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2024年06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媒体融合背景下的视听新业态转型

書城自編碼: 4138557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文化文化理论
作者: 王彬 洪杰文 赵欢
國際書號(ISBN): 9787507858167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平装

售價:NT$ 296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情绪治愈手册
《 情绪治愈手册 》

售價:NT$ 352.0
宋代文人与党争 知名宋代研究学者沈松勤代表著作 宋代党争史研究开山之作  全面讲解宋代朝堂之争和灭亡的内在根源
《 宋代文人与党争 知名宋代研究学者沈松勤代表著作 宋代党争史研究开山之作 全面讲解宋代朝堂之争和灭亡的内在根源 》

售價:NT$ 908.0
执念(“执念”从不改变你的命运,只是让你发现命运)
《 执念(“执念”从不改变你的命运,只是让你发现命运) 》

售價:NT$ 301.0
散落在书页上的出版往事
《 散落在书页上的出版往事 》

售價:NT$ 347.0
中国统计学史
《 中国统计学史 》

售價:NT$ 2540.0
投资你自己
《 投资你自己 》

售價:NT$ 561.0
我喜欢相爱的人们
《 我喜欢相爱的人们 》

售價:NT$ 388.0
网格本·飘(全两册/外国文学名著丛书)
《 网格本·飘(全两册/外国文学名著丛书) 》

售價:NT$ 959.0

編輯推薦:
本书聚焦媒体融合背景下的视听业态转型,以全域融合、全链创新、全景赋能为脉络,剖析湖北广电等鲜活案例,解读智媒时代升维密码。兼具政策分析与实践参考,为行业发展提供方法论,适合媒体从业者与研究者阅读。 从技术赋能到生态重构,本书梳理媒体融合十年历程,涵盖主流表达、垂直生态等维度,结合 “新闻 服务” 等模式,探讨视听产业转型路径,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是行业转型的重要参考。
內容簡介:
本书梳理了媒体融合学界理论和广播电视业界实践,持续深挖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潜力与价值,通过理论结合实际,探究媒体融合背景下视听业态转型的核心要点和可行路径,尝试为广播电视行业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
關於作者:
王彬,湖北省政协常委、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曾任湖北广播电视台(集团)党委书记、台长、董事长。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新闻宣传、媒体融合、媒体
运营管理等。
洪杰文,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新媒体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新闻与传播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研
究方向:网络传播理论与实务、数字媒介技术、社会化媒体与舆情以及新闻传播教育等。
赵欢,湖北广播电视台总编室宣传科主管,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获硕士研究生学位。荣获国家广电总局2023年度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青年创新人才等荣誉。
目錄
第一章 立足当下:媒体融合背景下视听行业的发展境遇 / 001
一、时代发展向视听行业提出新的发展要求 / 003
(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 / 003
(二)市场环境变革与视听格局重塑 / 006
(三)新旧媒体相遇要求实现优势互补 / 011
(四)用户需求提高要求促进产业融合升级 / 015
二、视听行业在媒体融合实践中面临新的挑战 / 018
(一)重形式轻内容,融合效果“1 1<2” / 019
