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
明宫彤史:明代宫廷女性(一部好看又严谨的明代宫闱秘史)
》
售價:NT$
500.0

《
囚笼之家
》
售價:NT$
305.0

《
季风海域的丝银对流:16—17世纪中西交往图景中的东亚移民、贸易与文化
》
售價:NT$
653.0

《
她本自由:女性破除心理束缚、治愈父权创伤之旅
》
售價:NT$
305.0

《
大学问·天津工人:1900—1949(海外汉学家贺萧代表作)
》
售價:NT$
500.0

《
加密货币与金融大变局 稳定币重塑金融体系
》
售價:NT$
403.0

《
莆田南少林武术桩功功法
》
售價:NT$
857.0

《
逊清奉天残留特权研究
》
售價:NT$
704.0
|
編輯推薦: |
★【改写世界历史的白色黄金】东方智慧——中国用明矾施胶熟宣,推动木版印刷,文明领先欧洲千年!教权颠覆——梵蒂冈垄断明矾矿,财富碾压欧洲君主,重塑中世纪权力格局!贸易与瘟疫——热那亚商船载着明矾与黑死病,成就贸易繁荣,也带来黑死病阴影!英国崛起——亨利八世苦寻明矾无果,约克郡海岸终现矿藏,惠特比渔港变身工业摇篮,库克船长由此扬帆世界!中国制造,世界染色——温州明矾远销海外,成就印度棉布风靡欧非!
★【跨越千年的权力与传奇】帝王的色彩密码——明矾媒染的皇家龙袍,曾是中国古代至高权力的象征!囚牢中的秘密——苏格兰玛丽女王用明矾墨水书写绝密信件,险些改写历史!从矿工到王妃——凯特王妃的家族传奇,始于约克郡明矾矿的奋斗史诗!铸就东方纸墨千秋,染就西洋锦绣万匹,连通世界商贸往来——明矾,曾比黄金更珍贵!
|
內容簡介: |
它既是染匠的魔法、工匠的秘方,也是骗术的帮凶、贸易的纽带……热那亚商人垄断地中海贸易,推动布鲁日崛起为富庶之城;英国约克郡的矿藏助力工业繁荣,却也因滥用引发社会危机。而在东方,中国温州的明矾远销东南亚,助力印度棉布风靡欧亚,让明矾成为首个全球化商业网络的核心纽带。本书以明矾为线索,串联起科技、经济与文化的史诗,揭示这一微小晶体如何悄然塑造世界的面貌。
|
關於作者: |
作者简介: 西德尼?索恩,德国人,拥有现代语言硕士学位,曾在德国奥格斯堡大学教授语言,已成为全职作者三十余年。
译者简介: 王梓涵,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涉外口笔译专业,《科幻立方》《星球大战漫画》特邀撰稿人,主持《上古卷轴5:天际》《龙腾世纪:起源》《辐射4》等游戏的汉化工作,翻译出版著作有《吹口哨的人》、《纽约2140》、《沙丘序曲》三部曲、《沙丘学派》三部曲、《星球大战:达斯?维达》(4册)等,独立汉译英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剧本,译作《安德的游戏:霸主的影子》入选京东文学奖。
|
目錄:
|
致谢
1 明矾?从没听说过!
2 哈里杰:沙漠中的明矾
3 明矾、中国与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
4 骗子手中的明矾
5 明矾、威尼斯与热那亚
6 布鲁日和南安普顿的明矾
7 明矾、奴隶与黑死病
8 明矾与奥斯曼人
9 意大利的明矾过剩与危机
10 明矾、教皇与一场惊天骗局
11 明矾与流亡大亨
12 明矾、宗教改革与一场骗局
13 约克郡的明矾
14 明矾、印度与全球贸易
15 明矾、两位女性与垄断
16 明矾、面包与恐龙
17 终结与余波
18 明矾、一个未解之惑与一个意外的答案
|
內容試閱:
|
3 明矾、中国与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
一场信息科技革命正在发生,而中国正处于这场革命的核心。
听起来很熟悉吧?
就像我们近代的这一场数字科技革命一样,世界上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也是由那些加快了信息交换速度的发明所引发的。然而,不同于计算机和互联网影响了全世界的人们,世界上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却仅仅发生在了一个国家—中国。这里便是纸张最初被制造出来的地方,也是木版印刷术诞生的地方。而明矾也在其中作出了虽不大却很重要的贡献。
