………兰姆伽训练营地
321………筹划反攻及修筑列多公路
333………反攻缅北之役(上)
384………反攻缅北之役(下)
422………抗战胜利前后
第六章 参加东北内战
440………奉派去东北
449………进占沈阳前后
456………进攻本溪及首战四平街
464………进占长春、永吉
475………进攻热河
478………进攻南满 四战临江
487………再战四平街
501………陈诚到东北后的“杰作”
519………蒋、卫在东北撤守战略上的分歧
526………部署永吉撤退和受命防守长春
534………困守长春
553………放下武器 退出内战
第七章 走向新的生活
582………去解放区
590………参加新中国的建设
附 录 我担任郑洞国副官的日子 / 黄仁宇
612………印度与缅甸
633………上 海
|
內容試閱:
|
新版序言
祖父的著作《我的戎马生涯——郑洞国回忆录》自 1991 年出版之后几经再版,深感欣慰。该书出版之后,经常收到海内外读者的来信,对祖父正直、爱国的人生予以积极的评价,对那些为了民族英勇献身的先烈们表示十分的崇敬,对故去的老一辈革命家和前辈们表示深切的怀念。纵观祖父一生,许多研究近现代史的专家们的评论还是比较衷恳的:抗日战争的英勇骁将,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祖国和平统一是他毕生的愿望。
中华民族数千年,就是一部顽强抗争、不断进取的历史,尤其在抗日战争时期呈现出全国人民面对侵略者,万众一心,妻送夫、父母送儿郎,慷慨赴死上战场的历史场景,永远值得后世敬仰,祖父郑洞国将军就是他们当中不惧生死、英勇抗击的战士。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东北三省,又夺取热河,中国军队十七军在古北口长城与日军进行殊死决战,祖父郑洞国任旅长。他亲率二师四旅坚守南天门,与日军拼命鏖战八昼夜。在阵地大部失守,日军蜂拥而至的紧要关头,将军为示必死之心,甩掉军装,只着衬衫,手持武器,亲自率领部队冲锋,奋勇击退日军。
抗战全面爆发,祖父郑洞国任师长。他率二师参加保定会战,固守保定城至漕河一线阵地,多次予敌以重创。主力撤退后,二师后方也为日军抄袭,祖父率部仍与之血战一昼夜。保定城破后,又与敌展开巷战,赖友邻部队前来接应,才得以率军杀出重围。
台儿庄大战之初,日军第十师团攻陷滕县,祖父率二师火速开往运河南岸占领阵地,在利国驿与敌隔河交战。他命重榴弹炮营,向敌阵地猛烈轰炸,迫使日军放弃强渡运河企图,转攻台儿庄。继率部攻击枣庄、北大窑、峄县之敌。并随主力部队迎击日军第五师团坂本支队,将 4000 余敌击溃于杨楼、底阁一线。随后与兄弟部队一起,复将敌濑谷支队击溃,取得了台儿庄大捷。此战之后,中国军队撤至邳县以北沿运河一线拒敌,二师担任燕子河、大刘庄一线防务,与敌反复拉锯战 20 余日,阵地从未失?守。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日军在北部湾登陆,占领了南宁西北重要屏障昆仑关。第五军包围了昆仑关之敌,并发动了猛攻,祖父任师长的荣誉第一师和戴安澜将军指挥的第二〇〇师担任主攻,迭克要点。他亲临火线,率部先后攻克了罗塘、四四一高地、界首高地等重要制高点,终于攻克昆仑关。
昆仑关战役后,祖父任第八军军长,率部参加枣宜会战,并担任宜昌以西、宜都以北长江一线防务近两年之久,多次击退日军进攻。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为配合第九战区保卫长沙,第六战区大举反攻鄂西重镇宜昌,祖父奉命率部抄袭敌后方交通,阻敌增援。该军以一部兵力趁夜于荆州东南悄悄渡江,突袭沙市。日军猝不及防,被迫将兵力龟缩城内。祖父乘机率军主力渡江出击,一举攻占后港,并将汉宜公路彻底破坏,同时在襄河上截击敌水上交通,不仅消灭了大批日军,同时还斩断了日军后方交通线,有力地支援了战区主力围攻宜昌的战斗。
抗日战争进入战略反攻的初期阶段,十万中国远征军在滇缅作战。祖父受命担任中国驻印军新一军军长。驻印军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在被世界上一些军事学家认为根本不适宜作战的亚热带崇山密林中,一面筑路,一面攻击前进,由此拉开了缅北反攻战役的序幕。至 1944 年 8月,驻印军和部分盟军部队经过无数次浴血奋战,取得了胡康河谷战役、孟拱河谷战役和密支那战役的重大胜利,消灭了号称“亚热带丛林之王” 的日军第十八师团。自此,印度经卡盟、孟拱至密支那之间的公路、铁路畅通无阻。盟国运往中国的战略物资也可以在密支那中转,不必再飞越驼峰,大大提高了运输量。
