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大学问·中国城市史研究系列 茶馆 天津工人 晚清中国城市的水与电 亦官亦商(套装共4册)
》
售價:NT$
1805.0

《
索恩丛书·信仰与权力:阿拉伯世界的裂变与重生
》
售價:NT$
658.0

《
哲学之旅(第8版):一种互动性探究(最新完整版,2025中国-东盟影响力图书)
》
售價:NT$
764.0

《
何以为帝:雍正继位新探(清史泰斗冯尔康,从继位疑案读懂中国封建皇权,看清人性与制度的极致博弈)
》
售價:NT$
347.0

《
元照英美法词典(简装学生版)
》
售價:NT$
505.0

《
防患于未“燃”:故宫历史上的火灾与消防(在故宫) 探秘故宫防火智慧 解码古建营造技艺
》
售價:NT$
403.0

《
从家族企业到商业世家:创业家族世代繁荣的路线图
》
售價:NT$
403.0

《
敦煌石窟乐舞图像研究
》
售價:NT$
857.0
|
編輯推薦: |
◎变美,从来都是有代价的。做医美,也是。◎深入韩国医美行业,揭开医美需求的全貌。◎《Porchlight》年度商业书籍之一|《Vox》2023年最佳书籍之一|《NPR》每日必*读*书目|《纽约邮报》必*读*书目|《Nylon》5月13本书之一|《PureWow》亚太裔传统月14本书之一|《W》杂志今年夏天要读的14本书之一|《Betches》2023年夏季最佳读物之一
|
內容簡介: |
这是一本调查作品。 作者为亚裔年轻女性,2015年从华盛顿被派驻首尔从事国际新闻报道,2018年调回美国。 她从一踏上首尔的土地,就受到了美容潮的轰炸,每天要面对周围男性甚至女性的异样眼光的打量。再加上工作和生活场所巨幅的广告牌、楼宇外的显示屏,使得作者不禁受到了影响,甚至难以面对镜子里的自己。以此为线索,她开始调查韩国美容业,审视韩国流行文化,接触韩国女性组织起来的反美容业绑架的民间团体,倾听了各行各业女性乃至男性的声音。作者通过专业的历史调查和深度探究,再加上对无数女性的亲自采访,对社会追捧的“完美脸蛋”提出了质疑,包括从性别差异、消费主义、外貌至上的审美需求等角度。此外,也对容貌社会给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影响做了深度剖析。
|
關於作者: |
伊莉斯?胡(Elise Hu) . 美国华裔,美国国家公共电台的记者兼特约主持人,NPR朝日新闻分社的负责人,其专业是报道女性、消费主义等社会议题。
|
目錄:
|
目录
引言………………………………………………………………… 001 第 1章美丽是野兽……………………………………………… 009
第 2章 K美容的诞生…………………………………………… 029
第 3章韩流无国界……………………………………………… 040
第 4章皮肤至上………………………………………………… 058
第 5章外貌主义………………………………………………… 074
第 6章自拍监控………………………………………………… 091
第 7章改善区…………………………………………………… 110
第 8章新摩登…………………………………………………… 133
第 9章自由尺码不自由………………………………………… 155
第 10章逃离束身衣 …………………………………………… 179
第 11章孩童游戏 ……………………………………………… 201
第 12章市场营销与男性 ……………………………………… 211
第 13章大妈的智慧 …………………………………………… 223
结语………………………………………………………………… 232
致谢………………………………………………………………… 252
引用的采访………………………………………………………… 255
参考文献…………………………………………………………… 256
|
內容試閱:
|
【前言/序言】:前言需要完整,必须文字格式。有则必填