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纸张碎片来自大约公元前 150年的中国墓葬,令人惊讶的是,即便是在这么早期的纸张上仍保留了一些混乱的墨迹。所以,我们很清楚当年那些先驱者也面临着一个至今仍困扰着造纸者的问题:如何制造出一种既坚固又平滑、足以书写,又足够多孔以让墨水干燥,但又不至于多孔到让墨水晕开的纸面材料。
世界上最早的纸张是将大麻、树皮甚至旧破布等材料中的纤维分解,加水,压平纸浆,然后再使其干燥后制成的。 ① 通过这一制作过程所生产出来的纸面要比天然树皮、纸莎草、竹子或之前使用的任何其他天然材料造出来的更为坚固和平滑。随后,通过一种称为“施胶”的过程,产品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所谓“施胶”指的是纸张被拉紧并用淀粉擦拭。施胶可以使得纸张更坚固、更平滑,吸水性也会降低——现在任何涂写在纸上的墨水都能做到在其表面干燥而不会晕开了。由此一来,到了 3 世纪,纸张在中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中国各地的造纸中心当时纷纷尝试着不同的工艺,使用了多种不同的原料,最终,中国东南部泾县所产的宣纸脱颖而出,成为最佳之选。宣纸的制作过程包括将稻米、竹子和桑树、榆树的树皮制成纸浆,这一过程据说可能包含了上百个步骤。宣纸极为坚韧,书写清晰,且存放不易变质。因此,留存至今的早期中国纸张大多为宣纸也就不足为奇了。 ②然而,即使在宣纸中,也分为三个质量等级,其中最高等级的纸张被称为熟宣,制作它需要再次施胶——而这一次使用的材料正是明矾。这种额外的施胶工艺可以让纸张表面极为柔韧,同时又异常坚固,几乎达到了防水的效果。这种用明矾施胶的高等级熟宣纸的卓越强度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让中国得以充分利用其信息技术革命中的第二项突破性发明——木版印刷。
直到 8 世纪,世界上的每一份文件及其副本都是人们手工费力抄写的。这当然严重限制了文件及其副本的制作数量,同时也导致副本中错误百出。8 世纪木版印刷术的发明则改变了一切。现在,大量的副本可以由一个原件快速、廉价且准确地制作出来,随之而来的变化与 20 世纪各大机构安装第一台打印机时相同—纸张的需求激增。
然而,木版印刷也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了达到必要的文字清晰度,坚硬的木版必须反复且极其用力地压在纸张上,这使得纸张承受的磨损远比手写时要大得多。大多数等级的纸张根本无法承受这种处理——它们只会磨损并破裂开来。熟宣则具备必要的强度,能够经受住木版印刷的考验,因此,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知识传播(尽管仅限于中国境内)只有通过使用明矾施胶的纸张才得以实现。 ③
其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木版印刷所带来的文本复制使知识得以在全国范围内传播,就像互联网让知识在全球传播一样。中国的各个学术中心很快就被木版印刷的文献所淹没——从宗教典籍、历书到数学表、年鉴和词典,应有尽有。甚至还有关于婚礼和葬礼礼仪的指南。随着信息量的增长,管理者试图通过建立分类系统来在混乱中建立秩序。8世纪时,相当于我们今天域名后缀(如 .org、.edu、.com、.gov 等)的是用颜色区分纸张——法律文件用白纸,政府事务用黄纸,宗教通信用蓝纸,以此类推。
印刷材料在坚固的明矾纸上得以广泛传播,由此中国的识字率大为提高,使得国家能够利用更多人口的智慧,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中国政府可以组织全国性的科举考试,来自不同背景的年轻人(是的,只有男性)可以通过考试获得政府职位,考试方式与今天类似——考官在阅卷时不得知晓考生的身份,最终成绩由两位独立阅卷的考官共同决定。这在当时远远领先欧洲,当时欧洲的学习仅限于少数僧侣和神职人员,手抄在羊皮纸上的书籍极为罕见,以至于它们会被锁在图书馆的书架上。欧洲直到 19 世纪才出现公务员的公开考试!难怪中国在如此长的时间里一直是世界上最先进、最繁荣的国家。
|
|