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帳戶  | 訂單查詢  | 購物車/收銀台(0) | 在線留言板  | 付款方式  | 聯絡我們  | 運費計算  | 幫助中心 |  加入書簽
會員登入   新用戶註冊
HOME新書上架暢銷書架好書推介特價區會員書架精選月讀2024年度TOP分類閱讀雜誌 香港/國際用戶
最新/最熱/最齊全的簡體書網 品種:超過100萬種書,正品正价,放心網購,悭钱省心 送貨:速遞 / 物流,時效:出貨後2-4日

2025年09月出版新書

2025年08月出版新書

2025年07月出版新書

2025年06月出版新書

2025年05月出版新書

2025年04月出版新書

2025年03月出版新書

2025年02月出版新書

2025年0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2月出版新書

2024年11月出版新書

2024年10月出版新書

2024年09月出版新書

2024年08月出版新書

2024年07月出版新書

『簡體書』深空自主GNC新机理与新方法丛书(第一辑):空间飞行器GNC系统简化算法

書城自編碼: 4138935
分類: 簡體書→大陸圖書→工業技術航空/航天
作者: 王献忠 张肖
國際書號(ISBN): 9787515924939
出版社: 中国宇航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25-07-01

頁數/字數: /
書度/開本: 16开 釘裝: 精装

售價:NT$ 1010

我要買

share:

** 我創建的書架 **
未登入.



新書推薦:
匹配
《 匹配 》

售價:HK$ 403
ETF投资 低利率时代财富进阶必修课(普通人躺赢的投资方法,领先一步学会ETF投资,早日赢得财富自由
《 ETF投资 低利率时代财富进阶必修课(普通人躺赢的投资方法,领先一步学会ETF投资,早日赢得财富自由 》

售價:HK$ 352
肩部康复训练 损伤预防 评估与恢复(修订版)
《 肩部康复训练 损伤预防 评估与恢复(修订版) 》

售價:HK$ 500
速写随手画 临摹训练素材集
《 速写随手画 临摹训练素材集 》

售價:HK$ 285
女性的奥秘
《 女性的奥秘 》

售價:HK$ 398
理解人性:成熟不是看懂事情 而是看透人性 任何事件中 都别低估人性的影响
《 理解人性:成熟不是看懂事情 而是看透人性 任何事件中 都别低估人性的影响 》

售價:HK$ 286
看见情绪价值2(做个情绪自由的成年人 不要和别人一起欺负自己,你的情绪比全世界的期待都重要)
《 看见情绪价值2(做个情绪自由的成年人 不要和别人一起欺负自己,你的情绪比全世界的期待都重要) 》