我见过未来,未来的人完美无瑕,毛孔细不可见。2015年,我从华盛顿特区搬到了一个以前从未踏足的城市——韩国首尔,担任国际新闻记者及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 NPR)的首任韩国与日本分社社长。我几乎立刻意识到,通过这次变动,我穿越到了未来,面对的是未来可能的生活方式、外表样貌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处。
韩国首都有着无尽的图像冲击,每个小时在每个街角向你全方位袭来。其中许多都是人的面孔。它们或是耸立在摩天大楼侧面流光溢彩的电子招牌上,或是在地下深处的地铁站里一闪而过,或是在顶着超大屏幕的汽车上快速掠过。我(连同我的记者丈夫、蹒跚学步的小女、老比格犬和两只猫)搬到那里后发现,这座城市就像炫耀式消费的一座活的纪念碑,有高档商场、炫目灯光和耀眼财富——一切都用高度、大小和新奇冲击着你。看着所有充斥着各样面孔的巨幅落地广告,我开始注意到它们有种一致性,就像同一原型的不同变体。
在繁忙热闹的明洞购物区和江南极为时尚的街道上,护肤品店和彩妆店比比皆是,我驻足街角,举目望去,看见一家一家又一家的菲诗小铺(Face Shop)。整容手术后戴着硅胶鼻罩、缠着医用胶带走来走去的女子随处可见。我有时还会发现更夸张的身上缠满绷带的游客,戴着弗莱迪?克鲁格式的术后全包面具,在人头攒动的首尔四处游走。
这种对外表的沉迷根深蒂固——在各行各业的工作简历上,你都得附上照片、身高和体重——而这个国家对数字技术由来已久的接受和广泛使用,已将其社会变成了自拍文化和“自我照护”消费主义的一种重叠之物。韩国一马当先,将这些趋势带给全球消费者——从我被派往韩国的 2014年,到我搬回美国的 2018年,韩国化妆品出口额翻了两番,从 16亿美元升至 63亿美元。K美容(K-beauty)引发了全球的狂热追随,预估到 2027年其价值将达到 139亿美元。
韩国的领先之处,包括热情地接受面向每个人的大众美妆(consumerbeauty)以及完全在意料之中的外表——没有瑕疵、肥胖部位或长得不是地方的毛发。同样被欣然接受的还有对这样一种观点的支持:如果你不是用临时遮瑕来完善你的外表,而是用更持久的画布
(身体本身)来改动你的外观,那么数字滤镜就没那么必要了。这可能要仰赖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护肤品、注射和整形手术。但所有美容工作所追求的结果是使之看起来浑然天成。我所瞥见的未来把技术创新用在了我们的面部和身体表面,同时承诺消费者在整个过程中可以有“选择”和自我表达。
在首尔的第一年,我发现自己私下里站在镜子前发现的缺陷被不断放大——要么是因为陌生人的大声评头论足,要么是来自怎样才算漂亮的评判标准没完没了的提醒。与此同时,我无法也并不真的愿意逃避这里所有的美容消费。这些年来我一直摇摆不定,犹豫着要不要屈服,去试试医疗美容,或小心翼翼地尝试一下肉毒杆菌毒素,因为人人都在这样做。某些时候,它已不再像一个我没有做出的选择,而是像一个被我拒绝的要求。虽然我从未真的打过针或整过容,但我确实热衷于脸部按摩、毛孔真空清洁项目,还有用华丽包装吸引我的护
肤品。我需要一支价格实惠的眼霜好让自己醒来时看上去神采奕奕而不是一脸困倦吗?是的。需要脚膜让双脚摸上去像婴儿臀部一样柔软吗?给我来个 12件装,谢谢。
对于那些有钱改善自身的人来说,我们最终追求的是与自己——以及与他人——建立怎样的关系?我们如何让通过消费进行的自我照护……和真正的照护达成一致?当技术和医学有可能让人变得更“美”时,我们为提升外表所做的一切应该到哪里止步呢?尤其是当
外表的提升需要维修保养费时?
这些问题我已苦苦思索多年,现在仍然在想。但本书反映的是对一种被忽视的跨国文化力量的思考。这是我们与自我及他人关系的关键控制杆。一跃成为美容产品超级大国的韩国,是一个美容业的主宰地位和外表标准的主导影响在无休止的循环中相辅相成的地方。但对
