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学问·天津工人:1900—1949(海外汉学家贺萧代表作)
》
售價:NT$
500.0

《
加密货币与金融大变局 稳定币重塑金融体系
》
售價:NT$
403.0

《
莆田南少林武术桩功功法
》
售價:NT$
857.0

《
中国石化市场预警报告(2025)
》
售價:NT$
3050.0

《
逊清奉天残留特权研究
》
售價:NT$
704.0

《
分职文昌:中国古代尚书省及六部体制研究
》
售價:NT$
539.0

《
弗里德里希二世皇帝:一部传记
》
售價:NT$
1034.0

《
阿非利加征服者:比拿破仑更伟大的西庇阿
》
售價:NT$
325.0
|
內容簡介: |
本书是“知·趣”丛书之一种。本书从中国古典文献中与猫有关的内容入手,分析中国古代文化对猫的接受与阐释。书中列举了古代的知名“猫奴”,介绍了他们对于猫的喜爱之情在其文学作品中的体现;探讨了古人对于猫的态度和观念的转变,并结合志怪小说分析猫的形象;从文学和文字等角度,考察了中国古代有关猫的文化内涵,涉及猫的叫声以及猫的得名等。本书语言明快,内容有趣,图文结合,配图精美,适合喜爱猫和中国古代文化的读者。
|
關於作者: |
刘朝飞,1987年生,独立学者,自由撰稿人。出版有点校本《山海经笺疏》(2019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李贺歌诗笺注》(2021中华书局),又有学术随笔集《志怪于常:山海经博物漫笔》
|
目錄:
|
目 录
天生风采虎纹斑/1
猫奴图传/001
我们一起学猫叫/038
奇怪的知识——中国古代有关猫的“物理”/056
不随鸡犬上青云——仙猫传说/076
中国本土猫妖传说(上篇)/084
中国本土猫妖传说(中篇)/105
中国本土猫妖传说(下篇)/128
猜不透的是你——志怪文献中其他的猫/152
猫不入诗/175
猫:十二生肖中凭什么没有我?/205
唐僧取猫VS包公请猫——中国家猫溯源传说/220
庄子不养猫——中国早期养猫尝试/232
猫的名字/243
古文字中有没有“猫”?/261
后 记/270
|
內容試閱:
|
天生风采虎纹斑
——序刘朝飞《猫奴图传:中国古代喵呜文化》
忘记是哪天了,看着手边的书架,我发现了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孔夫子自称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刘朝飞出书则有个先述后作的规律,而且常常疑古非今。他先是点校了清人的《山海经笺疏》,然后自己写了一本《志怪于常: 山海经博物漫笔》;又点校了清人的猫书《衔蝉小录》,然后自己写了一部《中国古代喵呜文化》。转念一想,其实这也不奇怪。在古籍点校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骨牌效应,接触到很多延伸文献,并能由此发现不少有待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管窥而锥指,日积而月累,自然可以逐步形成自己的意见和著作。
“山海经博物漫笔”只是副题,正题叫做“志怪于常”, 副题总结了书的内容,正题则包含着刘朝飞对《山海经》的评价与态度。同样,《中国古代喵呜文化》也有个蕴藉地表达作者态度的正题“猫奴图传”。猫奴一词,原是古人对猫的爱称,譬若黄庭坚《谢周文之送猫儿》诗云:“养得猫奴立战功,将军细柳有家风。一箪未厌鱼餐薄,四壁当令鼠穴空。”猫奴,有的版本又作“狸奴”,也是在爱称猫;《山海经博物漫笔》里面有一文,即题为《狸奴 ? 小於菟》。如同鲁迅旗帜鲜明地表示自己“仇猫”,刘朝飞从不讳言自己“讨厌猫”,但他却喜欢挪借“猫奴”来指称古代的“铲屎官”。