售價:HK$ 254
罪案调查科:罪终迷局
《 罪案调查科:罪终迷局 》

售價:HK$ 269

內容簡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飞行器 GNC系统研制工程应用算法、建模和仿真验证,包括组合定姿、组合导航、姿态控制、轨道机动和深空探测 GNC等相关的算法、建模和仿真.空间飞行器轨道机动大都基于数学仿真,特别是超实时数学仿真,需要动力学快速迭代推算,基于挠性和晃动动力学模型解耦及局部迭代算法,可以大幅缩短动力学迭代计算时间.空间飞行器 GNC系统工程应用算法简单可靠,物理概念清晰,适合工程应用,可以作为飞行器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供从事飞行器 GNC 系统设计与研制的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關於作者:
王献忠,工学博士,专注于高精度指向控制、远近程相对导航、空间自主交会、在轨操控与服务等控制技术研究。从事深空探测飞行器研制,主要负责国家首次火星探测工程中的环绕器研制。
张肖:硕士研究生,重点方向为飞行器姿态确定与控制技术,具体包括快速姿态机动控制、刚柔耦合姿态稳定控制、非合作目标相对姿态确定与控制等技术研究。
目錄
第1章概述
1.1空间飞行器GNC系统概述
1.1.1GNC系统含义
近地轨道、月球等载人探索和无人科学任务,火星等深空探测任务,都涉及GNC技术,包括自主交会对接(ARD)、自主精确着陆(APL)、进入下降着陆(EDL)等。GNC系统技术是空间探测关键需求和未来技术发展方向。
空间飞行器GNC系统涵盖制导、导航与控制,典型的GNC系统框图如图11所示,GNC是一个内部相互作用和耦合的系统,也是一个具有很强外部耦合作用的集成系统,耦合存在于飞行机械、电子设备、软件、推进、飞行科学、载荷等相关分系统,也与载人/无人自主飞行操控交互作用。
图11典型的GNC系统框图
制导:一个运动的飞行器从当前的位置/速度/姿态到一个期望的位置/速度/姿态状态的路径决策,同时满足规定的制约因素,如推进剂消耗、安全、动态热负荷和时间等约束。
导航:确定一个运动飞行器在指定参考系下的当前运动状态,包括姿态、位置、速度等。
控制:作用在一个运动飞行器上,能够稳定和调节飞行器的运动,使飞行器状态朝向期望导引状态的力和力矩控制指令,通常采用闭环控制方式。
1.1.2载人空间探索领域GNC
GNC系统是确保飞行器在上升段、逃逸段、在轨和再入任务阶段可靠性和鲁棒性的关键分系统,以支持航天员安全和任务成功为目标,GNC系统相关技术包括:

1)自主交会、接近操作、对接和出舱,涉及自主交会对接系统敏感器、算法和地面验证测试平台及在轨技术验证;

2)发射中断逃逸系统稳定性和控制;

3)柔性/挠性火箭鲁棒自适应控制;

4)载人飞行器高性能控制;

5)自主精确着陆和障碍规避;

6)模块化实时飞行软件架构的开发、集成、地面和飞行测试,确保软件执行的安全性和运行的可靠性;

7)飞行器健康管理;