(二)转型桎梏过多,媒体资源分配不均 / 022
(三)生产思维固化,难以满足用户需求 / 023
第二章 主流新表达:加速激活视听内容生产力与社交传播力 / 029
一、内容为王,提升内容品质打造主题宣传“爆款” / 032
(一)深入浅出,思想性与人民性并重 / 032
(二)稳中求新,严谨性与创意性并举 / 041
(三)百花齐放,时代性与艺术性并存 / 047
二、创新方式,短视频和直播大小屏联动融合,实现“出圈” / 054
(一)以机制为核心,助推短视频产业高质量发展 / 055
(二)打造全天候、全方位、立体化的直播生态 / 061
(三)探索短视频 直播 社交的融合“出圈”模式 / 067
第三章 垂直新生态:充分实现多级媒体共振与地方服务连接 / 085
一、聚力“大视听”业态,立体布局实现“破圈”传播 / 087
(一)打造全媒体矩阵,全面激活用户关注 / 089
(二)万物互联,数据化采集强化媒体触角 / 095
(三)优化组织架构,塑造省市县立体格局 / 099
二、强化“服务侧”供给,构建地方性垂直化服务平台 / 105
(一)多屏联动,聚焦“文旅 ”多元场景 / 106
(二)日常嵌入,打造“大健康”服务平台 / 109
(三)职能延伸,政务 智库 公益综合服务 / 112
第四章 传播新矩阵:持续深耕本土化与国际化视听传播双渠道 / 125
一、视听时空再造,场景化内容生产塑造“地方”之感 / 128
(一)社交空间,媒体融合再造视听“朋友圈” / 130
(二)城乡意象,视听声景助力形象建设 / 134
(三)家国情怀,集体记忆汇聚地方认同 / 139
二、视听资源整合,国际传播共创模式助力精品“出海”143
(一)内容共创,做精国际传播视听产品 / 144
(二)渠道共创,做强国际传播多级联盟 / 150
(三)品牌共创,做好国际传播服务平台 / 154
第五章 发展新格局:不断优化技术基础建设与视听产业发展格局 / 159
一、以技术为底座,通信与智能技术助力视听“云基建” / 162
(一)5G、4K 技术助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 163
(二)VR/AR、AI 技术变革视听内容生产 / 168
(三)大数据技术实现视频垂直精准传播 / 175
二、全链条升级,建设全媒体视听产业基地“新生态” / 178
(一)以新策略应用新技术,目标导向破除僵化思维 / 179
(二)以新技术建强新平台,赋能视听媒体融合生产 / 182
(三)以新平台布局新传媒,打造智能化广电产业园 / 185
第六章 着眼未来:发力顶层设计,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 / 191
一、建设全媒体内容生产体系,提升视听媒体影响力 / 194
(一)以新思想新理念为基点,守好主流舆论阵地 / 194
(二)以体制机制突破为引领,深化媒体融合发展 / 198
(三)以移动优先为核心策略,提升网络传播效力 / 202
二、建设全媒体传播评价体系,激发视听行业新活力 / 203
(一)依托高新技术,建立全媒体效果评价体系 / 204
(二)引才育才用才,健全全媒体人才培养体系 / 205
(三)深化正向激励,完善全媒体管理考评体系 / 214
结 语 / 217
內容試閱
委、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曾任湖北广播电视台(集团)党委书记、台长、董事长。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方向:新闻宣传、媒体融合、媒体
运营管理等。
洪杰文,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新媒体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新闻与传播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主要研
究方向:网络传播理论与实务、数字媒介技术、社会化媒体与舆情以及新闻传播教育等。
赵欢,湖北广播电视台总编室宣传科主管,毕业于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获硕士研究生学位。荣获国家广电总局2023年度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青年创新人才等荣誉。 技术赋能媒介,媒介深入生活。在深度媒介化社会持续演进的生活情境中,智能手表推送新闻全息影像,车载系统实时播放县级融媒的方言短剧,XR 眼镜中传统文化正以粒子形态重构着历史场景。这种深度媒介化