潜入故纸堆,一番爬梳之后,有料有趣的“猫奴列传” 便呈现在了读者面前: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典型的猫奴张抟, 第一篇猫的传记的作者司马光,宋诗界以猫奴闻名的第一人 陆游,等等。但这并非刘朝飞的最终目的,他之所以撮述这 些古代故事,是为了借机给今天的爱猫人士来一次当头棒喝: “所谓很多人爱猫非爱猫,对猫根本不了解。”首先,人们“白 天喂猫,晚上抱猫睡觉,这个根本不符合猫昼伏夜出的生理特点”。其次,“很多人认为猫捕鼠是天职、天性,其实不然。真正有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猫捕鼠其实是需要训练的,而 且有的猫根本就很难训练出来”。还有,“猫是独居动物这 一点,很多人也是熟视无睹,硬把多只猫养在一起”。诸如此类,可视为刘朝飞的非今。《管子》曰:“爱者,憎之始也。”憎,未尝不是一种变相的爱。刘朝飞自言恨猫,结果比许多 爱猫者更懂猫。这,真不失为一个橄榄 般值得细品的悖论。
《猫奴图传:中国古代喵呜文化》有云:“我想庄子其实也有可能喜欢猫,只不过庄子爱的肯定是自然生长的猫,而不是作为别人的工具、猎物和宠物的猫。”这极有可能就是刘朝飞的夫子自道。
再来瞧瞧他的疑古。其《奇怪的知识——中国古代有关猫的“物理”》一篇之“洗面过耳”一节云:“《酉阳杂俎》: ‘俗言猫洗面过耳则客至。’这是说,民间传说猫洗脸过耳朵, 家里就会有客人登门。此说《尔雅翼》亦载之,在明清典籍 中也不算罕见(《夜航船?物理部》即有之),然而不录于《物理小识》,或许是因为方以智不相信它吧。”言外之意, 他刘朝飞就更不相信了。我以前发表过一篇《从俗话看猫性》的随笔,也质疑了《酉阳杂俎》此说。猫习惯在餐后先用舌头舔湿前腿,再举起前腿去擦拭自己的脸,犹如人拿帕子洗面,有时的确会举过耳朵,但绝非主家将有宾客光临的前兆。或许德国人已有见于此,才把他们的谚语修订为“猫儿舔胡髭,我们有客至”(Die Katze leckt ihren Bart, wir bekommen Besuch);毕竟猫舐须的概率要比洗面过耳小得多。
疑古非今之外,《猫奴图传:中国古代喵呜文化》主要是一册关于猫的“博物漫笔”。很多养猫或爱猫的人通常只沉迷于猫的外貌、气质,其历史,其文化,却少有关注,当然更谈不上研究了。比如短期养过猫的我,曾在 2010 年 4 月 10 日的微博里写道:“渴望有一只猫,一只提它后颈它会蜷腿的猫,据说这样的猫才捉老鼠。”待十一年后读了《猫奴图传:中国古代喵呜文化》,方知古时即有类似的“相猫经”:“提其耳,而四足攒者,良。”这样的民间经验,书中俯拾即是,即便不能实际指导养猫,至少亦可增加茶余谈资。
以往有关猫的书,或是辑录古人片言只语而成,如孙荪意的《衔蝉小录》;或是以猫为题的文学作品,如老舍《猫城记》;或是辑录现当代作家写猫的专篇而来,如陈子善《猫啊,猫》等;其他,也就是我们在市面上见到的大多数猫书, 其实是外国作品。刘朝飞《猫奴图传:中国古代喵呜文化》, 则是有史以来第一部中国古代猫文化专著。一个不爱猫的作者,以一种极大的热情,埋头研究了若干年,集成一部饶有趣味的猫书:嗯,事情就是这样。
在“悦”读《猫奴图传:中国古代喵呜文化》书稿的过程中, 我收到了刘朝飞寄赠的点校新作《李贺歌诗笺注》(内中有一句“桂叶刷风桂坠子,青狸哭血寒狐死”,刘朝飞认为这个“狸”即猫之别名),按照以往的节奏,似乎又将有一卷关于李贺的《漫笔》从他的案头诞生了。是为序,亦为祝愿。
林赶秋辛丑年四月于都江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