8)飞行全过程测试。
1.1.3空间科学探测领域GNC
把人类的探索范围延伸到太空,通过地球轨道和深空放置天文台,飞行器探访月球和行星,探测器着陆、环绕和采样返回等,飞行器可以位于低地球轨道、地球静止轨道、高地球轨道、地月转移轨道、绕月轨道、地球行星转移轨道、绕行星轨道、拉格朗日点等,需要GNC具备高容错性和高可靠性,相关的GNC系统技术包括:
1)天文级精密望远镜捕获、跟踪和指向控制。哈勃望远镜指向精度要求为0.007″,挠性振荡对韦伯望远镜影响更大,但韦伯望远镜指向精度约为哈勃望远镜的1/18,韦伯望远镜的指向精度比哈勃望远镜更高。
2)行星大气层减速,大气捕获,进入、下降和着陆控制,包括行星探测的定点着陆和自主障碍规避。
3)行星取样返回自主交会对接。
4)多飞行器精确编队飞行。涉及编队飞行敏感器和执行机构,编队飞行任务设计工具,地面验证测试平台和在轨技术演示验证。
5)推进剂在轨贮存和补加。
6)用于测量行星结构和自然资源的超高精度引力敏感器。
7)优于10 cm精度的激光深空测距系统。光学跟踪技术将用于深空探测网,以实现更高精度的三维测量。
8)先进的控制系统技术。研制安全可靠的新一代无人飞行控制系统,集成了先进的通信和指控技术,扩展了在极具挑战性的太空环境中的操作能力。
9)高度集成的自主故障管理多功能模块化GNC,可用于深空和近地探测。
10)小型化、低功耗GNC敏感器,用于提高载人和无人飞行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可用于微小卫星/纳米卫星。微技术和纳米技术应用于超低功耗电子产品,有助于减小飞行器的重量和体积。
11)可靠的长寿命执行机构,包括高灵敏度的控制力矩陀螺、先进的电推等。
1.1.4天文观测和激光通信领域GNC
随着对望远镜指向控制和抖动抑制要求越来越高,高速激光通信需要光束捕获、指向和稳定跟踪控制,指向传感与控制相关的GNC系统技术如下:
1)高分辨率、低抖动导航敏感器,包括高精度相对导航敏感器和惯组。
2)高分辨率和高动态执行机构。
3)影像稳定和防抖控制,包括惯性伪星参考稳像技术,图像匹配识别技术等。
4)波前传感与控制,包括先进的光学波前传感器、快速转向反射镜、高带宽驱动、光路长度延迟线控制等。
5)振动/抖动主动传感与控制。
6)多变量自适应控制和自主重构。开发自适应飞行控制系统,根据操作环境的变化,对飞行器进行指令重新配置。
7)多学科优化设计。
8)端到端集成的动态建模技术。研究光学、结构、散热、电源等相关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9)由传感器、算法和执行机构组成的超精密抗干扰系统。
1.1.5GNC系统发展趋势
随着微电子和微机械应用,星敏感器、跟瞄相机、惯组、太阳敏感器、反作用飞轮、动量轮、减振平台、快反镜、力矩陀螺、焦平面阵列、制冷机、推力器等空间飞行器GNC系统敏感器和执行机构不断小型化。随着集成芯片技术的发展,控制器计算速度不断提高,未来GNC系统可能的发展方向如下:
1)编队飞行和自主交会对接敏感器及执行机构小型化;
2)无人空间飞行器自适应飞行控制;
3)抗干扰高低精度敏感器组合定姿和组合导航;
4)低功耗、轻质、小型化、高可靠敏感器;
5)力矩陀螺、飞轮等高可靠、长寿命执行机构;
6)微振动抑制高精度指向、捕获和跟踪;
7)空间组网运行星座自主相位保持及快速机动;
8)深空探测自主导航和自主轨控。
1.2主要内容
1.2.1数学基础
GNC系统数学建模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主要包括坐标系转换、四元数乘法、不同转序姿态解算、球面三角形公式、卡尔曼滤波和龙格库塔积分等,这些数学公式是后续建模和仿真的基础。
1.2.2仿真基础
GNC系统数学建模也需要一定的工程基础,主要包括姿态和轨道简易动力学、章动角和章动角速率、格林尼治恒星时计算、微波和光学基本公式、单/双目视觉、大气密度、轨道参数转换、日月轨道及日月指向等算法。考虑到超实时仿真对动力学快速迭代推算的需求,结合前期发表的论文,给出挠性动力学模型解耦及局部迭代方法、挠性和晃动动力学模型解耦及局部迭代等算法。姿态和轨道动力学及运动学是姿态和轨道确定与控制的基础,也是数学仿真的基础。
1.2.3组合定姿
组合定姿包括常规的陀螺漂移与姿态四元数偏差关系、地磁场模型、基于卡尔曼滤波磁强计与陀螺组合定姿、双矢量和多矢量定姿等姿态确定算法。考虑到卡尔曼滤波算法相对复杂、物理概念不够清晰,结合前期发表的论文,给出基于PI滤波陀螺与磁强计组合定姿,陀螺与星敏感器组合定姿及陀螺漂移估计,地平仪与陀螺轨道罗盘组合定姿,以及星敏外场观星姿态及极性测试算法,并经仿真和在轨验证。组合定姿是GNC系统的关键,没有姿态基准,姿态控制、导航和轨控都将无法进行。
1.2.4组合导航
组合导航包括常规的轨道参数转换、轨道平根与瞬根相互转换、WGS84地固系与J2000惯性系相互转换、WGS84位置/速度与经纬高及地平系速度相互转换、轨道根数与J2000惯性系位置/速度相互转换、基于最小二乘地面静态对准、惯组建模及标定、纯惯导、GNSS兼容机与惯组卡尔曼滤波组合导航、基于跟瞄近程相对导航卡尔曼滤波算法等组合导航算法。考虑到卡尔曼滤波算法相对复杂、物理概念不够清晰,结合前期发表的论文,给出基于PI滤波估计加表漂移的GNSS兼容机与加表组合导航、伪距及伪距率与加表组合导航及漂移估计、基于跟瞄和加表PI滤波近程相对导航、基于光电测角相对导航等算法,以及基于星敏与地平仪的惯性天文组合导航,星光折射敏感器谱宽选择及探测能力分析,基于星光折射敏感器和惯组组合导航,基于准北东地系地面静态对准等算法,并经仿真和在轨验证。组合导航是轨道控制的基础,地面测定轨为主逐步向星上自主定轨转变。
1.2.5姿态控制
姿态控制也是GNC系统设计和研制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挠性动力学及模态增益、常规的干扰力矩分析、飞轮加磁稳定控制、磁消旋及磁速率阻尼控制、力矩陀螺控制、六支腿Stewart减振平台动力学、基于姿态偏差四元数姿态机动等姿控算法。考虑到干扰力矩补偿和部件故障时姿态控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结合前期发表的论文,给出低轨偏置动量卫星气动干扰力矩补偿控制、近地零动量卫星干扰力矩飞轮补偿控制、非偏置动量单飞轮加磁控制、异轨交会过程高精度指向跟踪控制、微振动抑制和高精度指向控制等算法,经仿真和在轨验证的稳定平台是轨控的基础。
1.2.6轨道控制
轨道控制研究包括常规的地球非球形摄动分析、太阳同步等典型轨道分析、改进春分点根数转换、轨道面内轨控、轨道面外轨控、兰伯特轨道转移等轨控相关算法,考虑到载荷对轨道机动要求不断提高,结合前期发表的论文,给出远程快速轨道机动、再入返回离轨时机及制动策略、基于再入误差预测精确返回控制、近程自主伴飞及防撞控制等算法,并经仿真和在轨验证。随着飞行器组网和编队需求的增强,轨道机动控制越来越重要。
1.2.7深空探测GNC系统
