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成为作家:提升创造力、自律性、谦逊和毅力的专业指南(写作不是天赋,作家可以培养,人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作家梦)
》
售價:NT$
301.0

《
中国中世西北民族关系研究
》
售價:NT$
602.0

《
具身智能数据工程:标准、技术与实践指南
》
售價:NT$
509.0

《
人的觉醒:周代思想的启蒙景观
》
售價:NT$
816.0

《
政府论(上、下篇)(中外哲学典籍大全版)
》
售價:NT$
500.0

《
性格解码:解锁你的职业天赋(第6版)
》
售價:NT$
449.0

《
走出情绪风暴,做从容引领的父母
》
售價:NT$
305.0

《
仰望星空:观测火星
》
售價:NT$
316.0
|
編輯推薦: |
本期文章从数字人文基础建设入手,致力对构建从古籍书影采集到文本语义化处理的完整路径,完善解词明义所需的知识体系,服务于古籍校对整理工作,并开发相应的目录整理与文献检索服务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发现的新问题进行论述,体现了当前数字技术飞速发展对传统人文学科领域的影响。
|
內容簡介: |
《中国古典学(第七卷)》为综合性学术刊物,登载以中国古代经典著作为考察对象的语言、文学和文献研究的论文,各学科的专题研究与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并重,旨在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古典人文精神,坚持求真务实、守正出新,推动中国古典学的发展。
本刊立足于中国古典学研究,针对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文本形态问题、中国古典语文学中的语言形式问题、中国古典文献学中的物质形态问题,借助语言、文学、文献、历史、考古等多学科的交叉对话,展开深入的专题讨论,是文献学、古代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综合研究的典范。
本刊已列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和CNKI系列数据库。作者均为目前国内外中国古典学研究领域卓有成绩的专家。
本期为第七卷,数字人文专辑。本期文章均为利用数字技术展开人文学术研究的论文,包括利用语料库进行数据分析,利用数字技术统合甲骨文信息发现所体现的当时殷商贞人网络,大数据情景下的古籍校勘,等等。
本期文章从数字人文基础建设入手,致力对构建从古籍书影采集到文本语义化处理的完整路径,完善解词明义所需的知识体系,服务于古籍校对整理工作,并开发相应的目录整理与文献检索服务方面取得的新进展,发现的新问题进行论述,体现了当前数字技术飞速发展对传统人文学科领域的影响。
|
關於作者: |
杜晓勤
----------------------------
杜晓勤,北京大学教授、博导,出版《初盛唐诗歌的文化阐释》、《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隋唐五代文学研究》(上、下卷)、《齐梁诗歌向盛唐诗歌的嬗变》等著作10余部。
|
目錄:
|
古典学理论专栏
比较学术史视野下的中国古典学(冼若冰)
数字汉语史学
面向上古汉语词汇语法研究的平台建设(邵永海)
中古汉语语料库若干共性词汇现象的切分问题(化振红)
“汉语史标注语料库”词类标注方案(动词部分)(孙洪伟)
上古汉语的语义格系统及其语料库标注(邵琛欣 李泽栋)
古代汉语标注语料库(PACC)的析句方法与标注方案简论(雷瑭洵)
由AI大模型词义标注反观古汉语义项分析——以北京大学汉语史标注语料库及“渊鉴”大模型建设为例(李泓霖)
大语言模型辅助标注语料库数据构建的方法研究——以汉语史语料库为例(郑宇熹)
数字古文字学
文本编码与简牍学——寻找纸张时代与AI时代的桥梁(陶安)
人工智能引导人类直觉产生的甲骨新缀第31-40组——兼及殷墟卜辞中的贞人网络续补(李霜洁)
古籍数据库建设
谈古籍知识库建设的两次尝试(孙显斌 攸兴超)
古籍数据库的类型转变与发展方向(唐宸 邓欣茹)
回应挑战:数字人文研究的困境与省思(诸雨辰 李绅)
数智时代古典文献数字人文研究的三种模式(杨浩)
管窥古典文献学的数据概况、问题意识与新动向——从三例文献研究个案谈起(高树伟)
数字目录学
基于数字人文方法的数字古籍目录学研究初步结果及构想(俞敬松 郑宇熹 周子茗)
世界易学知识图谱构建与传统文献编目转化应用(胡士颍)
数字编纂学
基于LCS算法和文本聚类的晚明文言小说“编评一体”现象研究——以冯梦龙的文言小说编评活动为中心(林莹 王伊宁)
数字校勘学
数字古文献的校勘通例(李林芳)
数智时代的古籍汉字信息处理规范研究(苏瑞欣)
编后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