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艺术家课堂 动漫创作与职业之路
》
售價:NT$
866.0

《
暗示的力量:唤醒孩子的内驱力
》
售價:NT$
254.0

《
权力、国家和太空 :太空行为体的概念化、衡量和比较
》
售價:NT$
500.0

《
《营造法原》解读
》
售價:NT$
857.0

《
舌诊图谱:观舌知健康 全新正版彩图全解舌诊辩证图谱图解中医舌诊基础理论手诊面诊罗大伦书舌诊诊断教程中医看舌苔调理书中医养生
》
售價:NT$
296.0

《
清代生活与政治文化
》
售價:NT$
449.0

《
善战:孙子兵法中的高维博弈(只要存在竞争与较量,就有“论战胜负”的思维博弈)
》
售價:NT$
398.0

《
傅佩荣讲易经
》
售價:NT$
1010.0
|
內容簡介: |
《话吃画吃:陕食记》是文化学者张同武倾心打造的一部陕西美食文化随笔集。书中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翔实的影像资料,深入挖掘陕西美食背后的历史渊源、地域特色和人文故事。从热气腾腾的羊肉泡馍到滋味丰富的紫阳蒸盆子,从酥脆可口的葫芦鸡到酸辣适口的岐山臊子面,作者不仅记录了这些经典陕味的制作工艺和风味特点,更通过严谨的考据和鲜活的个人记忆,揭示出食物与历史、民俗、地理之间的深层联系。本书既是一部引人垂涎的美食指南,也是一份厚重的文化档案,带领读者在味觉的旅行中,感受陕西这片土地上的千年烟火与人情温度。
|
關於作者: |
张同武,陕西蒲城人。1988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长期从事机关公文写作及审改工作,兼职从事干部教育培训授课工作,曾编撰机关公文写作教程、干部培训教材等。业余从事文学创作,著有散文集《未央桥畔》(2014年陕西旅游出版社出版)。另有散文、评论、剧作、诗歌等逾百万字见于国家级及省、市报刊、网络。曾获全国性征文特等奖、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及其他文学、戏剧、新闻类奖项数十次。曾参与有关国家级及省级课题研究。受聘担任中国西部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院研究员、陕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知识产权讲师团讲师等。近年侧重饮食文化散文写作,注重挖掘饮食文化历史积淀、梳理饮食文化延展脉络、展示饮食文化民情民俗、弘扬饮食文化传统精粹等,作品被国内多家媒体刊载。在《美文》杂志开设专栏“长安食典”,在《陕菜网》开设专栏“陕菜食话”。
|
目錄:
|
目录
序:陕西小吃大文化 / 001
吃陕西泡馍的路线图 / 001
陕西肉夹馍的正确打开方式 / 008
陕西搅团的草根记忆 / 017
西安早餐的老古董——麻花油茶 / 020
陕西羊杂碎 / 026
“老陕”把饺子吃出了花! / 031
给陕西饸饹梳理个脉络 / 036
热腾腾的油糕迎新年 / 045
烙面、踅面,世界上最早的方便面? / 048
拿粉蒸肉当饭吃,只有西安人这么豪迈 / 054
冬日里,那一碗黏稠鲜香的米儿面 / 058
蒲城面辣子 / 063
蒲城的蒸馍拿秤称 / 068
啥是老碗 / 073
为西安的几种“黑暗料理”正名 / 079
替耀州咸汤面吆喝几声 / 085
水盆羊肉何以成为“网红”? / 090
您吃过馎饦吗? / 096
陕西油泼面小传 / 100
撑起中国“饭”半边天的陕西麦饭 / 104
西安葫芦头食用说明书 / 109
能当盔甲用的陕西锅盔 / 113
淡妆浓抹总相宜的陕西凉粉 / 119
陕西凉皮花枝招展 / 123
化腐朽为神奇的西安梆梆肉 / 128
陕北铁锅炖羊肉 / 132
陕菜葫芦鸡为什么是吃鸡的经典? / 136
陕西黄桂柿子饼 / 141
西安的粉汤羊血 / 144
陕西臊子面“族谱” / 150
陕西大刀面——张飞做出的绣花活 / 156