深空探测越来越受到重视,结合火星探测研制经验,给出深空探测不同坐标系及轨道转换、行星轨道推算、行星探测器对地指向、火星时、火影、对火中继、引力影响球、近火捕获和再入制动策略、火星表面静态对准,以及小行星探测轨道转移策略等GNC系统相关算法及仿真验证结果。
1.3GNC系统建模及仿真
GNC系统工程研制涉及大量的模型及仿真,模型包括敏感器模型、姿态动力学模型、轨道动力学模型、执行机构模型等,仿真包括超实时数学仿真、实时仿真、半实物仿真和全物理仿真等。
航天早期研制过程由于缺乏经验和计算机技术限制,较多采用半实物仿真和全物理仿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学仿真和实时仿真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基于数字单机的虚拟仿真在研制过程中的作用正在逐步增强。
GNC系统数学建模及仿真一方面有助于熟悉和了解GNC系统研制理论和特点,另一方面为后续进入工程研制打下建模和仿真基础。
从工程应用角度,在满足研制需求的前提下GNC系统模型越简单越好,精简的模型不但有利于提高仿真效率,还便于分析和查找问题,模型的精简需要一定的工程经验,特别是参数选取。
仿真模型的验证至关重要,因为很多航天事故是由于模型不正确导致的,本书是在前期型号研制的基础上编写的,在符合工程研制需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精简的模型,这些模型在地面经过了大量的复核,大部分模型已经过在轨考核验证。
本书提供了适合于GNC系统设计与研制的工程应用算法,并经数学仿真和在轨验证。早期GNC系统设计与研制主要依靠物理仿真验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飞行器动力学及运动学建模准确性的提高,GNC系统设计与研制越来越依靠数学仿真验证,特别是超实时仿真,不但能加快研制速度,而且也能够大幅降低研制成本。
1.4GNC系统研制关注重点
GNC系统研制关注重点如下:
(1)理解公式物理概念
姿态方面包括坐标转换、欧拉轴角与四元数关系、四元数非唯一性、偏差四元数与陀螺角速率关系、双矢量定姿、刚体动力学、动不平衡力矩、静不平衡力矩、磁场与磁矩、挠性动力学、模态增益、基频与刚度关系等物理概念。
轨道方面包括质点轨道动力学、力学时与世界时、跳秒、单/双目视觉、跟瞄视线距和视线角、相对位置和相对姿态确定、星光折射、星等、天线、轨道六要素、太阳同步轨道、回归轨道、冻结轨道等物理概念。
(2)建立基本模型库
姿态模块包括四元数乘法、龙格库塔积分、四元数求312转序欧拉角、四元数求321转序欧拉角、基于四元数求转换矩阵、基于312转序欧拉角求转换矩阵、基于321转序欧拉角求转换矩阵、惯组、飞轮、地平仪、磁场表等单机建模等。
轨道模块包括地球非球形J2至J4项摄动、太阳章动和岁差参数、儒略日和儒略世纪数计算、格林尼治真恒星时计算、日月指向简单计算、平流层和轨道空间大气密度计算、轨道根数不同表示形式相互转换、近点角MEf相互转换、轨道根数与J2000惯性系位置/速度相互转换、WGS84坐标系与地平坐标系相互转换、轨道平根与瞬根相互转换、轨道交点周期、再入点纵程与横程计算等。
建模的关键是模型要正确,基于标准数据校验模型正确性,如WGS84坐标系与J2000惯性系位置/速度转换、轨道平根与瞬根相互转换等。
(3)学会基于仿真分析问题
姿态方面包括外场观星数据正确性判别、基于地平仪轨道罗盘组合定姿仿真、基于磁强计与陀螺卡尔曼滤波组合定姿仿真、多矢量定姿、干扰力矩建模及对姿态影响仿真分析、零动量加磁卸载控制、偏置动量加磁章进动控制、双自由度偏置动量加磁卸载控制、非偏置动量单飞轮加磁控制、基于偏差四元数姿态机动控制等。
轨道方面包括摄动力建模及对轨道影响仿真分析、静态粗对准和精对准、兼容机输出位置/速度与惯性组合导航、基于跟瞄输出近程相对导航、小偏心率轨道推算、大偏心率轨道推算、轨道面内控制、轨道面外控制、升交点赤经漂移控制、再入点迹向与法向误差分析等。
(4)提高解决建模和仿真问题能力
复杂的建模与仿真包括高阶地球非球形摄动模型与STK误差比对、基于地固系惯导与基于J2000惯性系惯导比对、地面重力加速度与引力和离心力关系、兼容机输出伪距与惯性组合导航等,通过这些复杂建模和仿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有飞行器姿态和轨道控制基础,且后续还将从事飞行器GNC系统设计与研制的读者,可以结合习题仿真验证模型,为后续从事该专业工作奠定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王献忠,汤敏兰,董晋芳.一种挠性动力学模型解耦及局部迭代方法[J].系统仿真学报,2015,27(6):12041208.
[2]王献忠,张肖.挠性和晃动动力学模型解耦及局部迭代算法[J].航天控制,2021,38(6):913,33.
[3]王献忠.陀螺与磁强计组合定姿及工程应用分析[J].航天控制,2009,26(5):4347.
[4]王献忠,张肖,刘艳.陀螺与磁强计组合定姿及陀螺漂移估计[J].航天控制,2017,34(4):1519.
[5]王献忠,张肖,刘艳.陀螺与磁强计组合定姿及漂移估计算法优化[J].航天控制,2020,37(4):913.
[6]王献忠,张肖.陀螺与星敏感器组合定姿及陀螺漂移估计[J].航天控制,2018,35(4):711.
[7]王献忠,张肖,张丽敏,等.基于PI滤波估计加表漂移的GNSS兼容机与加表组合导航[J].航天控制,2018,35(6):3641.
[8]王献忠,张肖,张丽敏,等.基于跟瞄和加表PI滤波近程相对导航方法[J].上海航天,2019,36(1):4347.
[9]王献忠,张肖,张丽敏.基于地平仪的惯性天文组合导航[J].导航定位学报,2016,22(3):2630.
[10]王献忠,张肖,张丽敏,等.伪距及伪距率与加表组合导航及漂移估计[J].航天控制,2020,37(6):38.
[11]王献忠,刘禹,汤敏兰,等.星光折射敏感器谱宽选择及探测能力分析[J].系统仿真学报,2018,30(2):722730.
[12]王献忠,张肖.基于准北东地系地面静态对准算法[J].航天控制,2022年,39(1):3741.
[13]王献忠,张肖,张丽敏.低轨偏置动量卫星气动干扰力矩补偿控制研究[J].上海航天,2017,34(2):7478.
[14]王献忠,张肖,张丽敏.近地零动量卫星干扰力矩飞轮补偿控制[J].航天控制,2016,33(2):6065.
[15]王献忠,张肖.一种非偏置动量单飞轮加磁控制算法[J].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2014,40(6):4852.
[16]王献忠,张肖,张国柱.挠性振荡在轨自主识别算法[J].控制工程,2017,S1:5658.
[17]王献忠,汤敏兰,张丽敏.再入返回离轨时机及制动策略[J].航天控制,2016,33(4):5358.


