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書推薦:
 
  《 
			政策与对策 宋代政治史探索 大沨丛书009
			》
 售價:HK$ 
			439
 
  《 
			美国货币与财政史(1961-2021)
			》
 售價:HK$ 
			551
 
  《 
			中华后土文化·万荣后土祠卷
			》
 售價:HK$ 
			857
 
  《 
			植梦花园:从游走世界到回归故乡的园艺旅程
			》
 售價:HK$ 
			449
 
  《 
			鲍鹏山新批水浒传(全三册)
			》
 售價:HK$ 
			1520
 
  《 
			中国石窟音乐图像大典
			》
 售價:HK$ 
			1367
 
  《 
			希波战争
			》
 售價:HK$ 
			449
 
  《 
			泥土之美——探寻泥咕咕的手工艺与生活文化
			》
 售價:HK$ 
			500
 
 
 | 
         
          | 內容簡介: |   
          | 此为“十四五”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临床医学专业规划教材之一。中医学基础与适宜技术教材是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一门特色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知识、中医诊断技术、中药应用、方剂与中成药、中医常用外治技术、临床常见疾病诊治等内容。主要任务是阐明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临床常用中药及外治技术和临床常见疾病中成药或中医外治方法诊治等,为学生临床进行中医辨证论治提供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本教材属于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之一,学习、应用中医知识和技能是对中医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能够激发学生学好中医的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激励学生坚守仁心仁术、培养大医精诚情怀,启迪学生在工作中严谨认真、精益求精。 |  
         