在抗战进入战略决战的关头,祖父升任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协助总指挥史迪威(后为索尔登)指挥驻印军新一军、新六军等部攻克了敌重兵防守的重镇八莫、南坎、芒友,后与滇西远征军会师于中国边境城市畹町。至此,中印公路全线打通。随即新一军又相继占领贵街、新维、腊戍、细包等要点,全部肃清了中印公路沿线及周围地区的日军,历时一年多的缅北反攻战役乃告结束。缅北反攻战役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祖父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杀敌,功勋卓著,历史没有忘记他。直到今天,他的战斗业绩仍经常见诸报纸、电视和网络,搜狐、百度、新浪、凤凰网、新华网、人民网……差不多天天都能见到古北口长城抗战、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保卫战、中国远征军缅北作战等祖父在抗日战场上的踪迹和身影。这既是对祖父英勇杀敌、顽强作战的忠实记录,也是对华夏民族不屈精神的赞扬和表彰。
长春和平解放以后,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教育下,祖父的思想和政治立场发生了根本转变,从一个朴素的爱国者成长为一名坚定的社会主义爱国者。特别是自新中国成立到 1991 年的 40 多年里,祖国的和平统一成了祖父最大的心愿,他利用一切机会不遗余力地宣传祖国和平统一的主张和共产党和平统一的纲领。
祖父担任三届民革中央副主席,始终以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为己任,真诚希望海峡两岸能够早日实现和平统一。他每次接待从台湾和海外归来的故旧袍泽,都耐心地向他们介绍情况,阐释政策,并呼吁他们响应祖国的召唤,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伟业而共同努力。一直到晚年,祖父还坚持参加各种政治社会活动,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建言献策,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竭尽全力,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出版界的朋友们出版祖父的著作,也是基于对这种精神的弘扬和传承。值此回忆录再版之际,谨代表我们的家人向出版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喜欢祖父著作的读者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也想借此书的再版,为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做出更多的工作。
郑建邦? 胡耀平
2025 年 1 月 30 日
血战昆仑关(节选)
12 月 10 日,杜聿明军长在迁江附近之谭蓬村召开由全军团以上部队长参加的军事会议,作军事部署和战斗动员。由于敌机时常出没骚扰,会场设在一个山洞里,周围树木茂密,非常隐蔽,利于防空。会场里用横布挂着一张桂南五万分之一军用地图,图上用红蓝纸标志着敌我态势。各级官佐都预感到将要打上一场残酷的硬仗,心情既兴奋又紧张,整个会场的气氛十分严肃。那天的会议主要由杜军长讲话,他详细介绍了日军的战略企图、敌我态势、敌人的兵力和作战特点,以及友军的位置和本军作战部署、任务、作战时间,等等。杜将军很有信心地一再鼓励大家说:这次战役关系到抗日战争的前途,第五军是抗日战争中新建的第一支机械化部队,全军将士必须勇猛作战,歼灭日寇,一定要打出国威、军威。最后,全体与会军官起立,庄严举手宣誓,务必要胜利完成这次攻坚作战任务。会议一直开到黄昏,各部队长散会后立即返回所在部队传达动员。第五军自组建以来,已整训年余,部队兵强马壮,士气旺盛。作战命令下达后,全军将士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与日本鬼子一决雌雄。
12 月 12 日,各师均按指定路线,利用夜行军秘密进入攻击准备位置,随后以突然动作,一举将号称“钢军”的日军第五师团的第二十一旅团包围于昆仑关地区,抗战以来罕见的一场惨烈的血战,便在这里爆发了!