第2章数学基础
第2章数学基础
2.1坐标系旋转及欧拉轴角
2.1.1坐标系旋转
分别绕三轴旋转角度α的转换矩阵如下:
Rx(α)=1000cosαsinα0-sinαcosα(21)
Ry(α)=cosα0-sinα010sinα0cosα(22)
Rz(α)=cosαsinα0-sinαcosα0001(23)
设坐标系绕X轴旋转角度α,原坐标系中的矢量r在新坐标系中的矢量rn为
rn=Rx(α)·r=1000cosαsinα0-sinαcosα·r(24)
新坐标系中的矢量rn在原坐标系中的矢量r为
r=Rx(α)T·rn=1000cosα-sinα0sinαcosα·rn(25)
坐标系绕Y轴和Z轴旋转角度α,计算过程类似。
2.1.2欧拉轴角
以欧拉轴角定义的姿态四元数如下:
q=q0q1q2q3=cosα2exsinα2eysinα2ezsinα2(26)
式中
e——旋转方向矢量,e=exeyezT;
α——绕旋转轴旋转角度,以欧拉轴角定义的姿态四元数具有清晰的姿态角含义。
绕e旋转角度α和绕-e旋转角度2π-α得到的姿态是相同的,如图21所示。
图21姿态不同旋转方向