美的追求是无处不在的现代女性体验的一个触角。它告诉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以及如何看待他人。过去 15年里,全球消费者在美容和个人护理产品及服务上的支出几乎翻了一番,美容已进入一个“完全由流行文化主导”的阶段。a它对现代精英政治、意义建构和女性经历(因为她们在外貌上承受着最大的压力)的影响,都值得更多的审视和反思。
如今,我们已变得越来越重视外表,因为我们无法避开数码影像和提升外表的诸多选择。我们已经习惯了Facetuneb以及内置的磨皮、缩下巴和大眼的美颜特效,这些如今都已成为诸如 Snapchatc或TikToka等社交 app的标准配置。但生活在首尔让我变得极为在意自
己的外貌,还有别人对我外表的看法。这种美化功能的可用性——及前景——增强了韩国现有的社会竞争力,在这个国家,提高社会地位的唯一方法似乎只有花更多的钱,通过行业引导、算法驱动的标准变得更“有吸引力”。赢家们看起来就像 K-pop(韩国流行音乐)偶像、
演员和美容网红,他们设定某种审美标准,让普罗大众趋之若鹜。他们在时尚、鞋类、护肤品上的选择,甚至标志性的自拍姿势,都会在社交网络上被人光速模仿。
他们之所以能如此成功地将审美标准传播开来,得益于“韩流”(Hallyu)的影响,韩流即韩国文化潮流,它已在全球传播,成为韩国公众形象的一部分。韩流的影响带来了它衍生出的 K美容产品、服务和手术,因为它们承诺会帮人更接近当今的主流美容标准。“以化
妆品和整形手术为形式”的美容业,“是[韩国]最暴利的出口行业之一,在经济上甚至超越了韩国经济最初的两大基石:制造业和造船业”,研究员莎伦?惠珍?李写道。
我后来在首尔生活了将近 4年时间,从 2015年初到 2018年末。在此期间,我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着这个地方——审视那些吸引我凑上前去的 K美容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发现有时候远观反而更容易看清事实。在明洞、江南及首尔的其他商业区,盛行着某种审美标准,消费主义占了主导地位,我心想,哇,居然会有这样既陌生又熟悉的情况。我想了解得再透彻一点。
通过对数百名年龄跨度为 7到 73岁的韩国女性的调查和采访,我非常认同电影制作人郑明河提出的“在旁言说”(speaking nearby)概念。她对非她自己的文化用“在旁言说”的方法进行艺术创作,她说:“虽然你非常贴近采访对象,也尽可能不要代表他们说话,不要代替他们或凌驾于他们之上发言。你只能在旁边说话,近距离地……不试图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占据权威地位,由此,你实际上是在将自己从这种无所不知的说辞及其知识层次所产生的没完没了的标准中解放出来。”
我的贴近是微妙的。我是一名在首尔生活和工作的亚洲女性,但身份是华人和华裔美国人,而非韩国本地人。这意味着我可以感受到对亚洲女性的沉重期望,与此同时又能在有些时候单纯通过切换到“外国人”身份来逃离这种负担。我可以刚从床上爬起来就素面朝天地在城里晃悠,不觉得有半点羞愧。而我的韩国女性朋友们这样做的话,就会遭到更多的非难。无论是好是坏,身体都会影响我们与世界的互动以及世界与我们的互动。掌控我自己的身体——四肢修长,身形柔美但昂首阔步——的那种感觉,与韩国女性或欧洲白人男性的经历是截然不同的。
很多从外部用英语描写韩国的观察者都是欧洲或美国男性。当我准备搬到那里时,我发现绝大多数关于现代韩国的指南性质的主流英语材料都是非韩裔的白人老兄所写。到 2018年我回国时,能看到上述同行们没有加以质疑的明显盲点:也就是韩国保守的父权制性别规
范的存续,包括这些规范对当地女性意味着什么,以及严格的性别二元化如何以隐蔽的方式出现在每个人面前。话语是有用的,正如哲学家米歇尔?福柯指出的,它既是权力的源泉,又是运用权力的手段。它可以强化现状,但也能破坏现状并置其于危险之地。我渴望就女性
的规范进行范围更广的对话,这种规范已变得如此根深蒂固,以至于几不可察。