从广西邕宁七圹、八圹之间的山心坳,到宾阳县思陇圩的古漏关,长数十华里,中间可通的仅有一条崎岖曲折的羊肠小道。唐宋以来这里就是沟通桂南、桂北的交通孔道,其中南宁至宾阳一段就是所谓的“昆仑古道”。昆仑关位于邕宾公路要冲,距南宁东北约八十华里。周围群山叠嶂,绵亘相依,其中多是悬崖深谷,地势极为险要,素有“险峻雄关”之称,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北宋名将狄青,曾于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 年)上元之夜,率军出奇制胜,袭占昆仑关天险,一举平定广南,这是历史上有名的昆仑关大战。此次我军攻打昆仑关,对手是装备精良、久经战阵的凶顽之敌,其困难和艰险又远非当年昆仑关之战所能比拟。
日军侵占昆仑关后,即在关口周围的高地上星罗棋布地修筑起许多据点式堡垒工事,外围设有数道铁丝网和鹿砦等障碍物,并以各种轻重武器编成严密火网,构成拱卫昆仑关的强固防线。日军发觉被我军包围后,企图凭借昆仑关天险,固守待援。这股气焰嚣张的敌人,以为我军无论如何也攻不下这样险要的阵地,绝未料到覆灭的命运已距他们不远了。
我军的攻击部署是:荣誉第一师、第二〇〇师为正面主攻部队,以公路为界,公路线上属第二〇〇师。军重炮团、战车团、装甲兵搜索团、工兵团,协助主攻部队作战;新编第二十二师为军右翼迂回支队,由原地出发,超越昆仑关,选小路进占五塘、六塘,切断南宁至昆仑关之间公路、桥梁交通要道,堵击敌增援部队北上;第二〇〇师副师长彭璧生指挥两个补充团编为军左翼迂回支队,由原地出发,经过岭圩、甘棠、长安圩,向八塘大迂回,进占七塘、八塘,策应正面主攻部队对昆仑关的攻击。另外,军汽车兵团、辎重兵团归兵站指挥,担任后方粮弹补给及伤员输送任务。军指挥所设在正面主攻部队第二〇〇师和荣誉师分界线的公路边一座高山上的山洞里。
12 月 18 日凌晨 1 时,杜军长下达了攻击令。我军重炮团和各师山炮营集中火力向日军疾风般轰击,揭开了昆仑关大战的序幕。霎时,敌昆仑关及周围各主要阵地上火光四溅,浓烟弥漫。日军也猛烈回击,双方进行炮战。大约 40 分钟后,日军炮火在我远射程重炮火力压制下逐渐稀疏下来,第一线攻击部队即在战车和我轻重武器的火力掩护下,向敌人阵地运动。荣誉师的突击队,纷纷跃出工事,猛虎般地扑向昆仑关周围各重要高地。
战斗最初十分顺利,荣誉师各团很快就占领了昆仑关外围的金龙山、仙女山、老毛岭、四四一、六五三等重要制高点。11 时左右,我师又相继攻占了罗塘和同兴西北高地,13 时再克高田圩、石寨隘、同平、枯桃岭,第二〇〇师方面攻击也有进展。日军在我军全线猛攻下,一部退守昆仑关核心阵地,一部向九塘溃退。根据缴获的敌人文件表明,本师当面之敌是日军第二十一旅团四十二联?队。
在正面主攻部队与敌激战的同时,我右翼迂回支队新二十二师也按原计划占领了五塘、六塘,与敌增援部队展开激战。