不仅催生了云转播、触感新闻等视听新形态,更倒逼整个行业完成从“渠道融合”到“生态重构”的质变。在变革势不可挡的趋势下,广电视听已经突破客厅场景,演变为以人为节点、以数据为脉络、以场景为介质的复合传播生态——智慧广电网络构建起覆盖14 亿多用户的情感计算系统,AI中台为每则新闻注入千人千面的叙事基因,“新闻 政务服务商务”模式正在重塑基层社会治理的毛细血管……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8K 三维声直播登上月球基站,当湖北广电长江云平台的气象数据转化为长江经济带的产业图谱,我们可以发现,媒体融合已经突破传统业务边界,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神经中枢。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既是时代所指,也是生存必需。回望媒体融合上升为我国国家战略的十余年历程,从最初的技术驱动到如今的深度相融,我国的媒体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媒体融合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为媒体深度融合注入根本动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系统性变革要求,媒体融合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这场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深刻改变着新闻生产方式和传播格局,推动着主流媒体持续不断地在守正中创新、在融合中突破,这种守正创新的转型突破既构建起全媒体传播新格局,也对从业者的思维方式、专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本书立足这场波澜壮阔的媒介革命,以全域融合、全链创新、全景赋能为研究脉络,穿透湖北广电“长安姑娘”XR 出圈、垄上MCN 助农矩阵等鲜活样本,解构智媒时代视听业态的升维密码。本书紧扣时代脉搏,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原则和方法,既注重政策脉络的历史性分析,也着眼于前沿业态的现实考察,试图为当下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实践参照。全书结构清晰,特别注重实践经验的规律性提炼,在阐释媒体融合发展方法论过程中切实强化问题意识、强调技术理性、坚持效果导向。这些得益于本书作者长期扎根视听主流媒体新业态转型实践并跟踪研究媒体融合发展的宝贵经历。
值得注意的是,本书的研究视域并未局限于传媒业自身变革,而是立足国家治理现代化总体布局,深入探讨媒体融合对社会文化生态的重塑作用。“媒体 问政”破除政民对话壁垒、“媒体 智库”推动知识普惠传播等创新模式的研究,揭示了新型主流媒体向综合服务体转变的战略价值,特别是在乡村振兴等重大主题报道案例中,主创团队通过实地调研收录了诸多鲜活的基层原创经验,展现出中国特色媒体融合发展模式下“相融共赢”的生动实践。此外,本书在案例研究中特别注意区分中央媒体、省级平台与基层机构的差异化发展路径,通过城市台融媒体中心建设的“下沉战略”、县级媒体“新闻 服务”的本土化实践等样本分析,勾勒出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路线图。这种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辩证视角,对于破除“大水漫灌”式的改革思维具有积极的作用。
新时代新征程,媒体融合发展的内涵外延仍在持续深化。从先进技术集成应用到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到网络安全生态治理,每一项任务都是需要我们深入探索的课题。期盼本书的学术观察和实
践思考,能为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提供有益借鉴,期待更多理论工作者和从业者共同参与这场持续演进的传媒变革,在守正创新中谱写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时代篇章。