          | 目錄: |   
          | 第一章绪论/1 一、中医学的起源和发展/1
 二、中医学的基本特点/3
 第二章主要学说/6
 第一节阴阳学说/6
 一、阴阳的概念及事物的阴阳属性/6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7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9
 第二节五行学说/10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11
 二、五行的特性和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11
 三、五行的生克乘侮/12
 四、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3
 第三节藏象学说/15
 一、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15
 二、五脏/16
 三、六腑/25
 四、奇恒之腑/29
 五、脏腑之间的关系/30
 第四节精、气、血、津液学说/33
 一、精/33
 二、气/34
 三、血/37
 四、津液/39
 五、精、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40
 第五节情志学说/42
 一、情志的基本概念/42
 二、情志与脏腑的关系/42
 三、情志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42
 第六节体质学说/45
 一、体质的基本概念/45
 二、体质与发病/45
 三、体质的特点/45
 四、体质分类/46
 第三章病因、发病与病机/49
 第一节病因/49
 一、外感病因/49
 二、内伤病因/53
 三、病理产物性病因/56
 四、其他病因/58
 第二节发病/60
 一、正邪与发病/60
 二、内外环境影响/60
 第三节病机/61
 一、邪正盛衰/62
 二、阴阳失调/63
 三、气血失常/66
 四、津液代谢失常/68
 第四章养生、预防、治则与康复/70
 第一节养生/70
 一、养生的意义/70
 二、养生的基本原则/71
 三、养生的方法/72
 四、决定寿夭的因素/73
 第二节预防/73
 一、未病先防/73
 二、既病防变/74
 第三节治则/75
 一、治病求本/75
 二、扶正祛邪/77
 三、调整阴阳/77
 第四节康复/77
 一、形体保养和精神调摄相结合/78
 二、药物治疗和饮食调养相结合/78
 三、内治方法与外治方法相结合/78
 四、自然康复与治疗康复相结合/78
 五、早期介入与持之以恒相结合/78
 第五章诊法与辨证/79
 第一节诊法/79
 一、望诊/80
 二、闻诊/87
 三、问诊/89
 四、切诊/93
 第二节辨证/97
 一、八纲辨证/98
 二、脏腑辨证/104
 第六章中药应用/128
 节中药学基本知识/128
 一、中药的产地、采收和 制/128
 二、中药的性能/129
 三、中药的应用/131
 第二节常用中药/133
 一、常用解表药/133
 二、常用清热药/135
 三、常用泻下药/140
 四、常用祛风湿药/143
 五、常用化湿药/144
 六、常用利水渗湿药/145
 七、常用温里药/147
 八、常用理气药/148
 九、常用消食药/150
 十、常用驱虫药/150
 十一、常用止血药/151
 十二、常用活血化瘀药/154
 十三、常用化痰止咳平喘药/156
 十四、常用安神药/160
 十五、常用平肝息风药/161
 十六、常用开窍药/163
 十七、常用补虚药/164
 十八、常用收涩药/171
 十九、外用药/173
 第七章方剂与中成药应用/175
 第一节方剂基础知识/175
 一、方剂的组成及变化/175
 二、方剂的剂型/176
 三、方药的应用/178
 第二节常用方剂与中成药/179
 一、常用解表剂/179
 二、常用祛暑剂/180
 三、常用泻下剂/181
 四、常用清热剂/182
 五、常用温里剂/182
 六、常用和解剂/183
 七、常用理气剂/184
 八、常用理血剂/185
 九、常用祛湿剂/186
 十、常用化痰止咳剂/187
 十一、常用治风剂/187
 十二、常用安神剂/188
 十三、常用开窍剂/189
 十四、常用补益剂/189
 十五、常用固涩剂/192
 十六、常用消导剂/192
 十七、常用驱虫剂/193
 十八、常用蠲痹剂/194
 十九、临床常用中成药/194
 第八章中医常用外治技术/233
 第一节经络与腧穴概述/233
 一、经络概述/233
 二、腧穴概述/236
 第二节十四经循行及常用腧穴/239
 一、手太阴肺经/239
 二、手阳明大肠经/240
 三、足阳明胃经/241
 四、足太阴脾经/243
 五、手少阴心经/244
 六、手太阳小肠经/245
 七、足太阳膀胱经/246
 八、足少阴肾经/248
 九、手厥阴心包经/249
 十、手少阳三焦经/249
 十一、足少阳胆经/251
 十二、足厥阴肝经/252
 十三、任脉/253
 十四、督脉/254
 十五、常用经外穴/255
 第三节毫针刺法/256
 一、概述/256
 二、技术操作要点/259
 三、针刺意外情况的处理及预防/262
 四、注意事项/262
 第四节推拿疗法/263
 一、概述/263
 二、常用推拿手法/263
 三、注意事项/273
 第五节艾灸疗法/273
 一、概述/273
 二、灸法的种类/274
 三、注意事项/276
 第六节刮痧疗法/276
 一、概述/276
 二、常用刮痧法/276
 三、注意事项/278
 第七节拔罐疗法/278
 一、概述/278
 二、拔罐的操作要点/279
 三、注意事项/281
 第八节其他针刺疗法/281
 一、三棱针法/281
 二、皮肤针法/282
 三、皮内针/283
 四、电针法/285
 第九节耳针疗法/287
 一、耳郭表面解剖/287
 二、耳穴的分布规律/288
 三、常用耳穴的定位/288
 四、常用耳穴的主治/288
 五、耳穴的探察/294
 六、耳穴的临床应用/295
 七、注意事项/296
 第十节穴位注射疗法/296
 一、针具与常用药物/296
 二、操作方法/297
 三、适用范围/297
 四、禁忌证/298
 五、注意事项/298
 第十一节熏洗疗法/298
 一、操作技术/298
 二、适应证/299
 三、禁忌证/299
 四、注意事项/299
 五、临床常见病证应用举例/300
 第十二节敷药疗法/300
 一、临床应用/300
 二、适应证/301
 三、禁忌证/301
 四、注意事项/301
 第十三节热熨疗法/302
 一、临床应用/302
 二、适应证/303
 三、禁忌证/303
 四、注意事项/303
 第九章临床常见疾病诊治/304
 第一节内科常见疾病诊治/304
 一、感冒/304
 二、咳嗽/306
 三、心悸/309
 四、胃痛/310
 五、泄泻/313
 六、便秘/315
 七、淋证/317
 八、中风/319
 九、消渴/323
 十、头痛/325
 十一、不寐/329
 十二、痹证/331
 第二节外科常见疾病诊治/333
 一、疮疡/333
 二、乳痈/341
 三、湿疮/343
 四、痔/346
 第三节妇科常见疾病诊治/351
 一、月经不调/351
 二、痛经/362
 三、崩漏/364
 四、带下过多/367
 五、 经前后诸证/369
 第四节儿科常见疾病诊治/371
 一、肺炎喘嗽/371
 二、积滞/374
 三、疳证/375
 四、麻疹/378
 五、水痘/380
 附录方剂索引/383
 参考文献/38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