··

··
从数学上计算如下:
q=cos2π-α2exsin2π-α2eysin2π-α2ezsin2π-α2=-cosα2exsinα2eysinα2ezsinα2=-q0q1q2q3=-q(27)
说明四元数非唯一性,一般对q0<0进行正则化处理如下:
q=-q0q1q2q3(28)
正则化处理后的姿态四元数用于姿态机动转动角度q0<0情况,有利于快速姿态机动。
2.2四元数乘法
2.2.1四元数乘法形式
姿态从惯性坐标系转到轨道坐标系,再从轨道坐标系转到星体坐标系,姿态转移矩阵采用左乘形式
Abi=Abo·Aoi(29)
姿态四元数乘法采用右乘形式,如图22所示,初始姿态四元数p经四元数q转动后为姿态四元数r,姿态四元数采用右乘形式
r=pq(210)
图22姿态旋转
姿态转换矩阵采用左乘形式比较直观,姿态四元数乘法采用右乘形式比较直观,应用时姿态转换矩阵一般采用左乘形式,姿态四元数乘法一般采用右乘形式。
2.2.2四元数乘法推导
基于右乘形式推导四元数乘法公式,四元数乘法可以看作将3维叉乘扩展到4维空间,令
p=p0Pi,P=p1p2p3(211)
q=q0Qi,Q=q1q2q3(212)
求得右乘形式四元数乘法公式为
pq=p0Piq0Qi=p0·q0-P·Q(p0·Q q0·P P×Q)i(213)
四元数书写时一般省去矢量标识i,得到四元数乘法如下
pq=p0Pq0Q=p0·q0-P·Qp0·Q q0·P P×Q
=p0-PTP[P×] p0·I3×3·q0Q
=q0-QTQ-[Q×] q0·I3×3·p0P(214)
其中
[Q×]=0-q3q2q30-q1-q2q10
[P×]=0-p3p2p30-p1-p2p10
同理求得
qp=q0Qp0P=q0·p0-Q·Pq0·P p0·Q Q×P
=q0-QTQ[Q×] q0·I3×3·p0P
=p0-PTP-[P×] p0·I3×3·q0Q(215)
3维叉乘Q×P=-P×Q,由式(214)和式(215)得
qp=pq 2001×303×1[Q×]·p0P(216)
2.2.3姿态四元数运动学推导
设姿态角速率为ω,姿态推算时间为dt,则姿态角变化A为
A=ω·dt
姿态变化四元数qe为
qe=cos(α/2)sin(α/2)Aα(217)
其中
α=A
推算时间短,α较小,sin(α/2)≈α/2,姿态四元数qe近似为
qe≈1ω·dt/2(218)
令初始姿态四元数q为
q=q0Q(219)
求得新姿态四元数qn为
qn=qqe=q0Q1ω·dt/2(220)