体融合学界理论和广播电视业界实践,持续深挖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的潜力与价值,通过理论结合实际,探究媒体融合背景下视听业态转型的核心要点和可行路径,尝试为广播电视行业媒体融合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 2013 年,我国的媒体融合发展进入快车道,媒体融合的发展为视听行业的转型注入新的活力。如今,媒体融合环境面临着双重变化。一方面,传播技术发展改变了传媒生态。大数据、云计算、VR 等新兴技术改变了传统生产的传播内容、传播方式、组织形式等诸多方面。另一方面,新旧媒体竞争与合作创造新业态。媒体融合在经历第一个十年之后继续向纵深发展,传统媒体借力新媒体优势,开辟出媒体融合新阵地。媒体融合发展环境的变化为媒体融合背景下的视听行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媒体的强势崛起和媒介生态的大变局,中央电视台等国家主流广播电视媒体突破传统束缚,逐渐实现从传统广播电视向国际一流原创视音频制作发布的全媒体机构转变,以认知升维激发内容创作的革命性提升。 各省市县的广电媒体也纷纷顺应媒体融合大势进行改革,努力在全新的视听传播环境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一、时代发展向视听行业提出新的发展要求b
(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
融媒体是相较于多媒体而言的一个技术概念,约翰·帕夫利克认为,“多媒体是指文本、图片、视频、声音以及这些元素的链接和交互的混合体”。 从媒体的构成上来说,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节目创新成为媒体发展的重要命题。
传统广播电视节目的形式和内容逐渐受到挑战,需要与时俱进地适应新的媒体环境和受众需求。融媒体时代的来临不是被切片式的划定或断代式的定义的,而是随着媒体融合不断深入发展而形成并不断完善的。
无论是媒体融合1.0 时代还是媒体融合2.0 时代,行业发展更多呈现“叠加”而非“融合”的状态。在这两个阶段中,我国媒体融合的政策也多停留在媒介终端、传播渠道、融媒体中心建设等层面,关注的是怎么以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实现最好的信息传播效果,强调的是一种简单的、暂时的传播介质的融合。2014 年,人民日报社开始发展新闻客户端、“中央厨房”全媒体平台和数据中心三大媒体融合项目,掀起了国内中央媒体加快建设新闻客户端、采编平台、数据中心等项目的热潮;2016 年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融合发展关键在融为一体、合而为一”,为我国媒体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2017 年5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提出“扶持重点主流媒体创新思路,推动融合发展尽快从相‘加’迈向相‘融’,形成新型传播模式,支持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建设统一指挥调度的融媒体中心、全媒体采编平台等‘中央厨房’,生产全媒体产品”“形成一批新型主流媒体和主流媒体集团”等任务,再次明确了媒体融合的目标与计划;2018 年7 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县一级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加快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同年8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首次将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而进入Web 3.0 时代,“传播”不再单指信息的传递,而是社会共同体构建和维系的重要纽带,媒体融合的意义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2019 年5G 技术商用牌照发放以来,在新兴技术赋能与新媒体赋权双重作用下的媒体融合呈现全新特点和发展趋势,我国传媒政策也主要围绕媒体大融合背景展开,如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等。以5G、AI、物联网等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不仅是媒体行业生态变革的核心动力,也是我国数字政府与智慧社会建设的“新增量”,利用技术赋能、流量赋能、场景赋能,凭借内容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渠道创新,推动内容、渠道、平台、管理、产业一体化发展,打造全媒体发展体系,是媒体融合3.0 时代的新任务。
2019 年1 月2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对媒体融合与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作出顶层设计,正式提出构建以中央、省市、县级媒体为架构的现代化融媒体体系;2020 年11 月3 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全文发布,对媒体深度融合、全媒体传播、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作出重要部署,同时,中国5G 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奠定了根基,也为媒体融合的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促进媒体融合在不断地摸索与实践中走向以数据为核心、以技术为底座的巅峰时代;2021 年是媒体融合作为国家战略整体推进的第八年,也是根据中宣部要求基本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全覆盖的第一年,“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当前媒体深度融合战略的方向目标,即“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实施全媒体传播工程,做强新型主流媒体,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导下,主流媒体探索深度融合发展的路径与方向愈发清晰。
在Web 3.0 时代,媒体融合将重构媒介结构,推进用户、终端、内容、服务、产业交融的生态圈建设。媒体的边界将会逐渐淡化,各种媒体彼此借鉴、取长补短、共生共融。手机、电脑、平板甚至智能家居等媒介终端会继续强化媒体服务功能、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强化场景布局与渗透、扩张社交群体与网络、实现大小屏联动的“智慧化”数字生活……在这样一个数字化的信息时代,所有的媒体都会加快生态闭环的构建,完善社群服务的链条,提升自身的融合功能,重塑整个社会的传播空间,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技术、传感技术、智能技术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越来越多的新闻聚合应用软件和移动程序会渗透到媒体日常运行之中。基于数据和技术共享之下的媒体融合,把人、物、数据、内容、终端以极具效率的方式实现了无缝连接,创造了一个更具活力的传播生态。在这种背景下,媒体融合不是局限在渠道、终端、机制、平台、内容等单一领域的融合,而是涵盖了诸种因素的生态型融合。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