韩国仍是世界上最不平等的国家之一,尽管也是最富有的国家之一。性别收入鸿沟、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担任领导职务的女性数量都是发达国家中最糟糕的,而且这个国家的女 CEO总人数徘徊在 100左右(其中很多女性领导者都是企业创始人的后代)。“该国惊人的发展速度以及作为流行文化主要来源的文化产业在千禧年以来取得的成功……拒绝听任这种不平等。”从事韩国研究的学者米歇尔?曹写道。惩罚性的性别失衡在英语写就的书中是缺失的,或许就是因为作者是那些感受不到这种不平等的人。
时至今日,首尔仍是活跃的全球美容创新中心,整形手术率在全世界遥遥领先,能比欧洲和美国同行们更快地炮制出新产品。与此同时,首尔的一些年轻女性正在让自己摆脱大众美妆文化,重新定义美丽与权力相交的方式。2018年,成千上万的韩国女性发起了“脱下束身衣”运动,她们抛弃化妆品,剪去长发,脱掉紧身衣。一度看起来像东亚美女标杆的女性们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她们毁掉的化妆品的照片,谈论起她们现在清除了多少心理负担,省了多少钱。这些姿态具有在美国不可能有的意义和分量,因为拒绝基本的外表规范会给韩国女性带来惩罚性的社会制裁。这些社会活动人士都为学校或工作场所所不容。有时甚至被家庭聚会拒之门外。这些女性用她们的积极行动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有其他可能的未来愿景。
她们是一个鲜活迷人的群体,挑战着这种叫我们去解决我们不知道的问题,同时又让企业赚得盆满钵满的自我照护文化。我们熟悉这种交易,因为东西方皆是如此。只要“女性被广泛地物化,美就会有用武之地,不美就是无用”,美国作家贾?托伦蒂诺评论道。 a韩国就是这种紧张局势显而易见的地方。
当你揽镜自照时,脑海里在想什么?如果我在镜前流连太久,我就会开始注意到哪里需要改进。也许皮肤可以再光滑一点。脸可以再瘦一点。头发可以再光亮一些。如果镜中的我哪里不够好,我的整个情绪就会大受打击。我深知不能将外表与自我价值混为一谈,但头发柔顺发亮的一天会让我步伐轻盈,而且享受一次舒舒服服的水疗感觉真是好极了。这种对美容文化摇摆不定的热情和不安凸显了这种紧张关系——护肤或水疗服务使我们可以关爱自己的身体,在心神不宁的时候想办法爱护自己。但受市场驱动的对于女性美的标准也是强大体制的工具。体制坚持的观点是:花精力和金钱变得好看,从一开始就值得追求。
这种错综复杂并且时常矛盾的关系已经困扰我许久。在韩国,我发现这是一个让人眼花缭乱又活力多变的地方,在这里,外表的重要性让人感觉既苛刻又极端,但最终,又具有启发性。因为我知道,既然自拍文化和自我照护相互冲突,我就不是唯一一个苦恼于如何界定自我提升这件事的人。随着当今世界的其他地方发展成了首尔多年来的样子——一个充斥着图像、为社交媒体所驱动的景观社会,我们的数字呈像可以自动带上滤镜,获得更长的睫毛、毛孔细不可见的皮肤,在我们亮相于视频会议之前可以立刻进行数字化化妆——这清楚地表明,韩国那沉迷于外表的文化并非什么反常现象,这种文化里的外表规范已经越来越遥不可及。它展现了一个已经到来的未来景象。它提供了一个透镜,通过它,我们可以问更大、更棘手的问题——关于我们赋予商业化美容的权力。它反映在各个系统中:经济,工作场所,还有我们的家庭生活。正如老话所说,个人即政治。或者说,一旦你看向滤镜和面具之下,它就变得政治化了。
最终,不单单是韩国女性,而是我们所有人都必须与这样一个向我们兜售以下观念的系统搏斗,即我们存在各种不足,而消费能予以弥补。如今,变美的迫切性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核心承诺——通过花钱来变样——是如何以熟练而实惠的方式刻在我们脸上的。根据韩国对“成就自己”的超强解读,这就意味着用快速改进的技术重塑我们的身体。像其他一切一样,它是有代价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