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修剪情绪藤蔓
			》
 售價:HK$ 
			357
 
  《 
			3秒下单文案:4步成交法则
			》
 售價:HK$ 
			305
 
  《 
			中式园林的秩序(文津图书奖得主朱良志教授的园林美学新作,在园林里读懂中国人的生命哲学)
			》
 售價:HK$ 
			449
 
  《 
			魏晋之变:门阀政治与中古中国社会秩序的重塑
			》
 售價:HK$ 
			449
 
  《 
			诈骗社会学:谎言与信任的攻防
			》
 售價:HK$ 
			296
 
  《 
			甲子园 高校棒球100年与近现代日本
			》
 售價:HK$ 
			301
 
  《 
			20世纪20年代日本侵华研究(抗日战争专题研究)
			》
 售價:HK$ 
			755
 
  《 
			物联网漏洞挖掘与利用:方法、技巧和案例
			》
 售價:HK$ 
			505
 
 
 | 
         
          | 編輯推薦: |   
          | ☆见微知著,从生活用品、农业生产等领域解读古代科技。 6大科技主题,横跨16个技术领域,近600项核心科技,涉及课堂知识点近千条。
 ☆脉络清晰,纵向深度学历史。
 以朝代为纵向时间轴,贴合历史教材章节划分,从科技发展读懂历史进程。
 ☆漫画、图解双管齐下,降低阅读难度。
 趣味漫画引出主题,精美图解再现工艺场景,科技史再庞杂也不怕!
 ☆超值赠送1米长时间图谱,科技发展一目了然!
 
 通过了解古代科技史,中华文明的伟大发展进程,增强民族自信,从小培养良好爱国情怀。
 |  
         
          | 內容簡介: |   
          | 这是一套以时间为线索用图画解构中国科技史的图书。 本套书共包含10册:《夏商周:青铜冶炼领先世界》《春秋战国:手工业蓬勃发展》《秦汉:陶俑制术空前绝后》《三国两晋南北朝:农业进步》《隋唐:陶器从此瑰丽多彩》《宋辽:制盐技术日渐成熟》《元:天文历法进入新高峰》《明:高超技术造就海上霸主》《清:西方科技踏上东方土地》《近代:教育与科研初具规模》。
 
 古人铸造了精美实用的青铜“冰箱”,纺织了薄如蝉翼的轻纱素衣;他们面朝黄土,创造了农用机械,提高了劳作效率;他们仰望星空,发明了天文观测仪器,记录了日食、彗星;他们还建造了雕梁画栋的建筑,烧制了美轮美奂的瓷器……作者以时间为线索,以图画做工具,从畜牧、耕种、纺织、酿造、建筑、冶炼、陶瓷、航运、水利、刑侦、作战等多项技术领域,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科技发展史在孩子眼前一一铺陈开来。
 |  
         
          | 關於作者: |   
          | 王小甫,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曾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东亚与太平洋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员,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专业特长是中国古代史、隋唐史、西域史、中国与周边关系史、隋唐东北亚政治关系史考察与研究。 |  
         
          | 目錄: |   
          | 夏商周:青铜冶炼领先世界 小剧场:工具的出现…………………… 6
 最早的工具……………………………… 8
 远古农业………………………………… 11
 9000 年前的乐器… ……………………… 15
 小剧场:火的魔力……………………… 16
 远古先民驾驭了火……………………… 18
 陶器和原始瓷器的出现………………… 20
 最早的屋舍……………………………… 28
 小剧场:最早的城市…………………… 32
 城邦的出现……………………………… 34
 独木舟和木桨的出现…………………… 38
 我国最早的星象图……………………… 40
 古玉器上的“黑科技”………………… 42
 小剧场:最早的文字…………………… 50
 文字的诞生……………………………… 52
 造型奇特的青铜器……………………… 56
 小剧场:神秘的三星堆………………… 64
 三星堆的谜团…………………………… 66
 最早的缫丝纺织技术…………………… 70
 植物纤维纺织及染色技术的出现……… 72
 