驴蹄子、削筋、削削,三碗急就章的豪气面 / 161
户县摆汤面与杨凌蘸水面的异曲同工 / 165
关中的两碗旗花面 / 170
天赐白玉裹琼浆蜂蜜凉粽长安香 / 175
土豆在陕西人舌尖上的舞蹈 / 180
陕北人“打平伙”吃羊肉 / 186
热闹红火的汉中热面皮 / 190
汉中美味菜豆腐及菜豆腐稀饭 / 195
热烈沸腾、香气弥漫的石泉石锅鱼 / 201
也说紫阳蒸盆子 / 206
亦茶亦汤亦饭的略阳罐罐茶 / 212
南北融合的汉中浆水面 / 217
韩城臊子馄饨的情与意 / 220
陕菜里的雍容华贵——奶汤锅子鱼 / 226
户县摆汤面 / 230
世界上唯一论根卖的面条——杨陵蘸水面 / 235
豪迈通透的辣子蒜羊血 / 240
陕北的黄馍馍 / 245
传承两千年的合阳踅面 / 249
渭南时辰包子是有大智慧的 / 254
大荔炉齿面 / 258
西安人骨子里的腊牛肉情结 / 263
两股齐开燕尾张,玉指镂出新花样——剪刀面 / 267
枣沫糊 / 272
蛋菜夹馍里的用心与智慧 / 276
吴起风干羊肉剁荞面 / 281
陕北的摊黄 / 286
陕西的大肉泡馍 / 291
西安稠酒与陕北米酒 / 297
当年邂逅米脂驴板肠 / 301
饮食文化融合的结晶——陕北羊肉面 / 306
荤素和谐的陕北麻辣肝碗坨 / 310
香爨柔嫩的陕北抿节 / 314
黄土高坡的精致美味——子长煎饼 / 318
油香本真的陕北麻汤饭 / 322
榆林干炉——北国塞上的久远美味 / 326
丰盈香爨的汉中核桃馍 / 330
“莫衷一是”的泾阳瓤合 / 334
“豪迈雄壮”的带把肘子 / 338
“精神抖擞”的金线油塔 / 342
“指鹿为马”的鸭片汤 / 346
糊饽 / 350
腊汁肉揪面片 / 354
充溢着大爱的富平太后饼 / 359
“石烹”之法在陕菜中的传承与坚持 / 364
关中东府的刺荆面 / 370
陕西“老鸹颡”简单扛硬 / 376
甑糕、镜糕、凉糕 / 380
|
內容試閱:
|
序:陕西小吃大文化
民以食为天。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闻名世界。
陕西饮食是中国饮食重要的一分子,尤以“小吃”享誉全国。
窃以为所谓“小吃”,是相对于“大菜”而言,但其实小吃不小,不可忽视。理由有三点:一是小吃的数量多。所谓“大菜”,无非就那几个菜系,那些经典菜品,即便打着“创新”的旗号也折腾不出太多新花样。小吃则不然,地域上分东南西北,原料有肉、菜、米、面乃至野菜、杂豆,搭配时荤素兼具,质感冷热皆有,口味多样,不一而足。二是小吃在饮食中占主流。虽然称作小吃,但大部分时间里,小吃是人们常态下的饭食,几乎成为主食。而纯粹的“大菜”,无论从经济、营养还是时间等方面讲,都不可能天天甚至顿顿吃,平日里果腹的,其实主要是小吃。三是小吃有大文化。每一样小吃,从创制、定型到流传,都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凝结着人们的智慧,彰显着人们对生活品位的追求和对生活乐趣的探究。之所以各地会有洋洋大观的小吃,都是源于或缘于不同的地理、物产、气候、人文等等。小吃中有历史、传统、民俗、科学、性情,因此,其中的文化也就丰富多彩了。
陕西小吃种类多、制作精、口味美。渊源有三:一是农耕文明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二是周秦汉唐历史灿烂,帝王将相粉墨留香;三是灾害战乱相对较少,社会安宁,生活稳定。如此几千载,怎能不积淀下许许多多的食物精华?
但陕西小吃到底有哪些?背后有哪些故事?它们是怎么来的?它们是怎么制作的?滋味怎样?应该怎么吃?至为重要的是,这些小吃里蕴含了多少文化?这些都值得整理、总结、归纳。
陕西小吃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有利条件,博采各地之精华,兼收民族饮食之风味,挖掘、继承历代宫廷小吃之技艺,因而以品种繁多、风味独特著称,是中国烹饪文化宝库中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传统的风味小吃,是陕西烹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中得到了发展和充实,制作工艺也更加完善。它以浓郁的乡土韵味、丰富的内容,赢得了国内外食客的普遍赞赏和高度评价。