qn=q0-Q·ω·dt/2Q q0ω·dt/2 Q×ω·dt/2(221)
求得dq为
dq=qn-q=-Q·ω·dt/2q0ω·dt/2 Q×ω·dt/2(222)
求得q·为
q·=dqdt=-Q·ω/2q0ω/2 Q×ω/2(223)
应用四元数乘法形式把式(223)写成
q·=12q0Q0ω(224)
其中,0ω不是真正四元数,但满足四元数乘法规则。
得到姿态四元数运动学方程如下:
q·=12q0ω(225)
2.2.4姿态四元数应用处理
实际应用中要对姿态四元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即
p=p0p1p2p3=1p20 p21 p22 p23·p0p1p2p3(226)
姿态四元数写成欧拉轴角形式为
p=cosα2sinα2·e(227)
其中
|e|=1
绕欧拉轴e旋转α角与绕矢量轴-e旋转2π-α结果是一样的,姿态四元数不具有唯一性,即
p=p0P与p=-p0P=-p0-P
是等效的。
从姿态机动快捷性出发,姿态机动四元数选择p0≥0情况,应用中需要对姿态四元数进行正则化处理,当p0<0时
p=|p0|sign(p0)·P(228)
姿态四元数的共轭四元数为
p*=p0-P(229)

2.3姿态四元数转为姿态角
2.3.1姿态转换矩阵
姿态四元数表示的姿态转换矩阵如下:
A=q20 q21-q22-q232q0q3 2q1q2-2q0q2 2q1q3-2q0q3 2q1q2q20-q21 q22-q232q0q1 2q2q32q0q2 2q1q3-2q0q1 2q2q3q20-q21-q22 q23(230)

A=a11a12a13a21a22a23a31a32a33(231)
2.3.2姿态四元数按312转序转为姿态角
姿态按312转序表示的姿态转换矩阵如下:
A=cosθ0-sinθ010sinθ0cosθ·1000cosφsinφ0-sinφcosφ·cosψsinψ0-sinψcosψ0001(232)
A=cosθ0-sinθ010sinθ0cosθ·cosψsinψ0-cosφsinψcosφcosψsinφsinφsinψ-sinφcosψcosφ(233)
A=cosθcosψ-sinφsinθsinψcosθsinψ sinφsinθcosψ-cosφsinθ-cosφsinψcosφcosψsinφsinθcosψ sinφcosθsinψsinθsinψ-sinφcosθcosψcosφcosθ(234)
姿态四元数按312转序求三轴姿态角,如果|a23|≤0.999 9,则
sinφ=a23,φ=arcsin(a23)(235)
tanθ=-a13/cosφa33/cosφ,θ=arctan2-a13/cosφa33/cosφ(236)
tanψ=-a21/cosφa22/cosφ,ψ=arctan2-a21/cosφa22/cosφ(237)
否则
φ=arcsin(a23)(238)
θ=0(239)
ψ=arctan2a12a11(240)

