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漫步上海老房子(修订版)
》
售價:NT$
296.0
《
江淮方言精汇
》
售價:NT$
500.0
《
历史动力学:帝国的兴衰密码
》
售價:NT$
500.0
《
广岛 普利策奖得主首次揭示原子弹爆炸真相 20世纪美国百佳新闻作品TOP1
》
售價:NT$
296.0
《
全生命周期动作发展 第7版
》
售價:NT$
1265.0
《
广西常用动物类中药
》
售價:NT$
500.0
《
清末民初的“问题”与“主义”
》
售價:NT$
485.0
《
新中式服装设计、制板与裁剪
》
售價:NT$
449.0
編輯推薦:
本书是在人口老龄化这一大背景下,以“年轻老人”(Young-Old)作为特定关注对象,探讨养老社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专业书籍。本书从社会学、人口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心理学等多学科视角探索和预测了“年轻老人”的未来趋势,通过对美、欧、日各类先驱性退休社区案例的批判性解读,进一步拓宽养老概念及模式的认知边界,以详实的文字和精美的插图展示空间环境如何承载积极的老龄化生活方式,为探索面向年轻老人的理想养老模式提供多元视角与创新启迪。本书可作为城市规划及养老地产专业人士参考的专业书籍,也可为政府相关部门及行业在将来应对人口老龄化及进行适老化改造提供借鉴。
內容簡介:
本书深入探讨了当今所面临的人口老龄化这一世界性的重要问题,这对建筑与城市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作者按照不同的生命阶段细致划分了老年人的不同类别,并以独特的视角将“年轻老人”(Young-Old,指年龄通常在60~75岁,体格健康、生活独立的老年人)这一群体视为独特的探索领域,分析与讨论了其主体性、集体性与环境变革之间的关系。本书揭示了老龄化社会中蕴藏的城市与建筑创新领域,这些实践既展现出某种规避现实的特质,又蕴含着深刻的开放性潜力。书中配有大量绘图、地图和摄影资料,这些丰富的视觉元素直观地呈现了各种创新性的老年居住环境。从全球最大的美国佛罗里达州退休村到被誉为“欧洲退休之家”的西班牙太阳海岸的单一民族城市化社区,再到日本南部豪斯登堡的荷兰主题住宅社区,以及美国的老年房车社区,这些生动的案例充分展现了当代建筑与城市形态在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时的创造性与适应性。
關於作者:
迪恩·辛普森,建筑师,城市规划师。现任丹麦HUANG家建筑艺术学院教授。1992年,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建筑学学士毕业。1997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建筑设计硕士学位。2010年,获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建筑系博士学位。
目錄 :
A 导言:可塑的社会人口统计学
序言人口老龄化及退休年轻老人的主体性和社会集体性年轻老人的城市化
B 年轻老人城市化案例研究
美国佛罗里达州退休村:专为年轻老人打造城市生活西班牙太阳海岸的城市化社区:国际退休移民的阳光乐园日本九州岛的豪斯登堡:年轻老人的远程城市化美国老年房车社群:年轻老人旅居式网络化城市生活
C 集体主义趋势
年轻老人的城市化:集体解放与解脱之间
参考文献
后记1
后记2
致谢
內容試閱 :
序
本书以“年轻老人”(Young-Old)作为特定关注对象,以美国的太阳城和退休村、西班牙太阳海岸、日本的豪斯登堡、美国老年房车社群作为实例,融合了城市规划学、社会学、建筑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的视角,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读者展现了“为年轻老人设计生活”的理念,给人以多方面的启发。
首先,专注于研究年轻老人的居住生活的视角独特新颖。按照书中的界定,年轻老人指的是从55岁到75岁这一年龄段的人群。这个群体数量庞大,一般而言,他们的健康状况尚佳,经济实力相对较强,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生活已从工作转向休闲与个人爱好。如何更好地满足这样一个群体的需求,的确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和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的重大课题。特别是在我国,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得出的人口金字塔图可以推断,至少在未来的40年内,“年轻老人”都是总量超过4 亿的庞大群体。因此,为年轻老人设计好居住生活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次,把街区和设施的规划设计当作“设计生活”的理念值得称道。一个一般意义上的成功企业家,只要把握住消费者当前的现实需求,并能够以较高的性价比满足这种需求就可以了;而一个伟大的企业家,则一定是以其创新性的产品为消费者开启了全新的生活方式。这个道理,套用到建筑师和规划师的身上,大抵也是相通的。本书以大量篇幅详细介绍的太阳城和退休村,就是具有创新意义的规划作品,为入住居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
第三,本书所介绍的具有创新意义的规划作品,均具有较长的时间跨度和一定的人口规模,如太阳城建于20世纪60年代初,退休村建于20世纪80年代末。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些规划作品也是意义非凡的社会实验,具有观察研究价值,值得长期跟踪关注。而毋庸置疑的是,在观察这种社会实验的时候,要与其所在国家的社会制度、土地制度、社会伦理、风俗习惯等重要的外部条件联系起来,搞清楚在学习借鉴之时应当如何取舍并加以变通。
除以上三点之外,本书令人开卷有益之处还有很多,就不再赘述了。在此要感谢翻译团队的辛勤付出,也真诚希望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一读。另外,作为一个延伸思考,在这些社会实验中,当“年轻老人”变成“高龄老人”之后会是什么样子,是否已经有了完善的解决方案,如何继续为他们设计惬意的生活,也是我们十分关心的问题。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燕珉
202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