陕西风味小吃名目繁多,各具特色。从用料上说,有小麦、大米、玉米、小米、荞麦、红薯、糜子、豆类,牛、羊、猪肉及其衍生品;从烹调方法上说,有蒸、烙、烤、炒、烩、煮、炸、煎、炖、熬等;其成型工艺又有叠、卷、盘、揉、抻、切、接、摊、擀、包、捏、模印等。大体上说来,关中小吃以面食为上乘,陕北小吃以羊肉及杂粮豆类为美,陕南则以鱼、肉及米制品为佳。大体算来,仅西安市的饮食店铺及摊点就达数万家,经营的品种不下六百种,每个品种都拥有众多嗜好者。各个地方又都有别具特色的风味小吃,若把各个市、县及乡镇饮食摊点经营的食品种类加起来,那就更是不胜枚举了。
陕西的面食种类更是让人叹为观止,除了“地球人都知道”的牛羊肉泡馍,光面条就有很多种。如按制作方法,手工现场制作的可分为擀面、扯面、拉面、搓面、揪面、拨面、剪刀面等,非手工现场制作的可分为挂面、压面,还有介乎两者之间的很具特色的饸饹面。按调制方法分,根据是否浇臊子,可分为臊子面与非臊子面。臊子面又分肉臊子面、素臊子面,带汤臊子面、干拌臊子面。非臊子面指一应不浇臊子的面,如油泼面、烩面、炒面、卤面、凉面、米儿面、糁子面等。按所用食材分,除以小麦面为主流外,还有荞麦面、玉米面、红薯面、杂面(豌豆与小麦混合)等。按较有代表性的地域特色分,有岐山臊子面、扶风一口香面、彬县御面、武功旗花面、乾县浇汤面、户县(今西安鄠邑区)摆汤面、户县软面、大荔炉齿面、澄城手撕面、合阳踅面、耀州咸汤面、耀州窝窝面、陕北剁荞面、陕北羊肉面、陕南炝锅面、陕南浆水面等。另外还有许多比较小众的特色面条,如彬县血条面、洛川鸡血面、渭北红薯削削面等。有些面条制作方法仅限于特定地域,偏于一隅,所以这里难以概括,必有遗漏。
当然,还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面,它是陕西面条中宽而长的面条的概称,结合了面条制作时摔打的声音,并生造了一个一般字库里没有的字,其实都是陕西面食文化的悠久、厚重与丰富的反映,并不特指哪一种面条。
再如各种馍,按制作方法分,有蒸馍、烙馍、烤馍、炒馍、煎馍等;按形状分,有圆馍、罐罐馍、椽头馍、杠子馍等;按发酵方法分,有发面馍、烫面馍、死面馍等。至于把馍这种食物做出各种花样的,俗称“花馍”,用于喜庆节日、祭祀仪式等,它更有特色,这里先不赘述。
其实,陕西馍的外延还很宽泛,外地人称为“火烧”或“烧饼”的东西,在陕西也被归为馍类,如声头最响的锅盔馍、牛羊肉泡馍所用的坨坨馍、肉夹馍所用的白吉馍等等。还有几种用古老的方法加工出的馍,如在铁锅中烧热鹅卵石烙制的石子馍,在铁锅中烧热一种“白土”炒熟面丁的面豆豆馍,等等,几乎穷尽了一切可能。
至于馍的吃法,则有直接吃、泡汤吃、夹菜吃等,花样繁多,不一而足,令人眼花缭乱。
面条、馍以及花样丰富的吃法,构成了陕西小吃的基本框架。但陕西小吃绝不止于此,还有如牛羊肉系列的腊牛羊肉、粉蒸牛羊肉、小酥肉,凉皮系列的小麦面凉皮、大米凉皮、擀面皮、烙面皮,凉粉系列的卤汁凉粉、炒凉粉、凉拌凉粉,甜食系列的甑糕、镜糕、蜂蜜凉粽子、泡泡油糕,汤羹系列的胡辣汤、枣沫糊、油茶,包子系列的肉馅包子、素馅饺子、面油(面粉拌油)馅包子,豆腐系列的豆腐脑、豆花泡馍、豆腐泡馍,动物血脂系列的辣子蒜羊血、粉汤羊血,等等。还有陕北的杂粮系列小吃,如摊黄儿、油旋、干烙、荞面煎饼、荞面碗坨、绿豆凉粉、洋芋擦擦、羊杂碎等,还有陕南的洋芋糊汤、核桃馍、蒸面、菜豆腐等等,真是难以尽述。林林总总,洋洋洒洒,即便生于斯长于斯的“土著”,也难以尽数,难以尽食。
从一定意义上讲,品味陕西名小吃,就是品味陕西悠久、古老、丰富、灿烂的文化。陕西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饮食文化就像是这沧海中绚丽的朵朵浪花,如此说来,品尝陕西小吃,也是在文化的大海里徜徉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