2.3.3姿态四元数按313转序转为姿态角
姿态按313转序表示的姿态转换矩阵如下:
A=cosΩsinΩ0-sinΩcosΩ0001·1000cosφsinφ0-sinφcosφ·cosψsinψ0-sinψcosψ0001(241)
A=cosΩsinΩ0-sinΩcosΩ0001·cosψsinψ0-cosφsinψcosφcosψsinφsinφsinψ-sinφcosψcosφ(242)
A=cosΩcosψ-sinΩcosφsinψcosΩsinψ sinΩcosφcosψsinΩsinφ-sinΩcosψ-cosΩcosφsinψ-sinΩsinψ cosΩcosφcosψcosΩsinφsinφsinψ-sinφcosψcosφ(243)
姿态四元数按313转序求三轴姿态角,如果|a23|≤0.999 9,则
cosφ=a33,φ=arccos(a33)(244)
tanψ=a31/sinφ-a32/sinφ,ψ=arctan2a31/sinφ-a32/sinφ(245)
tanΩ=a13/sinφa23/sinφ,Ω=arctan2a13/sinφa23/sinφ(246)
否则
ψ=arctan2a12a11(247)
φ=arccos(a33)(248)
Ω=0(249)
2.3.4姿态四元数按321转序转为姿态角
姿态按321转序表示的姿态转换矩阵如下:
A=1000cosφsinφ0-sinφcosφ·cosθ0-sinθ010sinθ0cosθ·cosψsinψ0-sinψcosψ0001(250)
A=cosθcosψcosθsinψ-sinθsinφsinθcosψ-cosφsinψcosφcosψ sinφsinθsinψsinφcosθcosφsinθcosψ sinφsinψcosφsinθsinψ-sinφcosψcosφcosθ(251)
內容試閱
考虑到卡尔曼滤波算法相对复杂、物理概念不够清晰,提出基于PI滤波的陀螺与磁强计组合定姿,陀螺与星敏感器组合定姿,GNSS兼容机与加表组合导航,伪距及伪距率与加表组合导航,基于跟瞄和加表近程相对导航等组合定姿和组合导航算法,并进行了仿真和在轨验证。

空间飞行器GNC系统敏感器受到干扰可能无法正常工作,特别是随着集成度的不断提高,GNSS、雷达/光电跟瞄等导航敏感器易受干扰,而天文导航抗干扰能力强,因此给出基于地平仪的惯性与天文组合导航,基于星光折射敏感器、惯组组合导航等天文导航,基于准北东地系地面静态对准等算法,天文导航在深空探测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考虑到载荷对平台高稳定度控制要求,给出基于干扰力矩补偿和微振动抑制实现高稳定度控制,以及挠性振荡在轨自主识别等算法,其满足载荷对平台高稳定度控制需求。

深空探测越来越受到重视,结合火星探测研制经验,给出深空探测不同坐标系及轨道转换、对地指向测控安全、火星时、引力影响球、近火捕获和再入制动策略、火星表面静态对准,以及小行星探测轨道转移策略等GNC系统相关算法及仿真验证结果。

空间飞行器GNC系统工程应用算法简单可靠,物理概念清晰,适合工程应用,可以作为飞行器导航、制导与控制专业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供从事飞行器GNC系统设计与研制的技术人员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一些缺点和错误,殷切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23年8月于上海

 

 

書城介紹  | 合作申請 | 索要書目  | 新手入門 | 聯絡方式  | 幫助中心 | 找書說明  | 送貨方式 | 付款方式 台灣用户 | 香港/海外用户
megBook.com.tw
Copyright (C) 2013 - 2025 (香港)大書城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