 春秋战国:手工业蓬勃发展
 小剧场:古人也有冰箱………………… 6
 无处不在的青铜………………………… 8
 钱也是青铜做的………………………… 12
 青铜武器进入巅峰……………………… 15
 铁的应用………………………………… 16
 车轮滚滚向前…………………………… 20
 神奇的指南车…………………………… 23
 小剧场:古人竟然把楼房建在船上…… 24
 全副武装的战船………………………… 26
 古老的人工运河………………………… 29
 超级工程都江堰………………………… 31
 小剧场:古人用餐的“仪式感”……… 38
 美观耐用的漆器………………………… 40
 织布机和古人的衣服…………………… 44
 古人也喜欢“高楼大厦”……………… 50
 百家争鸣与竹简的使用………………… 54
 小剧场:观测星星很重要……………… 58
 丰富的天文记录………………………… 60
 二十四节气的确立……………………… 66
 小剧场:古人也要学数学……………… 68
 算筹与数学计算………………………… 70
 智慧的能工巧匠………………………… 72
 不断发明改进的农业机械……………… 75
 
 
 其余8册略
 |  
         
          | 內容試閱: |   
          |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就是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早在2 万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将石头加工成石矛、石镞和石斧——这些都是他们的狩猎工具。镞就是箭头,根据推测,弓箭在旧石器时代末期就已出现。 弓箭可以远距离射杀鸟兽,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狩猎效率。大约1 万年前,人们逐渐能对石器进行雕刻、穿孔、开槽等加工,对工具的打磨也更加精细,考古学界将这一时期称为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的工具相比,这一时期的石制工具有了更多种类,用途更加明确。我国北方多地曾出土了一种5000 多年前的骨梗石刃刀,它以细长槽的兽骨为刀体,内装石刃。这种刀的出土反映了新石器时代的古人运用不同材料制造工具的能力。
 石器时代,人们除了狩猎,还能通过采摘和捕鱼获得食物。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已经学会用植物纤维制作线和绳子,再把绳子编成网,用来捕鱼或狩猎飞禽。新石器时代的网我们虽然没有见过,但是从彩陶花纹中可以看到网的图形。
 5000 多年前, 人们捕鱼的工具也不止有石矛和渔网,还有鱼钩、鱼线——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已经开始将兽骨磨成鱼钩,用于钓鱼。
 虽然古人发明了各种石质武器,但狩猎仍是一项危险的工作,而且不是每一次都能成功猎到动物。有没有什么更安全、更稳定获取食物的方法呢?有,那就是种地。
 在距今9000 至7000 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开始种地了!同一时期,他们也减少了游猎活动,开始在某一地方定居。原始社会中,人类的定居地被称为聚落。在当时,不同的聚落会根据自然环境,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和黄河流域的半坡。在河姆渡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已经炭化的稻谷,它们的品种已经与现代水稻一样。考古学家还发现,河姆渡人在聚落里囤积了12万公斤稻谷,差不多够500 个人吃一年!
 南方的河姆渡人种稻谷,那北方的半坡人呢?在半坡遗址中,考古学家找到了两个小陶罐,里面装着半坡人保存的种子。这些种子后来被鉴定为粟,这一发现证明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根据考古证据推测,半坡人会用石磨把粟粒磨碎,再蒸、煮熟后吃,也就是说,早在6000 多年前,半坡人就吃上小米饭了。
 除了种植稻、粟等主食,考古学家还在中国不同的聚落遗址中发现过麦、麻和白菜的遗存。那么这时的人们使用什么工具种田呢?先民们的农耕工具主要是石器,也有少量骨器、木器,他们会用石铲翻地,用石刀收割,最后用石杵碾磨粮食。
 早期的农业都采用原始的耕种方式,即刀耕火种。人们以石斧砍伐地面上的草木,晒干后用火焚烧。经过火烧的土地会变得松软,这时再直接撒上种子,利用地表草木灰作肥料,农作物就可以自然生长了。刀耕火种产出的粮食十分有限,但却是早期人类改造自然环境的伟大成果。
 新石器时期还出现了一种叫作耒耜的农具,它是一种翻土工具,以杠杆原理达到省力的目的。这种工具后来演变成了锄。耒耜到锄的转变,也标志着原始的刀耕火种农业逐渐向石器锄耕进化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