中午过后,我和参谋长舒适存率几位参谋和卫士离开师部,亲往昆仑关以北的第二团阵地视察、督战。此时该团已接连夺取了日军几处高地,正在攻打昆仑关北侧的几个小山头,越过这几个小山头,便是昆仑关关口。汪波团长见我们到了,简单地汇报了一下战况,立即将团指挥所前移,在火线上指挥作战。从望远镜中看到,我军官兵个个赛过猛虎,一路猛打猛冲,奋勇异常。14 时许,我军又攻取了一两个小山头,日军防线发生动摇。我估计部队很快可以打进昆仑关,遂带着随行人员下山,跟在第二团后面向前移动。但刚行至山下一小块开阔地,东南方向忽然飞来几架日军水上飞机,在我军阵地上空往复轰炸扫射。因敌机飞得很低,很快就发现了我们,立即俯冲扫射。我们一时不及躲避,只好分散卧倒在附近水田的田埂边。敌机盘旋扫射了一阵子,方扬长而去。我们爬起来一看,除每人溅了一身一脸的泥土,竟无一伤亡。舒适存哈哈笑道:“难怪人家都说师长是位福将,果然刀枪不入,我们也跟着沾光了。”众人闻言也大笑不止,仿佛刚才的危险不过是场儿戏。
空袭刚过,日军增援部队在战车、装甲车配合下由九塘向我猛烈反攻。扼守昆仑关的敌人也乘机反扑,复将第二团刚刚占领的小山头夺去,该团被迫收缩阵地,与敌对峙。我亦将师部移至仙女山,指挥各团作战。
我第一线部队与敌激战至晚,伤亡颇重,仅荣誉师就伤亡官兵百余名,损失战车三辆。入夜,罗塘及同兴北面高地又陷敌手。
当夜,我和师部人员就宿营在仙女山。在山顶上,可以清楚地望见四四一高地和附近几处高地彻夜鏖战,敌我争夺极为激烈。天明时,师部一作战参谋用望远镜观察敌情,因阳光反射,为敌发觉,立即有一排排炮弹呼啸而至。幸亏山顶上有巨石相合,形成天然障碍,我们隐蔽其间,倒安然无恙。
有几位送饭的伙夫,当时也在山上观战看热闹,遭炮击时因无经验,到处乱躲。其中一位急切间只把脑袋插到石缝里,整个身体却都暴露在外边。炮击过后,他还不肯出来,犹在那里撅着屁股瑟瑟打抖,引得众人一阵阵大笑。
19 日,杜军长命令荣誉师继续对当面之敌攻击,重点指向六五三高地。这个高地为昆仑关东北之要点,可以瞰制整个昆仑关战场,有两百余名日军据险死守。从拂晓起,本师左翼第三团组织多次冲锋均未奏效,伤亡较大,日军乘我军攻击顿挫发动逆袭,双方激战甚烈。在此关键时刻,我军连长杨朝宣、排长杨明率突击队,携带刺刀、手榴弹冒死突入敌阵,与敌短兵相接,将敌大部歼灭,终于控制了这个重要制高点。日军恼羞成怒,在飞机掩护下不断向六五三高地发动逆袭,并对我老毛岭及四四一高地守军猛烈反击,激战整日,但均被我军击退,损失惨重。日军为了挽回败局,于当日由南宁派出援军分乘四十辆军车,强行通过我新二十二师在五塘的封锁线,驰援昆仑关。这股敌人的意外到来,加剧了我军的作战困难。
鉴于敌人正面的顽抗,以及敌人后方部队不断强行增援,杜军长决心增强第一线攻击兵力,命第二〇〇师接替两日来伤亡较大的荣誉师防守仙女山、六五三高地、老毛岭、枯桃岭等阵地,并担任正面攻击,荣誉师则负责向昆仑关之敌两翼迂回包围,以求迅速击破日军。
12 月 20 日清晨,第二〇〇师部队在一连战车和重炮支援下,猛攻昆仑关。为了配合第二〇〇师作战,我命荣誉师主力第一、二团由老毛岭、四四一高地,第三团由石塞隘、同平夹击八塘、九塘及其北方公路两侧的敌人,战况颇顺利。7 时许,我战车一度突入昆仑关,步兵也从东、西、北三面逼近守关之敌,但日军顽抗不退,在空军配合下拼命反扑,最终我军立足不稳,不得不退出昆仑关。此后我军一连强攻两日,均未能拿下关口,且有较大伤亡。
