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服装早已超越了单纯的遮体保暖功能,成为展现时尚潮流、标识职业身份、传递社会信息、表达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因此服装设计不仅是艺术与技术的融合,更是实用与审美、文化与生活、科技与创新、传承与发展的共生。服装行业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同时随着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对从业者的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管理能力等职业素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现代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重任,是产业发展升级的“助推器”,而课程与教材承载着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不仅要符合岗位工作需求,更要纳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内容体系。《服装设计基础》教材的编写工作牢记职业教育的初心使命,旨在提升学习者和从业者的核心职业能力,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教材编写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① 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目标任务,秉持立德树人、启智增慧的编写理念,通过设置“名言索引”“艺海拾贝”板块润物无声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展现传统服饰文化、工匠精神、技能成才等内容,加强工作价值观引导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和职业自信。
② 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坚持面向实践,强化能力,对接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依据服装设计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采用项目式、任务式方式编写教材,通过设置“师生互动”“知识冲浪”“技能演练”等基于工作过程的任务化教学内容,有力促进学生职业素养、行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
③ 组建校企双元教材编写团队。依托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服装头部企业、科研创新平台、省级教学资源库、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优质资源,由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牵头组建教材编写团队,吸纳教学一线骨干教师和校企合作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深度参与教材开发,提供企业生产案例,融合行业中的新标准、新技术、新规范,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④ 紧密对接产业升级和技术变革趋势。顺应服装产业数智化发展趋势,满足服务产业链现代化需求,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将岗位技能要求、职业技能竞赛、职业技能证书标准、数智技术等有关内容有机融入教材,实现教材内容的迭代更新,与时俱进。
⑤ 推进教材数字化转型发展。对接真实职业场景,通过建设微课、作品分析、演示课件、音频资料等形态多样、直观形象、可听可视、可练可互动的数字资源,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教材内容的深度融合,满足交互化、共享化、个性化与情境化的教学需要。
本书由开封大学张富云、河南机电职业学院范玉宁、山东服装职业学院薛伟担任主编。其中项目一由薛伟编写;项目二、项目七中的任务一由范玉宁编写;项目三由开封大学袁颖编写;项目四由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童振辉编写;项目五由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陈敏编写;项目六由张富云编写;项目七中的任务四由河南业勤服装有限公司史睛睛、郑州巨木服饰有限公司徐照军合作编写;项目七中的任务二、任务三、任务五由开封大学郭浩编写。教材配套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由张富云规划设计,开封大学张爽、李颂、李宏博,河南机电职业学院范玉宁参与后期制作,郑州巨木服饰有限公司刘齐参与技能演练项目评分细则的制定。全书由张富云负责统稿,河南工程学院张巧玲担任主审。
我们深知教材建设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本教材是编写团队长期教学和设计实践的结晶,精心打造的同时也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读者予以批评指正,以便我们对本书进行完善和提升。最后对本书引用的文献著作和图片作品的设计师,以及给予技术指导的服装企业、参与本书编写的院校师生表示真诚的感谢。
编者
202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