由于战事处于胶着状态,我军随时都有可能因敌人得到南宁方面的增援而前功尽弃,杜军长为此极为焦虑。12 月 22 日深夜,他同我详细分析了几天来的战斗情况,感到战事之所以未达到预期进度,除了日军训练有素,惯于山地作战,我军对此估计不足外,我军也暴露出一些严重弱点,如正面部队攻击面过宽,使兵力不易集中;步炮及战车协同不良,火力分散,虽弹药消耗多而效果甚少。此外我军未拔除日军在昆仑关两侧各高地上的坚固据点,而径先攻击关口,使自己在四周敌人的交叉火网下难以立足,这在战术上也是失策的。为此,经与各师师长磋商,杜军长决定立即调整部署,改变原来的作战方针,采用要塞攻击法,集中优势兵力夺取昆仑关周围的几个重要高地,重点指向昆仑关西北的罗塘高地,最后再解决昆仑关之敌。
考虑到荣誉师官兵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在近几日的战斗中表现突出,杜军长把攻打罗塘高地的艰巨任务交给了我,同时命我抽出第三团,利用夜行军从右翼高地袭击九塘日军阵地,对昆仑关之敌作战术包围。第二〇〇师各团则由正面佯攻,牵制敌人兵力。
罗塘高地是昆仑关西北的天然屏障,也是日军的一个重要支撑点。日军在阵地上构筑了坚固的堡垒工事,并在前沿设置了三道铁丝网,其第二十一联队的一个加强中队两百余人,配备轻重机枪十余挺、迫击炮数门,防守在这里。此外,罗塘守敌还得到附近同兴小高地、槁头以东高地日军的火力支?援。
12 月 23 日,我命第一团吴啸亚部率先投入攻击。为躲避敌机轰炸,攻击时间定在傍晚。但该团整整攻打了大半夜,也未取得什么进展。杜军长很焦急,不时在电话中催问战果,最高统帅部也直接向我了解战况。我深感此战责任重大,乃决心尽最大努力攻克这一要点。
次日中午,我命第一团接替第二团在四四一高地的防务,改由第二团汪波部担任主攻。为了指挥方便,我偕参谋长舒适存将指挥所又迁回距罗塘高地最近的仙女山,亲自布置对罗塘之敌作最后的总攻。
经连日鏖战,第二团损失很大,兵力仅余不足两营,但官兵们都打红了眼,士气极为高昂。我命汪团长挑选一营官兵组成突击队,于午后 3 时许隐蔽进入攻击准备位置,另配属德造十五生重榴弹炮一连、迫击炮一营、重机关枪两连作强大火力支援。
临近黄昏,折腾了一天的敌机终于退去,我即命炮兵集中猛轰罗塘高地,摧毁日军工事。一小时后,令炮兵延伸射击,并以少量步兵佯攻,将敌人诱入阵地,再以强大炮火猛袭。这阵炮火打得又准又狠,轰得日军在阵地上狼奔豕突,死伤近半。一刻钟后,我军炮火再度延伸射击,匍匐在山下的突击营官兵一跃而起,以排为单位梯次配置,前仆后继,飓风般地突入敌阵。在攻击中,我军排长喻国强中弹负伤,卧在血泊中坚持指挥战斗,后见另一名排长陆谨卿率队前来增援,勇气益增,夺持大刀一柄,振臂大呼:“弟兄们,杀呀!”与陆排长并肩率先冲锋,奋力劈开敌阵地前沿的铁丝网,后继官兵一拥而上,突入敌阵,与敌展开激烈肉搏。我军另一连指导员李高荫在其连排长相继负伤后,自动督率全连官兵向敌突击,最后壮烈殉国。至晚 7 时,扼守在这一高地的日军除两人负伤被俘(其中一名因伤重于翌日死去),其余全被击毙,我军战旗终于再度插上罗塘高地。但此时我第二团突击营,也仅剩下数十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